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AD618-AD907唐朝历史介绍

AD618-AD907唐朝历史介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2093 更新时间:2024/3/4 0:25:58

“唐”重定向至此。关于其他用法,请见“唐(消歧义)”。

关于唐朝的其他意思,请见“唐朝(消歧义)”。

唐朝(中古汉语IPA读音:/dang/,618年-907年),中国历史上的朝代,国祚共历289年,23位皇帝。由唐高祖李渊所建立。李渊先祖李虎在南北朝的西魏是八柱国之一,封为唐国公[1]:254。其后代李渊为隋朝晋阳(今山西省太原市)留守。唐国公李渊于617年在晋阳起兵,于618年攻入长安,接受隋恭帝杨侑禅位,建立唐朝,是为唐高祖。定都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690年到705年为武周,定都神都洛阳[2]。

唐朝历史可以概略分成数个时期,大致上以安史之乱为界。初唐时军事实力强盛,但人口处于中国历史上的人口低点之一。李渊建立唐朝,年号武德,是为唐高祖。其子秦王李世民在唐朝建立中立下赫赫战功,号天策上将,权力膨胀。626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射杀太子李建成、弟李元吉,逼迫高祖内禅帝位,即为唐太宗。太宗时期对内广开言路、虚心纳谏,成就中国历史上最出名的治世贞观之治;对外先后平定东突厥、薛延陀、回纥、高昌、吐谷浑等,受尊为“天可汗”。唐高宗时期击败西突厥、高句丽等强敌,史称永徽之治,把唐朝版图扩到最大。高宗去世后,其皇后武后先后拥立儿子中宗和睿宗当傀儡,最后于690年废睿宗自立为皇帝,改国号曰“周”,即武周,人称“武则天”。705年,以宰相张柬之为首的五大臣联合李旦和太平公主发动神龙政变,拥立中宗为帝,唐朝国号得以恢复。唐中宗李显昏庸,其皇后韦后与其女安乐公主意图效仿武后。宗室李隆基主导唐隆政变,诛杀韦氏,拥立其父李旦为帝。712年,睿宗禅位于李隆基,是为唐玄宗。玄宗即位后便发动先天政变,赐死太平公主,取得国家最高统治权。李隆基前期任用姚崇、宋璟等能臣为相,励精图治,将唐朝带入极盛时期。开元时期唐玄宗革除前朝弊端,政治开明,威服四周国家,史称开元盛世[3]:36。到天宝时期,政治逐渐混乱,于755年爆发安史之乱,唐朝盛极而衰。中唐时,唐朝受到河朔三镇、吐蕃的侵扰、宦官专权与牛李党争等内忧外患的影响而衰退。其间虽然有唐宪宗的元和中兴、唐武宗的会昌中兴与唐宣宗的大中之治,但是都未能根治唐朝的内忧外患。在晚唐时因为政治腐败,爆发唐末民变,其中黄巢之乱破坏江南经济,使唐朝经济完全瓦解,导致全国性的藩镇割据。唐室最后被藩镇朱全忠控制,他迫使唐昭宗迁都洛阳,并于907年逼唐哀帝禅位,唐灭亡,共289年。朱全忠建国梁,史称后梁,进入五代十国时期[4]:424。

唐朝的疆域广大,但时常变动,630年就超过隋朝极盛时的版图。唐朝也是自秦汉以来,第一个不使用前朝所筑长城及不筑长城的统一王朝[5][6][7]。其鼎盛时期为7世纪,当时中亚的绿洲地带受唐朝支配。其最大范围南至罗伏州(今越南河静)、北括玄阙州(今俄罗斯安加拉河流域)、西及安息州(今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东临哥勿州(今吉林通化)的辽阔疆域[8],国土面积达1076万平方千米[9]。盛唐时尚能保住和汉朝全盛同等的版图,但中唐后漠北、西域的领地相继失去,到晚唐时完全衰退到等同中国本部的大小,但归义军起事并归唐使朝廷一度重夺河西走廊,但到黄巢之乱使唐朝失去甘州、肃州地区的控制权,唐亡时归义军仅能控制沙州、瓜州一带[3]:36。河套地区到五代时期被契丹所占。天宝十三年(754年)户口统计为五千二百八十八万四百八十八人[10],不过许多学者考虑到当时统计不严,存在大量没有计入统计的瞒报户口[11],此外还有隐户、佃农、奴婢、士兵、僧道等人群不纳入户口统计,故大多数学者认为唐朝人口峰值在八千万左右[12][13][14]。此时,京兆府辖区人口估算在200万人左右,而市区则是100万人[15][16][17][18][19]。

