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自成起义军攻占北京后为何迅速败亡?

李自成起义军攻占北京后为何迅速败亡?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3548 更新时间:2024/2/13 8:52:21

李自成的故事经常出现在学,还有影视作品中,相对来说,大家会更加了解李自成一些。李自成早期征战四方,花了十几年建立大顺政权,可能当时的人们都觉得李自成彻底取代明朝只是时间问题。后来李自成顺利入京,结果入京没多久,李自成便快速走衰败,令很多人都没有想到。李自成失败的原因能找出各种各项的分析文章,那今天我们给各位列举出两条,大家可以一起讨论看看。

1、快速败亡

1644年正月,李自成在西安称帝,建立大顺政权,之后领兵北伐,在三月占领了北京,推翻明朝的统治。可是李自成并没有确立在全国的统治,反而迅速败亡,在一年的时间,就丢掉了所有地盘,并在1645年5月死于九宫山。“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李自成为何会有这样的结局呢?

李自成迅速崛起的原因很多,迅速失败的原因也不少,其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既是他走向成功的诀窍,也是他的踏入失败的根源!那就是“朝求升,暮求合,近来贫汉难存活。早早开门拜闯王,管教大小都欢悦。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吃他娘,着她娘,吃着不够有闯王。不当差,不纳粮,大家快活过一场。”

这句话是明朝末年民间流行的一句口号,当然这是李自成方面搞出来的,用来召集百姓支持的。这句话怎么就成为李自成成败的关键了呢?李自成起义之初,情况并不乐观,特别是1638年,他在明军围追堵截之下,一度只剩下十八人。之后,李自成转战湖北、四川、陕西也没能得到迅速的发展。

没过多久,河南爆发了严重的水旱灾害,赤地千里,广大农民颗粒无收。在这种情况下,明朝官方没有接济百姓,反而催逼赋税。而李自成就在此时进入了河南,身边只有一千多人而已。李自成适时提出了“闯王来了不纳粮”口号,打开官府的粮仓,赈济百姓,因此迅速得到了广大饥民的支持。

2、原因解析

李自成的军队很快就发展了数万人,十几万人,几十万人,“一呼百万,其势燎原不可扑”。李自成在作战的过程中践行百姓不纳粮的原则,那么他的军饷从哪里来呢?原来起义军每打下一个地方,李自成就会将当地的贵族官员、地主豪绅的财产、粮食充公。靠着这个口号,李自成迅速扩充实力,之后一举推翻了明朝。

可是问题随之而来!李自成在打下北京后,已经占领了秦岭、淮河以北的大部分地区,但是李自成在这个过程中并没有实现封建化的过程,没有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政治、经济制度,特别是赋税制度。当时李自成拥兵百万,这么多人的军饷就成为了一个大问题,他只能还靠着“拷饷”的方式,维持军队的生计。

这就带来了两个非常严重的问题!第一,拷饷让李自成失去了明朝官员的支持。其实自孙传庭败亡后,许多明朝官员都已经认清形势,做好投降大顺军的准备了,因此李自成在东征过程中,几乎没有遇到多少抵抗。可是由于拷饷,这些官员彻底与大顺军决裂,吴三桂就是一个最明显的例子。

第二,李自成依然是“流寇”思想。当时,李自成已经占据了很大的地盘,但是他没有对这些地区实施有效的管理,占据李自成头脑的依然是“流寇”思想,打下一地就拷饷,也不征收赋税,不进行地方的建设。换言之,李自成的地盘虽大,但却不是他的根据地。所以山海关之战失败后,李自成一路溃败,根本挡不住清军。

标签: 李自成

更多文章

  • 隋朝编订户籍的目的及历史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隋朝

    古有谚云:“王者有二宝,土地与人民。”土地的大小,决定着国家的规模;人民的多少,决定着国力的强弱。隋朝建国后,采用大索貌阅和输籍定样的方式清理户籍,使得大量隐漏户口被查出,大大增加了政府控制的人口和赋税收入,有力地加强了户口的管理,大大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壮大了隋朝的国力。

