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统一后的秦朝15年间发生了哪些大的历史事件?

统一后的秦朝15年间发生了哪些大的历史事件?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2155 更新时间:2023/12/16 18:40:14

从秦王政二十六年(前221年)建立,到秦二世三年(前207年)灭亡,秦朝作为中国第一个中央集权制的统一朝代,国祚虽然仅仅只有十五年,但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却一点也不少。接下来,就让我们透过这些历史事件,来回顾一下秦朝短暂而又辉煌的兴亡史。

【注:秦朝采用颛顼历,以十月初一为一年之始】

1、秦王政二十六年(前221年):齐国灭亡,秦统天下。王贲与李信在率兵攻占辽东和代地,俘虏燕王喜和代王赵嘉,彻底灭亡燕国和赵国后,于秦王政二十六年(前221年)奉命率兵自燕国南下,攻入齐都临淄,齐王建在宰相后胜的建议下,投降秦国,齐国灭亡。至此,历经十年对外战争,秦国终于消灭了所有诸侯国,实现了一统天下的目标(卫国虽未灭,但已经名存实亡)。

2、秦王政二十六年(前211年):咸阳廷议,确立国本。攻灭齐国之后,秦始皇认确立皇帝称号,同时确立皇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朕”等事项。与此同时,为了商议如何统治这个新生的国家,在秦始皇在咸阳宫主持召开了一次廷议,丞相王绾等认为应该继续沿用分封制,主张将秦始皇的儿子、宗族和功臣分封到燕、齐、楚等偏远地区,使其镇守各地,确保国家稳定。廷尉李斯则详细分析了分封制的弊端,认为应该推行秦国已经成熟的中央集权制。秦始皇最终采纳了李斯的意见,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大一统王朝,就此建立。

3、秦始皇二十七年(前210年):制定新政,开始改革。从这一年开始,秦始皇在李斯的辅佐之下,秦国开始推行一系列新政,实行全面改革。诸如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制定“三公九卿制”、废除“世卿世禄制”等制度,同时将秦国已经运行成熟的一系列制度,开始推向全国,例如秦律、黔首自实田、二十等军功爵制等,通过一系列的制度改革,力图实现文字、经济、文化等全方位的统一。

4、秦始皇二十八年(前219年):秦军南下,攻打百越。因南郡时常爆发叛乱,再加上楚国后裔多有逃入百越者,秦始皇于是令屠睢统帅五十万秦军、兵分五路扑向百越之地,虽然同年便攻占了瓯和闽越地区,但其余四路大军却皆因山高路险、河道纵横、补给困难和水土不服而陷入苦战,后秦将屠睢被杀,秦军在付出三十万伤亡的代价后被迫北撤。直到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灵渠修建完成,在确保后勤补给的情况下,秦始皇又令任嚣统率十万援军再度南下,最终攻占岭南地区,在此设置南海、桂林、象郡三郡。

5、秦始皇三十二年(前215年):北击匈奴,修筑长城。该年,秦始皇巡视北方边境,燕地方士卢生进献图书曰“亡秦者胡也”,秦始皇返回咸阳后,派蒙恬率领三十万秦军北击匈奴,匈奴战败而逃,秦遂取河南地,置44县,移民垦守。后因匈奴不断来攻,蒙恬又率军于次年秋北渡黄河,攻占高阙、阳山、北假等地,匈奴被迫向北迁徙。三十四年(前213年),秦于河南地区置九原郡,为防匈奴南下,蒙恬奉令在燕、赵、秦长城基础上,修筑秦长城。

6、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沙丘之变,二世即位。秦始皇最后一次东巡途中病倒,队伍行进至沙丘之时,秦始皇病重,临终之际诏令公子扶苏返回咸阳主持葬礼,但诏书却被中车府令赵高扣下。后赵高先后鼓动公子胡亥和丞相李斯,篡改诏书拥立胡亥,伪造诏书赐死公子扶苏。秦始皇病逝后,赵高、李斯等人秘不发丧,待东巡队伍返回咸阳后,胡亥遂继承皇位,秦二世。

