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元朝的行省制度历史介绍及11个行省详情

元朝的行省制度历史介绍及11个行省详情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4111 更新时间:2024/2/9 11:52:50

金朝尚书省臣到地方直接统领军政,称“行尚书省事”。蒙古灭金过程中,曾派达鲁花赤驻燕京,负责中原的刑名和财赋等事。汉人官员沿袭金制,称燕京行尚书省事。元朝建国以后,在中央立中书省,为了处理中央和地方事务,忽必烈相继在首都开平,燕京以及京兆,平阳等地建立“中书省”和“行中书省”的机构。这一时期的“行省”大都属於中书省的临时派出机构,在地方主持政治、经济、军事事务,因事而设,事已则罢,没有相对稳定的治所和辖区。如“陕西等处行中书省”从公元1260年到1273年,先后在京兆、利州、兴元三地往返迁易治所,其管理地区有时包括四川、甘肃,有时则各自分出别立“行省”。

公元1273年,元军大举南下,不久灭宋。南宋旧疆尽归元朝版图,据《元史·地理志》说,当时元朝统辖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如此辽阔的地域,仅靠首都的中央机构及地方临时性行政机构来治理,便显得相当困难了。所以,“行省”开始演变为地方行政区域固定的官府名称。忽必烈灭宋前后,陆续设立河南、江浙、江西、湖广、陕西、四川、辽阳、甘肃、云南、征东等十个“行省”。元成宗大德十一年(公元1307年),又以原中央直辖的蒙古本部置“和林行省”。元仁宗皇庆元年(公元1312年),“和林行省”改名为“岭北行省”。

河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治汴梁,统河南等12路7府1州。

江浙等处行中书省,治杭州,统杭州等30路1府2州。

江西等处行中书省,治龙兴府、统龙兴等18路9州。

湖广等处行中书省,治鄂州,统鄂州等30路3府15安抚司3军13州。

陕西等处行中书省,治京兆,统京兆等4路5府27州。

四川等处行中书省,治成都,统成都等9路3府。

辽阳等处行中书省,治辽阳路,统辽阳等7路1府。

甘肃等处行中书省,治甘州,统甘州等7路2州。

云南等处行中书省,治中庆路,统中庆等37路5府。

征东等处行中书省,治王京,统耽罗等2府1司、庆尚等5道。

岭北等处行中书省,治和宁路,统北边等处。

以上十一个“行省”管辖着元王朝60%以上的国土。此外,邻近首都部分,包括大都等29路8州(即黄河以北,太行山以东、以西之地)称为“腹里”,直属中书省管辖;吐蕃、畏兀儿地区,则分别归宣政院、大都护府统理。

“行省”的官员设置,名称、品衔大都同中书省。据《元史·百官志七》说:“每省置丞相一员,从一品;平章二员,从一品;右丞一员,左丞一员,正二品;参知政事二员,从二品,甘肃、岭北二省各减一员;郎中二员,从五品,员外郎二员,从六品,都事二员,从七品;掾史、蒙古必阇赤、回回令史、通事、知印、宣使,各省设员有差。”其后怕地方权重,各“行省”多不设丞相。

在十一个“行省”中唯有“征东等处行中书省”的建制较为奇特,它的权限由两部分组成:一是依附于元王朝之“属藩”高丽国;一是直接在元中央统治下的2府1司5道。其行省的丞相,元英宗至治元年(公元1321年)以后,例由高丽王兼领,并可自行选择官属。其下属行政机构与其他行省一致。

“行省”的权力相当大,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经济,诸如刑律诉讼,官吏迁转,赋税征收,甚至还包括带有军事性质的屯田、驿舗等。不少行省因辖境过大,元王朝只好又在离“行省”首府偏远地区以及边境地区设置“宣慰司”、“宣抚司”等官府。宣慰司、宣抚司是介于“行省”与“路、府、州”之间,起上传下达作用。《元史·百官志七》说:“宣慰司,掌军民之务,分道以总郡县,行省有政令则布于下,郡县有请则为达于省,有边陲军旅之事,则兼都元帅府,其次则止为元帅府。其在远服,又有招讨、安抚、宣抚等使”。有时,它还可以代表“行省”,单独处理军政事务。

