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

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4363 更新时间:2024/1/2 12:05:49

被革命导师列宁称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的王安石,不贪色、不爱财。要知道,中国传统思想中,一个大贪官,跳不出这两条,可是王安石一条都不粘。

最为可贵的是,面对国家的乱局危局,王安石忧国忧民,勇于担当,推行改革,给萎靡因循的北宋中期政坛注入一股强烈的“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改革精神。

王安石对当时的北宋社会问题,有深刻的认识:认为国家贫困的症结不在于开支过多,而在于生产过少。

实际上,当时的北宋政府开支确实过多(禁军和官员),王安石这样讲,可能是为讨好神宗吧。否则作为一朝宰相,不可能不知道北宋的弊政。

其次,王安石还认识到农民贫困是由于官僚豪强兼并土地和政府把繁重的徭役加在农民身上。

宋神宗曾说:“天下弊事至多,不可不革。”

于是,登基后,不治宫室,不事游幸,有恢复河朔、革除弊政之志,用王安石行新法,励精图治。

变法的具体内容分两种:一是商业措施:均输法、市易法;二是农业措施:青苗法、免役法、农田水利法。

不料,宋神宗死后,以曹太后和宰相司马光为首的反变法派上台执政,轻而易举地废除了很多新法,开始贬斥、迫害变法派。

为何王安石变法没有成功呢?

首先,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当推王安石和宋神宗。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注重培养一个继续实施变法的皇帝接班人和一支实施变法的宰相执政团队。

王安石的变法团队里,除其个人操守可经得起考验外,而支持者与助手吕惠卿章惇曾布、蔡卞、吕嘉问、蔡京、李定、邓绾、薛向等人,都是品质有问题的。

这些人只从自己利益考虑,而不以改革大局为重,无法与保守派相抗衡,陷于劣势。

保守派人才济济,如司马光、韩维、文彦博、欧阳修、富弼韩琦范缜、苏轼等

宋神宗的变法决心不强,新法实施一段时间后,却罢免了王安石,一段时间后又用,使得新法的实施断断续续的。

其次,变法的内容与北宋社会现实不相符。

黄仁宇评论道:“在我们之前九百年,中国即企图以金融管制的办法操纵国事,其范围与深度不曾在当时世界里其他地方提出。

但现代金融是一种无所不至的全能性组织力量,它之统治所及既要全部包含,又要不容与它类似的其他因素分庭抗礼。”而宋朝的封建政体是其面临的难以逾越的困境,变法失败难以避免。

再次,新法名为“理财”实为“敛财”,失去社会底层民众的支持。

其实,此次变法的真正目的是富国,而不是富民。王安石的“理财”,实际上是对商人、地主、农民之利重新分配,不过最后还是归国家财政。

新法损害了社会各阶级、阶层的利益,变法根本得不到社会基层的支持。变法中财政收入的增长主要不是凭借发展生产,刚好是以青苗、免役等名目的“加赋”。

最后,变法太激进。

改革是“缓而图之,则为大利;急而成之,则为大害”,王安石可谓激进派的代表。短短数年间将十几项改革全面铺开,根本没有考虑期间出现的问题,以及处理这些问题的措施。变法陷入了欲速则不达的困境。

此外,变法团队的执策能力不够,被保守派钻空子。

如政府把青苗法利率规定为百分之二十,官员擅自提到百分之三十;政府要抑制私商,官员用更坏的官商代替私商;政府要用交钱代替差役,官员就拼命敛钱。

其实,不管哪种措施初衷有多好,执行的地方官员都可以中饱私囊,违背变法精神。

这就给保守派找到借口。要知道,以司马光为代表的保守派与变法派本质上并不是权力的争斗,恰恰是政策性的争议。说白了,保守派要你变法派告诉我们怎样改革。

标签: 王安石

更多文章

  • 王安石变法的内容及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王安石

    王安石变法是中国历史上针对北宋当时“积贫积弱”的社会现实,以富国强兵为目的的,而掀起的一场轰轰烈烈的改革。王安石以“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为原则,从理财入手,颁布了“农田水利法”、均输法、青苗法、免役法

