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后晋齐两国的君王结局

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后晋齐两国的君王结局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1130 更新时间:2024/1/17 14:04:42

春秋四强国是指当代史学家列举的东周春秋时期的四个实力最强大的国家,这四个诸侯国分别是齐国、晋国、秦国、楚国。西汉时期司马迁的《史记·十二诸侯年表》记载:“齐、晋、秦、楚其在成周微甚,封或百里或五十里。晋阻三河,齐负东海,楚介江淮,秦因雍州之固,四海迭兴,更为伯主,文武所襃大封,皆威而服焉。”司马迁的评价证明在西汉时期,齐、晋、秦、楚等四国已经是历史上公认的春秋四大强国。

左丘明的另一部史籍《国语·郑语》也记载:“幽王八年而桓公为司徒,九年而王室始骚,十一年而毙。及平王之末,而秦、晋、齐、楚代兴,秦景、襄于是乎取周土,晋文侯于是乎定天子,齐庄、僖于是乎小伯,楚蚠冒于是乎始濮。”不过,对于春秋时期的四大强国,却没有全部顺利地进入到战国时期。其中,晋国被魏赵韩三家瓜分,而齐国也发生田氏代齐。那么,问题来了,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后,原先晋国、齐国的君主,都是什么下场呢?

一方面,就晋国来说。晋国(前1033年前376年),周朝的周王族诸侯国,周初被周天子封为侯爵,姬姓晋氏,第一任国君唐叔虞为周武王姬发之子,周成王姬诵之弟。由此,非常明显的是,和郑国、卫国、鲁国、曹国、燕国等诸侯国一样,晋国也是姬姓诸侯国。周武王姬发建立西周王朝后,分封的最多诸侯国,就是同姓的姬姓诸侯国。值得注意的是,晋国一开始被称之为唐国,而不是晋国,唐叔虞之子燮继位后改为晋。

晋国在晋献公时期崛起,“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晋文公继位后在城濮之战中大败楚国,一战而霸。晋襄公时期先后在崤之战和彭衙之战中大败秦国,继其父为中原霸主。晋景公时,晋国在邲之战中败给老对手楚国,转而经略北方,在鞌之战中大败齐国后,又在晋伐蔡攻楚破沈之战中攻入楚国本土。晋厉公继位后连败秦、狄,并在鄢陵之战再败楚国,复霸天下。晋悼公时国势鼎盛,兵马万乘,独霸中原,达到晋国霸业的巅峰。

晋平公以后,晋国范、中行、智、韩、赵、魏六卿之间斗争激烈。晋定公时,范、中行两家首先败亡。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共灭智氏,晋国已被三家瓜分。对此,在笔者看来,晋国的强大,和卿大夫获得重用存在直接的关系。相对于其他诸侯国,晋国的宗室力量比较薄弱,能够给卿大夫更多的封地,这无疑激励了各个卿大夫为国效力。

但是,等到卿大夫崛起之后,晋国的君主,自然也面临着被架空的问题。在晋阳之战后,晋国的卿大夫,只剩下魏氏、韩氏、赵氏了。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册封韩、赵、魏为诸侯,史称“三家分晋”。在此背景下,晋国最后一位君主晋景公,更是落下了凄凉的结局。和所有末代君主命运相似,晋静公的人生,如果用多舛形容绝不为过。晋孝公过的是颠沛流离的人生,晋静公作为其最宠爱的儿子,自然也紧紧跟随在身边。在晋静公的成长道路上,就没有见证过任何辉煌,而辉煌皆属于别人,或者说属于划分晋国的魏国、韩国、赵国。

