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北魏后期“河阴之变”历史事件介绍

北魏后期“河阴之变”历史事件介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2438 更新时间:2023/12/23 16:32:09

说到这个河阴之变,大家应该都知道,这个事变可以说是历史上最大的一起屠杀官员事件。然而因为这个事件发生在洛阳的郊外河阴,所以才称之为“河阴之变”。那么这个事变的起因是什么呢?最后结果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1、什么是河阴之变

河阴之变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场屠杀官员事件。河阴之变发生在公元528年,距孝文帝迁洛(494年)仅仅过去了三十多年,但由孝文帝汉化(教科书语言叫“民族融合”)引起朝廷内外一系列矛盾。拱卫旧都平城的六镇军户在迁都之后待遇越来越差,不满情绪积累,最终在523年爆发六镇之乱,对北魏造成严重打击;而在朝廷内部效仿南朝推行氏族制,重视门阀,使得南迁的宿卫军人受到鲜卑贵族和汉族大地主的排挤,而河阴之变正是在六镇之乱中崛起的军阀尔朱荣和在洛阳的禁卫军一同掀起的。

这年二月,太后胡氏与老情人郑俨、徐纥一起毒死了对自己干政不满的孝明帝,为尔朱荣进军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机会。加之北魏大批军队都在山东、河北、关中地区平叛,且在上年冬天西线主帅萧宝夤突然叛变,使朝廷不得不分兵西讨,造成洛阳守卫异常空虚,从河东进军的尔朱荣也就非常顺利。

接到尔朱荣起兵的消息,胡太后命另一位情人李神轨统率禁卫军在黄河沿线设防,但禁卫军无一抵抗,李神轨变成了光杆司令。四月十一日,尔朱荣和禁卫军共同拥立新帝元子攸,也即孝庄帝。第二天,百官纷纷出城迎驾。第三天,尔朱荣派人将胡太后及所立幼主沉入黄河。

至此,一场未经大规模流血冲突的皇位更迭已经完成,可是禁军将领费穆(武卫将军)却向尔朱荣提出了“大行诛罚”的建议。一般认为河阴之变由尔朱荣一手发动,但从最初的不战而降,但费穆建议,再到禁军最高指挥官元鸷(领军将军、畿部都督)与尔朱荣一起在高处观看对朝臣的屠杀,禁军高层应共同参与了这一事件。毕竟双方讨厌的对象一致,对尔朱荣来说,朝廷勋贵是自己树立威信的阻碍;对禁卫军来说,这些大臣们打压自己已久,是该报复回来了。

于是尔朱荣召集百官至河阴,纵兵屠杀,丞相、高阳王元雍,大将军、尚书令、东平王元略以下两千多人遇害,接着尔朱荣又派人杀孝庄帝兄无上王元劭、弟始平王元子正。杀红了眼的尔朱荣在手下高欢等人的怂恿下,甚至准备自立为帝,孝庄帝悲愤地让人给尔朱荣传话,“若天命有归,将军宜时正尊号;若推而不居,存魏社稷,亦当更择亲贤而辅之。”由于部下意见不一,加上禁卫军并未损失(洛阳城还在禁卫军控制之中),尔朱荣自己不过三千多骑兵,谨慎考虑之后,还是低头向孝庄帝认错。

六镇起义打击的是北魏地方统治,而河阴之变严重损害了北魏的中央统治基础,改变了北朝的历史走向。

2、河阴之变的起因

公元499年,孝文帝因病去世,他的儿子宣武帝元恪继承了他的王位。从此,北魏帝国开始衰落。几年后,元恪也去世了,他6岁的儿子孝明继承了他的王位。因为孝明皇帝太年轻,北魏落入了他母亲胡太后的手中。根据北魏的习俗,皇太子的母亲是要被处死的。但是胡太后很幸运,开创了一个没有杀死王储母亲的先例。在姐夫元义和太监刘藤的帮助下,胡太后开始听政。胡太后聪明足智多谋。她也非常喜欢阅读和写作。她在处理政治事务方面也很有天赋,但她是一个专横和奢侈的人。

3、河阴之变的影响

要弄清河阴之变的影响就要看到河阴之变的前因后果。北魏王朝为防备北方的柔然从道武帝拓跋硅开始,经太武帝拓跋焘,孝文帝元宏经近百年的建设,形成了北方六镇的防御体系,本来六镇镇军多贵族子弟,地位较高,但孝文帝为推行汉化,从平城迁都洛阳,虽使北魏国力达到顶峰,却降低了六镇镇军的地位。

玄武帝元恪英年早逝后孝明帝幼年继位,胡太后乱政,导致六镇大起义!地方豪强一代枭雄尔朱荣快速崛起,朝廷无法制约!武泰元年,孝明帝元诩不满胡太后专权,密诏晋阳军阀尔朱荣进京勤王,因密诏事泄,胡太后鸩杀孝明帝,尔朱荣问讯,追查孝明帝死因,兴兵攻入洛阳,拥立孝庄帝,然后杀死胡太后及胡太后立的幼帝元钊,并纵兵围杀王公百官两千多人,史称河阴之变!

所以河阴之变第一个影响是北魏皇帝从此成为傀儡,不再享有实际权力,后世皇帝均为权臣所立,下场悲惨!

