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春秋战国时期越国历史介绍 越国是怎么消亡的?

春秋战国时期越国历史介绍 越国是怎么消亡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646 更新时间:2023/12/28 15:43:00

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非常有名,时至今日,依然激励了不少青年,给他们带来力量。勾践灭吴后,其势力不断扩大,一度延续到了齐鲁。当时越国国力非常强大,只是越国的强盛并没能保持太久,到了战国时期开始由盛转衰。有网友提出过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越国不在战国七雄当中呢?还是因为越国没像其他强国那样,找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最后走了分崩离析的结局。

1、由盛转衰

公元前465年,勾践病死,他的儿子鹿郢即位。在鹿郢之后,越国的君主是不寿、朱勾、翳、诸咎、错枝、无余、无颛、无强。特别是在越朱勾统治时期,越国国力强盛,完全可以与齐国、晋国、楚国并称,连墨子都认为“今天下好战之国,齐、晋、楚、越······今以并国之故,四分天下而有之。”那么,越国为衰败了呢?

首先,王室内讧。在越王勾践之后,越国先后爆发了三次王室的内讧,按照史书的说法,“越人三弑其君”。第一个被干掉的是越王不寿。公元前448年,也就是越王不寿在位的第十年,王子朱勾发动政变,杀死了父王不寿,夺取了越国的王位。第二个被干掉的是越王翳,他的弟弟豫为继承王位,先后害死了三位王子。

太子诸咎也担心被害,于是发动政变,先赶走了豫,又杀死了越王翳,史称“诸咎之乱”。事情到此还没结束,诸咎也被越国人杀死了,他们拥立错枝为王。好景不长,卿大夫寺区拥立无余为越国。越王无余就是第三位被干掉的越王。公元前363年,越王无余被杀,其弟无颛即位。由于长期的内乱,越国的国力严重受损。

2、分崩离析

其次,树敌太多。越国的封地在东南地区,经过一系列的战争,它吞并吴国,独霸东南,之后越王勾践领兵北上,扩充了地盘,并且将都城迁到了琅琊。之后,越国不断与中原诸侯交战,特别是北面的齐国以及西面的楚国。越王朱勾在位时期,就不断与齐、楚交战,而且还能占据上风。可是到了越王翳时期,情况出现了变化。

面对齐、楚的威胁,越国已经无法维持在北方的统治,越王翳只得将都城迁到吴地。在之后的一段时间里,越国发生了内乱,而它与楚国、器官的关系仍然很差。外有强敌、内有动乱,在这种情况下,越国的国势越来越衰弱。但是,越国仍然没有修改自己的对外政策,依然将齐国、楚国视为敌人,两面受敌。

最后,决策失误。越国的最后一任国君是无强,他在位时期,大举对外用兵,“越兴师北伐齐,西伐楚,与中国争强。”当时齐国的国君是齐威王,他派出了一位能言善辩的使者。经过一番“忽悠”,越王无强居然上当了,他放弃了攻打齐国的想法,转而对付楚国。结果楚威王早有准备,大破越军,还杀死了越王无强,“尽取故吴地至浙江”。

除了这项战略失误外,越王无强还犯了一个非常严重的错误,生前没有确立太子!越王无强被杀后,越国又陷入了内乱,“诸族子争立,或为王,或为君”,至此越国彻底土崩瓦解。虽然越国王室后裔仍然存在,但已经越国已经分崩离析,他们居住在长江以南的沿海地区,向楚国称臣纳贡。

标签: 越国

更多文章

  • 东汉末“上屋抽梯之计”历史事件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东汉

    秦朝末年,刘邦帐下有两位著名的谋士,一位是张良,擅长用阳谋;另一位是陈平,擅长用阴谋。陈平在刘邦击败项羽、攻打匈奴时,屡屡贡献出奇谋,多次拯救刘邦。作为一代谋士,陈平在刘邦驾崩后,立即想了一个奇谋,以求自保。公元前195年,刘邦平定英布叛乱归来后,一病不起。此时,燕王卢涫叛变,刘邦派大将樊哙出兵讨伐