唐朝在文化、科技、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都达到很高的成就。在中国历史上有大量的科技发明,四大发明中的火药即诞生于唐朝、雕版印刷开始广泛应用。其政治为三省六部制,前期中央权力在皇帝与宰相,中后期宦官影响力大增。同隋朝推行科举制度,使得晋朝南朝的世族制度不再兴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状元、三元及第,都诞生于唐朝,即622年状元孙伏伽(一说651年的颜康成)[20]。军事制度前期采用府兵制,军力强盛,多次击败外族。后期则出现节度使(藩镇)的军政制度,割据一方,到唐朝后期还出现四十八个藩镇。唐朝是当时世界的强国,与突厥、高句丽、吐蕃、大食争夺四方霸权。借由羁縻制度控制回纥、契丹等北方各族,还调度漠北地区的突厥诸部军队攻打西突厥、高句丽[21],并且让南诏、高昌、龟兹、粟特、吐蕃、新罗、渤海国和日本等国家吸收唐朝的文化与政治体制[3]:38。唐朝的经济富盛,结合华北、关中与江南的经济,到后期更加依重江南赋税。土地、盐铁与赋税制度随着社会改变而改革,由均田制与租庸调制转向两税制,并且增加许多杂税。其中两税制影响中国后半期的赋税制度[4]:424。唐朝文化兼容并蓄,接纳各个民族与宗教,进行交流融合,成为开放的国际文化[22]:126。其文学发展达到高峰,以诗最为兴盛。当时有李白、杜甫等诗人,以及推行古文运动的韩愈,其史书与传奇(小说的前身)也十分发达。由于吸收西域特征与宗教色彩,唐朝艺术与前后朝代都迥然不同,其壁画、雕刻、书法与音乐都很发达[23]:758。唐朝声誉远及海外,其历史地位深重,到明清时期海外多称中国人为“唐人”[24]

国号

隋朝建立后,隋文帝封李虎之子李昞为唐国公,后由李昞之子李渊继承爵位。在建国之后,以唐为国号。

国号唐是晋国的古名,泛指今山西省的中南部地域。传说远古帝号称陶唐氏,建都于现在山西中南部,后人遂称其所都为唐地。周成王分封其弟虞在古唐地上,为北唐国,后来改国号为晋国。原建国于唐地的帝尧后人则移封现湖北省枣阳市一带,为南唐国,恰好与隋朝国号来源的随国比邻。

历史

唐朝时期漫长,大致上可以分成前期与后期。其分界点可按政治与经济角度区分成安史之乱与两税法的颁布。安史之乱之前,唐朝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武将四处开疆拓土,文臣稳定朝政,是唐朝的鼎盛时期。乱事发生后,唐朝遭遇许多问题,国力趋向衰退。从经济的角度看,前期采取均田制与租庸调制,在唐德宗颁布两税法后,中国后期的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基本上以两税法为基础。比较传统的分法有四分法,即高祖至高宗的初唐、武则天至玄宗的“盛唐”、肃宗至文宗的“中唐”与武宗至哀帝的“晚唐”四个时期[注3]。

标签: 唐朝

更多文章

  • 唐朝行政区域划分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唐朝

    隋朝前期实行州县制,后期实行郡县制。唐又改郡为州,恢复州县二级制。贞观元年,天下大定,又对州县进行省并。唐朝还在州一级的行政区划中设立“府”这一建制。先是开元元年设立京兆府和河南府。今后陆续升新的陪都和皇帝到过的地方为府。同时,唐朝根据山川形便将全国分为关内、河南、河东、河北