元代“行省”界限的划分,并没有认真考虑过地理因素。例如归州,地处四川、河南二“行省”之间,却隶于並不与之连界的湖广“行省”;同是处于汉水上游汉中盆地的兴元路和沔州,却分属四川、陕西二“行省”。这样,就使后代在行政区划分方面不得不作很大的调整。所以,尽管明、清两代乃至于现代的“省”最早起源於元代的行省,但各省的界限却很少是元代的旧貌。

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年)以后,农民起义的烽火遍及大江南北。元顺帝为挽救其摇摇欲坠的统治,派出大量官员到地方主持军政。为了便于镇压农民起义军,元王朝陆续把原有的“行省”进行分置,如分河南行省,别置“淮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分湖广行省,别置“广西等处行中书省”等等。但是,这些“行省”、“分省”的设立对于延续元王朝的政权已无济于事,在农民军的沉重打击下,“雄都巨镇,诸侯王之所封,藩臣臬司之所治;高城浚隍,长戟强弩之所守,环辄碎之,鲜有固其国者”

与此同时,在农民起义军建立的政权里,“行省”也是地方最高的权力机构。如“汉”政权建立过江南、汴梁、陇蜀、江西四个行省;“宋”政权建立过江南、益都、淮安、辽阳、曹州五个行省。

各行省的属官,据《元史·百官志七》载:其中有检校所检校、照磨所照磨、架阁库管勾、理问所理问、都镇抚司都镇抚。而蒙古提举学校官,各行省有的设置有的未置。此外,在两淮、两浙、福建等处设都转运盐使司,四川设茶盐转运司,广东设盐课提举司、市舶提举司。

行省以下的行政区为“路”,各路一般设万户府、总管府,规定十万户以上者为上路,十万户以下者为下路(若是重要地区不论户口多少,均为上路)。各路万户府万户及总管府总管以下属官有同知、治中、判官、推官、经历、知事、照磨、译史、通事。其他还有儒学教授、蒙古教授、医学教授、阴阳教授、司狱司司狱、平准行用库提领大使、织染局局使、杂造局大使、府仓大使、惠民药局提领、税务提领。此外还有录事司录事、司候、判官以专任城中民事。在两京,则设有警巡院。

路下有府,元代的府比较杂乱,有的属於路,有的属于行省,有的直属中书省。有的管辖州县,有的不统州县。一般各府有同知、判官、推官、知事及提控案牍等官。没有设路之散府则设知府或府尹。路府之下设州,有上、中、下州之别,也是根据户数多寡而分。各州设知州、同知等官,边远不设州而设军,其建置与州同。州下设县,也依户数多寡而分上、中、下县。各县设县尹、县丞、簿、尉、典史、巡检等官。

至元二年(公元1265年),忽必烈诏“以蒙古人充各路达鲁花赤,汉人充总管,回回人充同知,永为定制”。蒙古达鲁花赤官早在成吉思汗时即已设置。窝阔台在各地设达鲁花赤,管理行政。元朝建国后,达鲁花赤在地方官中地位最高,但往往不实际管事,成为高居於地方官之上的特殊官员,因而被称为“监临官”。达鲁花赤制的普遍实行,明显地表现出蒙古统治阶级的特权地位。

县以下又分乡、都,设里正、主首,负责催办钱粮,供应杂事。元朝政府还把五十家编为一社,社有社长,负责“教劝本社之人务勤农业”,实则是加强对人民的控制。据《元史·地理志》载,元代在全部版图中,设11个行中书省,分辖185路、33府、359州、1,127县。

标签: 行省

更多文章

  • 根据唐朝的法制规定朝廷为何不给食封爵位官员发工资?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唐朝

    在中国古代,官员的合法收入最高的朝代就是唐朝和宋朝。而根据史料记载分析,唐朝中下层官员的合法收入要高于宋朝,但唐朝高级官员的合法收入却要低于宋朝,特别是拥有爵位的官员。根据唐朝的法制规定,朝廷一般不给拥有了食封爵位(有食邑人口)官员或贵族发工资(俸禄),比如著名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基本都是没有合法工资

  • 商朝官僚体制制度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商朝

    商朝的官僚体系大致可以分为所谓的内廷官和外廷官,而这些官员都是中央官员。商朝施行分封制度,地方由诸侯统治,诸侯内部的官吏设置等,目前发现的甲骨文中还没有这方面的记录。商朝(公元前16世纪前11世纪)也称殷,是继夏之后第二个奴隶制王朝。在商朝,王仍然是最高统治者,又称“一人”、

