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春秋战国时出现过几个代国?

春秋战国时出现过几个代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3582 更新时间:2023/12/14 11:19:22

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今天历史小编带来了一篇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春秋时代周王的势力减弱,诸侯群雄纷争,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相继称霸,史称春秋五霸(另一说认为春秋五霸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战国时期简称战国,指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东周后期至秦统一中原前,各国混战不休,故被后世称之为“战国”。“战国”一名取自于西汉刘向所编注的《战国策》。

在春秋战国时期,伴随着各个大国的兼并战争,诸侯国的数量可谓越来越少,直至秦国一统天下,建立秦朝。比如大家熟悉的卫国、郑国、鲁国、宋国等诸侯国,都在春秋战国时期陆续消失。而就笔者今天要说的代国,则包含两个以“代”作为国号的诸侯国。其中,第一个代国是被赵国的前身赵氏所消灭,而就第二个代国,是赵国王室的后人所建立的,存在于战功末期,最终被秦国大军所消灭。

第一个代国

一方面,就第一个代国来说,是商代、周代诸侯国之一,范围在今山西大同与河北蔚县一带。汤封同姓,代子立国。这个代国在很多文献只有几个字的记载,但是大致可以确认代国最早建国于商汤时期,是商朝有名的开国君主商汤分封给自己同姓贵族的封地。史载:“汤封同姓,代子立国”,《两镇三关志》载:“代商汤所封”。虽然代国建立的历史记载不多,可是关于代国灭亡的历史不但有很多史料,而且还有着一段传说。

据《吕氏春秋》记载,晋国大夫赵简子临死前嘱托儿子赵襄子到夏屋山眺望。赵襄子对父亲临死前的嘱托非常重视,专门选了良辰吉日站在夏屋山上看远方的代国土地,瞬间便明白其父的用意:让其想办法夺取代国的土地。到了春秋时代末期,也即公元前475年左右,赵襄子使人请代王。使厨人操铜枓以食代王及从者,行斟,阴令宰人各以枓击杀代王及从官,遂兴兵平代地。由此,在春秋末期,晋国卿大夫赵襄子消灭了代国,代国的疆域,自然被纳入到赵氏的领土范围内。公元前453年赵襄子联合韩氏﹑魏氏灭掉了智氏,晋国公室名存实亡。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命韩虔﹑赵籍﹑魏斯为诸侯。

到公元前376年,魏武侯韩哀侯赵敬侯瓜分了晋国公室。在三家分晋之后,原先代国的疆域,成为赵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到了赵武灵王这位君主在位时,更是在原先代国的疆域上设立代郡。代郡,郡治在今河北省蔚县代王城。赵惠文王三年(公元前296年,《资治通鉴》作公元前295年),赵武灵王消灭中山国,将长子赵章封在代郡,号称安阳君。值得注意的是,赵武灵王的这一举动,最终导致了沙丘之乱。在沙丘之乱中,赵章逃亡到赵武灵王行宫中,赵武灵王接纳了他。后来公子成与将军李兑等从邯郸领兵前来增援,围困赵武灵王,将赵章诛杀,赵武灵王因无法突围,最终饿死于沙丘宫中。

第二个代国

在战国后期,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李牧,曾长期驻守代地,以此防备匈奴的进攻。在廉颇离开赵国后,李牧来到朝廷任职,并成为赵国抵挡秦国进攻的中流砥柱。公元前229年,赵王迁中了秦国的离间计,听信谗言夺取了李牧的兵权,不久后将李牧杀害。到了公元前228年,王翦乘势急攻,大败赵军,平定东阳地区(约今河北邢台地区),赵葱战死,颜聚逃亡。秦军攻下邯郸后,俘赵王迁及颜聚。赵国公子嘉逃代(今河北蔚县东北)称王。由此,对于第二个代国来说,于公元前228年正式建立,可以视为赵国的延续。赵国被秦灭了以后,赵嘉奔入代郡,自封为王,是为代王。

对此,《史记·赵世家》中记载:太史公曰:吾闻冯王孙曰:“赵王迁,其母倡也,嬖于悼襄王。悼襄王废适嘉而立迁。迁素无行,信谗,故诛其良将李牧,用郭开。”屈不缪哉!秦既虏迁,赵之亡大夫共立嘉为王,王代六岁,秦进兵破嘉,遂灭赵以为郡。

最后,代国自公元前228年建立之后,继续和秦国相抗衡,直到公元前222年才被秦国消灭。对此,在笔者看来,秦国之所以等到公元前222年才派兵消灭了代国,是因为在消灭赵国后,秦国还需要对付魏国、楚国、燕国等诸侯国。并且,代国在地理位置上,也处在相对偏远之地。在此基础上,秦国暂时没有去管代国,而是将精力用在对付魏国、楚国等诸侯国上。比如在消灭楚国时,秦国就将60万大军交给王翦,这才攻破了楚国都城寿春。

到了公元前222年,秦国消灭燕国之后,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王翦的儿子王贲攻代国,代王赵嘉兵败,想投靠匈奴,王贲穷追不舍,抓了赵嘉,从而消灭了第二个代国。至于代国一带的代郡,也成为秦朝三十六郡之一。在秦朝时期,代郡辖山西阳高至河北蔚县一带,郡治代县(今河北省蔚县代王城)。总的来说,对于春秋战国时期的两个代国,一个被赵国的前身赵氏消灭,另一个则被秦国消灭。对此,你怎么看呢?

