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汉朝国号的由来

汉朝国号的由来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2158 更新时间:2024/2/13 9:45:29

汉朝是中国继秦王朝之后的又一大王朝,汉朝这个王朝分为东汉和西汉两部分历史,汉朝是中国古代国力,那么被史学家盛赞的汉高祖刘邦为什么要将自己建立国家的国号定为汉呢?

刘邦的一生可谓跌宕起伏,东征西战,中原之地大都遍布他的部下,但是刘邦本人的生命中却和两个地方最有缘:第一个是他出生的地方徐州,第二个则是大汉王朝的都城长安,也就是现在的西安。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小地方,要说起来也算得上是和刘邦颇有渊源的,那就是陕西南部的汉中。

熟读三国历史的人对汉中这个地方一定非常的熟悉,汉中这个地方是蜀国的北大门,汉中对于蜀汉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说汉中是蜀国的名门,汉中没有被人攻破,那么蜀国就能过的安稳,但是要是汉中被人夺走了,蜀国也就要灭亡了,所以阿斗得知汉中丢失之后,没过多久就投降了,其实,三国争斗的政治局面还没有彻底形成的时候,汉帝刘备曾经也在这个地方居住过,但是他在这个地方过的确不是很顺心意,这里埋藏着他的屈辱和不平。

当年秦朝实施暴政,天下群雄并起而攻之,当年楚怀王和天下各个势力的诸侯曾经达成约定,不论是谁,只要谁先攻下汉中,谁就能够成为汉中之王。当时项羽自负,他本身手下也是势力雄厚,并没有把一个楚怀王的口头之约放在眼里,于是他一路向北,很快就攻取咸阳,把秦朝给灭了。正当他攻取咸阳的时候,刘邦则是悄悄地向西行军,趁机夺取了关中,成为了所谓的关中之王。项羽没想到一个小小的刘邦,竟然真的敢在自己眼皮下夺取汉中,于是恼怒之下否认了之前的约定。

事实上,他们二人之间军事实力的差距是非常大的,根本不在一个水平上面。刘邦的实力和项羽根本不是一个档次。后来项羽自称霸王,开始按照西周项羽分封诸侯时,故意把刘邦安排在了非常偏远落后的汉中,给他封了一个汉王的称号。其实,刘邦的命算是很硬的,不然早就被项羽给斩杀在鸿门宴上了。事实上,他们二人之间军事实力的差距是非常大的,根本不在一个水平上面。

刘邦的实力和项羽根本不是一个档次。后来项羽自称霸王,开始按照西周项羽分封诸侯时,故意把刘邦安排在了非常偏远落后的汉中,给他封了一个汉王的称号。其实,刘邦的命算是很硬的,不然早就被项羽给斩杀在鸿门宴上了。

虽然高祖那个时候实力单薄,但也是非常有骨气的,在看到那些没什么功劳的六国贵族也得到很大大的奖赏之后非常的气愤,虽然自己取巧,但是自己也算出兵,帮着灭掉了秦朝,但是自己却被分到了一个鸟不拉屎的汉中。于是愤怒之下想要和项王大打出手,后来要不是手下劝阻,刘邦也许会动手,但是仔细看来,能够成为帝王的刘邦,那个时候的反应最大的可能是做给自己的手下看的,让自己的手下认为主上是个有骨气的人。

其实,汉中这个地方虽然非常偏僻,但是也占据巴蜀的便利,现在刘邦暂居汉中,休养生息之后,照样能够北上伐项。汉中的军事地位非常的重要,位置也非常的好,它地处在秦岭的谷地,是关中和巴蜀连通的关键路径,进出巴蜀和中原必须要路经汉中。汉中彻底成为了刘邦最后保命的地方,对于刘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汉中梁田连篇,又有汉水流过,地理位置易守难攻,刘邦只要好好守住这个地方,就算最后没有能够伐项,那么项羽也奈何不了他,最后的结果必定是高祖独自割据汉中和西南一带,就如同蜀汉一样。果不其然,经过刘邦的经营,汉中这块土地养肥了他的军队,充足了他的军备物资,在这里,他还遇到了对他至关重要的大将韩信。从史书中不难看出,韩信是刘邦战胜项羽的关键大将。韩信原本想和项王共创大业,但是奈何没被看上。甚至韩信最后好差点被项王给杀了。天下纷争,有志者想要跟随明主建功立业,刘备遇到韩信自然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刘邦把自己的大业赌在了韩信身上,而韩信也把自己赌在了汉王身上。最后,汉王终于夺得了天下,建立了大汉王朝,名留史书。梳理了刘邦取得天下的过程,其实就能够看出汉这个国号其实应该是源自汉中这个地方的。因为汉中是刘邦失势也是刘邦得势的地方。说国号“汉”取于汉中并不为过。虽然说现在的汉中只是一个三四线的城市,但是在哪三国纷争的时代,汉中确实极其重要的,是古之大帝刘邦的兴起之地。