  • 古代王朝修建长城的目的是什么 长城真的是为了抵御外敌吗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长城

    在很多人的第一印象中,长城是保家卫国、守护边疆的重要建筑。但事实上,大部分长城都非常低矮,这不禁让人怀疑,它在古代真的能挡得住游牧大军吗?不仅如此,有的观点甚至还认为,长城的存在反而害了中原王朝。我们都知道,当长城出现后,小规模牧民南下劫掠的路子就行不通了,游牧民族开始被迫走向联合,并陆续对中原发动

  • 东汉时期的豪强都是怎么崛起的?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东汉

    每一个新王朝的建立,都是一次对旧王朝的革命,这是个刮骨疗伤的痛苦过程。但总有那么一些王朝的建立者在这个过程中走了一些捷径,让革命的进程大大加快,其副作用就是革命的效果大大降低,在中国历史上这样的王朝最突出的有两个,分别是东汉和两宋。最乏力的皇权公元40年,东汉的开国皇帝刘秀已经登基整整十六年了,但此

  • 中国古代少数民族历史变迁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古代

    在先秦时期少数民族被分为南蛮、东夷、西戎、北狄等。都是泛称,并非单独的民族。蛮我国古代对南方各族的泛称。亦称南蛮。殷周时分布于今长江中游及其以南地区。秦汉以来,仍以蛮泛称南方少数民族。夷我国古代对东方各族的泛称,亦称“东夷”。夏至周时分布在今山东、河南东部和淮河中下游一带。春

  • 楼兰国是怎么消失的?汉唐时期的人为什么仇恨楼兰?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楼兰

    楼兰古国,古代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曾经因丝绸之路而繁华一时,却只存在了800多年,悄然的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时至今日,楼兰古国依然保留她神秘的面纱。令人望而退步的,不是古国骇人听闻的传说,而是遗址上写着高达3500元的门票价。如果外国游客想要一睹其芳容,还需要缴纳30万元的定金。所以,楼兰古国的遗址

  • 楼兰古国的祖先根源是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楼兰

    北大考古系教授林海村说:“楼兰人使用中亚去卢文作为官方文字,而楼兰本族语言却是一种印欧语系的语言,学术界称作‘吐火罗语。”“楼兰人类学研究的结论和楼兰语言学研究结果再一次提醒我们,在遥远的古代,有一支印欧人部落生活在远离欧洲的楼兰。”因而,

  • 为什么客家女人都围着围裙?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客家

    客家妇女的围裙又叫围兜、围身裙,呈古钟形,上罩胸,下掩腹,宽至身侧,一般为蓝布,用鲜艳的花布镶边或绣边,有的还在围裙上端绣花绣图案,围裙上端两角连缀布带,用于套挂颈上。围裙两侧缝有两指宽的花布带,穿戴的时候在背后打一个大蝴蝶结,并垂下两条飘带,围裙紧紧捆在腰间,显得俏丽好看。任何一种习俗都有一段悲壮

  • 中国古代民族之:鲜卑族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鲜卑族

    东胡鲜卑族显于史书者,共五部:乞伏氏、秃发氏、宇文氏、慕容氏和拓跋氏。在魏晋南北朝时代,它们先后在我国华北、西北地区建立多个割据政权,其中以拓跋氏建立的北魏,版图最大,历时最久。当刘裕在长江流域代晋建宋时,就意味着黄河流域的五胡十六国行将谢幕,而以狂风扫落叶之势最后戛然收尾的胜利者,即为鲜卑族之拓跋

  • 匈奴人是什么人种?匈奴人讲什么语言?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匈奴

    匈奴人是什么人种?匈奴人讲什么语言?匈奴是个历史悠久的北方民族,祖居在欧亚大陆的西伯利亚地区,他们披发左衽。中国古籍中的匈奴是秦汉时称雄中原以北的强大游牧民族,前215年被逐出黄河河套地区,历经东汉时分裂,南匈奴进入中原内附,北匈奴在西迁后消失在中国的古籍中。匈奴影响了当时的中国和欧亚大陆的历史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