  • 民国时期女性旗袍服饰变迁历史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旗袍

    民国时期,随着中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社会状况的变革,女性的思想观念、生活习俗也产生了重要的变化,特别是辛亥革命以后女性独立及解放运动的兴起,使传统妇女的参政意识、婚姻家庭、服饰形象、礼俗变革、职业选择等方面都在发生着全新的变化。新的社会风尚为女性服饰的变迁创造了社会环境基础,因而,这一时期的女

  • 七七卢沟桥事变历史经过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卢沟桥事变

    日军挑衅1937年7月7日下午,日本华北驻屯军第1联队第3大队第8中队由大队长清水节郎率领,荷枪实弹开往紧靠卢沟桥中国守军驻地的回龙庙到大瓦窑之间的地区。晚7时30分,日军开始演习。22时40分,日军声称演习地带传来枪声,并有一士兵(志村菊次郎)“失踪”,立即强行要求进入中国

  • 七七卢沟桥事变历史背景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卢沟桥事变

    政治背景日本早在明治维新时期,在确立近代天皇制的同时,迅速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并制定了以中国、朝鲜为主要攻击对象的“大陆政策”。20世纪初期,日本于日俄战争后取代沙皇俄国,在中国东北扩大殖民势力,屯驻关东军,设立殖民机构“南满铁路公司”,把东北作为对中

  • 朱元璋为什么要建明中都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明中都

    中都宫殿,是明朝政府尝试的第一座宫殿的设计规划。有学者评价:李善长、汤和是了不起的人物,他们吸收了以前历代宫殿的精华,建成的中都的规模和艺术造诣都是前所未有的。与历史上着名的宫殿相比,例如秦阿房宫、汉未央宫、唐大明宫、宋东京宫殿、元大都宫殿,中都宫殿可谓是集大成者,为后来的南京故宫和北京故宫提供了最

  • 唐朝三征高句丽的过程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高句丽

    最近很多人也都在问这个唐朝三征高句丽的整个战争事件的经过,而且还要这个详细的过程,今天小编就简单的给大家说说,其实唐朝三征高句丽的详细过程还是比较简单的,因为不像这个隋朝一样极其的复杂,其实唐朝征服过程还算轻松的,具体详细的情况继续往下看。隋朝经过三次征高句丽不但没有将高句丽征服,反而因穷兵黩武,导

  • 南朝为何出现“寒人掌机要”的历史现象?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寒人

    “寒人掌机要”是刘宋时开始产生的政治局面,由宋武帝刘裕开创,到宋孝武帝刘骏时全面完善而形成的一种政治局面,并被此后的南朝各代所延续。不仅贯穿整个南朝,也被汉化改革后的北朝所借鉴以对冲门阀贵族对皇权的威胁,进而影响了整个南北朝历史的政局走向,并延续至隋唐。“寒人掌机

  • 南朝“典签”制度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典签

    典签,南朝地方长官之下典掌机要的官。也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一种中央对地方的监察制度。典签又称主帅﹑典签帅或签帅。当时府州部内论事,皆用签。前叙所论事,后书某官某签,府州皆置典签掌管。本为处理文书的小吏,权力不大。刘宋中叶以后,多以幼小皇子出任方镇,君主用寒人出身的亲近左右充当典签,代替诸王批阅公事,甚至

  • 南朝刘宋分割荆州的措施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荆州

    在南朝历史上,门阀政治与荆扬之争,是两个无法绕过去的话题。其中的后者,主要是指分属长江中游的荆州与下游扬州之间的百年政治斗争。尽管两者都栖身于南朝政治框架之下,却经常会为了地区利益而相互攻击。这场斗争不仅左右了南朝历史发展,也最后决定了南北朝的最终结局。荆州所以强大,就在于其兵力强盛。荆州地方军也长

  • 中国古代贵妃制度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贵妃

    提起贵妃,那位“三千宠爱在一身”的杨贵妃可谓家喻户晓,与之相比,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贵妃却鲜为人知。贵妃一词最早出现于《宋书》。据《宋书·后妃传》记载,“世祖孝建三年,省夫人、修华、修容,置贵妃,位比相国;进贵嫔,位比丞相;贵人,位比三司,以为三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