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北魏拓跋为什么改姓元

北魏拓跋为什么改姓元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3463 更新时间:2024/2/13 8:52:49

北魏帝国的开国君主乃鲜卑人拓跋珪,由他建立的帝国,后世君主自然皆姓拓跋,但是自北魏第七任皇帝起就全改姓元了,对于没有深究这部分历史的人大概都认为,北魏帝国被某某元姓的人篡权了,所以改姓元,其实并非如此。

这一切都是因为北魏的第七任皇帝孝文帝拓跋弘,他自幼便接受良好的教育,由于当时的鲜卑还没有属于自己的文字,所以拓跋弘接受的都为中国的传统的华夏文化。随着他渐渐接受华夏的文化,他也一点点的被同化,到最后几乎近于癫狂,他认为华夏所有的文化都是好的,有利于自己国家进步的。

相反,对自己本民族的文化却嗤之以鼻。所以在他继位后,便着力于华夏化自己的国家,其中有一条就是改鲜卑姓为华夏姓,身为皇帝的他身先士卒,将拓跋姓改为元姓,自此北魏的国姓为元。

拓跋弘死后,由他的儿子元恪继位,北魏帝国有个落后的传统,就是老皇帝死前要杀死新皇帝的母亲以防止后宫干政。到了元恪将皇位继承给太子元诩时,他却不忍这么做。果然六岁的元诩即位后,皇太后便掌握了大权,并且淫乱后宫。当元诩年满十九岁后,他看不惯母后的作风,试图命镇守晋阳的大将尔朱荣向洛阳进军,来逼迫母后驱逐他的两个情妇。但是消息却走漏了,皇太后联合两情妇先下手为强,将元诩毒死。由于元诩无子,皇太后立元诩不满三个月的族侄元钊为帝。

此时已进军洛阳的大将尔朱荣就如当年的董卓一般,他宣称要彻查元诩死因,并且不承认胡太后立的新帝,自行拥立元诩的族叔元子攸为帝。胡太后主动出击,派兵攻打尔朱荣,不料他派出的军队出城后便投降了尔朱荣。之后,胡太后被尔朱荣活捉后扔进河中淹死,一同死的还有元钊。

尔朱荣在消除胡太后势力后,做了一件大事,那就是一下子杀了两千多世家权贵,因为国家的衰落有他们的责任。他的做法引起了元子攸及剩余权贵的恐慌,两年后元子攸设计将尔朱荣骗进宫中杀死。

尔朱荣死后,他的部将便在各地叛乱。不久,洛阳被攻破,元子攸被叛军绞死。此时,曾被尔朱荣任命的冀州刺史高欢,看出尔朱荣的部将都是一群暴徒没有头脑,迟早会灭亡,于是便声言讨伐叛逆。果然,尔朱荣团伙在第二年便被消灭,高欢趁势进军洛阳,拥立元子攸的族侄元修为帝。

元修在高欢手底下当皇帝活脱脱是个傀儡,可元修不想如此,他想当一个真正的皇帝,于是乎他逃跑到当时镇守长安的大将宇文泰处,在宇文泰的拥护下称帝,而高欢另立另一位皇室元善见为帝。自此北魏一分为二,宇文泰拥立的政府为西魏,高欢拥立的政府为东魏,值得说的一点是,元修逃到宇文泰处当的皇帝仍未傀儡,并且宇文泰对待他还不如高欢。

标签: 北魏

更多文章

  • 隋朝末年三只比较强大的起义军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隋朝

    隋朝末年,统治者征敛无度,民夫转输不息,徭役无期,士卒多列沟壑,骸骨遍及平野。黄河之北,千里无烟;江淮之间,则成蒿莱。加之灾年饥馑,谷价猛增,百姓困苦,冻馁交加。在无法生存的情况下,农民揭竿而隋朝统治,计当时约百余支,遍及全国。在公元614年到617年间,农民起义的风暴已席卷全国大部分地区,先后在全