标签: 代国

更多文章

  • 清朝后期“刺马案”历史事件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刺马案

    在清末同治九年,发生了一起大案件,两江总督和封疆大吏马新贻被刺杀的案件,可以说当时震惊了朝野。这件事情发生在同治九年的7月26日的上午,当时马新贻刚好在校场阅兵结束,在返回督府的路上,然后被一名叫做张文祥刺客所杀。刺客在刺杀之后并没有逃走,反而还高喊道:刺客就是我张文祥!然后让那一队怕死的卫士将其捉

  • 美国的主要政党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美国

    民主党和共和党是美国两个主要政党。民主党于1791年建党,当时由部分种植园主、农民和某些与南方奴隶主有联系的资本家组成。曾名共和党和民主共和党,1828年改称现名。1933年至1953年,民主党人罗斯福和杜鲁门先后任总统,民主党连续执政20年,是该党最兴旺发达时期。从1981年到1989年连任两届总

  • 德国的主要政党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德国

    德国政党,德国政治党派的简称,德国属于多党制,联邦议院中的两大政党为德国社会民主党和德国基督教民主联盟(与姐妹党巴伐利亚基督教社会联盟属于同一个议会党团)。其他政党有自由民主党、左党和联盟90/绿党。一般都由两大政党之一与其他三个政党之一党共同合组执政联盟。德国曾存在或目前仍运作的重要政党有:*德国

  • 蜀汉巅峰时期的实力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蜀汉

    赤壁之战以后,孙刘联军大破曹操,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形。魏国占据中原一带,凭借着曹操、曹丕、曹睿三代人的努力,再加上政治上的优势,魏国的经济实力还有人口都遥遥领先蜀国和吴国,为晋国的统一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吴国占据江南之地,也是凭借着孙坚、孙策、孙权三代人的努力,吴国土地肥沃,人才济济。反观蜀国综合实力

  • 曹魏“高平陵政变”发生的背景经过及历史评价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高平陵政变

    曹操封魏王后,以司马懿为太子中庶子以佐助曹丕。曹丕临终时,令司马懿与曹真等为辅政大臣,辅佐魏明帝曹叡。明帝时,司马懿屡迁抚军大将军、大将军、太尉等重职。明帝崩,托孤幼帝曹芳以司马懿和曹爽。曹芳继位后,司马懿先是遭到曹爽排挤,迁官为无实权的太傅。正始十年(公元249年),司马懿趁曹爽陪曹芳离洛阳至高平

  • 什么是郡国制?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郡国制

    汉朝建立之后,刘邦既没有完全采用周朝的分封制,也没有全盘采用秦朝的郡县制,而是采用了两者并存的“郡国制”,在中央直属的领地之内,全面实行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而在其他地方,则依旧采用周朝时期的分封制。这是为什么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原因一:中央集权制并不成熟秦始皇灭六国

  • 三国魏文帝曹丕几次伐吴国?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曹丕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丕继任丞相、魏王。同年即位,结束了汉朝四百多年的统治,建立了魏国。接下来历史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公元221年,因为孙权偷袭荆州,斩杀关羽,所以刘备发起了夷陵之战。黄初三年(222年)正月,孙权给曹丕上书言说出兵迎敌,曹丕作《报吴王孙权书》鼓励其杀敌。闰月,孙权

  • 刘邦称帝后为何定国号为“汉”?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刘邦

    公元前202建立,刘邦建立汉朝。今天历史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相信很多人都听过吴京导演的电影《战狼》中的一句台词:“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这句台词掷地有声,铿锵有力,很自然地就会激起人们的爱国情怀。那么你们知道这句话的出处是哪里?这句话出自《后汉书》,原话是&ldquo

  • 宋哲宗赵煦亲政后都做了哪些事情?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宋哲宗

    元祐更化,发生于王安石变法十余年后,是北宋新旧党争全面爆发的一个转捩点。下面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这个事情还得从“元祐更化”说起,宋神宗病逝之后,年仅9岁的宋哲宗赵煦继位,高太后垂帘听政。高太后虽然执政能力非常出色,一度形成了“元祐之治&r

  • 明朝“金刀案”历史事件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金刀案

    阮郎,明英宗时期宦官,是个较为忠厚老实的宦官。朱祁镇曾送给他一把金刀,没想到这把刀却要了他的命。下面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朱祁镇被俘,朱祁钰继位三年前,明英宗亲征瓦剌,临行前留下郕王朱祁钰监国摄政。结果明军在土木堡全军覆没,明英宗本人也做了俘虏。消息传到北京,一时朝野震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