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隋朝末年三只比较强大的起义军

隋朝末年三只比较强大的起义军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2993 更新时间:2024/1/17 9:14:39

隋朝末年,统治者征敛无度,民夫转输不息,徭役无期,士卒多列沟壑,骸骨遍及平野。黄河之北,千里无烟;江淮之间,则成蒿莱。加之灾年饥馑,谷价猛增,百姓困苦,冻馁交加。在无法生存的情况下,农民揭竿而隋朝统治,计当时约百余支,遍及全国。

在公元614年到617年间,农民起义的风暴已席卷全国大部分地区,先后在全国各地兴起的起义军大小不下100支,参加的人数达数百万。后来,农民起义军汇成三支强大反隋主力:一支是河南的瓦岗军,一支是河北的窦建德军,一支是江淮地区的杜伏威军。其中最大的便是瓦岗军。

1、瓦岗义军

瓦岗军是三支农民起义军中最强的一支,大业七年(611年),翟让聚众在瓦岗寨(今河南滑县南)起义,举兵反隋,山东、河南两地农民纷纷参加,单雄信、徐世绩、李密、王伯当都率众投奔瓦岗窦,队伍迅速壮大。

大业十二年(616年),李密向翟让建议:“先取荥阳,休兵馆谷,待士马肥充,然后与人争利。”荥阳是隋朝重要军事据点,翟让亲自率兵攻下荥阳门户金堤关及周围属县,同年10月,隋炀帝派2万隋军主力前来镇压。瓦岗军采取诱敌深入、伏兵袭击的战术,把隋军全部歼灭。河南道“讨捕大使”张须陀突围不成也丧了命。农民起义军取得了荥阳大捷,威震河南。

大业七年(611年),翟让领导农民在瓦岗寨(今河南滑县南)起义反隋,山东、河南的贫苦农民纷纷参加,单雄信、徐世绩、李密、王伯当等人都率众投奔瓦岗起义军,使起义队伍迅速壮大。

大业十二年(616年),翟让接受李密建议,亲自率兵攻下荥阳的门户金堤关及周围的县,又在附近的大海寺设伏,歼灭了2万前来镇压瓦岗军的隋军主力。大业十三年(617年),隋朝洛阳留守杨侗派刘长恭、裴仁基等带兵围剿起义军,隋军列阵十里,来势汹汹,翟让分军10队,与之对峙,并亲自率领将士强攻隋营,隋军大乱,全线溃败。

刘长恭逃回东都洛阳,裴仁基投降。是年二月,翟让认为李密有领导才能,把瓦岗军的领导权交给了李密,李密为任统军元帅,翟让为上柱国、司徒、东郡公,设三司六卫,建立了瓦岗军农民政权“魏”。在隋朝即将被农民起义军推翻的关键时刻,瓦岗军内部予盾激化,十一月,李密设计杀害了翟让等重要农民军将领,导致瓦岗军将卒离心,战斗力遭到极大消弱。大业十四年(618年)六月,李密率军投降了隋朝皇泰帝杨侗,后又降唐,后来又因起兵反唐被杀,从此葬送了这支农民军。

2、河北义军

大业七年(611年),窦建德领导农民在高鸡泊(今河北故城县西南)起义反隋,起义军迅速发展到万余人。大业十二年(616年)十二月,涿郡(今河北涿州市)守将郭洵率军进犯起义军,窦建德率七千义军乘敌不备,突袭敌军,杀敌军无数,缴获马匹数千,隋将郭洵被杀,取得了大胜。大业十三年(617年)正月,窦建德在乐寿(今河北献县)称长乐王,建立了农民政权。

杨广派薛世雄率军围剿起义军,两军在乐寿的七里井交战,起义军佯败诱敌至设伏处,突然折回,伏兵齐起,夹击隋军,隋军大败,薛世雄逃回涿郡。大业十四年(618年)五月,窦建德称夏王,但在隋朝灭亡以后,逐渐背农民战争的根本目标。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窦建德起义军与李世民率领的唐军在虎牢关(今河南荥阳西北)交战,被李世民打败,窦建德被俘,后来在长安(今陕西西安)被杀。武德六年(623年),唐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击败了窦建德部将刘黑闼,河北起义失败。

大业十一年以后,隋统治阶级开始把大部分军队用于镇压农民起义军。炀帝还命令在郡县城郭、驿站、村庄的周围修筑城堡,强迫农民到城堡里居住,以隔断义军与民众的联系。统治者对起义军和一般农民进行了疯狂的大屠杀。隋将樊子盖镇压起义军时,将汾水以北村庄全部烧光,俘虏的起义军全部被屠杀。王世充打败江南刘元进起义军时,把诱降来的三万人也全部屠杀。

3、江淮义军

大业九年(613年),杜伏威、辅公祏在齐郡(今山东)组织起义,随后南下到江淮南广大地区发展,力量不断壮大。大业十二年(616年)七月,起义军进逼江都(今江苏扬州市),与隋将陈棱率领的援兵相遇对峙,杜伏威率兵强攻隋军,激战中,杜伏威的前额被敌箭射中,但他带箭冲入敌阵,杀得隋军大乱。随后,起义军攻下高邮、历阳,建立农民政权,杜伏威任总管,辅公祏任长史。

