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东汉末幽州刺史公孙瓒为何败于袁绍?

东汉末幽州刺史公孙瓒为何败于袁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871 更新时间:2024/1/8 1:02:33

公孙瓒,字伯圭,东汉末年军阀之一,割据幽州一带,麾下大军十余万,更有一万白马义从,威震塞外,可惜后期与袁绍争霸之时,被袁绍率军击败,最后下场悲凉。下面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从当时双方的力量对比来看,公孙瓒的军事力量还要强过袁绍,但最终却被袁绍击败了,如果我们回过头去,看看公孙瓒和袁绍争霸的过程,就会懂得什么叫做''三军易得,一将难求''。

公孙瓒的失败,除了袁绍的后勤力量比他强之外,就失败在麾下文武能力严重不足,这一点,与中期的马腾韩遂和后期的蜀汉类似,没有了统兵作战的人才,再多的兵马也不好使。

当然有人提出异议了,赵云也是在公孙瓒手下做将军的。子龙哥哥的能力当然是很足的,不过赵云在公孙瓒时期的职位并不高,即使后期跟了刘备,也一直担任禁卫统领一类的角色,一直到诸葛亮时期,才有机会征战四方。

公孙瓒当时的班底有下面这些人,文臣单经、关靖,武将严纲、族弟公孙越以及公孙瓒自己。看看这一群人,除了三流武将就是三流文臣,就公孙瓒自己勉强能够算是个二流武将。再看看袁绍那边的文武配置。

一流文臣田丰沮授、荀谌,二流文臣审配、逢纪、辛评、郭图、许攸;一流武将颜良、文丑、张郃、鞠义,二流武将高览淳于琼、韩猛,另外还有寻常的三流武将一大堆。就双方的实力对比来看,公孙瓒就要被袁绍秒成渣渣。

将是兵的胆,这句话并不是胡说的,袁绍手底下文臣武将极多,人多了点子就多,公孙瓒的决策层没有一个一流的谋士,甚至连一个二流的谋士也没有,怎么能够打得过袁绍呢。这是公孙瓒失败的第一个点,人才储备严重不足。

第二个点,后勤力量对比。古时候打仗不像现在,说要打士兵几个小时就出现在边境线上了,古代的军事行动都是需要提前计算的,称之为''庙算'',算的就是战争的后勤消耗情况。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句话就是最好的概括。

公孙瓒所在的幽州是塞外苦寒之地,根本没有多少人口,更不适合耕种(东北黑土地还没探测出来),袁绍所在的冀州却是粮草众多、人口稠密,比起后勤消耗,公孙瓒根本比不过,就像是刘邦项羽争霸时刘邦后方有关中一样,冀州的富庶在当时不亚于关中,两者相加,公孙瓒焉能不败?

标签: 公孙瓒

更多文章

  • 秦二世东巡路线盘点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秦二世

    秦始皇于出巡途中驾崩,车队在“秘之,不发丧”的情况下继续行进。秦二世胡亥与载运秦始皇尸身的辒凉车经行直道回到咸阳。秦二世胡亥即位之后,曾效法“先帝巡行郡县,以示彊,威服海内”,以扩张行政权势为目的东巡,至辽东,还至咸阳,很可能再次经历直道。导致望夷宫之

  • 赵佗为什么会到岭南称王 赵佗是否背叛了秦朝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赵佗

    秦始皇完成一统大业后,便开始进军岭南百越之地。此后赵佗率领大军平定岭南,并任龙川县令。赵佗一边防止范越人反抗,一边大力安抚当地民众,还传播中原文化。而秦朝所面对的情况越来越糟,赵佗也是看在眼里。等任嚣病逝后,赵佗将南海郡的官吏换成自己的亲信,此后找准机会在岭南自立建国。有人觉得赵佗此举是背叛了秦朝,

  • 曾国藩平定太平天国后为什么要解散湘军?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曾国藩,湘军

    说到清朝曾国藩的实力,大家应该都是知道的,他所带领的湘军可是击败了太平天国运动,而且当时的湘军可是数量庞大,就连清朝政府都会忌惮。但是为什么曾国藩最后却把湘军给解散了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1864年6月,湘军攻破天京城,太平天国灭亡,一个月后,也就是1864年7月,曾国藩下令,将12万湘军全

  • 畲族历史由来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畲族

    在我国的南方各地都居住着畲族人,人数很少,他们刀耕火种过着游耕生活,到一处,烧一处,烧毁了森林的地方种植粮食,产量低,人口发展不起来。畲族语言单调,自已没有文字,结绳记事,而且互相争斗。社会原始,属于原始部落奴隶制社会结构,黑暗,野蛮。汉族人称这个族群为南蛮。随着大量汉人的南下,这个族群进入了深山之

  • 唐朝“会昌中兴”历史事件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会昌中兴

    唐武宗李炎是唐朝第十五位皇帝,性情沉毅,雄谋勇断。在位期间,对内打击藩镇和毁佛运动,对外击败回鹘,加强了中央集权,一度呈现中兴局面,史称“会昌中兴”。幸福来得有点儿突然,作为唐穆宗的第五个儿子,唐敬宗和唐文宗的弟弟,王爷李炎眼看着大唐皇帝宝座在哥哥们的屁股下面挪来挪去,原想着

  • 秦朝与隋朝的区别 为何两朝都是短命而亡?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秦朝

    秦始皇嬴政横扫八荒六合,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朝。可惜的是,繁荣强盛的秦国,却仅仅只存活了15年便二世而亡。和秦朝相似的是隋朝,隋朝结束了自西晋末年以来长达近300年的分裂局面。却也只能二世而亡。秦朝和隋朝都是在乱世中建立的王朝,为何最后却都二世而亡?历史往往存在着惊人的相似,秦朝和

  • 周朝赏赐制度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赏赐制度

    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无疑是不可忽视的部分。虽然自从平王动迁洛邑后,周王朝的局势发生巨变,但它仍是天下共主,对当时的社会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但在许多人的印象里,宗周灭亡以后似乎周王朝也不复存在了,因此论著中总是较少提及周王室。随着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渐渐兴盛,周王室走向衰微。在周王室衰败的过程中,赏

  • 春秋战国时期“客卿”的历史由来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客卿

    众所周知,中国古代社会到春秋战国进入了大变革时期。周天子的政权不断衰落,各诸侯国渐渐脱离掌控。春秋战国强者称霸的时代,大诸侯国想称霸一方,小诸侯国想安身立命,各自采取了不同的措施,四处网罗人才以求治国良方。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士”阶层崛起,周游列国,成为其他诸侯国的客卿,为

  • 春秋时期晋国为何经常出现国君被弑杀的现象?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晋国

    春秋战国时期,弑君现象频繁发生,我们可以从这一社会现象中窥见春秋时期历史发展的倾向和趋势。晋、齐、郑、鲁、曹、魏、陈、蔡等许多诸侯国中都有弑君的情况发生,其中晋国的弑君现象非常突出。通过分析晋国的弑君现象,能够帮助我们更全方位地认识到晋国的军事、政治格局,解读历史事件,也能加深对春秋时期中国古代社会

  • 春秋战国时期楚国都是怎么选拔人才的?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楚国

    春秋战国时期,风云争霸,诸侯并起。为了能在动荡之中立于不败之地,许多诸侯国相继进行改革,招揽天下人才,希望能在纷乱的春秋时期脱颖而出,成为一方霸主。楚国作为春秋时期的大国之一,也同样怀有勃勃野心,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发展国力,人才制度便是其中之一。立于国际局势阴晴不定的春秋战国,楚国如何选拔人才?制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