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三足鼎立形成的原因

三足鼎立形成的原因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4506 更新时间:2023/12/14 12:06:30

208年,曹操统一北方后,乘刘表病死之机率大军南下,其子刘琮向曹操投降,刘备离开新野,南下江陵,途中被曹军追上击败,逃至夏口。此时鲁肃到备处探听情况,刘备也派诸葛亮出使江东,双方结盟,共抗曹军。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大败曹军于赤壁,曹军退回北方后,平定马超、韩遂西北联军,统一北方。促使形成三国鼎立局面。孙权、刘备双方也开始各自争夺荆州。刘备成功逼降荆南四郡;而孙权部将周瑜也向荆州南郡发兵成功将西北一带收为领地。

211年,刘备率部进入益州,逐步占据了原来刘璋的地盘。219年,刘备从曹军手中夺得汉中,关羽也向曹军发起进攻,但是孙权遣吕蒙袭杀关羽,占领荆州大部,隔三峡与汉军相持。222年,张飞被杀,刘备出兵与吴军相持于夷陵,猇亭一战,被吴将陆逊击败,退回益州,刘备不久便驾崩于白帝城。之后不久,在诸葛亮、孙权的努力下蜀汉、东吴恢复结盟关系,共抗曹魏,至此,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乘刘表病亡、荆州不稳之时,征荆州,刘琮束手投降,寄身荆州的刘备被迫退守夏口。曹操对江东虎视眈眈。在刘备谋士诸葛亮与孙权谋臣鲁肃的共同推动下,孙刘结盟。其后孙刘联军大败曹军于赤壁,曹操被迫退回北方,这就是奠定三国形成局面的赤壁之战。刘备乘势占据荆州五郡,后分别于建安十九年(214年)和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夺得益州和汉中,势力达到了极盛。

曹操于建安十五年(211年)击破关中马超、韩遂等部,又命夏侯渊西征,消灭了韩遂、宋建等割据势力,将凉州纳入“魏”的势力范围之内,此后曹操数次南下,孙权亦曾数次北上,双方均未获得大的进展。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而曹军从汉中退至长安。孙权又攻合肥,曹魏诸州皆抽调兵力赴扬州屯驻。刘备大将关羽趁虚而入攻打襄樊。汉水流域因为天降暴雨而发生了“汉水溢流,害民人”的自然灾害(正史中,关羽并未决堤),关羽趁机乘船进攻,擒于禁,斩庞德,围曹仁于樊城,许昌以南纷纷响应关羽,关羽一度威震华夏,但不久,徐晃击退关羽。曹操又采纳司马懿的建议,派人劝说孙权合攻关羽,孙权大将吕蒙设计偷袭荆州,杀关羽,至此荆州大部落入孙权之手。

延康元年(220年)冬,曹丕篡汉称帝,建都洛阳,国号“魏”,史称“曹魏”。三国正式开始。黄初二年(221年),刘备为了延续汉朝、兴复汉室,于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或季汉”。刘备为报孙权夺荆州、杀关羽之仇,在称帝后不久,就率数万大军东讨孙权。222年,被陆逊败于夷陵,蜀汉实力大损,成为三国中最弱小的一国。

孙权于222年被魏文帝曹丕封为吴王,229年在武昌(今湖北鄂城)称帝,国号“吴”,改元黄龙元年,史称“东吴”。后又迁都建业,自此三国正式鼎立。

南北之间虽然还常有战事发生,有时规模还比较大,但是总的说来,力量大体平衡,鼎足之势维持了四十余年之久。

263年,魏国丞相司马昭派钟会邓艾诸葛绪分兵三路南平蜀汉,与蜀汉大将军姜维发生拉锯战,钟会被挡于剑阁前,邓艾避开姜维大军的锋芒,抄阴平小路直取涪城,进逼成都,蜀汉后主刘禅投降,蜀汉被魏所灭。

更多文章

  • 中国古代“辟召制”制度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辟召制

    跟现代的高考制度差不多,古代始于隋朝的科举制度也是人才选拔的一种手段。发展到唐朝时,科举制度算得上是最为公平的一种选拔形式了,尤其是在当时权力地位至上的年代,这份公平实属不易。无论是哪个阶级的人,都可以通过科举考试来求官。广纳能人志士,将真正有能力的人拉到上层阶级,国家也因此具有了明显的进步性,这一

