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魏文帝曹丕有统一东吴的机会么?

魏文帝曹丕有统一东吴的机会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3752 更新时间:2024/1/18 19:51:53

220年十月,曹操之子曹丕接受汉献帝的“禅让”,登基称帝,建立曹魏政权,自此中国历史正式进入三国时期。此后,历经六十年的战乱,直到280年,西晋灭掉东吴,三国时期才彻底结束。其实,在三国初期,曹丕是有一个绝佳的机会来灭掉东吴,结束三国纷争,可是他却没有把握住机会,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一、偷袭荆州,吴蜀绝交

事情还得从219年说起,关羽率军北上,包围了樊城、襄阳。此时,东吴的孙权却采纳吕蒙的建议,率军偷袭关羽后方,夺取了荆州地区。之后,关羽兵败被杀,直接导致孙刘联盟的破裂。荆州对于蜀汉而言至关重要,刘备闻讯后大怒,不顾群臣的反对,执意要亲率大军讨伐东吴。可是由于曹丕称帝,刘备暂时延缓了东征的步伐。

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依然以汉为国号,史称蜀汉政权,随后发兵。孙权在夺取荆州后,担心刘备会发兵报复,积极整军备战,同时还派人向曹丕称臣。其实,孙权是担心腹背受敌,在受到刘备方面的攻击时,害怕曹魏方面来个落井下石,所以孙权希望以向曹魏称臣的方式,来换取北部防线的安全。

二、刘晔献计,曹丕失策

当东吴的使者抵达洛阳后,曹丕非常高兴,满朝文武也向皇帝称贺。不过有一个人却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就是三国时期的著名谋士刘晔。首先,刘晔向曹丕解释了孙权称臣的原因,“权前袭杀关羽,取荆州四郡,备怒,必大兴师伐之。外有强寇,众心不安,又恐中国承其衅而伐之,故委地求降,一以却中国之兵,二则假中国之援,以强其众而疑敌人。”

接着刘晔建议,“宜大兴师,径渡江袭其内。蜀攻其外,我袭其内,吴之亡不出旬月矣。吴亡则蜀孤。若割吴半,蜀固不能久存,况蜀得其外,我得其内乎!”也就是说,刘晔力主出兵,与蜀汉配合,一起消灭吴国。不过,曹丕却没有同意,“人称臣降而伐之,疑天下欲降来者心,必以为惧,其殆不可!”

三、三路伐吴,大败而归

刘备起兵伐吴时,吴国将主力部队用来对付蜀军,这对曹魏来说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然而曹丕却错失良机。东吴取得夷陵之战的胜利后,孙权拒绝向曹魏派出人质,双方关系破裂。曹丕大怒,决定兴兵伐吴,此时刘晔又站了出来,这次他表示反对,“彼新得志,上下齐心,而阻带江湖,必难仓卒”。

但曹丕不予理睬,还是调集了三路大军,讨伐东吴。结果在江陵之战中,吴将朱然固守城池,击退曹魏数万大军的攻击。其他两路魏军也遭到了失败。最终这场伐吴之战进行了六个多月,以魏军的失败告终。由此可见,曹丕虽然成为皇帝,但他的见识远不及曹操,也不能正确听取大臣的建议,丧失了终结三国的绝佳机会。

参考资料:1.《三国志》;2.《资治通鉴》

标签: 魏文帝

更多文章

  • 魏晋玄学代表人物 魏晋玄学的主要思想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玄学

    魏晋玄学,指的是中国魏晋时期出现的一种崇尚老庄的思潮。简介玄学含义所谓魏晋玄学,与世俗所谓玄学、玄虚实有不同。观念应出自《老子》,王弼注《老子》时,曾提出“玄者,物之极也。”“玄者,冥也。默然无有也。”,乃是探索万物根源、本体等层次的观念。对于当时所流

  • 西晋“衣冠南渡”历史事件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衣冠南渡

    衣冠南渡,亦作衣冠南度。指西晋末天下乱,中原士族相随南逃、中原文明或中原政权南迁。后衣冠南渡逐渐演化为熟典,代指缙绅﹑士大夫等避乱南方并落地生根的之事件。西晋末年,朝廷之上皇帝痴傻,先有外戚杨骏专权,后有司马氏八王混战;庙堂之下玄风大畅,士族挥麈高谈,醉生梦死;西北并州,刘渊石勒,野心勃勃,蠢蠢欲动