7、秦二世元年(前209年):大泽乡起义,天下大乱。秦二世即位之后,耽于玩乐、宠信赵高,致使朝政混乱,同时大兴土木,不惜民力征发民夫。秦二世元年(前209年)秋,被征发的“闾左”平民陈胜、吴广等900余人在大泽乡发动起义,连克大泽乡和蕲县,并在陈县建立张楚政权,此后各地起义纷纷爆发。秦二世面对起义,却斩杀了前来报信的使者,以至于各地使者不敢再前往咸阳报信,导致起义迅速呈星火燎原之势。

8、秦二世二年(前208年):定陶之战,项梁被杀。秦二世元年(前209年)九月,陈胜派遣的周文等将领率军攻入关中,攻至戏水,胡亥在章邯建议下,大赦天下,以章邯为将领,率骊山刑徒平叛。后章邯率军接连击败张楚政权、魏王魏咎和齐王田儋,并围攻田荣,楚地义军首领项梁率军救援,并在东阿、濮阳两败章邯。秦二世随后征发关中士兵支援章邯,章邯这才重新稳住阵脚。秦二世二年(前208年)九月,项梁率军西进前往定陶,结果于途中中章邯埋伏,项梁战败被杀,项羽与刘邦撤往彭城。

9、秦二世三年(前207年)二月:巨鹿之战,章邯投降。项梁死后,章邯认为楚地叛乱已经不足为惧,遂渡过黄河向北进军,于邯郸附近大败赵军,赵王赵歇、大将陈馀、丞相张耳逃往巨鹿城,章邯于是令王离、涉间围攻巨鹿,楚怀王熊心则令宋义为主将、项羽为副将救援赵王,巨鹿之战爆发。项羽先于安阳杀宋义夺取兵权,后以“破釜沉舟”之势大败王离,章邯陷入进退两难之境。秦二世三年(前207年)二月,章邯苦无退路,而朝中又生变故,无奈之下最终投降项羽,秦朝最后一支抵抗力量就此消失。

10、秦二世三年(前207年)八月:胡亥被杀,子婴即位。秦二世三年(前207年)八月,完全掌握了朝政,野心极度膨胀的丞相赵高试图自立为帝,通过指鹿为马清洗朝堂后,派女婿咸阳令阎乐逼杀秦二世胡亥。胡亥死后,赵高发现群车奈何将领皆不支持自己,于是只得迎立子婴。但赵高却以六国故地相继起事,秦已失去对整个华夏大地控制为由,使子婴不在称帝,只是称王。后子婴以计将赵高诱入自己所在的斋宫,使韩谈刺死赵高,并诛灭赵高三族。

11、秦王子婴元年(前207年)十月:刘邦破关,秦朝灭亡。由于秦国最后的主力已经全部丧失于巨鹿战场,导致关中极度空虚,于是在秦王子婴元年(前207年)十月,刘邦率军攻破武关,攻下峣关,兵临咸阳、屯兵灞上,并派人劝子婴投降。在位仅四十六天的秦王子婴眼看大势已去,只得率领群臣出城,从轵道亲自到刘邦军前投降,秦朝就此灭亡。子婴投降后,樊哙提议杀死子婴,但刘邦没有同意,而是把他交给随行的吏员看管。一个多月后,项羽率领大军进入咸阳后,立刻杀死子婴,纵火焚烧秦宫室,并进行大屠杀,秦朝累代之积至此一炬而尽。

综上所述,以上便是秦朝从建立到灭亡,个人认为所经历的十一件重大历史事件,纵观整个秦朝,其统治可以说从未完全稳固,在急剧动荡之中,秦朝的统治仅仅持续了十五年,便如流星一般,极度灿烂之后便又迅速灭亡。

标签: 秦朝

更多文章

  • 安史之乱历史影响及危害?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是中国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唐朝后发动的战争,是同唐朝争夺统治权的内战,为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这场内战使得唐朝人口大量丧失,国力锐减。因为发起反唐叛乱的指挥官以安禄山与史思明二人为主,因此事件被冠以安史之名。又由于其爆发

