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北魏权臣尔朱荣为何在河阴之变后放弃称帝?

北魏权臣尔朱荣为何在河阴之变后放弃称帝?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3397 更新时间:2024/3/12 7:45:47

自古以来,权臣如果在是否篡位称帝的问题上犹豫不决,基本上是死路一条。可是这个问题非常棘手,好多权臣左右摇摆,无法下定决心,结果是纵然材华出众,贡献良多,还会落得个惨死,身败名裂的下场。

尔朱荣就是这样的权臣,他本是契胡族尔朱部落的领民酋长,虽然身为贵族,但是他和其他庸俗的贵族不同。从小就有大志。北魏末年天下大乱,他趁此机会,散尽家资招兵买马,想要成就一番大事业。

机会终于来了,北魏的皇帝元诩年纪很轻,一直由他母亲胡太后临朝听政。胡太后是个权力欲极强的女人,一直把持朝政不放手。而且她贪婪成性,在国内大肆修建寺院,加重苛捐杂税,聚敛民财,任用奸佞小人,满朝文武大多数骄奢淫逸,不知道怎么欺压百姓,搜刮民脂民膏好。不仅如此,胡太后还是个十分淫荡的女人,小情人儿一个接一个,成天跟他们一起秽乱宫中。

小皇帝元诩渐渐长大了,他很看不惯母亲的胡作非为,也很反感母亲不肯放权。于是写信给尔朱荣,叫他领兵除掉胡太后一党。想不到事情败露,胡太后恼羞成怒,心想:“你既然不认我这个妈,我也不要你这个儿子了。”胡太后跟情人合谋,用毒酒暗杀了自己的亲儿子。元诩死的时候只有十九岁。

之后,胡太后抱过宫中嫔妃生的一位公主,假称是皇子,立这个女婴为皇帝。这种滑天下之大稽的事情文武百官自然不买账,质疑声此起彼伏。胡太后为了堵住攸攸之口,另立三岁的小皇子元钊为皇帝。

尔朱荣接到皇帝的诏书,觉得自己一展宏图的机会终于来了。他领兵进京,在半路途中得知了所有的事情。他是个很有正义感的人,盛怒之下的尔朱荣带兵攻入京城,杀死了胡太后的那些男宠们,然后把胡太后连同三岁的小皇帝一起扔到黄河里淹死。

尔朱荣知道文武百官奢靡无度,聚敛民财,对守关将士十分冷淡。现如今国家矛盾重重,那些人还在任由胡太后胡作非为,对皇帝的死活不闻不问。心里非常气愤,决定除掉这群祸国殃民的庸官俗吏。于是他以祭天为名,把文武百官骗到河阴,站在山头大喊:“你们这些人,只知道贪图享乐,对皇帝的死活不闻不问,哪个不该杀啊?”然后他命令手下的骑兵横冲直撞,把那些北魏官员全部杀死。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地屠杀官员,被杀的各级官员达到两千多人,可谓空前绝后。这件事情史称“河阴之变”。因为这个,尔朱荣在历史上留下了万世恶名。可明白人就会觉得:尔朱荣好冤枉,这些人的确该杀啊。

河阴之变以后,尔朱荣想自己称帝,他手下有人支持,有人反对。尔朱荣知道自己杀的官员太多,已经竖起了无数的敌人,那些官员的家人能不恨自己吗?而且自己这次大屠杀已经给人留下了极其恐怖的印象。他已经把事情做绝了,只有称帝这一条路。但是他得罪的人实在太多,自己出来乍到,毫无基础,怎么敢当这千夫所指的皇帝。

犹豫不决之下,尔朱荣决定用鲜卑族传统的占卜方式‘手铸自己的金像如果成功了就说明自己称帝是天命所归。可是不知道为什么,尔朱荣一连铸了四次都没能成功。他想死的心都有了,叫自己最信任的算命先生刘灵助为自己占卜,刘灵助占卜了多次,对尔朱荣说:“很遗憾,您是在没有皇帝命。”尔朱荣不死心,又问:“如果我不行,那么叫我的好兄弟元天穆当皇帝怎么样?”刘灵助回答:“他就更没戏了,我不管怎么占卜,卦象都显示皇帝只能让元子攸当。”

尔朱荣听了这话,不亚如晴空霹雳,他万万也没想到竟然是这样的结局。自己之前连首都没怎么来过,如今初来乍到就又是杀胡太后,又是屠杀百官。一个小酋长办出那么大的事儿,这是古往今来没有过的。尔朱荣本来已经身心俱疲,如今老天爷告诉自己无法称帝,天命难违,何况他哪有勇气当这个千夫所指的皇帝。可他的野心已经昭然若揭,把一切都做绝了,如果不称帝,谁会相信自己是真正的忠臣呢?在巨大的悲伤,恐惧与无助下,尔朱荣感到精神恍惚,一阵晕眩,他支持不住昏倒在地,很久才苏醒过来。尔朱荣彻夜无眠,思前想后,觉得自己不该有称帝的非分之想。为自己的行为感到后悔。第二天痛哭流涕地向元子攸请罪,表示自己一定会忠心耿耿辅佐皇帝。

以后的日子里,尔朱荣南征北战,为北魏消灭了一个又一个敌人,使得四分五裂的北魏再次归于统一。他与元子攸的关系捉摸不定,这对君臣明明都心怀芥蒂却要装作彼此信任,实在是让人纠结。看得出来尔朱荣的内心深处还是想跟元子攸和睦相处的。可是元子攸不满尔朱荣专权,终于设计杀死了他,一代年轻有为的枭雄从此退出历史舞台。