  • 明朝锦衣卫和东厂分别设立于何时?权力有何区别?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锦衣卫

    厂卫,特指明朝内廷的侦察机构。厂,指东厂、西厂、内行厂;卫,指锦衣卫,所以合称厂卫。在明朝时期,东厂系永乐十八年(1420年)设立于京城东安门北;西厂系成化十三年(1477年)设于旧灰厂;内行厂系正德初年设于荣府旧仓地;锦衣卫原为内廷亲军,皇帝的卫队,洪武十五年(1382年)正式成立。虽然在明朝历史

  • 中国古代“恩荫制度”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恩荫

    所谓冗官冗兵现象,就是指士兵人数众多、军队规模过于庞大,机构繁杂人数众多、多是无用的官职。而这一现象在宋朝异常严重,甚至成了当时社会上的一个难以根除的“毒瘤”。说宋朝经济强大、百姓生活幸福这确实是事实,但宋朝也是长期积贫积弱的朝代,历史上的众多朝代中,在这一点上能与之匹敌的寥

  • 唐朝中后期宦官权力变大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唐朝

    唐朝的中后期,宦官的权力开始膨胀,宦官在军权,政权,以及财政等方面,都开始越发的膨胀。在每一个朝代建国的初期,宦官都是不参与朝政,不干涉军事的。但是自从唐朝天宝年间之后,宦官的权利就大了起来,他们开始逐渐的越发的插手朝中事务,甚至拉帮结派,祸乱朝堂。从天宝年间开始,之所以唐朝的宦官开始越来越厉害,最

  • 唐朝时期审美的标准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唐朝

    古代审美与现代审美有着天壤之别,说不清道不明古人的审美观究竟是什么样,但只要人们一提到唐朝审美,十有八九都说:“当然是以胖为美,杨玉环多胖啊!”那么唐朝时期为什么以胖为美呢?1、唐朝时期审美的标准是什么?根据历史记载,唐朝是以胖为美。唐代繁荣昌盛,人们有条件吃饱穿暖保持健康丰

  • 唐朝牛李党争有什么危害?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唐朝

    唐朝末期时间,宦官专权把持朝政,朝臣们只能靠攀附宦官来求得官运亨通。这些依附宦官的朝臣分为两派,争斗不息,史书称为“牛李党争”。所谓“牛李党争”,就是以牛僧孺、李宗闵为首的“牛党”,与李德裕为首的“李党”

  • 牛李党争的历史背景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牛李党争

    牛李党争,通常是指唐代统治后期的九世纪前半期以牛僧孺、李宗闵等为领袖的牛党与李德裕、郑覃等为领袖的李党之间的争斗。牛李党争是唐朝末年宦官专权、唐朝腐败衰落的集中表现,加深了唐朝后期的统治危机。背景政治唐太宗时期,统治集团内出现了一种浓厚的“民主”气氛和许多敢于直言极谏,专折廷

  • 五代十国和东汉末年有什么不同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五代十国

    如果一定要把中国的古代史浓缩为两个王朝的历史,那么创造巅峰盛世的汉唐无疑是首选。不过古语有云:“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两个强大王朝结束之后,中华大地都曾陷入过空前的战乱与分裂之中,但同样是乱世,两段分裂割据的时代又各有什么不同?这其中历史的演进又遵循怎样的逻辑?1、

  • 北魏为什么要迁都洛阳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北魏

    北魏(386年~534年)是鲜卑族拓跋珪建立的政权,也是北朝第一个王朝。386年拓跋珪趁前秦四分五裂之际在牛川自称代王,重建代国,定都盛乐(今内蒙古自治区和林格尔县)。同年四月,改称魏王。398年六月,正式定国号为“魏”,史称“北魏”。398年七月,道

  • 夺门之变成功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夺门之变

    “夺门之变”是明朝历史上一次典型的政变事件,后世许多人认为“夺门”事件违背了礼制,其严重程度仅次于明成祖朱棣发动的“靖难之役”。然而与历史上其他政变所不同的是,“夺门之变”并没有发生大规模流血冲突,一切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