  • 唐朝“永徽之治”历史事件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永徽之治

    永徽之治,是指唐高宗李治统治时期的一段治世,因唐高宗在位第一个年号为永徽而得名,时间起于贞观二十三年(649),讫于永徽六年(655)。唐高宗即位之初,君臣都牢记唐太宗的遗训、遗嘱,继续执行唐太宗制订的各项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经济,提倡文教,由李勣、长孙无忌、褚遂良共同辅政。当时唐朝版图为最大,东起朝

  • 玄武门之变的历史评价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玄武门之变

    从古至今,大部分历史学家对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持理解、同情甚至赞赏的态度。《旧唐书太宗本纪》史臣曰:“或曰:以太宗之贤,失爱于昆弟,失教于诸子,何也?曰:然,舜不能仁四罪,尧不能训丹朱,斯前志也。当神尧任谗之年,建成忌功之日,苟除畏逼,孰顾分崩,变故之兴,间不容发,方惧“毁巢

  • 玄武门之变的历史背景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玄武门之变

    事件背景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五月,太原留守、唐国公李渊在晋阳起兵,在李世民支持下,十一月占领长安后,李渊拥立隋炀帝孙子代王杨侑为帝,改元义宁,即隋恭帝。李渊自任大丞相,进封唐王。义宁二年(公元618年)五月,李渊篡隋称帝,定国号为唐,并立长子李建成为太子。根据《唐创业起居注》中说,太原造反是李

  • 玄武门之变李建成失败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玄武门之变,李建成

    玄武门之变是唐朝初期的转折点,面对皇族之间的政治斗争,由于李世民更改历史造成了李建成的黑化,使得李世民发动政变看似不得已而为之,但实际究竟如何?首先看看两人的实力对比:军事上,秦王李世民手下战将智囊自不必多说,关键是李建成当时的实力究竟如何?答案是比李世民强很多,因为太子府本身就有士兵数千加上齐王的

  • 玄武门之变李世民杀了多少人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玄武门之变,李世民

    中国古代科技不发达,节气、历法之事多依赖于观察天象,依据天象还衍生出了推断事物发展的玄学,历代封建王朝都有专门负责观察天象的机构,比如秦汉时期有太史令、唐朝有太史局、明清有钦天监等等。据史料记载,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一,太白金星出现在正南方,六月初三,太白金星又在正南方出现,按照古代天象玄学解释,这

  • 西汉“诸吕之乱”历史事件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诸吕之乱

    汉高后七年(前180年)八月,一代权后吕雉去世,随后西汉国都长安便爆发了一场血腥的权力斗争,太尉周勃、丞相陈平等人以吕氏诸人谋反为名,彻底铲除吕氏集团,史称“诸吕之乱”。那么,“诸吕之乱”的原因真的是诸吕谋反吗?周勃、陈平杀了汉少帝和汉惠帝刘盈的其他儿

  • 北宋为何选择开封为都城?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开封

    北宋都城易攻难守是没错,毕竟开封地区地处平原,无险可依,不然的话,当年金人也不可能那么容易就攻破汴京,导致三千大宋皇族被一锅端。但是各位需要知道的是,一个国家定都的选择,其实是多方面因素所决定的,安全性是方面,但更多的是要看这个都城对于天下的作用。所谓国都,作为国家之中心,其一定要起到一个能够连接、

  • 北宋重文抑武的目的及措施内容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北宋

    重文抑武、国家贫弱,一谈论起宋朝,大家对它的第一印象往往就是这样。确实,自从唐朝时期的蕃镇割据引起的国家灭亡,再经过五代十国时的分裂与战乱之后,宋王朝的开创者赵匡胤本身又是在军士拥戴下成为皇帝的,由史、由己让赵匡胤以及后来的继承者都时刻警惕军队这把双刃剑,甚至在太平兴国二年(公元977年)直接将&l

  • 北宋和吐蕃的关系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北宋

    《天龙八部》中,说北宋时天下五分,有辽、宋、金、西夏、吐蕃五国,吐蕃国师鸠摩智,亦是书中的重要角色。而真实历史中,北宋时,在青海东部和甘肃南部的河湟地区,确实兴起了一个吐蕃人建立的强大政权:青唐吐蕃。其首领”唃厮啰“,是唐朝时吐蕃王朝的王室后裔。他向宋朝称臣进贡,受封为河西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