这个故事说明尔朱荣有病,他有“选择焦虑症”。夺权这种事儿,要么不做,要么做绝。事情已经办了,又想往回找补,这怎么行?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就需要先选好了方向,然后一如既往地走下去,中途退出和中途改道都不行。更重要的是,当皇帝事在人为,为什么要信天命?他应该有种霸气“自己就是天命”。这就叫“天予弗取,反受其咎啊。”

标签: 尔朱荣

更多文章

  • “陈桥兵变”发生的原因及过程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陈桥兵变

    陈桥兵变,又称陈桥驿兵变,是中国历史上一宗发生在后周显德七年(960年)的军事政变。后周禁军效仿后汉乾和八年(950年)军士拥立郭威登基称帝的澶州兵变,于陈桥驿(今河南封丘东南陈桥镇)拥戴赵匡胤为帝。此次兵变导致了后周的灭亡和宋朝的建立,亦标志着五代十国中的五代时期的结束。过程公元959年,周世宗柴

  • “杯酒释兵权”发生的原因及过程介绍 杯酒释兵权的历史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杯酒释兵权

    杯酒释兵权是指发生在宋朝初期,宋太祖赵匡胤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同时避免禁军军将也黄袍加身,使类似澶州兵变和陈桥兵变的历史剧重演,篡夺自己的政权,所以赵匡胤通过一次酒宴,在酒宴中发表意见,威胁利诱双管齐下,暗示高阶军官们交出兵权。是‘枪杆子里出政权的和平演变手法。与周朝的‘二桃杀

  • 宋朝的疆域与行政区划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宋朝

    960年,后周殿前都点检赵匡胤发动兵变取代后周,建立宋朝,依旧建都于开封。太平兴国四年,北宋攻灭北汉,结束自安史之乱和黄巢之乱以来的藩镇割据局面。然而,宋朝与辽国的疆界已经退至今山西的河曲、岢岚、原平、代县、繁峙和河北的阜平、满城、容城、霸州及天津市区一线。在宋辽间的战争中,辽军曾多次南下,最远到达

  • 宋朝中央官制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宋朝

    北宋初期体制大体沿袭唐朝的政治制度。但宰相不再由三省长官担任,而是另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正宰相,以尚书左右丞、六部侍郎以上至三师者充任,通常设两员,有时设一员或三员,宰相还兼馆、殿大学士之职。又增设参知政事为副宰相,以中书舍人以上至六部尚书官者充任,亦无常员,通常设两员,有时设一员、三员或四员。宰相

  • 宋朝军事制度历史介绍 宋朝禁军的战斗力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宋朝

    宋朝军队实施以募兵为主,征兵为辅的军队构成,实行自愿性的募兵制[参55],并且将灾年招募流民、饥民当兵,作为一项传统的国策,有社会福利性质,起到稳定政权作用[注18][注19]。北宋军队分为四种,即禁军、厢军、乡兵、藩兵,其中禁军厢军为募兵,乡兵藩兵为征兵。禁军是直属朝廷的正规军,也是宋朝军队的主力

  • 宋朝人口数量介绍 宋朝高峰期有多少人口?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宋朝

    据《太平寰宇记》所载,宋太宗太平兴国五年(980年)全国有6,499,145户,人口约3250万。据《元丰九域志》记载,元丰(1078年1085年)年间,全国有户1,600万。据《宋史·地理志》记载,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年)全国有户1,730万。宋徽宗大观四年(1110年)户数达2

  • 宋朝赋税制度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宋朝

    宋朝税收制度特点是赋重役轻。首先,兵役基本消失。唐中叶以后,均田制破坏,府兵制解体,兵农分离的募兵制逐渐取代兵农合一的调兵制。南宋人王栐说:北宋“兵农既分,军制大异于古。”募兵制已占居主导地位。兵源既不像唐代前期那样调集世袭军户,也不像南唐那样差调全国农民,[参104]而主要

  • 宋辽金夏历史年表历史介绍 AD916-AD1276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

    北宋(960-1127年)公元年号皇帝备注-----------------960建隆太祖(赵匡胤,927-976)即位963乾德964甲子年968开宝976太宗(赵匡义,939-997)976太平兴国984甲子年984雍熙984王延德(939-1006)着《高昌行记》988端拱989隐士陈抟(-9

  • 西汉末宗室刘玄为什么能称帝?刘玄是如何对待王莽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刘玄

    王莽,在整个封建历史中意义都是非凡的。商周以来,天下由贵族、诸侯共分之。刘邦的胜利,意味着平民第一次扭转阶级,进而登上政治舞台。而王莽的篡汉,则代表在汉代外戚家族的颠覆。在此之前,其实外戚都是汉朝的隐患,例如吕氏、卫氏、霍氏,可他们统统没有戳破最后一层窗户纸,只有王莽,不仅篡汉,还称帝,不仅称帝,更

  • 北宋的经济和唐朝相比谁更高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北宋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关于北宋和唐朝两个朝代都有经济非常鼎盛的时期,毕竟两个朝代都出现了非常强大的盛世。那么北宋时期经济的巅峰和唐朝的相比,哪个更高一些呢?对于这个问题,大家肯定都非常好奇吧,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首先,北宋的经济发展是远超过唐朝的。1、观念的极大更新唐代以前,中国社会一直是以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