  • 尚书省的主要职权 尚书省最高长官是什么官职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尚书省

    尚书省,为官僚机构。在南朝宋时得名,前身为“尚书台”。简介尚书省是由汉代皇帝的秘书机关尚书发展而来。是魏晋至宋的中央最高政令机构,为中央政府最高权力机构之一。隋唐对三省加以厘定,形成对后世影响极大的三省制,尚书省也最终发展成形。历史沿革尚书台(省)的组织由简到繁,历代均有变化

  • 门下省的主要职权 门下省最高长官是什么官职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门下省

    “门下省”是官署名称,魏晋至宋的中央最高政府机构之一。隋朝和唐朝开始正式设立了三省六部制成为与尚书省、中书省的三省之一。简介门下省一般设有:侍中二人,正三品。掌出纳帝命,相礼仪。凡国家之务,与中书令参总,而颛判省事。官职历史资料《旧唐书·职官志》说:&ldquo

  • 秘书监是几品官 秘书监相当于什么官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秘书监

    秘书监,官名。东汉时期设立,专掌国家藏书与编校工作,兼修史书,约到宋亡后废除,隋唐宋三朝设秘书省,相当于明清两代的“翰林院”,主官为秘书监,秘书监官秩为从三品,大致与宰相(正三品)并列,为天下文人的精神象征。由于秘书省有修史的职能,“秘书监”又有&ld

  • 晋朝法律“晋律”内容介绍及历史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晋律

    晋律是晋武帝司马炎在泰始三年(267年)完成并于次年颁布实施的。简介《晋律》其实在司马炎父亲司马昭辅佐魏政期间就开始了。当时司马昭命贾充、羊祜、杜预等人参考汉律、魏律开始编纂《晋律》,到司马炎建立西晋后不久完成。因《晋律》颁行于泰始年间,故又称《泰始律》。张斐、杜预为《晋律》作注解,经晋武帝批准&l

  • 东汉末张鲁为何能盘踞汉中二十多年?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张鲁

    汉灵帝光和七年,当时朝廷腐败、宦官外戚争斗不止、边疆战事不断,国势日趋疲弱,又因全国大旱,颗粒不收而赋税不减,走投无路的贫苦农民在巨鹿人张角的号令下,纷纷揭竿而起,因为朝廷内部政治腐朽黑暗,外戚宦官干政,又无力管辖地方势力,在这个复杂的乱世,源源不断地涌现出一批又一批无所畏惧、视死如归的人物,在各路

  • 三国鼎立的经济原因 三国鼎立的原因及其历史意义 三国鼎立示意图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三国鼎立

    三国鼎立(220年-280年)是中国汉朝与晋朝之间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东汉末年,政局混乱,灾害严重,民不聊生,终于导致了黄巾起义的爆发。为了镇压起义,朝廷让地方各州自行招募士兵,起义镇压下去了,一些官吏和势力趁机扩充实力,形成了许多军阀集团。他们彼此长期混战,造就了纷乱的局

  • 中书省的主要职权 中书省最高长官是什么官职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书省

    中书省,古代皇帝直属的中枢官署之名。简介中书省是古代政权体系中的三省之一,主要负责与皇帝讨论法案的起草,草拟皇帝诏令,叫做熟拟,亦称熟状拟定,有详拟定稿之意。中书熟拟送呈皇帝,皇帝只亲览批阅,御印可其奏,称印画。经此手续后,便可降出奉行。即是说,皇帝对政府所下一切最高命令有其同意权,宰相出旨,只求皇

  • 三国曹魏“九品中正制”制度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九品中正制

    九品中正制又称九品官人法,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官吏选拔制度。简介九品中正制一直到西晋渐趋完备,南北朝时又有所变化。从曹魏始至隋唐科举的确立,这期间约存在了四百年之久。九品中正制大体是指由各州郡分别推选大中正一人,所推举大中正必为在中央任职官员且德名俱高者。大中正再产生小中正。中正就是品评人才的官职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