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商朝官僚体制制度历史介绍

商朝官僚体制制度历史介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4667 更新时间:2023/12/4 16:19:18

商朝的官僚体系大致可以分为所谓的内廷官和外廷官,而这些官员都是中央官员。商朝施行分封制度,地方由诸侯统治,诸侯内部的官吏设置等,目前发现的甲骨文中还没有这方面的记录。

商朝(公元前16世纪前11世纪)也称殷,是继夏之后第二个奴隶制王朝。在商朝,王仍然是最高统治者,又称“一人”、“予一人”,表明王权比夏朝又有所加强。商朝从太乙(汤)到帝辛(纣),共30个王。

商朝在官吏建制上分“内服”和“外服”两类。所谓内服官,指中央和王畿〔ji机〕以内的各种官吏。所谓外服官,指王畿以外及边区的各种官吏。大盂〔yu于〕鼎铭文记载:

殷[边]?田[侯甸]雩[与]殷正百辟

(注解:“殷边侯甸”是外服官的概括。“侯、甸”,即外服官中最重要的两种官称。“殷正百辟”是内服官的概括。“百辟”,即百官、众官。)

内服官:

(1)殷正百辟

内服官中重要的是“尹”、“宰”、“卿事”和“三公”等。尹是治理的意思,在王左右,辅佐王治理国家。商代最早的一位名臣叫伊尹。伊是职业名,厨师之意,尹是官名。伊尹出身低微,被商王汤信用,举而为相。多数学者认为:“相”不是商代的正式官名,战国以前的“相”仅作为动词,是辅佐的意思。

据此,尹是辅弼商王的大臣。汤、外丙、仲壬三王先后去世,伊尹立太甲为王。太甲暴虐无道,被伊尹放逐,由自己摄政。以后太甲悔改,伊尹才把他迎回。说明尹职位高而权势重。宰是主管内廷事务的官员,有时也参与外廷事务。武丁为商王时,“百官总己,以听于冢宰三年”(《论语·宪问》)。卿事,后世亦作“卿士”,是高级官吏的泛称。三公则是因人而设的一种尊贵官称。据文献记载,商朝称三公的只有文王、九侯、鄂侯、伊尹、傅说〔yue悦〕五人。

史官、宗教官在内服中也占有特殊的地位。史官,在文献中有史和内史,在甲骨文中有大史、小史、东史、西史等。史官常在商王左右,掌记事,遇事也可发表意见。此外,还有守藏史,专门管理档案。宗教官有卜、祝等。卜,也称贞人,是主持占卜的官员。商王受命,以及祭祀、战争等活动都要进行占卜,所以商朝有一个庞大的贞人集团,称多卜。祝是祭祀时负责辞告鬼神的官吏。

商朝有很多官名带有“师”字,如师长、太师、少师、师保等,可含义很不相同。当时军队以师为编制,师长是高级武官。太师、少师是通晓音律的乐师。著名的乐师叫师延,曾为纣王作“靡靡之乐”。由于商纣王是亡国之君,故后也称淫乐为“靡靡之音”。至于师保,则专指伊尹。成汤之后,伊尹连续辅佐几个幼主,在朝中德高望重,尊称为师保。伊尹还称阿衡,东汉人郑玄解释:“阿,倚;衡,平也。伊尹汤所依倚而取平,故以为官名。”(《诗经·商颂·长发》注)

常见的官名还有小臣。不同的小臣,地位也不相同。伊尹称作伊小臣,地位很高。但小耤〔ji及〕臣(掌管奴隶耕籍)、马小臣(管理养马)等地位则较低。与小臣用法相近的还有尹、亚、事等。伊尹的尹是商王的辅弼官。多尹是商王左右从事一般事务性活动的官员。族尹有不同解释,一般认为商代基层社会组织与宗族有关,族尹是基层行政官吏。亚是武官,常见的有大亚、多亚、马亚、射亚。当时作战用战车,马拉战车,故马亚地位最高,大亚、多亚在马亚之下。射亚,是管理射箭手的武官。事,除卿事外,还有御事、我事、东事、南事、北事、西事、大事、小事等。事职数量较多,分散在朝廷的各个部门,办理具体行政事务。

另外,又有以管理对象作为官名的,如犬官(画犬、夷犬等),属于田猎性质的官员。司工、司鱼,分别是负责手工业和养鱼业的官员。

外服官:

(2)殷边侯甸

商朝除侯、甸之外,还有男、卫、邦伯等。侯是分封的诸侯。甸,亦写作“田”,任务是为商王朝“治田入谷”。男,亦写作“任”,意为“任王事者”,大多承担王室杂务。卫,以为商王守卫地方为职。邦伯在甲骨文中有“某方伯”、“某伯”,独立性较强,有的还是一方诸侯的首领或盟主。侯、甸、男、卫、邦伯,多由商王诸妻、诸子、功臣及臣服于商的部族首领担任。他们对商王都承担有一定义务,平时为商王守边,有戎事时听调随征;同时,还要为王室服役、进贡。其中有的侯伯还兼任内服官,如周朝先祖曾被封为侯,周文王时称西伯,同时又是纣王的三公。

军事官制:

卜、作册都是宗教官员,相当于罗马时代的祭司,但是地位远不如罗马祭司来得高。其中卜作为大祭司,权力比较大,作册的职务与后世的史相当,是负责记录的官吏。亚服是武官,统帅军队,有亚,多亚,大亚之分,但是具体职务与等级区别不详。商朝的武官还有射(统帅弓箭手)、犬(负责商王的田猎)、戍(要地驻屯军长官)等其他称号。

