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成吉思汗怯薛军职能介绍

成吉思汗怯薛军职能介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4278 更新时间:2024/1/24 23:28:41

《元史·兵志二》:“怯薛者,犹言番直宿卫也。”

怯薛(Keshig)并非单纯的战士,他们是成吉思汗钦点的禁卫军,最早是由百人的贴身护卫发展为一万人的勇猛军队,包括1千名宿卫,1千名弓箭手,8千名散班。这一万怯薛军由纳牙阿统领,没有可汗的命令任何人不得调动包括纳牙阿将军。战时,怯薛直接受可汗号令,可汗前往战场,必有怯薛护驾。

这些禁卫军平时则负责管理,包括督导宫廷执事、照顾马匹及维护辎重。成吉思汗所建怯薛共一万四千人。担任宿卫的怯薛人员称“怯薛歹(Keshigtai)”,从万户、千户、百户那颜子弟及随从中选拔,分四班宿卫,轮番宿卫,每番值卫三昼夜,称四怯薛。

怯薛人员除宿卫外,也分任大汗(大王)的冠服、弓矢、食饮、文史、车马、庐帐、府库、医药、卜祝等事。任事者一概世袭。诸王亦各有怯薛。入元后怯薛歹成为近侍大官。出任随朝官员后,仍接番直入宫廷服役。

随着元皇朝的建立,其行政职能,已由依仿汉制所建立的中书省官僚机构所取代。军事护卫也由逐步扩大的诸侍卫亲军来担承。怯薛在军事上的作用,已只是轮番宿直禁廷,而极少直接使用于征战。因此,人元以后的怯薛组织,与其把它视为军事组织,毋宁说它是一个给侍内廷的上层人物的特权集团。

怯薛军的人数

辽金时期,蒙古高原各部首领的斡鲁朵都有称为那可儿(伴当、伙伴)的亲兵组成卫队,兼作各种服役,这种父权制主仆关系由来已久。成吉思汗即蒙古大汗位后,便着手进行改组整顿御林军的工作。

他降旨道:“昔者,朕仅有担任白昼警备任务之侍卫七十人,负责夜间警备任务之宿卫八十人。今赖长生天之助力,得天地之赞助,匡普天下之百姓,俾入朕一统之制。今当拣选十户官、百户官、千户官、万户官之子弟人为卫士,俾满万数而为怯薛军。”

建立了一万人的怯薛,其中火儿赤(箭筒士)一千人,客卜帖兀勒(宿卫)一千人,秃鲁花(散班,质子军)八千人,大多数是万户、千户、百户、十户的子弟及其随从。这支队伍,当时称为大中军,是最大最精锐的部队,也是以征调子弟入质来控制臣下的手段。

成吉思汗给怯薛以很高的地位,宣布在外千户若与大汗怯薛争斗,千户有罪。怯薛分四番入值,每番三昼夜,护卫大汗,还从事大汗斡鲁朵的各种服役。

服役分工种类繁多,有火儿赤、昔宝赤(鹰人)、必阇赤(文书)、札里赤(书写圣旨者)、宝儿赤(厨师)、云都赤(带刀者)、玉典赤(门卫)、速古儿赤(尚供衣服者)、玉烈赤(裁缝)、烛剌赤(掌灯火者)忽儿赤(奏乐者)、八剌哈赤(守城者)、阿塔赤(牧军马者)、帖麦赤(牧骆驼者)、火你赤(牧羊者)等,这些内廷服役的职务是世袭的,后来总称为怯薛执事。

四番怯薛各有怯薛长,由成吉思汗时称为“四杰”的博尔忽博尔术木华黎赤老温的亲族世袭担任。大蒙古国时代,怯薛作为大汗的内臣,实际上参预军政事务的管理。大汗死后,各斡耳朵都保留一定员数的怯薛。诸王也建立自己的怯薛。除蒙古人外,怯薛中还吸收了一批色目人和汉人。

怯薛军的保留

入元以后,大都和皇城的一般军事防务改由五卫亲军担负,但万名以上的怯薛依旧保留,备受优遇,每年有江南户钞作岁赐。怯薛成为元朝高级军政官员的最主要来源。官员以怯薛出身最为显贵。

四怯薛长在朝中担任最重要的官职,如元世祖忽必烈时的四怯薛长安童、月赤察儿、忽都答儿、玉昔帖木儿,在朝中任中书右丞相、知枢密院事、中书平章政事、御史大夫。怯薛歹作官,径由怯薛长官推举,皇帝直接任命,不经中书省议奏,称为“别里哥选”。

最显贵的怯薛官可以一开始就授予一品大员,但阀阅低微的怯薛歹也有个别出任九品小官的。各品秩内外官都有怯薛歹出身的人员,蒙古、色目、汉人、南人的不平等待遇在怯薛歹入官时同样存在。

