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汉朝的地方郡守权力有多大?

汉朝的地方郡守权力有多大?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371 更新时间:2024/1/14 14:28:37

自我国西周时期以来,所奉行的分封制让诸侯的权力得到加强,管理一方水土,成为名副其实的土皇帝。到了秦朝以后,开始实行郡县制,中央集权开始提速,对地方的管控日趋严格,皇权至上被表征出来。

而到了西汉时期,在秦朝郡县制的基础之上,又增添了之前诸侯分封制以安定功臣之心,稳定局势之后,朝廷在地方设置郡守以管理地方政务,由于其掌管地方政治、经济大权,所以其在整个朝的治理体系中是很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直接参与百姓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位置自然越来越重要。

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颁布了推恩令,将诸侯的权力限制起来,取而代之的则是地方郡守。郡守在地方管理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代天巡牧,让郡守的实际权力甚至要高过京官大员。

到了东汉时期,太守成为了地方长官,东汉末年时的群雄逐鹿,即地方太守之间的争斗。那么,汉朝郡守是如一步步变得愈发重要?又是怎样掌控手中的权利的呢?

一、郡守地位及权力

1、地方长官

高祖施行郡国并行制之后,汉朝社会局面被稳定了下来,为了加强皇权,中央渐渐郡县制靠拢,逐步限制地方诸侯王的权力。到了景帝时,掌管地方的官员是为太守,在册封时,太守们会拿到银印青绶,代表接受皇帝的任命,其官阶仅次于丞相、太尉等高阶官职,与御史大夫同授银印。

在当时的社会氛围中,太守就相当于父母官,是直接管理地方的最高长官。能够担任太守是一件荣幸的事,太守掌管地方军政,中央对选派的人选自然审慎,能够担任太守的人都是有一定影响力的官员,深受皇帝的信任。

2、郡守职权

地方郡守在政治上最大的权力就是可以任命地方官员,直接参与地方各部门官员的任命考核中,对于当地百姓而言,太守就是地方的最高长官。太守还掌管地方典狱诉讼的权力,直接影响社会治安,具有裁判权,地方法治体系的领导者。

除了任命、典狱权之外,各项地方政策和税收体系都由郡守掌管。郡守制发展成熟之后,太守干脆还执掌地方兵权,如果边境出现边患,那么太守就可以直接率兵讨伐,这也为之后东汉末年群雄割据埋下了伏笔。

二、郡守权力制约

1、监察机制

中央在任命地方郡守之后,也考虑到其权力实在太大,所以也相应设置了监察机制,刺史制度是中央观察地方官吏行政的重要形式。这种形式在汉朝强盛时有效,但是汉朝中央权力式微后,刺史往往同地方长官同流合污,欺上瞒下,监察效果大打折扣,东汉后期郡守与地方豪强勾结串联,形成一股股对抗中央的势力。

2、错误决策

形成东汉末年群雄割据状况的原因就在于东汉后期皇帝更换频繁,为了稳固局势,汉朝提高了州刺史手中的权力。虽然稳住了局势,但州刺史权力在没有监督的情况下迅速扩,逐渐脱离了原本的监察职能,而是将触手伸向了行政权,渐渐地,州刺史成为了一地甚至多地的行政长官,为日后割据一方埋下伏笔。

三、郡守势重的本质

1、社会风气

汉朝是建立在血雨腥风之后的王朝,所以在民间,尚武习气很重,再加上汉朝选拔官员采取察举制,地方官员往往都会做一些侠义之举,将百姓逐渐引向自己的一方,百姓拥地方长官而非中央朝廷。

2、缺乏制约

郡守权力无限扩张的最根源问题在于监督机制的丧失,缺乏官员制衡。郡守与地方豪强士族勾结,垄断上升渠道,把周围都安排上自己人,虽然这一定程度上稳固了地方政治,但久而久之郡守权力无限膨胀,野心也随之显露出来,加之东汉朝廷式微,让那些蠢蠢欲动的郡守得以崭露头角。

总结:汉朝时在以郡国并行制稳固了社会基础后,开始逐步削弱诸侯的权力,取而代之的则是以郡守为代表的郡县制。地方郡守掌握地方军政大权,直接任免当地各级官员,还包括典狱诉讼权,甚至兵权,郡守实质上已经同后来的唐藩镇节度使一样拥有众多大权,俨然成为土皇帝。

更为致命的是,对于郡守朝廷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往往派去的刺史也会和郡守同流合污,欺瞒朝廷,到后来汉廷式微,地方刺史手中的权力也逐渐做大,渐渐脱离了监察职能,转为地方行政大员,并出现了后续割据一方的场面。

从为官一任的地方大员,到割据一方的诸侯势力,郡守完成了华丽变身,而郡守的社会地位上升与社会风气和缺乏有效监管息息相关,汉朝时期施行郡县制,限制了诸侯的权力,却让郡守崭露头角。