隋炀帝在江都被杀后,起义军内部发生了分化。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七月,杜伏威投降了李渊。次年,辅公祏起兵反唐,建立政权,控制了苏、皖部分地区,以丹阳为中心展开反唐斗争。唐朝急派大军镇压,辅公祏领导起义军在当涂与唐军对峙了10个月。终因寡不敌众,丹阳失守,辅公祏被俘就义。

标签: 隋朝

更多文章

  • 隋朝国库收入有多少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隋朝

    大家都说隋朝很富,相关的论据不少,一般都是说粮食很多,例如《通典·食货志》载:“隋氏西京太仓、东京含嘉仓、洛口仓、华州永丰仓、陕州太原仓,储米多者千万石。。。天下义仓,又皆充满。京都及州库布帛各数千万。。。亦魏晋降之未有。”虽然文字描述很多,可是翻阅文献,却很难

  • 李自成起义军攻占北京后为何迅速败亡?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李自成

    李自成的故事经常出现在文学,还有影视作品中,相对来说,大家会更加了解李自成一些。李自成早期征战四方,花了十几年建立大顺政权,可能当时的人们都觉得李自成彻底取代明朝只是时间问题。后来李自成顺利入京,结果入京没多久,李自成便快速走向衰败,令很多人都没有想到。李自成失败的原因能找出各种各项的分析文章,那今

  • 隋朝编订户籍的目的及历史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隋朝

    古有谚云:“王者有二宝,土地与人民。”土地的大小,决定着国家的规模;人民的多少,决定着国力的强弱。隋朝建国后,采用大索貌阅和输籍定样的方式清理户籍,使得大量隐漏户口被查出,大大增加了政府控制的人口和赋税收入,有力地加强了户口的管理,大大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壮大了隋朝的国力。

  • 民国时期女性旗袍服饰变迁历史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旗袍

    民国时期,随着中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社会状况的变革,女性的思想观念、生活习俗也产生了重要的变化,特别是辛亥革命以后女性独立及解放运动的兴起,使传统妇女的参政意识、婚姻家庭、服饰形象、礼俗变革、职业选择等方面都在发生着全新的变化。新的社会风尚为女性服饰的变迁创造了社会环境基础,因而,这一时期的女

  • 七七卢沟桥事变历史经过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卢沟桥事变

    日军挑衅1937年7月7日下午,日本华北驻屯军第1联队第3大队第8中队由大队长清水节郎率领,荷枪实弹开往紧靠卢沟桥中国守军驻地的回龙庙到大瓦窑之间的地区。晚7时30分,日军开始演习。22时40分,日军声称演习地带传来枪声,并有一士兵(志村菊次郎)“失踪”,立即强行要求进入中国

  • 七七卢沟桥事变历史背景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卢沟桥事变

    政治背景日本早在明治维新时期,在确立近代天皇制的同时,迅速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并制定了以中国、朝鲜为主要攻击对象的“大陆政策”。20世纪初期,日本于日俄战争后取代沙皇俄国,在中国东北扩大殖民势力,屯驻关东军,设立殖民机构“南满铁路公司”,把东北作为对中

  • 朱元璋为什么要建明中都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明中都

    中都宫殿,是明朝政府尝试的第一座宫殿的设计规划。有学者评价:李善长、汤和是了不起的人物,他们吸收了以前历代宫殿的精华,建成的中都的规模和艺术造诣都是前所未有的。与历史上着名的宫殿相比,例如秦阿房宫、汉未央宫、唐大明宫、宋东京宫殿、元大都宫殿,中都宫殿可谓是集大成者,为后来的南京故宫和北京故宫提供了最

  • 唐朝三征高句丽的过程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高句丽

    最近很多人也都在问这个唐朝三征高句丽的整个战争事件的经过,而且还要这个详细的过程,今天小编就简单的给大家说说,其实唐朝三征高句丽的详细过程还是比较简单的,因为不像这个隋朝一样极其的复杂,其实唐朝征服过程还算轻松的,具体详细的情况继续往下看。隋朝经过三次征高句丽不但没有将高句丽征服,反而因穷兵黩武,导

  • 南朝为何出现“寒人掌机要”的历史现象?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寒人

    “寒人掌机要”是刘宋时开始产生的政治局面,由宋武帝刘裕开创,到宋孝武帝刘骏时全面完善而形成的一种政治局面,并被此后的南朝各代所延续。不仅贯穿整个南朝,也被汉化改革后的北朝所借鉴以对冲门阀贵族对皇权的威胁,进而影响了整个南北朝历史的政局走向,并延续至隋唐。“寒人掌机

  • 南朝“典签”制度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典签

    典签,南朝地方长官之下典掌机要的官。也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一种中央对地方的监察制度。典签又称主帅﹑典签帅或签帅。当时府州部内论事,皆用签。前叙所论事,后书某官某签,府州皆置典签掌管。本为处理文书的小吏,权力不大。刘宋中叶以后,多以幼小皇子出任方镇,君主用寒人出身的亲近左右充当典签,代替诸王批阅公事,甚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