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宋朝经济繁荣的表现和原因

宋朝经济繁荣的表现和原因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4425 更新时间:2023/12/11 20:49:01

最近很多人也都在说这个宋朝的经济问题,现在很多人应该都知道了,宋朝的经济非常的繁荣,那么这些繁荣的表现在哪些地方呢?还有宋朝经济繁荣的原因是什么呢?这些问题也都非常有意思的,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具体的原因吧。

1、宋朝经济繁荣的表现

1、农业方面

宋代时期,大兴水利,大面积开荒,并注重农具改进,农业发展迅速。梯田、沙田、淤田等新型田地均在宋朝出现,这些都大幅度增加了宋朝的耕地面积;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农业发展迅速,北方农作物粟粟、麦、黍等来到南方,棉花、茶叶种植盛行,种桑养蚕和麻的地区也在增加。南宋时期,太湖地区稻米产量居全国之首,以太平府为代表,有”苏湖熟,天下足“之称。

2、手工业方面

宋朝时期矿藏丰富,丝、麻、毛纺织业发达,造纸材料丰富,印刷业发达,宋代的刻书以纸墨精良、版式疏朗、字体圆润、传世稀少等闻名于后世。并且宋代的造船业发达,宋朝造船技术水平是当时世界之冠。

3、商业方面

宋朝商业繁盛,成都地区出现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并且宋代劳动力充足,工业迅猛发展,工商税收入占宋朝税赋总收入的70%,成为宋朝税赋收入的主体。

4、宋朝官窑、民窑遍布全国

时有河北曲阳定窑、河南汝州汝窑、禹州的钧窑、开封官窑、浙江龙泉哥弟窑、江西景德镇景德窑、福建建阳建窑等七大名瓷窑,和分布在各地的许多大小瓷窑,所产宋瓷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远销海外,如日本、高丽、南洋、印度、中西亚等地区。北宋的瓷器,不论在产量还是制作技术上,比前代都有很大提高。

5、造船业位居世界首位

宋朝造船技术水平是当时世界之冠。宋神宗元丰元年(1078年),明州造出两艘万料(约600吨)神舟。1974年福建泉州出土一艘宋代古船,有13个隔水仓,一两个隔水仓漏水,船也不会沉。隔水仓技术,经马可·波罗介绍,传入欧洲。宋朝的主要造船厂分布在江西、浙江、湖南、陕西等地区。虔州、吉州、温州、明州都是重要的造船基地。太宗时期,全国每年造船达到三千三百余艘。

2、宋朝经济繁荣的原因

我国封建时代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两个马鞍形”模式,即在秦汉时期达到第一个高峰,魏晋以下低落,隋唐有所恢复和回升,到宋代则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发展,从而达到了一个更高的高峰。从以下描述可以窥探出宋朝经济的繁荣程度:宋朝十万户以上的城市由唐代的十余个增加到40个;宋朝“汴都数百万户,尽仰石炭,无一家燃薪者”;宋神宗时全国年铸币506万贯,而唐朝极盛的玄宗朝年铸币32万贯。连北宋名臣欧阳修都说:“走卒类士服,农夫蹑丝履。”对于宋朝经济繁荣的原因,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2.1、宋朝统治者无力扩大国家疆域的面积,转而注重维持国内的和平与稳定

2.1.1宋朝统治者注重控制实际有效的国土

宋朝由于兵力虚弱,国家的领土不仅没有扩张,反而萎缩,宋朝的历任统治者到南宋更是偏安东南一隅,因此,宋朝的统治者更注重的是控制实际有效的国土以及能够产生出的经济效益。宋朝版图、疆域虽然不及前朝的汉、唐广阔,但是土地最肥沃,气候条件最好的地区始终处于中央政府的直接管辖之下。在农耕经济时代,受地理气候等诸多条件的影响,各地区的贫富差异很大。宋朝恰恰是牢牢控制住了那些土地肥沃,气候条件好的地区,这些地区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肯定占有很大的优势。例如江南地区,是当时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區,有“苏湖熟,天下足”的美称。宋朝利用有限的疆域,却创造了更多的财富,实现了经济的巨大繁荣。

