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关于北伐中原蒋琬提出过什么样的计谋?

关于北伐中原蒋琬提出过什么样的计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3533 更新时间:2024/3/8 6:14:01

蒋琬字公琰,三国时期蜀汉宰相。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这篇文章,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蜀章武元年(221年),刘备在成都建立蜀汉。蜀汉建立时,诸葛亮被任命为丞相。在白帝城托孤之后,诸葛亮前后五次北伐中原,多以粮尽无功。终因积劳成疾,于蜀建兴十二年(234年)病逝于五丈原(今陕西宝鸡岐山境内),享年54岁。对于诸葛亮来说,继承了刘备的遗志,希望通过北伐中原,以此兴复汉室。

不过,非常可惜的是,除了第一次北伐获得了机会,在之后的几次北伐中,诸葛亮都没有取得非常大的战果。在诸葛亮去世后,姜维多次北伐中原,但是,姜维北伐不仅没有超过诸葛亮北伐,还导致蜀汉国力受到了损耗,乃至于加快了蜀国的灭亡。值得注意的是,诸葛亮去世后,有一位大臣提出了一个关于北伐中原的奇计,如果这个计策可以得到执行的话,蜀汉北伐的成功概率将明显提升。

首先,提出这个计策的,就是诸葛亮的继承人蒋琬。建兴十二年(234年),诸葛亮病逝。在诸葛亮去世后,蒋琬被后主刘禅任命为尚书令,不久又加行都护、假节,领益州刺史,再升为大将军、录尚书事,封安阳亭侯。虽然蒋琬没有成为丞相,但是,因为被后主刘禅授予大将军、录尚书事等职务,蒋琬在地位和权力上实际上弥补了诸葛亮的空缺。延熙元年(238年),刘禅下诏蒋琬开府治事,加大司马。在魏蜀吴三国时,大司马地位还在大将军之上,这让蒋琬在蜀汉已经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在此之后,蒋琬长期驻守汉中,还多次命令姜维率偏师西进,采取一种进攻的姿态,但是收效不大。因此,在长期和曹魏的较量中,蒋琬提出了一个计策,这个计策的核心就是派遣一支水师进攻曹魏的魏兴、上庸二郡,并让姜维率领一支兵马攻打曹魏的凉州,再联系东吴同时出兵,从而让曹魏首尾不能兼顾。

蜀汉大司马蒋琬认为,诸葛亮生前多次出兵秦川,道路艰险,来往不便,这成为蜀汉北伐没能取得根本成功的重要原因。对此,在笔者看来,山川险阻虽然成为蜀汉得以立足的重要基础,但是,这也增加了蜀汉进攻曹魏的成本,比如运送粮草就比较困难,中途的消耗更是加重了蜀国的负担。因此,针对这一问题,蒋琬认为可以沿汉水、沔水东下,以此进攻曹魏的东三郡。

在此基础上,蒋琬大造舟船,准备袭击魏国的魏兴、上庸二郡,但不料旧疾复发,未能成行。当然,蒋琬想从水路进攻曹魏魏兴、上庸二郡的方案,遭到了不少蜀汉大臣的反对,比如蜀汉朝廷就派尚书令费祎、中监军姜维来汉中,试图劝阻蒋琬。对此,蒋琬不为所动,坚持了自己的北伐计策,并且,蒋琬还上书给后主刘禅,详细提出了自己的计划方案。

在上书给后主刘禅的书信中,蒋琬表示:蜀汉的整体实力和曹魏存在巨大的差距,长此以往,蜀汉只会被曹魏消灭。所以,现在应当用姜维为凉州刺史,姜维出军进攻曹魏的雍凉一带,而我蒋琬则会率军后继,以此支援姜维。除了陆路进攻之外,还需要从水路进攻曹魏的魏兴、上庸二郡,并和东吴取得联系,也即促使东吴同时对曹魏发动进攻。在多个方向发起进攻的背景下,曹魏很可能会首尾难以兼顾,这无疑会给蜀汉北伐以可趁之机。

在向后主刘禅尚书之后,蒋琬于是进驻涪县,病情日益加重。由此,在笔者看来,蒋琬水路两个方向进攻曹魏的计划,无疑是具有很大成功概率的。其中,就水路进攻的魏兴、上庸二郡,就是之前刘封孟达占据的东三郡。东三郡连接在汉中和荆州,而当时的荆州被东吴占据,一旦占据这一地区后,蜀汉和东吴可以互相照应,成为掎角之势。

最后,如果曹魏将主力放到这一地区的话,那么姜维率领的军队,显然有望在凉州一带取得不错的战果。相对于诸葛亮北伐全力进攻一个方向的战略,蒋琬的北伐计策,可谓天马行空,很可能会让曹魏一方没有防备,也即达到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效果。不过,非常可惜的是,因为蒋琬病重,再加上蜀汉内部的阻力,这一计划没能成功实施。延熙七年(244年),蒋琬因病请求将益州刺史之职让与费祎,刘禅便任命费祎为益州刺史。延熙九年(246年),蒋琬病逝,获赐谥号为“恭”。