根据史料的记载,晋静公元年同时也是齐威王元年(公元前377年)。晋孝公去世,晋静公即位。晋静公二年(公元前376年),韩、赵、魏三国瓜分了晋国公室仅有的土地,废晋静公为庶人,也即废为平民。曾经,晋静公是周朝最强大诸侯国的君主。但是,即位的第二年,晋静公就失去了所有,成为几乎一无所有的庶人。三家分晋后,魏国、韩国、赵国将晋静公和晋国公室迁到屯留。晋国彻底灭亡。公元前349年,已经逃到洛阳的晋静公被韩国派去的刺客韩玘杀害。相对于东汉末年的汉献帝刘协,亡国之君晋静公没能获得善终的结局,最终被三晋斩草除根了。

另一方面,就齐国来说。齐国(前1044年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从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国,被周天子封为侯爵,分为姜齐和田齐两个时代。疆域位于现今山东省大部。始封君为周武王国师、军师太公望(姜子牙)。虽然齐国不是姬姓诸侯国,但是,齐国的受封君主姜子牙,是西周的开国功臣,这促使齐国在周朝也具有比较高的地位。比如在爵位上,齐国和晋国一样,都是侯爵。说到齐国最后一位君主,就必须说到齐桓公,因为正是齐桓公的一个举动,为田氏代齐埋下了伏笔。

齐桓公十四年(公元前672年),陈国的公子完携家带眷投奔到了齐国避祸。齐桓公想让陈完做卿,陈完说:“我作为寄居在外之臣,有幸能不做劳苦之役,就是您给我的恩惠了,我不敢担任高官。”桓公就让他做工正之官。自此之后,陈完(田完)成为齐国的卿大夫,其后代更是在齐国扎根,并一步一步篡夺了齐国的大权。而就齐国最后一位君主齐康公,只能眼睁睁看着齐国的江山易主。齐康公,生于公元前455年,姜姓,吕氏,名贷,是齐宣公吕积之子。

最后,公元前404年,齐康公成为齐国国君,在位26年。周威烈王廿三年(前403年),三晋伐齐至长城,俘虏齐康公朝见周天子,请求册封为诸侯。对于齐康公来说,不仅经历了田氏代齐,也参与了三家分晋。对于魏国、韩国、赵国来说,自己不好直接要求周王室册封自己为诸侯国,所以拉着齐康公来找周天子。在此背景下,齐康公作为堂堂齐国的君主,却成为三晋的阶下囚,这无疑是令人唏嘘不已的。虽然齐国的整体实力不如晋国,但是,在整个春秋时期,晋国都需要拉拢齐国来对付楚国。现在,掌握齐国大权的田氏,选择和三晋联手,以此推动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的成功实施,这让齐康公被玩弄于股掌之间。

周安王十一年(前391年),齐康公被田和放逐于临海的海岛上,“食一城,以奉其先祀”,后来唯一的食邑也被收回,齐康公只好在钭坡上挖洞为灶。公元前386年,周安王正式册命田和为齐侯。田和自立为国君,是为齐太公。公元前379年,齐康公病逝,隔年,齐威王出生。

对此,司马迁在《史记·齐太公世家》中记载:“宣公五十一年卒,子康公贷立。田会反廪丘。康公二年,韩、魏、赵始列为诸侯。十九年,田常曾孙田和始为诸侯,迁康公海滨。二十六年,康公卒,吕氏遂绝其祀。田氏卒有齐国,为齐威王,强于天下。”在齐康公去世后,田氏齐国逐渐崛起,乃至于成为战国中期的霸主。

标签: 三家分晋

更多文章

  • 统一后的秦朝15年间发生了哪些大的历史事件?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秦朝

    从秦王政二十六年(前221年)建立,到秦二世三年(前207年)灭亡,秦朝作为中国第一个中央集权制的统一朝代,国祚虽然仅仅只有十五年,但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却一点也不少。接下来,就让我们透过这些历史事件,来回顾一下秦朝短暂而又辉煌的兴亡史。【注:秦朝采用颛顼历,以十月初一为一年之始】1、秦王政二十六年(

  • 安史之乱历史影响及危害?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是中国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唐朝后发动的战争,是同唐朝争夺统治权的内战,为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这场内战使得唐朝人口大量丧失,国力锐减。因为发起反唐叛乱的指挥官以安禄山与史思明二人为主,因此事件被冠以安史之名。又由于其爆发