  • 唐朝三省六部制制度历史介绍 唐朝中央官制部门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三省六部制

    三省六部制唐朝沿用隋朝制订的三省六部制,主要机构有三省、六部、一台、五监、九寺[1]:285。三省即为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此外中央还有掌帝室器物车马的殿中省、掌帝室经史书籍的秘书省、掌宫官内侍的内侍省三个职权较小的省。尚书省为全国最高行政机构,其中枢称“尚书都省”,都省下

  • 中国古代“和亲”制度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和亲

    和亲,又可称和蕃,是指中原王朝或自视为中华正统国家的君主将自己或宗室的女儿或国内其他女性嫁给藩属国或被视为夷狄的君主或以示两国友好,增进彼此关系,具有政治目的联姻(英语:Royalintermarriage)。一个国家内部不同政治集团的联姻或各地位平等的国家联姻不算在内[1]。中国的和亲政策始于汉高

  • 唐朝人口最多多少人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唐朝

    因隋炀帝杨广造成的隋末天下大乱导致全国人口锐减,至唐高祖武德年间仅200余万户,李唐统一全国后户口开始逐步恢复。唐太宗贞观十三年,户数恢复至304万,人口达1235万,又获塞外归附人口120余万。高宗永徽三年(652年)全国有户380万。武则天神龙元年(705年)全国有户615万,约3714万人。唐

  • 唐朝时期的女性地位有多高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唐朝

    在中国历史上,唐朝是最有特色的一个王朝,人们在谈论唐朝时,除了他自身辉煌的文治武功之外,唐朝女性的社会地位和个性解放,也常常被后人所津津乐道。人们很难相信,在封建礼教束缚下的那些唐朝女性们,竟然有这样奔放的自由灵魂,她们的婚姻,她们的服饰,成为了哪个朝代最为靓丽的色彩。唐朝女性的社会地位,表现在日常

  • 唐朝君臣礼仪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唐朝

    中国自古以来就以“礼仪之邦”自居,在千年前的古代,礼乐就被周工所提出,后来不断经历朝代的变迁后,被越来越多的人们如孔孟等人不断提倡发扬,礼乐文化自此成为儒家学说维护“礼治”,提倡“德治”,重视“人治”的核

  • 隋朝末年“隋统三分”历史事件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隋朝

    众所周知,隋朝之后是唐朝,隋朝和唐朝也是中国古代的大一统朝代中关系最密切的,连皇帝都是亲戚。不过唐朝继承隋朝的过程并没有看上去那么顺利,隋炀帝杨广死后出现了所谓的“隋统三分”,唐朝只是其中之一。那么天下为什么会出现“隋统三分”的说法呢?大业十二年(61

  • 明仁宗朱高炽在位一年都有哪些政策措施?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明仁宗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八月明成祖朱棣在最后一次征途蒙古之役后回朝时过世,这意味着强有力的军事扩张的终止和一个内部更新改造的新时代的开启。这种新的为政的态度被称帝的朱高炽系统化了。尽管他当政没到一年,他的儒家思想理想主义的影响在之后整整一个世纪中仍能感觉得到。下面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

  • 五代十国时期大汉奸石敬瑭是怎么建立后晋的?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石敬瑭

    “儿皇帝”石敬瑭,靠着契丹建立政权,为何忧郁而亡?一、唐末之乱五代十国,是唐末藩镇割据,军阀混战的代名词。五代十国起源于黄巢农民起义,虽然起义最终被镇压,但是兴起的各地军阀却呈现尾大不掉的态势,中央政权空虚无力,渐渐成为摆设。这个时期跟汉末乱世很像,东汉末年,张角领导黄巾起义

  • 连坐制度谁发明的 连坐制的历史背景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连坐制

    连坐制度显然不是一个合理的制度,但它却在古代存在了千年时间。连坐制很好理解,就是一人犯罪,他的亲朋好友也会受到牵连。在这样的高压下,人人都会有危机感,人人都需要懂律法,不然自己犯罪,还会连累他人。连坐制十分的不人性化,那为什么每个朝代依然会沿用这样的律法呢?因为对于统治者来说,连坐制非常好用。有关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