2.1.2、面对少数民族的侵扰,宋朝尽力维持边境的稳定

宋朝一直以来都受到辽、西夏、金等强悍的少数民族的骚扰,维持边境的稳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北宋面临的强敌是大辽,辽的骚扰严重破坏了北方经济的发展,最终,宋辽双方签订了看似窝囊的《澶渊之盟》,辽人从此不来骚扰宋境,宋朝用金钱换来了平安。《澶渊之盟》看似是宋人的耻辱,“岁币”被很多人看成是宋朝人民的沉重负担,事实并非如此。宋朝每年给辽人的“岁币”绢20万,银10万,而当时宋朝政府每年的岁入是过亿两。宋辽战争每年的军费是五千万两,显然,战争的成本更高,“岁币”对宋的财政收入并不算什么负担。而且,自《澶渊之盟》以后,宋辽边境开始设立“榷场”,互通有无。宋朝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将大量“质优价廉”的产品(如丝绸、瓷器、茶叶及手工艺品等),输往贫穷的辽国,商人获得了巨额利润,宋朝政府更是增加了税收。

2.1.3、封建社会要维持经济稳定发展,还有一个重要任务就是缓和阶级矛盾、防范农民起义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仅有的两个没有爆发过全国性的农民起义的王朝之一。仅有的几次较大规模的起义,都不曾超过一省的范围,这从另一个侧面反映百姓生活的舒适安稳。对于突如其来的灾害或战乱导致的阶级矛盾激化,政府还有一个应急措施,就是大量募兵。由于其雄厚的经济实力,宋朝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长期坚持募兵制的王朝。宋军官兵一般都待遇优厚,以往激化阶级矛盾的招兵,在宋朝成了释放阶级矛盾的途径,这也正是宋朝农民起义较少的重要原因。

安定的社会环境为经济的持久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保障,宋朝才能在国家疆域锐减、屡受侵扰的形势下,实现经济的发展。宋朝政府不仅成功地为国家的经济建设赢得了长久的和平环境,而且注重实际有效控制区域的治理。

2.2、宋朝采取了与其他王朝迥然不同的土地政策“田制不立”“不抑兼并”

自古以来,封建统治者大多抑制土地兼并,维护小农经济,以确保赋税征收,维护统治,但宋朝的情况却发生了变化。以宋神宗熙宁十年(1077)为例,北宋税赋总收入为7070万贯,其中农业两税2162万贯,占30%;工商税4911万贯,占70%。构成国家财政收入主体的产业已不是农业,而是工商业。宋朝庞大的财政收入并不是由于对农民的剥削,而是经济飞速发展,工商业极度繁荣,生产力水平提高的结果。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对大量小自耕农直接征收农业税一向是国家统治的基础,像宋朝这样的情况在封建社会实在是绝无仅有,直到清朝末年,工商业收入才再一次超过了农业税。由于大量独立的小自耕农不再是国家生存的根本基础,宋朝才能够突破常规不抑制土地兼并。

数千年来,中国传统一向将土地兼并视作国家大害,千方百计加以抑制。而事实上恰恰相反,这种违反经济规律的政策一方面使中国陷入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不能自拔,另一方面又无法阻止土地因天灾人祸而集中的趋势。于是中国封建社会一再地爆发农民起义,在这周期性的大动乱中,中华文明一次次被毁灭、再重建。而宋朝却成功跳出这一历史的循环:方面“不抑兼并”,使得土地经合法向地主手里集中,促进了土地的集约化经营,催生大量剩余劳动力;一方面鼓励工商业发展,实现剩余劳动力转移,促进了工商业和城市经济的繁荣。

2.3、宋朝政府采取了保护商业发展的政策,促进了商业的繁荣

商鞅变法实行“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开始,重农抑商是中国古代统治者一贯奉行的基本国策,历朝历代统治者便加大了对商人的抑制和打击。然而,与中国古代史上大多数封建王朝不同,宋朝却一反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不仅没有抑制工商业发展,反而为工商业的发展提供了宽松的环境。为此,宋代统治者自立国之初,便采取了一系列保护商业发展的措施,“一切弛放,任令通商”,使其在尽可能广泛的范围内自由发展。其主要内容有:首先,严禁非法滞留和搜查商人。其次,保护商人利益,严禁官吏对商贾横征暴敛。另外,还制定了征商税则,清除了宋朝建立前各地为商品流通设置的种种障碍,扩大了商品在全国的流通范围。这些政策,维护了市场的公平竞争,保护了商人尤其是中小商人的利益,有利于创造一个公平交易的社会环境,使宋朝商业空前繁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商税收入成为政府的主要财源,海外贸易税收甚至成为南宋国库重要财源。(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的意义。

