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蜀汉尚书令蒋琬提出的从水路进攻曹魏的计划为何会遭到反对?

蜀汉尚书令蒋琬提出的从水路进攻曹魏的计划为何会遭到反对?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2422 更新时间:2024/1/10 3:12:43

《三国志·卷四十四·蜀书十四·蒋琬费祎姜维传第十四》中记载:亮卒,以琬为尚书令,俄而加行都护,假节,领益州刺史,迁大将军,录尚书事,封安阳亭侯。

建兴十二年(234年),诸葛亮病逝,蒋琬被任命为尚书令,不久又加行都护、假节,领益州刺史,再升为大将军、录尚书事,封安阳亭侯。众所周知,在蜀汉丞相诸葛亮去世后,蒋琬作为继承人,得以执掌蜀汉大权,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下的大臣。

对于诸葛亮来说,之所以选择蒋琬作为继承人,显然是希望他可以继承复兴汉室的遗志,这是刘备和诸葛亮都没能实现的目标。对此,蒋琬一方面治理蜀国,另一方面也在思考如何北伐曹魏。在公元238年之后,蒋琬想到了一条从水路进攻曹魏的计划,并且将该方案上奏给了后主刘禅,不过,蒋琬的计划却遭到了蜀汉朝廷的反对,这是为什么呢?

《三国志·卷四十四·蜀书十四·蒋琬费祎姜维传第十四》中记载:琬以为昔诸葛亮数闚秦川,道险运艰,竟不能克,不若乘水东下。乃多作舟船,欲由汉,沔袭魏兴、上庸。会旧疾连动,未时的行。

对于蒋琬来说,其在蜀汉的崛起和晋升,离不开诸葛亮的培养和提携。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蒋琬全盘接受诸葛亮的北伐思路,也即在蒋琬看来,诸葛亮北伐中原,还是存在一定不足之处的,究其原因,在于诸葛亮多次出秦川,因为道路崎岖,粮草补给困难,所以无法攻克曹魏。

既然陆路不好走,不如换一条水路来进攻曹魏。因此,在蒋琬看来,不如多制造船只,通过水路来进攻曹魏的魏兴、上庸二郡。对于蒋琬建议中的水路,就是沿着汉水顺流而下。汉水在当时也叫沔水,是一条发源于今天陕西省汉中市的米仓山,流经东三郡、襄阳郡、再到达荆州的江夏郡,在今天的湖北省武汉市一带汇入长江。汉江是长江最长的支流,在历史上占据重要地位,常与长江、淮河、黄河并列,合称“江淮河汉”。

在古代历史上,水路不管是运输兵马,还是粮草,一般要比陆路更加方便和快捷,这也是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重要原因。因此,对于蒋琬提出的水路进攻曹魏的计划,确实要比诸葛亮北伐更加快捷、方便,甚至因为高效的特点,能达到兵法中常言的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效果。不过,蒋琬的建议,却遭到了大部分蜀汉群臣的反对。

《三国志·卷四十四·蜀书十四·蒋琬费祎姜维传第十四》中记载:而众论咸谓如不克捷,还路甚难,非长策也。於是遣尚书令费祎、中监军姜维等喻指。

在蒋琬的方案提出之后,立即遭到了蜀汉朝廷的反对,为了劝阻蒋琬,后主刘禅还派遣尚书令费祎、中监军姜维来到汉中,以此拦住蒋琬,避免其实施水路进攻曹魏的计划。究其原因,是因为“如不克捷,还路甚难,非长策也”,也即顺流而下进攻曹魏,确实比较快捷,可是,一旦不能攻克,想要回来就是逆流而上了,因此这不是长久的计策。

与此相对应的是,就诸葛亮北伐中原来说,虽然进攻曹魏比较困难,但是,想要撤退还是比较容易得,这是因为蜀军熟悉这些崎岖的山路,还可以借助于地形来阻挠对方的追击。比如在公元231年,曹魏五子良将之一的张郃追击蜀军,就遭遇了诸葛亮设下的埋伏,结果战死沙场。而就蒋琬来说,汉中处在汉水的上游,确实可以顺利而下,直捣曹魏的魏兴、上庸二郡。

可是,如果不能迅速取得胜利的话,那么这些蜀军想要撤退到汉中,就是逆流而上。在古代历史上,受制于当时的条件,船只想要逆流而上,自然是比较困难,这很可能会让出击的蜀军全军覆没。在夷陵之战后,蜀汉显然经不起这么大的损失。因此,诸葛亮北伐虽然没有取得较大的成功,但基本上也没有较大的损失。

最后,在此基础上,费祎、姜维等大臣,都是经常跟随诸葛亮北伐中原的。所以,对于蜀汉的文臣武将,无疑对蒋琬的冒险计划予以反对,也即在蜀汉朝廷看来,诸葛亮都没有冒险采用水路进攻曹魏的计划,蒋琬就更不应该提出这一建议了。对此,在笔者看来,就蒋琬的水路进攻曹魏计划,实际上和魏延的子午谷奇谋存在异曲同工之妙,这里面的妙处就是出其不意,一旦成功,就是用最小的代价取得较大的战果。可是,一旦失败的话,往往都会带来全军覆没的结果。比如魏延的子午谷奇谋,奇袭的是曹魏长安这一重镇,只要没有迅速攻克的话,必然遭到曹魏大军的包围,到时就是进退失据了。