地方官制:

商朝的地方诸侯有侯、伯、男、甸不同的称号。侯、伯是较大的诸侯,男、甸较小或较远。与后世不同的是,商朝保留了前代母系社会的一些特点,女性也可以被封为诸侯并统帅军队。甲骨文中就有“辛巳卜,贞登妇好三千,登旅万,呼伐□”说在辛巳这一天卜问,以命令妇好这个人统帅一万多人的军队去讨伐某某地方。这里的妇好,就是商王武丁的妻子。

标签: 商朝

更多文章

  • 古代王朝修建长城的目的是什么 长城真的是为了抵御外敌吗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长城

    在很多人的第一印象中,长城是保家卫国、守护边疆的重要建筑。但事实上,大部分长城都非常低矮,这不禁让人怀疑,它在古代真的能挡得住游牧大军吗?不仅如此,有的观点甚至还认为,长城的存在反而害了中原王朝。我们都知道,当长城出现后,小规模牧民南下劫掠的路子就行不通了,游牧民族开始被迫走向联合,并陆续对中原发动

  • 东汉时期的豪强都是怎么崛起的?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东汉

    每一个新王朝的建立,都是一次对旧王朝的革命,这是个刮骨疗伤的痛苦过程。但总有那么一些王朝的建立者在这个过程中走了一些捷径,让革命的进程大大加快,其副作用就是革命的效果大大降低,在中国历史上这样的王朝最突出的有两个,分别是东汉和两宋。最乏力的皇权公元40年,东汉的开国皇帝刘秀已经登基整整十六年了,但此

  • 中国古代少数民族历史变迁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古代

    在先秦时期少数民族被分为南蛮、东夷、西戎、北狄等。都是泛称,并非单独的民族。蛮我国古代对南方各族的泛称。亦称南蛮。殷周时分布于今长江中游及其以南地区。秦汉以来,仍以蛮泛称南方少数民族。夷我国古代对东方各族的泛称,亦称“东夷”。夏至周时分布在今山东、河南东部和淮河中下游一带。春

  • 楼兰国是怎么消失的?汉唐时期的人为什么仇恨楼兰?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楼兰

    楼兰古国,古代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曾经因丝绸之路而繁华一时,却只存在了800多年,悄然的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时至今日,楼兰古国依然保留她神秘的面纱。令人望而退步的,不是古国骇人听闻的传说,而是遗址上写着高达3500元的门票价。如果外国游客想要一睹其芳容,还需要缴纳30万元的定金。所以,楼兰古国的遗址

  • 楼兰古国的祖先根源是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楼兰

    北大考古系教授林海村说:“楼兰人使用中亚去卢文作为官方文字,而楼兰本族语言却是一种印欧语系的语言,学术界称作‘吐火罗语。”“楼兰人类学研究的结论和楼兰语言学研究结果再一次提醒我们,在遥远的古代,有一支印欧人部落生活在远离欧洲的楼兰。”因而,

  • 为什么客家女人都围着围裙?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客家

    客家妇女的围裙又叫围兜、围身裙,呈古钟形,上罩胸,下掩腹,宽至身侧,一般为蓝布,用鲜艳的花布镶边或绣边,有的还在围裙上端绣花绣图案,围裙上端两角连缀布带,用于套挂颈上。围裙两侧缝有两指宽的花布带,穿戴的时候在背后打一个大蝴蝶结,并垂下两条飘带,围裙紧紧捆在腰间,显得俏丽好看。任何一种习俗都有一段悲壮

  • 中国古代民族之:鲜卑族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鲜卑族

    东胡鲜卑族显于史书者,共五部:乞伏氏、秃发氏、宇文氏、慕容氏和拓跋氏。在魏晋南北朝时代,它们先后在我国华北、西北地区建立多个割据政权,其中以拓跋氏建立的北魏,版图最大,历时最久。当刘裕在长江流域代晋建宋时,就意味着黄河流域的五胡十六国行将谢幕,而以狂风扫落叶之势最后戛然收尾的胜利者,即为鲜卑族之拓跋

  • 匈奴人是什么人种?匈奴人讲什么语言?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匈奴

    匈奴人是什么人种?匈奴人讲什么语言?匈奴是个历史悠久的北方民族,祖居在欧亚大陆的西伯利亚地区,他们披发左衽。中国古籍中的匈奴是秦汉时称雄中原以北的强大游牧民族,前215年被逐出黄河河套地区,历经东汉时分裂,南匈奴进入中原内附,北匈奴在西迁后消失在中国的古籍中。匈奴影响了当时的中国和欧亚大陆的历史进程

  • 中国少数民族历史之:柯尔克孜族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柯尔克孜族

    柯尔克孜族是中国的古老民族之一。汉文史籍首先著录柯尔克孜先民的是《史记》,称之为“鬲昆”。后来的史书又作“隔昆”。东西汉时期多称“坚昆”,魏晋至隋朝称“结骨”、“契骨”、&ldqu

  • 中国少数民族历史之:布朗族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布朗族

    大约于公元前300余年,在中国云南西南部兴起、而于公元一世纪末期衰亡的哀牢国,是一个神秘的古国。南朝时期范晔撰《后汉书.西南夷列传》载述哀牢说:“其称王者七十七人,户五万一千八百九十,口五十五万三千七百一十一。”“土地沃美,宜五谷、蚕桑,知染采文秀,兰干细布,织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