2.4、宋朝时期,科技与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

2.4.1、宋朝时期,科技得到巨大发展

宋朝可谓是中国有史以来科学技术最强盛的朝代,也是最重视科技的朝代。宋朝是当时世界上发明创造最多的国家,也是中国为世界贡献最大的时期。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发明一半以上都出现在宋朝,典型代表就是四大发明,而这四大发明中,有三大发明(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肇兴于宋朝,并开始得到大规模实际的运用。指南针在北宋已普遍使用于航海。沈括《梦溪笔谈》记载了罗盘仪构造的基本原理,南宋时的海船已普遍装上精确的罗盘针来导航,这些商船频繁远航于阿拉伯、印度、东南亚、日本、朝鲜以至东非等广大地区,使宋朝的航海业遥遥领先于整个世界。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梦溪笔谈》记载了北宋平民毕昇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极大地提高了印刷业的效率。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使得宋代印刷出版业空前繁荣,极大地加速了文化的传播与交流,推动了中华文化乃至世界文化的飞速发展,其影响之深远难以估量。火药的发明虽然在中唐已有记载,但其廣泛使用却在宋代。灭南唐时,宋军已开始使用火炮、火箭。南宋中晚期出现的突火枪,成为近现代管形火器的先驱。在世界兵器史上,火药和火器的使用同样是划时代的事件,而且“对仁义的宋人来说,火药和火器的采用决不是一种暴力行为,而是一种工业的,也就是经济的进步(恩格斯语)”。

2.4.2、宋朝农业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产量得到大大提高,可以说发生了绿色革命

生产工具方面:唐代出现的曲辕犁到宋代有了更为广泛的使用,且有了部分改进。踏犁、秧马、水车、弯锄、铁耙等新型农具的大量运用,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水利建设方面:北宋时期修复旧渠。宋神宗时期,在王安石变法中的农田水利法的刺激下,各路官员积极筹划水利建设,全国掀起了一个规模空前的农田水利建设高潮,农业水利大发展保障了农业的稳定发展。江南地区逐渐形成了稳定的稻麦轮作的一年两熟制,有些地方形成一年三熟制,极大地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北宋时宋真宗从占城引进耐旱、早熟的稻种,提高亩产量。从单位面积产量看,宋代一般亩产量为二石,这在唐代则是高产量;宋代两浙路亩产量达五、六石或六、七石,则为唐代亩产量的两三倍、战国时代的四五倍以上。这个亩产量同明清时代这一地区亩产量相比,也相去无几。

2.4.3、手工业方面,生产技术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诸如煤炭采掘业巨大的规模,炼钢工艺中百炼钢的推广,冶铜工艺中胆铜法的发明,纺织工艺中脚踏纺车的推广和轴架整经法的使用,造船工艺中水密舱的发明,造纸业中竹茎等硬纤维软化技术的成熟。两宋时期是我国古代史上成就最大、进展最讯速、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一个技术进步时期,不仅超过汉唐盛世,而且为此后的明清所不及。

由于宋朝统治者采取了与以往不同的政治经济政策,另外,宋朝科技、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使得宋朝经济空前繁荣,大大超过前代,颠覆了以往的“弱宋”形象。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最繁荣、科技最发达、人民生活最富裕的朝代。无怪乎,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曾说:“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

标签: 宋朝

更多文章

  • 清朝御前侍卫有汉人吗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御前侍卫

    在满清的政治体制中,负责皇帝安保和日常起居等工作的大内侍卫是一项非常有特色的制度。满清许多的著名官员、将相都出身于侍卫系统,侍卫制度为维护满清的统治、保持满蒙贵族对满清的政治忠诚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其实在历史上,除了满蒙出身的大内侍卫之外,还有非常少数的汉人侍卫,其中的几位还出人意料地做到了御前侍卫