  • 隋朝国库收入有多少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隋朝

    大家都说隋朝很富,相关的论据不少,一般都是说粮食很多,例如《通典·食货志》载:“隋氏西京太仓、东京含嘉仓、洛口仓、华州永丰仓、陕州太原仓,储米多者千万石。。。天下义仓,又皆充满。京都及州库布帛各数千万。。。亦魏晋降之未有。”虽然文字描述很多,可是翻阅文献,却很难

  • 李自成起义军攻占北京后为何迅速败亡?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李自成

    李自成的故事经常出现在文学,还有影视作品中,相对来说,大家会更加了解李自成一些。李自成早期征战四方,花了十几年建立大顺政权,可能当时的人们都觉得李自成彻底取代明朝只是时间问题。后来李自成顺利入京,结果入京没多久,李自成便快速走向衰败,令很多人都没有想到。李自成失败的原因能找出各种各项的分析文章,那今

  • 隋朝编订户籍的目的及历史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隋朝

    古有谚云:“王者有二宝,土地与人民。”土地的大小,决定着国家的规模;人民的多少,决定着国力的强弱。隋朝建国后,采用大索貌阅和输籍定样的方式清理户籍,使得大量隐漏户口被查出,大大增加了政府控制的人口和赋税收入,有力地加强了户口的管理,大大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壮大了隋朝的国力。

  • 民国时期女性旗袍服饰变迁历史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旗袍

    民国时期,随着中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社会状况的变革,女性的思想观念、生活习俗也产生了重要的变化,特别是辛亥革命以后女性独立及解放运动的兴起,使传统妇女的参政意识、婚姻家庭、服饰形象、礼俗变革、职业选择等方面都在发生着全新的变化。新的社会风尚为女性服饰的变迁创造了社会环境基础,因而,这一时期的女

  • 七七卢沟桥事变历史经过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卢沟桥事变

    日军挑衅1937年7月7日下午,日本华北驻屯军第1联队第3大队第8中队由大队长清水节郎率领,荷枪实弹开往紧靠卢沟桥中国守军驻地的回龙庙到大瓦窑之间的地区。晚7时30分,日军开始演习。22时40分,日军声称演习地带传来枪声,并有一士兵(志村菊次郎)“失踪”,立即强行要求进入中国

  • 七七卢沟桥事变历史背景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卢沟桥事变

    政治背景日本早在明治维新时期,在确立近代天皇制的同时,迅速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并制定了以中国、朝鲜为主要攻击对象的“大陆政策”。20世纪初期,日本于日俄战争后取代沙皇俄国,在中国东北扩大殖民势力,屯驻关东军,设立殖民机构“南满铁路公司”,把东北作为对中

  • 朱元璋为什么要建明中都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明中都

    中都宫殿,是明朝政府尝试的第一座宫殿的设计规划。有学者评价:李善长、汤和是了不起的人物,他们吸收了以前历代宫殿的精华,建成的中都的规模和艺术造诣都是前所未有的。与历史上着名的宫殿相比,例如秦阿房宫、汉未央宫、唐大明宫、宋东京宫殿、元大都宫殿,中都宫殿可谓是集大成者,为后来的南京故宫和北京故宫提供了最

  • 唐朝三征高句丽的过程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高句丽

    最近很多人也都在问这个唐朝三征高句丽的整个战争事件的经过,而且还要这个详细的过程,今天小编就简单的给大家说说,其实唐朝三征高句丽的详细过程还是比较简单的,因为不像这个隋朝一样极其的复杂,其实唐朝征服过程还算轻松的,具体详细的情况继续往下看。隋朝经过三次征高句丽不但没有将高句丽征服,反而因穷兵黩武,导

  • 南朝为何出现“寒人掌机要”的历史现象?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寒人

    “寒人掌机要”是刘宋时开始产生的政治局面,由宋武帝刘裕开创,到宋孝武帝刘骏时全面完善而形成的一种政治局面,并被此后的南朝各代所延续。不仅贯穿整个南朝,也被汉化改革后的北朝所借鉴以对冲门阀贵族对皇权的威胁,进而影响了整个南北朝历史的政局走向,并延续至隋唐。“寒人掌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