汉族怯薛歹多是元朝勋旧的子弟,元成宗铁穆耳以后,元廷明令不得再收汉人、南人入怯薛。作随朝官员的怯薛歹,依旧保持原来的执事身份,按规定日期入宫廷服务。

有些元代文牍记载这种双重身份,如宝儿赤某太师、速古儿赤某丞相。有些怯薛执事发展成专门官衙,如以几百名速古儿赤组成侍正府,由宝儿赤领尚膳院等。

标签: 怯薛军

更多文章

  • 成吉思汗进攻金国的步骤及过程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当年最远打到西达中亚、东欧的黑海海滨地区。成吉思汗。生于漠北斡难河上游地区(今蒙古国肯特省),取名铁木真。淳熙十一年(1184年)前后,成为蒙古乞颜部可汗,一步步统一蒙古诸部。开禧二年(1206年),建立大蒙古国,尊号“成吉思汗”(GenghisKhan),颁布了《成

  • 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王安石

    被革命导师列宁称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的王安石,不贪色、不爱财。要知道,中国传统思想中,一个大贪官,跳不出这两条,可是王安石一条都不粘。最为可贵的是,面对国家的乱局危局,王安石忧国忧民,勇于担当,推行改革,给萎靡因循的北宋中期政坛注入一股强烈的“天变不足畏,祖

  • 王安石变法的内容及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王安石

    王安石变法是中国历史上针对北宋当时“积贫积弱”的社会现实,以富国强兵为目的的,而掀起的一场轰轰烈烈的改革。王安石以“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为原则,从理财入手,颁布了“农田水利法”、均输法、青苗法、免役法

  • 西南强国大理国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大理国

    大理国(937年-1094年,1096年-1253年,白语:Dablitguaif)是中国历史上在西南一带建立的多民族政权,全国尊崇佛教,历代国君多于暮年禅位为僧。公元937年,后晋通海节度使段思平联合洱海地区贵族高方、董伽罗灭大义宁国,定都羊苴咩城(今云南大理),国号“大理&rdquo

  • 宋朝海外贸易兴盛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宋朝

    中国古代可以算的上是一个十分封建的社会,几乎所有的贸易都靠自己国内解决,很少会发生对外贸易的事情。但是在宋朝却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海外贸易空前兴盛。宋代海外贸易主要表现1、宋代同海外的联系比前代更广。宋代人对海外的地理概念比前人更加清晰,专门记载海外情况的着作就有《海外诸善地理图》、《诸蕃图》、《

  • 北宋党争的特点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党争

    历史上先后出现的皇权以外的政治力量不外乎有外戚、宦官、后宫、宗室等。这些政治集团往往产生于皇权衰弱之时,这些皇帝要么色令智昏,不问朝政;要么昏庸愚钝;亦或是年少无知。朋党彼此之间或争权夺利,或相互勾结,在历史舞台上上演着一幕幕争权夺利的斗争,。而自北宋一代,党争一直是与变法扯不开的话题,两者相生相克

  • 北宋冗官现象为什么会越来越严重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北宋

    北宋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文化最繁荣的时代。古人云:“国富者兵强,兵强者战胜,战胜者地广。”总结起来就是四个字:富国强兵。然而这句话对北宋却完全不适用。当时的大宋王朝虽然在经济文化方面高度繁荣,可军事实力却弱得一塌糊涂。北方强大的辽国它打不过,西北弱小的西夏它也搞不定。那么问题来

  • 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后晋齐两国的君王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三家分晋

    春秋四强国是指当代史学家列举的东周春秋时期的四个实力最强大的国家,这四个诸侯国分别是齐国、晋国、秦国、楚国。西汉时期司马迁的《史记·十二诸侯年表》记载:“齐、晋、秦、楚其在成周微甚,封或百里或五十里。晋阻三河,齐负东海,楚介江淮,秦因雍州之固,四海迭兴,更为伯主,文武所襃大

  • 统一后的秦朝15年间发生了哪些大的历史事件?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秦朝

    从秦王政二十六年(前221年)建立,到秦二世三年(前207年)灭亡,秦朝作为中国第一个中央集权制的统一朝代,国祚虽然仅仅只有十五年,但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却一点也不少。接下来,就让我们透过这些历史事件,来回顾一下秦朝短暂而又辉煌的兴亡史。【注:秦朝采用颛顼历,以十月初一为一年之始】1、秦王政二十六年(

  • 安史之乱历史影响及危害?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是中国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唐朝后发动的战争,是同唐朝争夺统治权的内战,为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这场内战使得唐朝人口大量丧失,国力锐减。因为发起反唐叛乱的指挥官以安禄山与史思明二人为主,因此事件被冠以安史之名。又由于其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