  • 抗日战争经历哪三个阶段?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抗日战争

    抗日战争时期分为三个阶段,防御、相持和反攻,具体在什么时间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抗日战争分哪三个阶段,希望能够帮到大家。抗日战争分三个阶段:1、防御1937.7-1938.62、相持1938.6-1945.83、反攻1945.8-1945.8.15第一阶段:从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

  • 唐高祖李渊建立唐朝过程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唐高祖,李渊

    唐高祖李渊建唐用了多长时间?从大业十三年(617)六月起兵反隋,到武德元年(618)五月称帝建唐,前后只有一年时间,这是一个惊人的时间,历史上刘备建汉用了七年,刘备立足西蜀用了三十三,李渊建唐却只用了1年,这与当时的时机以及李渊敏锐的洞察力是分不开的。为大家分享下文李渊建唐的过程。乱世出豪杰,时势造

  • 北魏六镇起义历史事件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北魏,六镇起义

    自正光四年怀荒镇民暴动,至永安二年韩楼被镇压,六镇镇民、流民坚持武装斗争达六年。义军在葛荣领导的后期号称百万,据河北七州,是魏末最大的一支起义武装。那么北魏六镇起义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样的启示?六镇起义的启示启示一,主观加快民族融合的进程违背事物发展的规律。关于民族融合有以下两种观点。一种是把民族的自然

  • 北魏六镇起义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六镇起义

    六镇起义是北魏末年以六镇镇民为主力的北方边镇人民的反魏起义。北魏晚年六镇之乱,乃塞上鲜卑族对于魏孝文帝所代表拓跋氏历代汉化政策之一大反动,……高欢、宇文泰俱承此反对汉化保存鲜卑文化之大潮流而兴起之枭杰也。六镇起义简介六镇之乱,又称六镇起义。指的是在中国南北朝时期的北魏正光

  • 雍城对于秦国有多重要?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雍城

    在热播的《大秦赋》剧情中,经常提到雍城这个地名,不管是嬴政的加冠礼,还是赵姬被赶出宫后居住的地方,都在雍城。我们知道秦国的都城是咸阳,那雍城和咸阳之间的距离又有多远呢?雍城是秦国的一个什么样的地方,为何会如此的重要?雍城又是现在的什么位置,在秦国时期雍城是什么地位呢?1、雍城对秦国到底有多重要秦国故

  • “南明三案”历史事件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南明三案

    说到这个南明三案,肯定很多人都非常了解吧,这个事情就是发生在清兵入关占领北京后,不得不说,这三案真的是震惊朝野。所以直接被称之为“南明三案”!那么这三案为什么这么出名呢?三案的真相到底是什么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1、南明三案为什么这么出名清朝入关占领京城以后,明福王在

  • 匈奴继承制度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匈奴

    我国的历史已经存在了有数千年,存在着一些很有趣的现象。封建王朝的周期一般都不会超过300年,游牧民族的生命周期不超过150年。在中原王朝当中,一般都是父死子继的传承方式,而游牧民则大多数是兄终弟及制度。这么神奇的现象背后并不是玄学,而是有着一定的规律在里面,其根源在于自然条件的差异,造就了中原王朝和

  • 元朝设置行省制的目的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行省制

    自元行省始,行省三司督抚的高层督政区体制较稳定地确立了下来。然而,元代行省制的目的与历史作用究竟如何?人们的看法不尽相同。笔者认为,元行省制是古代多民族统一国家发展壮大过程中中央与地方权力结构不断调整、完善的产物。它并非单纯的中央集权或地方分权。元廷设置十行省的目的和作用,各有侧重,并不完全一致。如

  • 清朝直隶总督的年收入有多少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直隶总督

    总督很多,而直隶总督则是一个奇葩的存在。直隶总督很牛,因为身处京畿重地,担负着拱卫京城的重任。直隶总督权力又很大,出了今天北京二环就归直隶总督管,北吞大漠、南亘黄河。晚清的直隶总督全面总管直隶、河南、山东的军事、行政,北洋等事务。简单说,直隶总督是所有八个总督中地位最高的。这样的直隶总督一年要挣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