第二个影响,尔朱荣成为第一权臣,在镇压葛荣起义的过程中不断壮大,并收罗高欢,宇文泰等英才入麾下。两年后孝庄帝诱杀尔朱荣,其麾下势力分为高欢和贺拔岳两个集团。贺拔岳被侯莫陈悦谋杀后,宇文泰尽领其众,逐渐形成了建立西魏,北周,隋朝,唐朝的关陇贵族集团!

可以说河阴之变的影响意义深远,河阴之变后不到10年光景,盛极一时的北魏崩塌,尔朱荣身死,东西魏并立,时代从南北朝进入后三国时代,关陇贵族登上历史舞台!在大融合中步入了隋唐的封建大时代!

标签: 河阴之变

更多文章

  • 北魏拓跋为什么改姓元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北魏

    北魏帝国的开国君主乃鲜卑人拓跋珪,由他建立的帝国,后世君主自然皆姓拓跋,但是自北魏第七任皇帝起就全改姓元了,对于没有深究这部分历史的人大概都认为,北魏帝国被某某元姓的人篡权了,所以改姓元,其实并非如此。这一切都是因为北魏的第七任皇帝孝文帝拓跋弘,他自幼便接受良好的教育,由于当时的鲜卑还没有属于自己的

  • 隋朝末年三只比较强大的起义军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隋朝

    隋朝末年,统治者征敛无度,民夫转输不息,徭役无期,士卒多列沟壑,骸骨遍及平野。黄河之北,千里无烟;江淮之间,则成蒿莱。加之灾年饥馑,谷价猛增,百姓困苦,冻馁交加。在无法生存的情况下,农民揭竿而隋朝统治,计当时约百余支,遍及全国。在公元614年到617年间,农民起义的风暴已席卷全国大部分地区,先后在全

  • 隋朝国库收入有多少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隋朝

    大家都说隋朝很富,相关的论据不少,一般都是说粮食很多,例如《通典·食货志》载:“隋氏西京太仓、东京含嘉仓、洛口仓、华州永丰仓、陕州太原仓,储米多者千万石。。。天下义仓,又皆充满。京都及州库布帛各数千万。。。亦魏晋降之未有。”虽然文字描述很多,可是翻阅文献,却很难

  • 李自成起义军攻占北京后为何迅速败亡?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李自成

    李自成的故事经常出现在文学,还有影视作品中,相对来说,大家会更加了解李自成一些。李自成早期征战四方,花了十几年建立大顺政权,可能当时的人们都觉得李自成彻底取代明朝只是时间问题。后来李自成顺利入京,结果入京没多久,李自成便快速走向衰败,令很多人都没有想到。李自成失败的原因能找出各种各项的分析文章,那今

  • 隋朝编订户籍的目的及历史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隋朝

    古有谚云:“王者有二宝,土地与人民。”土地的大小,决定着国家的规模;人民的多少,决定着国力的强弱。隋朝建国后,采用大索貌阅和输籍定样的方式清理户籍,使得大量隐漏户口被查出,大大增加了政府控制的人口和赋税收入,有力地加强了户口的管理,大大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壮大了隋朝的国力。

  • 民国时期女性旗袍服饰变迁历史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旗袍

    民国时期,随着中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社会状况的变革,女性的思想观念、生活习俗也产生了重要的变化,特别是辛亥革命以后女性独立及解放运动的兴起,使传统妇女的参政意识、婚姻家庭、服饰形象、礼俗变革、职业选择等方面都在发生着全新的变化。新的社会风尚为女性服饰的变迁创造了社会环境基础,因而,这一时期的女

  • 七七卢沟桥事变历史经过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卢沟桥事变

    日军挑衅1937年7月7日下午,日本华北驻屯军第1联队第3大队第8中队由大队长清水节郎率领,荷枪实弹开往紧靠卢沟桥中国守军驻地的回龙庙到大瓦窑之间的地区。晚7时30分,日军开始演习。22时40分,日军声称演习地带传来枪声,并有一士兵(志村菊次郎)“失踪”,立即强行要求进入中国

  • 七七卢沟桥事变历史背景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卢沟桥事变

    政治背景日本早在明治维新时期,在确立近代天皇制的同时,迅速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并制定了以中国、朝鲜为主要攻击对象的“大陆政策”。20世纪初期,日本于日俄战争后取代沙皇俄国,在中国东北扩大殖民势力,屯驻关东军,设立殖民机构“南满铁路公司”,把东北作为对中

  • 朱元璋为什么要建明中都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明中都

    中都宫殿,是明朝政府尝试的第一座宫殿的设计规划。有学者评价:李善长、汤和是了不起的人物,他们吸收了以前历代宫殿的精华,建成的中都的规模和艺术造诣都是前所未有的。与历史上着名的宫殿相比,例如秦阿房宫、汉未央宫、唐大明宫、宋东京宫殿、元大都宫殿,中都宫殿可谓是集大成者,为后来的南京故宫和北京故宫提供了最

  • 唐朝三征高句丽的过程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高句丽

    最近很多人也都在问这个唐朝三征高句丽的整个战争事件的经过,而且还要这个详细的过程,今天小编就简单的给大家说说,其实唐朝三征高句丽的详细过程还是比较简单的,因为不像这个隋朝一样极其的复杂,其实唐朝征服过程还算轻松的,具体详细的情况继续往下看。隋朝经过三次征高句丽不但没有将高句丽征服,反而因穷兵黩武,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