标签: 汉朝

更多文章

  • 清朝道教的发展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道教

    清朝统治者主要倡导佛教,但对道教也有一定的规范和扶持,当时道教流派主要是正一道和全真道。简介清代统治者对道教缺乏信仰和了解,为笼络汉人,政治上也利用道教,但由於当时道教和民间秘密宗教、秘密会社的关系密切,故对道教严加防范,以防其「蛊惑愚众」。顺治要求正一道「不得惑乱愚民」,对全真道在北京的阐教活动予

  • 明朝道教的发展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道教

    明朝时期,道教走向世俗化。明朝的崇道政策明朝统治者对道教采取了尊崇的态度,管理上的措施也较为完善。明太祖朱元璋利用了许多道教神话,来渲染自己是上承天命的真龙天子。在历年征战中,他得到了道士周颠仙、铁冠道人张中、方士刘伯温、道家学者宋濂、张正常天师等人的指点帮助。朱元璋亲自为《道德经》作注,推崇道家清

  • 北宋和吐蕃的关系发展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北宋

    《天龙八部》中,说北宋时天下五分,有辽、宋、金、西夏、吐蕃五国,吐蕃国师鸠摩智,亦是书中的重要角色。而真实历史中,北宋时,在青海东部和甘肃南部的河湟地区,确实兴起了一个吐蕃人建立的强大政权:青唐吐蕃。其首领”唃厮啰“,是唐朝时吐蕃王朝的王室后裔。他向宋朝称臣进贡,受封为河西节

  • 北宋为什么不攻打大理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北宋

    大理是我国宋朝时期割据西南的一个强盛少数民族政权,他是唐朝时期西南地区霸主南诏的继承者。不过虽然南诏和大理一脉相承,但南诏和大理有一个明显的不同,那就是大理比南诏安分的多。唐朝时期,南诏曾屡次侵扰大唐边境,成为大唐的心腹大患,唐朝的灭亡就和屡次征伐南诏有很大关系。而大理和宋朝却不同,两国关系非常好,

  • 北宋大事年表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北宋

    北宋(960年2月4日1127年3月20日)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与南宋合称宋朝,又称“两宋”。以其建都于北方汴梁(今河南开封市),为别于南宋而史称北宋。北宋乃由后周末帝禅让赵匡胤开始,统治了以黄河中下游流域以南一带的以汉族人为主体的生活地区。北宋政权先后与辽、金及西夏对峙

  • 春秋黄池之会;标志着吴国霸业的终结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黄池之会

    《左传》有云:"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祀"指国家的公祭仪式,"戎"是国家的军事行动。检阅自己的武装力量目的在于誓师(比如二战期间苏德战争时,苏联检阅检阅后,部队就直接开往前线)和示威(我们的隔壁邻居深谙此道)我国古代有几次比较有名的检阅:盟津誓师(武王伐纣),践土之盟(晋楚争霸)和黄池耀武(吴晋争

  • 吴王夫差失败得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吴王

    吴王夫差,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人物。他是姬姓,大家应该都熟悉,就是西周王室的后裔。因为是吴氏,继承了祖宗的产业,也就成了吴王了。他生活在春秋的时候,也是末期了,阴差阳错下就成了亡国之君。本来不该的,但是命运造化弄人。吴国在他的手中强大,也在他手中灭国了。他的父亲叫做阖闾,大家应该也熟悉的,毕竟五霸之一嘛

  • 抗日战争中国取得胜利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抗日战争

    抗日战争抗日战争,国际上称作第二次中日战争,是指20世纪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场民族性的全面战争。最终,中华民族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将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领土。抗日战争中国胜利的原因首先,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之一在于它集中了全中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有了人力和物质的保障,才能确保抗日

  • 七七事变历史事件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七七事变

    1937年7月7日下午,日本华北驻屯军第1联队第3大队第8中队由大队长清水节郎率领,荷枪实弹开往紧靠卢沟桥中国守军驻地的回龙庙到大瓦窑之间的地区。晚7时30分,日军开始演习。22时40分,日军声称演习地带传来枪声,并有一士兵(志村菊次郎)“失踪”,立即强行要求进入中国守军驻地

  • 李世民击败王世充统一中原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李世民

    王世充本不姓王,他是西域胡人,只因爷爷死得早,奶奶带着他爹改嫁到王家。这并不能改变他的血统,所以尽管他爹给他找了个汉人妈,但他还是长了一头卷发。不过,作为胡人的后代,王世充没有继承祖上的文盲传统与率真性格,而是自幼熟读经史、兵法、律令,而且性格狡诈,口齿伶俐。长大后,因为他爹对朝廷做出了重大贡献,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