  • 西南强国大理国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大理国

    大理国(937年-1094年,1096年-1253年,白语:Dablitguaif)是中国历史上在西南一带建立的多民族政权,全国尊崇佛教,历代国君多于暮年禅位为僧。公元937年,后晋通海节度使段思平联合洱海地区贵族高方、董伽罗灭大义宁国,定都羊苴咩城(今云南大理),国号“大理&rdquo

  • 宋朝海外贸易兴盛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宋朝

    中国古代可以算的上是一个十分封建的社会,几乎所有的贸易都靠自己国内解决,很少会发生对外贸易的事情。但是在宋朝却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海外贸易空前兴盛。宋代海外贸易主要表现1、宋代同海外的联系比前代更广。宋代人对海外的地理概念比前人更加清晰,专门记载海外情况的着作就有《海外诸善地理图》、《诸蕃图》、《

  • 北宋党争的特点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党争

    历史上先后出现的皇权以外的政治力量不外乎有外戚、宦官、后宫、宗室等。这些政治集团往往产生于皇权衰弱之时,这些皇帝要么色令智昏,不问朝政;要么昏庸愚钝;亦或是年少无知。朋党彼此之间或争权夺利,或相互勾结,在历史舞台上上演着一幕幕争权夺利的斗争,。而自北宋一代,党争一直是与变法扯不开的话题,两者相生相克

  • 北宋冗官现象为什么会越来越严重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北宋

    北宋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文化最繁荣的时代。古人云:“国富者兵强,兵强者战胜,战胜者地广。”总结起来就是四个字:富国强兵。然而这句话对北宋却完全不适用。当时的大宋王朝虽然在经济文化方面高度繁荣,可军事实力却弱得一塌糊涂。北方强大的辽国它打不过,西北弱小的西夏它也搞不定。那么问题来

  • 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后晋齐两国的君王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三家分晋

    春秋四强国是指当代史学家列举的东周春秋时期的四个实力最强大的国家,这四个诸侯国分别是齐国、晋国、秦国、楚国。西汉时期司马迁的《史记·十二诸侯年表》记载:“齐、晋、秦、楚其在成周微甚,封或百里或五十里。晋阻三河,齐负东海,楚介江淮,秦因雍州之固,四海迭兴,更为伯主,文武所襃大

  • 统一后的秦朝15年间发生了哪些大的历史事件?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秦朝

    从秦王政二十六年(前221年)建立,到秦二世三年(前207年)灭亡,秦朝作为中国第一个中央集权制的统一朝代,国祚虽然仅仅只有十五年,但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却一点也不少。接下来,就让我们透过这些历史事件,来回顾一下秦朝短暂而又辉煌的兴亡史。【注:秦朝采用颛顼历,以十月初一为一年之始】1、秦王政二十六年(

  • 安史之乱历史影响及危害?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是中国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唐朝后发动的战争,是同唐朝争夺统治权的内战,为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这场内战使得唐朝人口大量丧失,国力锐减。因为发起反唐叛乱的指挥官以安禄山与史思明二人为主,因此事件被冠以安史之名。又由于其爆发

  • 唐朝“永徽之治”历史事件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永徽之治

    永徽之治,是指唐高宗李治统治时期的一段治世,因唐高宗在位第一个年号为永徽而得名,时间起于贞观二十三年(649),讫于永徽六年(655)。唐高宗即位之初,君臣都牢记唐太宗的遗训、遗嘱,继续执行唐太宗制订的各项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经济,提倡文教,由李勣、长孙无忌、褚遂良共同辅政。当时唐朝版图为最大,东起朝

  • 玄武门之变的历史评价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玄武门之变

    从古至今,大部分历史学家对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持理解、同情甚至赞赏的态度。《旧唐书太宗本纪》史臣曰:“或曰:以太宗之贤,失爱于昆弟,失教于诸子,何也?曰:然,舜不能仁四罪,尧不能训丹朱,斯前志也。当神尧任谗之年,建成忌功之日,苟除畏逼,孰顾分崩,变故之兴,间不容发,方惧“毁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