  • 宋朝的综合实力到底是个什么层次?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宋朝

    由赵匡胤开辟的宋朝,是中国古代发展的一个高峰。近代史学家陈寅恪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天水一朝。”法国著名汉学家谢和耐说:“在社会生活、艺术、娱乐、制度、工艺技术诸领域,中国(宋朝)无疑是当时最先进的国家。”那么,宋朝的实际国力究竟怎

  • 宋朝乌纱帽两边为何会有翅膀?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乌纱帽

    如果大家看过宋朝官员们佩戴的官帽,一定会感到非常奇怪,为什么帽子两边会长有两根翅膀呢?实际上这是赵匡胤故意这样设计的,这次就为大家讲讲其中的原有。赵匡胤出了名的控制欲比较强,不过为人算是情商比较高,不会把双方境地弄的很尴尬,这次帽子的设计就跟百官上朝有关,为了能让自己受到尊重才出此下策。一起来看看赵

  • 北宋为什么没能吞并西夏?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北宋,西夏

    太平兴国七年(982),宋太宗赵光义削藩镇的兵权,把西夏的李氏亲族全部押到京城,准备彻底剪除这一西北的虎狼窝。这本来应是上策,弄到京城,或同化,或赐坛毒酒啥地将他“喝”没有,作为封建王朝政治,都是正常,正如他哥赵匡胤所强调指出的“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 元朝远征日本为何失败了?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元朝

    13世纪初,蒙古民族在成吉思汗及其后人的领导下,冲出高原,并在极短的时间横扫欧亚大陆。1209年到1218年,蒙古人先后征服高昌回鹘与西辽,打开了挺进中亚与欧洲的门户,紧接着,蒙古人又发动了三次大规模的西征战争。三次西征奠定了这个世界性帝国的大部分版图,将现在的俄罗斯与欧洲大部、地中海东岸、两河流域

  • 成吉思汗怯薛军职能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怯薛军

    《元史·兵志二》:“怯薛者,犹言番直宿卫也。”怯薛(Keshig)并非单纯的战士,他们是成吉思汗钦点的禁卫军,最早是由百人的贴身护卫发展为一万人的勇猛军队,包括1千名宿卫,1千名弓箭手,8千名散班。这一万怯薛军由纳牙阿统领,没有可汗的命令任何人不得调动包括纳牙阿

  • 成吉思汗进攻金国的步骤及过程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当年最远打到西达中亚、东欧的黑海海滨地区。成吉思汗。生于漠北斡难河上游地区(今蒙古国肯特省),取名铁木真。淳熙十一年(1184年)前后,成为蒙古乞颜部可汗,一步步统一蒙古诸部。开禧二年(1206年),建立大蒙古国,尊号“成吉思汗”(GenghisKhan),颁布了《成

  • 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王安石

    被革命导师列宁称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的王安石,不贪色、不爱财。要知道,中国传统思想中,一个大贪官,跳不出这两条,可是王安石一条都不粘。最为可贵的是,面对国家的乱局危局,王安石忧国忧民,勇于担当,推行改革,给萎靡因循的北宋中期政坛注入一股强烈的“天变不足畏,祖

  • 王安石变法的内容及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王安石

    王安石变法是中国历史上针对北宋当时“积贫积弱”的社会现实,以富国强兵为目的的,而掀起的一场轰轰烈烈的改革。王安石以“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为原则,从理财入手,颁布了“农田水利法”、均输法、青苗法、免役法

  • 西南强国大理国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大理国

    大理国(937年-1094年,1096年-1253年,白语:Dablitguaif)是中国历史上在西南一带建立的多民族政权,全国尊崇佛教,历代国君多于暮年禅位为僧。公元937年,后晋通海节度使段思平联合洱海地区贵族高方、董伽罗灭大义宁国,定都羊苴咩城(今云南大理),国号“大理&rdq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