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朝御前侍卫有汉人吗

清朝御前侍卫有汉人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3955 更新时间:2024/1/21 23:49:58

在满清的政治体制中,负责皇帝安保和日常起居等工作的大内侍卫是一项非常有特色的制度。满清许多的著名官员、将相都出身于侍卫系统,侍卫制度为维护满清的统治、保持满蒙贵族对满清的政治忠诚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其实在历史上,除了满蒙出身的大内侍卫之外,还有非常少数的汉人侍卫,其中的几位还出人意料地做到了御前侍卫的最高等级,实际上突破了清廷的相关制度规定,成为了有清一代少数凤麟角的幸运儿。但是,这几位出身显赫、侍卫在皇帝身边的汉人御前侍卫并没有因此在政治上取得令人惊叹的功绩,所以实际上汉人御前侍卫的身份并没有给他们的政治生涯增加想象中的助力。昙花一现的汉人御前侍卫,也不过成为满清所谓满汉一体宣传的政治吉祥物,并不具备实际意义。

侍卫制度是满清立国之后逐渐形成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其目的主要是为了笼络满蒙贵族、官员、开国元勋等特殊阶层,巩固满清的统治。在侍卫体系中,最为尊贵的是围绕在皇帝身边的内廷侍卫,即所谓的大内侍卫。内廷侍卫身份也并非完全一样,根据与皇帝距离的远近分为两类:乾清门侍卫和御前侍卫。其中在皇帝身边伺候,直接陪伴、服务皇帝的御前侍卫是整个侍卫系统中最为显赫的阶层,在乾清门侍卫和其他侍卫的眼中,御前侍卫如同天神一般。御前侍卫之所以受到万众瞩目不仅仅因为在皇帝身边服务,也因为他们可以获得锦绣前程,许多御前侍卫都在皇帝的荫庇下成为了满清举足轻重的高官。

御前侍卫满语中的发音为戈什哈,根据《清史稿》中相关的记录,只有满清贵族的后代才能担任这个显赫的职位,汉人是没有机会的。但实际执行中,却有几个例外。这些例外主要出现在统治中国六十多年、号称十全老人的乾隆帝时期。这位很有特色而又自视天赋很高的统治者,不太把所谓祖宗成法之类的规矩放在眼里。

第一位成为御前侍卫的汉人是黄仕简。乾隆四十八年,黄仕简被升任为御前侍卫。黄仕简之所以能受到乾隆帝如此的青睐,主要源于父亲黄芳度的荫庇。黄仕简的祖上为满清征服中原、建立政权立下了汗马功劳,所以被赐予了世袭罔替的公爵爵位。乾隆九年,乾隆帝命人给黄仕简下旨,赏赐《资治通鉴》等书籍,此外还赐予了锦缎等物品,以示对黄家功勋的认可。

乾隆十八年,闽浙总督发现黄仕简利用自己的高贵身份外放高利贷,竟然激起了民变,立即上奏乾隆帝请求严肃处置黄仕简。但贵为皇帝的乾隆帝竟然为黄仕简开脱,说方高利贷算不得什么了不得的事情,说黄仕简激起民变恐怕是不轨之徒污蔑黄仕简,暗示闽浙总督不要穷追不舍。可见在乾隆帝眼中,黄仕简一家属于心腹之人,不能轻动。乾隆四十六年,已经担任了乾清门侍卫的黄仕简被赏赐黄马褂。四十八年黄仕简有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成为了御前侍卫。

成为了皇帝身边的近臣之后,黄仕简也确实为乾隆帝鞍前马后、不辞辛劳的当牛做马。当时正直林爽文等人起义风起云涌,黄仕简奉命亲自赴台指挥军队围剿。在第三次围剿的战斗中,黄仕简因为贻误军机导致清军打败,被抓捕回北京下狱。当时大臣们拟定的处置方案是严厉的斩立决,而乾隆帝又一次对这个宠臣伸出了援手,改为斩监候。之后乾隆帝又找机会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将黄仕简无罪开释,之后黄仕简担任了胡广提督等职务,一直在军界转悠。

乾隆时期另一位担任过御前侍卫的是张谦。同样张谦之所以享受这个殊荣也源于祖上的功勋。由于张谦的祖父、父亲都为清廷立下过大功,所以张谦一家也享受了类似黄仕简一样的爵位可以世袭罔替的待遇。雍正年间,张谦就因此进入内廷,成为乾清门侍卫。乾隆八年,张谦晋升为御前侍卫。

与黄仕简不同的是,张谦受到乾隆帝的青睐的另一个原因是因为张谦学问很好,被乾隆帝看重,因此被提拔为亲信侍卫带在身边。张谦虽然没能像黄仕简一样外放为地方大官,但是也很受恩宠。乾隆五十九年,乾隆帝下旨给张谦一家抬旗如正黄旗的汉军旗,实在是难得的殊荣。

除了上面提到的黄仕简和张谦,清代另一位汉人御前侍卫是嘉庆道光时期的杨芳。杨芳和前两位汉人御前侍卫又不太一样,他是因为在战场上战功显赫而被提拔为御前侍卫的。不过不久之后因为战场指挥失误就被革去侍卫头衔,改派到地方任职。