除此之外,在笔者看来,自关羽大意失荆州和黄权率领水师归降曹魏之后,蜀汉不仅没有一支像样的水师,更没有足够规模的船只。特别是在诸葛亮北伐期间,几乎没有水师参战的记载。因此,对于蜀汉来说,想要组建一支水师来进攻曹魏,自然是比较困难的,即便建造了足够的船只,也缺乏富有经验的水师将士。综上,蜀汉群臣,甚至后主刘禅都不支持蒋琬的冒险计划,所以派遣费祎、姜维等大臣来到汉中劝阻蒋琬。当然,在蜀汉朝廷的一片反对声音之下,加上自己已经病重,蒋琬只能无奈放弃水路进攻曹魏的计划。

标签: 蒋琬

更多文章

  • 宣太后芈八子何时称后并执掌朝政?宣太后如何掌政?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宣太后

    宣太后(?―前265年),芈姓,又称芈八子、秦宣太后。战国时期秦国王太后,秦惠文王之妾,秦昭襄王之母。秦昭襄王即位之初,宣太后以太后之位主政,执政期间,攻灭义渠国,一举灭亡了秦国的西部大患。死后葬于芷阳骊山。始称太后太后称谓,始见于她。宋代高承《事物纪原·卷一》云:“《史记

  • 安史之乱之后的唐朝的格局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安史之乱

    唐朝时期创造了我国封建王朝的数个盛世,比如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各领域都取得了长足进步,太宗时期万国来朝,创造了中原王朝的鼎盛时代,只是太宗之后边患问题就一直悬而未决。为了应对外部压力,唐朝在北部地区设立军事藩镇,用来对抗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侵攻,但是长时间的放纵让各藩镇逐渐脱离了中央的控制,地方节度

  • 高平陵之变时曹爽放弃兵权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曹爽

    正始十年(公元249年),司马懿趁曹爽陪曹芳离洛阳至高平陵扫墓,起兵政变并控制京都。自此曹魏军权政权落入司马氏手中,以上问题历史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曹操英雄一世,但最终还是没敢篡位,但是他知道自己的孩子一定会做这件事,曹丕终于还是没有辜负他老爹的信任,篡汉称帝。但由此也埋下了巨大的隐患,因为

  • 秦朝军事领导体制有何特点?兵权高度集中和临阵任将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秦朝

    秦朝,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它的军事领导体制是在统一前秦国军事制度的基础上,结合统一后的新情况修改制定而形成的。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秦代军事领导体制的基本特点同秦王朝政治上的高度中央集权相一致,将一切军事大权,诸如军队调动、作战指挥、部队管理、国防建设等等,都高度集中在皇帝个人

  • 关于北伐中原蒋琬提出过什么样的计谋?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蒋琬

    蒋琬字公琰,三国时期蜀汉宰相。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这篇文章,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蜀章武元年(221年),刘备在成都建立蜀汉。蜀汉建立时,诸葛亮被任命为丞相。在白帝城托孤之后,诸葛亮前后五次北伐中原,多以粮尽无功。终因积劳成疾,于蜀建兴十二年(234年)病逝于五丈原(今陕西宝鸡岐山境内),享年54岁。

  •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体现出了哪些优势?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诸葛亮

    蜀汉建兴五年(227年),诸葛亮发动了第一次北伐,这也是诸葛亮的北伐战争中最有初期战果最大,影响最大,机会最大一次北伐,因为汉军所到之处,陇右三郡投降,曹魏朝堂震动,魏明帝不得不亲自坐镇长安,抵御诸葛亮的军事征讨。可以说一时间之间,凉州的确有易手的架势,如果不是曹魏及时的反应,张郃率部击退了马谡,迫

  • “司徒”官职的历史由来 三国时期司徒官职权责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司徒

    王朗本名王严,汉末至三国曹魏时期重臣、经学家。每当一提起这个,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王朗应该是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究其原因,还是因为他和诸葛亮之间的唇枪舌剑。蜀汉丞相诸葛亮北伐时,王朗不顾已七十六岁高龄,与大都督曹真等人于祁山迎战诸葛亮。在阵前与诸葛亮挑起

  • 李密不采用奇袭关中的上策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李密

    隋朝末期,李密主导的瓦岗军在当时属一流水准,而瓦岗军的崛起离不开李密的就让,翟让是无法让瓦岗军快速壮大的。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小编一起来看看吧!而李密也是在一段时间,接近于李氏父子所创造的局势的,当时谋士柴孝和就建议过,让李密派遣精兵,绕过洛阳,直袭关中,拿下关中则大事可定,这个计策堪称是上策,李密也

  • 明朝设立西厂的目的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西厂

    最近这一两年,内卷成了一个非常时髦和流行的词汇,以表明当下的竞争是多么的激烈,以至于每个人都要付出比之前更多的努力,才能勉强活下去。你要想功成名就,那基本上就是一运二命三风水了,最后才是你拼了老命的努力,不过在古代,一个人若是豁得出去,倒是还有一个成功的捷径,虽然成功的概率并不高,但却是一条不同寻常

  • 唐玄宗晚年的昏聩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唐玄宗

    李隆基,即唐玄宗,在位四十四年,是大唐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也是开创了唐朝极盛之世开元盛世的皇帝。他在位期间一共使用过三个年号,登基之初为“先天”,只用了两年,期间发动了“先天政变”,坐稳了皇位。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进入开元年间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