相对于主张北伐中原的蒋琬,费祎更重视恢复蜀汉国力,并控制姜维北伐曹魏的兵力。费祎执掌大权期间,姜维进攻曹魏的兵力,往往都不到一万人。在此基础上,主张休养生息的费祎,自然不会继续实行蒋琬的北伐方案了。综上,虽然诸葛亮去世后,蒋琬提出了一个奇计,甚至有望扭转蜀汉对于曹魏的劣势,可是,因为没能成功执行,所以成为蜀汉的一大遗憾,也即对于弱小的蜀汉,想要翻盘曹魏,确实需要承受一定的风险,乃至于兵行险着。对此,你怎么看呢?欢迎留下你的观点,让我们一起讨论。

标签: 蒋琬

更多文章

  •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体现出了哪些优势?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诸葛亮

    蜀汉建兴五年(227年),诸葛亮发动了第一次北伐,这也是诸葛亮的北伐战争中最有初期战果最大,影响最大,机会最大一次北伐,因为汉军所到之处,陇右三郡投降,曹魏朝堂震动,魏明帝不得不亲自坐镇长安,抵御诸葛亮的军事征讨。可以说一时间之间,凉州的确有易手的架势,如果不是曹魏及时的反应,张郃率部击退了马谡,迫

  • “司徒”官职的历史由来 三国时期司徒官职权责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司徒

    王朗本名王严,汉末至三国曹魏时期重臣、经学家。每当一提起这个,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王朗应该是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究其原因,还是因为他和诸葛亮之间的唇枪舌剑。蜀汉丞相诸葛亮北伐时,王朗不顾已七十六岁高龄,与大都督曹真等人于祁山迎战诸葛亮。在阵前与诸葛亮挑起

  • 李密不采用奇袭关中的上策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李密

    隋朝末期,李密主导的瓦岗军在当时属一流水准,而瓦岗军的崛起离不开李密的就让,翟让是无法让瓦岗军快速壮大的。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小编一起来看看吧!而李密也是在一段时间,接近于李氏父子所创造的局势的,当时谋士柴孝和就建议过,让李密派遣精兵,绕过洛阳,直袭关中,拿下关中则大事可定,这个计策堪称是上策,李密也

  • 明朝设立西厂的目的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西厂

    最近这一两年,内卷成了一个非常时髦和流行的词汇,以表明当下的竞争是多么的激烈,以至于每个人都要付出比之前更多的努力,才能勉强活下去。你要想功成名就,那基本上就是一运二命三风水了,最后才是你拼了老命的努力,不过在古代,一个人若是豁得出去,倒是还有一个成功的捷径,虽然成功的概率并不高,但却是一条不同寻常

  • 唐玄宗晚年的昏聩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唐玄宗

    李隆基,即唐玄宗,在位四十四年,是大唐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也是开创了唐朝极盛之世开元盛世的皇帝。他在位期间一共使用过三个年号,登基之初为“先天”,只用了两年,期间发动了“先天政变”,坐稳了皇位。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进入开元年间后

  • 东晋“王与马共天下”格局中王敦为什么反叛朝廷?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王敦

    永嘉元年(即公元307年),西晋经历八王之乱以后,终至晋愍帝遇害而灭亡。随后西晋皇族司马睿在王导与王敦的帮助之下,于建康为都城,建立了东晋王朝。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都说“王与马共天下”,但王敦为什么会对司马睿发起叛乱?在司马睿决定来建康建立东晋时,江东的各大家族是看不起他

  • 明朝内廷司礼监的权力多大?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司礼监

    朱元璋大搞冤案,在明朝全境掀起了一场血腥的屠杀。其中以胡惟庸案最为庞大,一次便牵连3万余人,前前后后被杀者竟多达七万人!也正因此事,朱元璋巧废行中书省,并设立三司,将皇权全部集中在自己手上。此后,经朱棣等帝的重视及发展。朱元璋时期曾废除的锦衣卫被恢复,东厂也由此诞生。而这两处,更是成为了明朝官员的噩

  • 曹操建立的封国取名“魏”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曹操

    建安十八年(213年),曹操亲信荀攸、董昭等人公开表示丞相曹操功勋卓著,爵位仅为武平县侯,有失天下所望。“宜进爵国公,九锡备物,以彰殊勋”;在他们的谋划奏议下,汉献帝刘协被迫遣御史大夫郗虑持节册封曹操为公爵,封国建号为“魏”,赐予象征权威的九锡之物。同

  • 唐朝“废王立武”历史事件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唐朝

    永徽六年十月,唐高宗李治不在考虑元老派的反对,下诏废除王皇后,立武则天为皇后,大赦天下,史称“废王立武”事件。这普天同庆的结果,经历了重重困难、经历了残酷斗争、经历了无数的人头落地,这件事所包含的意义,已绝不仅仅是单纯的皇后废立那么简单了。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

  • 唐高宗为什么要让参政的武则天单独摄政?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唐高宗

    参政与摄政虽然只差一字,但性质完全不同。参政是得到皇帝的允许,可以对政事公开发表自己的主张,最终决定权还在皇帝手中;而摄政是代替皇帝处理政事,可自行发布政令,决定权在自己手中。武则天参政始于显庆五年(660),是她成为皇后的第六个年头。当时,李治严重的风疾首次发作,头疼眩晕,言语不利,甚至出现暂时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