清代汉人担任御前侍卫的,只有这么3例。但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这3位汉人御前侍卫都没有如傅恒、和珅等侍卫出身的满洲贵族一样,成长为独当一面、大权在握的当朝重臣,而基本上都在中层职位上打转转。这固然与他们3人的政治才干有关,但说到底,还是清廷对汉人的提防和不信任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乾隆时期的两位汉人侍卫就非常典型的反应了满清统治者的这一特点。这二位之所以能成为御前侍卫,与其说是乾隆帝的刻意培养,不如说是对他们祖辈功勋的认可与嘉奖。而像黄仕简虽然外放为官,但都停留在武官任上,并没有担任更为重要的文职干部。说到底,乾隆帝还是不完全放心汉族官僚,将他们的使用范围作了严格的限制。

而在乾隆帝之后,汉人御前侍卫更加稀少,直到清代后期,汉人御前侍卫再也没有出现过,而汉族官僚为保卫满清政权做出的贡献却越来越大,也正说明了之前出现的几位汉人侍卫,不过是当时皇帝的个人喜好,而绝非清廷政治制度的改变和松动。从这一点上来看,清代的满汉之别从未消失过。

标签: 御前侍卫

更多文章

  • 抗日战争经历哪三个阶段?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抗日战争

    抗日战争时期分为三个阶段,防御、相持和反攻,具体在什么时间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抗日战争分哪三个阶段,希望能够帮到大家。抗日战争分三个阶段:1、防御1937.7-1938.62、相持1938.6-1945.83、反攻1945.8-1945.8.15第一阶段:从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

  • 唐高祖李渊建立唐朝过程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唐高祖,李渊

    唐高祖李渊建唐用了多长时间?从大业十三年(617)六月起兵反隋,到武德元年(618)五月称帝建唐,前后只有一年时间,这是一个惊人的时间,历史上刘备建汉用了七年,刘备立足西蜀用了三十三,李渊建唐却只用了1年,这与当时的时机以及李渊敏锐的洞察力是分不开的。为大家分享下文李渊建唐的过程。乱世出豪杰,时势造

  • 北魏六镇起义历史事件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北魏,六镇起义

    自正光四年怀荒镇民暴动,至永安二年韩楼被镇压,六镇镇民、流民坚持武装斗争达六年。义军在葛荣领导的后期号称百万,据河北七州,是魏末最大的一支起义武装。那么北魏六镇起义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样的启示?六镇起义的启示启示一,主观加快民族融合的进程违背事物发展的规律。关于民族融合有以下两种观点。一种是把民族的自然

  • 北魏六镇起义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六镇起义

    六镇起义是北魏末年以六镇镇民为主力的北方边镇人民的反魏起义。北魏晚年六镇之乱,乃塞上鲜卑族对于魏孝文帝所代表拓跋氏历代汉化政策之一大反动,……高欢、宇文泰俱承此反对汉化保存鲜卑文化之大潮流而兴起之枭杰也。六镇起义简介六镇之乱,又称六镇起义。指的是在中国南北朝时期的北魏正光

  • 雍城对于秦国有多重要?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雍城

    在热播的《大秦赋》剧情中,经常提到雍城这个地名,不管是嬴政的加冠礼,还是赵姬被赶出宫后居住的地方,都在雍城。我们知道秦国的都城是咸阳,那雍城和咸阳之间的距离又有多远呢?雍城是秦国的一个什么样的地方,为何会如此的重要?雍城又是现在的什么位置,在秦国时期雍城是什么地位呢?1、雍城对秦国到底有多重要秦国故

  • “南明三案”历史事件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南明三案

    说到这个南明三案,肯定很多人都非常了解吧,这个事情就是发生在清兵入关占领北京后,不得不说,这三案真的是震惊朝野。所以直接被称之为“南明三案”!那么这三案为什么这么出名呢?三案的真相到底是什么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1、南明三案为什么这么出名清朝入关占领京城以后,明福王在

  • 匈奴继承制度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匈奴

    我国的历史已经存在了有数千年,存在着一些很有趣的现象。封建王朝的周期一般都不会超过300年,游牧民族的生命周期不超过150年。在中原王朝当中,一般都是父死子继的传承方式,而游牧民则大多数是兄终弟及制度。这么神奇的现象背后并不是玄学,而是有着一定的规律在里面,其根源在于自然条件的差异,造就了中原王朝和

  • 元朝设置行省制的目的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行省制

    自元行省始,行省三司督抚的高层督政区体制较稳定地确立了下来。然而,元代行省制的目的与历史作用究竟如何?人们的看法不尽相同。笔者认为,元行省制是古代多民族统一国家发展壮大过程中中央与地方权力结构不断调整、完善的产物。它并非单纯的中央集权或地方分权。元廷设置十行省的目的和作用,各有侧重,并不完全一致。如

  • 清朝直隶总督的年收入有多少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直隶总督

    总督很多,而直隶总督则是一个奇葩的存在。直隶总督很牛,因为身处京畿重地,担负着拱卫京城的重任。直隶总督权力又很大,出了今天北京二环就归直隶总督管,北吞大漠、南亘黄河。晚清的直隶总督全面总管直隶、河南、山东的军事、行政,北洋等事务。简单说,直隶总督是所有八个总督中地位最高的。这样的直隶总督一年要挣多少

  • 元朝行省制的作用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行省制

    元朝行省最初只是临时性的中央派出机构,到元世祖忽必烈在位后期,始基本定型,转变为常设的地方大行政区。但即使在行省完全定型并地方化之后,它仍然带有中央派出机构、或者说是中书省分支机构的性质。“行省演化为地方最高官府,只是言其性质的基本方面”;“即使上述演化完成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