标签: 郡守

更多文章

  • 安西都护府是谁设立的?安西都护府在现今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安西都护府

    唐太宗李世民贞观14年,也就是公元640年,侯君集平定了高昌,大唐在这里设立了西州都护府,同一年的9月份又在交河城,交河城位于目前新疆吐鲁番西北约5公里的地方,已经成为了交河故城遗址,大唐就是在这里设立了安西都护府,用以对抗突厥人。安西都护府的首任都护为乔师望,之后由郭孝恪接手,一刚开始的时候安西都

  • 清朝的“东珠”是什么东西?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东珠

    在封建时期皇帝的命令就是天,违反皇帝旨意都是要砍头的大罪,皇帝自以为是真龙天子,其地位和身份不容他人侵犯,历史上批判皇帝而能够幸存的人并不多,更多的是招致杀身之祸。清朝乾隆时期有一重臣和坤,他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大贪官,所贪之财据说超过国家所有之财。和坤刚开始是一个商人,后在同官府的多次交往中获得了做

  • 蜀汉尚书令蒋琬提出的从水路进攻曹魏的计划为何会遭到反对?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蒋琬

    《三国志·卷四十四·蜀书十四·蒋琬费祎姜维传第十四》中记载:亮卒,以琬为尚书令,俄而加行都护,假节,领益州刺史,迁大将军,录尚书事,封安阳亭侯。建兴十二年(234年),诸葛亮病逝,蒋琬被任命为尚书令,不久又加行都护、假节,领益州刺史,再升为大将军、录尚书事,

  • 宣太后芈八子何时称后并执掌朝政?宣太后如何掌政?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宣太后

    宣太后(?―前265年),芈姓,又称芈八子、秦宣太后。战国时期秦国王太后,秦惠文王之妾,秦昭襄王之母。秦昭襄王即位之初,宣太后以太后之位主政,执政期间,攻灭义渠国,一举灭亡了秦国的西部大患。死后葬于芷阳骊山。始称太后太后称谓,始见于她。宋代高承《事物纪原·卷一》云:“《史记

  • 安史之乱之后的唐朝的格局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安史之乱

    唐朝时期创造了我国封建王朝的数个盛世,比如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各领域都取得了长足进步,太宗时期万国来朝,创造了中原王朝的鼎盛时代,只是太宗之后边患问题就一直悬而未决。为了应对外部压力,唐朝在北部地区设立军事藩镇,用来对抗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侵攻,但是长时间的放纵让各藩镇逐渐脱离了中央的控制,地方节度

  • 高平陵之变时曹爽放弃兵权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曹爽

    正始十年(公元249年),司马懿趁曹爽陪曹芳离洛阳至高平陵扫墓,起兵政变并控制京都。自此曹魏军权政权落入司马氏手中,以上问题历史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曹操英雄一世,但最终还是没敢篡位,但是他知道自己的孩子一定会做这件事,曹丕终于还是没有辜负他老爹的信任,篡汉称帝。但由此也埋下了巨大的隐患,因为

  • 秦朝军事领导体制有何特点?兵权高度集中和临阵任将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秦朝

    秦朝,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它的军事领导体制是在统一前秦国军事制度的基础上,结合统一后的新情况修改制定而形成的。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秦代军事领导体制的基本特点同秦王朝政治上的高度中央集权相一致,将一切军事大权,诸如军队调动、作战指挥、部队管理、国防建设等等,都高度集中在皇帝个人

  • 关于北伐中原蒋琬提出过什么样的计谋?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蒋琬

    蒋琬字公琰,三国时期蜀汉宰相。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这篇文章,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蜀章武元年(221年),刘备在成都建立蜀汉。蜀汉建立时,诸葛亮被任命为丞相。在白帝城托孤之后,诸葛亮前后五次北伐中原,多以粮尽无功。终因积劳成疾,于蜀建兴十二年(234年)病逝于五丈原(今陕西宝鸡岐山境内),享年54岁。

  •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体现出了哪些优势?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诸葛亮

    蜀汉建兴五年(227年),诸葛亮发动了第一次北伐,这也是诸葛亮的北伐战争中最有初期战果最大,影响最大,机会最大一次北伐,因为汉军所到之处,陇右三郡投降,曹魏朝堂震动,魏明帝不得不亲自坐镇长安,抵御诸葛亮的军事征讨。可以说一时间之间,凉州的确有易手的架势,如果不是曹魏及时的反应,张郃率部击退了马谡,迫

  • “司徒”官职的历史由来 三国时期司徒官职权责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司徒

    王朗本名王严,汉末至三国曹魏时期重臣、经学家。每当一提起这个,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王朗应该是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究其原因,还是因为他和诸葛亮之间的唇枪舌剑。蜀汉丞相诸葛亮北伐时,王朗不顾已七十六岁高龄,与大都督曹真等人于祁山迎战诸葛亮。在阵前与诸葛亮挑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