  • 唐朝“永徽之治”历史事件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永徽之治

    永徽之治,是指唐高宗李治统治时期的一段治世,因唐高宗在位第一个年号为永徽而得名,时间起于贞观二十三年(649),讫于永徽六年(655)。唐高宗即位之初,君臣都牢记唐太宗的遗训、遗嘱,继续执行唐太宗制订的各项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经济,提倡文教,由李勣、长孙无忌、褚遂良共同辅政。当时唐朝版图为最大,东起朝

  • 玄武门之变的历史评价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玄武门之变

    从古至今,大部分历史学家对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持理解、同情甚至赞赏的态度。《旧唐书太宗本纪》史臣曰:“或曰:以太宗之贤,失爱于昆弟,失教于诸子,何也?曰:然,舜不能仁四罪,尧不能训丹朱,斯前志也。当神尧任谗之年,建成忌功之日,苟除畏逼,孰顾分崩,变故之兴,间不容发,方惧“毁巢

  • 玄武门之变的历史背景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玄武门之变

    事件背景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五月,太原留守、唐国公李渊在晋阳起兵,在李世民支持下,十一月占领长安后,李渊拥立隋炀帝孙子代王杨侑为帝,改元义宁,即隋恭帝。李渊自任大丞相,进封唐王。义宁二年(公元618年)五月,李渊篡隋称帝,定国号为唐,并立长子李建成为太子。根据《唐创业起居注》中说,太原造反是李

  • 玄武门之变李建成失败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玄武门之变,李建成

    玄武门之变是唐朝初期的转折点,面对皇族之间的政治斗争,由于李世民更改历史造成了李建成的黑化,使得李世民发动政变看似不得已而为之,但实际究竟如何?首先看看两人的实力对比:军事上,秦王李世民手下战将智囊自不必多说,关键是李建成当时的实力究竟如何?答案是比李世民强很多,因为太子府本身就有士兵数千加上齐王的

  • 玄武门之变李世民杀了多少人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玄武门之变,李世民

    中国古代科技不发达,节气、历法之事多依赖于观察天象,依据天象还衍生出了推断事物发展的玄学,历代封建王朝都有专门负责观察天象的机构,比如秦汉时期有太史令、唐朝有太史局、明清有钦天监等等。据史料记载,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一,太白金星出现在正南方,六月初三,太白金星又在正南方出现,按照古代天象玄学解释,这

  • 西汉“诸吕之乱”历史事件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诸吕之乱

    汉高后七年(前180年)八月,一代权后吕雉去世,随后西汉国都长安便爆发了一场血腥的权力斗争,太尉周勃、丞相陈平等人以吕氏诸人谋反为名,彻底铲除吕氏集团,史称“诸吕之乱”。那么,“诸吕之乱”的原因真的是诸吕谋反吗?周勃、陈平杀了汉少帝和汉惠帝刘盈的其他儿

  • 北宋为何选择开封为都城?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开封

    北宋都城易攻难守是没错,毕竟开封地区地处平原,无险可依,不然的话,当年金人也不可能那么容易就攻破汴京,导致三千大宋皇族被一锅端。但是各位需要知道的是,一个国家定都的选择,其实是多方面因素所决定的,安全性是方面,但更多的是要看这个都城对于天下的作用。所谓国都,作为国家之中心,其一定要起到一个能够连接、

  • 北宋重文抑武的目的及措施内容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北宋

    重文抑武、国家贫弱,一谈论起宋朝,大家对它的第一印象往往就是这样。确实,自从唐朝时期的蕃镇割据引起的国家灭亡,再经过五代十国时的分裂与战乱之后,宋王朝的开创者赵匡胤本身又是在军士拥戴下成为皇帝的,由史、由己让赵匡胤以及后来的继承者都时刻警惕军队这把双刃剑,甚至在太平兴国二年(公元977年)直接将&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