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三藩之乱失败的原因

三藩之乱失败的原因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2028 更新时间:2024/1/3 10:16:11

清朝初期,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三位藩王发起了一场反清事件,史称三藩之乱。下面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随着三藩的造反,一时间天下响应,大清只有招架之力,可以说大有将满清政府赶回关外的势头。

然而三藩之乱只是雷声大雨点小,虽然耗时八年,但还是功败垂成,所谓“反清复明”也最终化为泡影。

有人说了,三藩之乱最终失败,很大原因是因为吴三桂的死,那么到底是不是这么一回事?

其实这么说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况且,孙子吴世璠与吴三桂根本不是一个级别。1673年康熙作出撤藩的决定。同年,吴三桂杀死了云南巡抚朱国治,揭开了三藩之乱的序幕。三藩之乱历时八年,而吴三桂在1678年病逝,时年六十七岁,只做了五个多月的皇帝。虽然吴三桂死后,这场叛乱并没有结束,又延续了几年,但群龙无首,并没有什么大的作为。

但实际上,三藩之乱从一开始就注定了结局。

之所以这么说还是和吴三桂的一系列做法有很大的关系。

如果从牌面上看,三藩的确有和大清一较高低的实力。三藩掌控着三省十几年,已经成为了地方割据势力,当地的清朝长官根本无法干涉。他们手里不仅掌握着庞大的兵力,还有本地的财政大权。可以说三藩是要钱有钱,要人有人。反观清政府,麻烦还真不小,康熙虽然解决了鳌拜,掌握了大权,但压力是还是很大的。

三藩仅用三个月的时间,就占领了云南、贵州、湖南、四川四省,而且几乎是兵不血刃。吴三桂的胜利,激起了连锁反应,一些不满清朝统治的地方官、反清人士纷纷发难,与满洲皇族有联姻关系的蒙古部落也开始造反,可以说一时间让康熙焦头烂额。

看似形势一片大好,但大兵抵达长江南岸后,一直逡巡不前,要知道只要吴三桂过了长江,几乎是一马平川,很有可能改变大局。

可结果是吴三桂始终没有下了这个决心。或许是人越老,胆越小。总之,他幻想着划江而治的梦想是以失败告终了。康熙是坚决不接受,在顶住了早期的进攻后,开始调派大军与三藩决战。同时三藩这个同盟,也遇到了麻烦。毕竟三藩并不存在谁领导谁,面对康熙的压力,他们内部开始互相攻击,各有各的小心思。

可以说这样的一个领导层,本身就先天不足。如果顺风顺水那么自然不必多讲,可一旦遇到麻烦,很有可能互相扯后腿。

随着进军非常顺利,吴三桂逐渐抛弃了“反清复明”的旗帜,尤其是他的称帝,让很多幻想着反清复明的人,彻底失望了。

本身,吴三桂在当时名声就不好。在很多人看来,正是由于他的倒戈,使得满清入主了中原,这还不算,他还甘愿做起了满清的马前卒,一路过关斩将,到了云南,还杀了南明皇帝永历帝,很多人对他本来就不报以希望。

不过相比之下,毕竟吴三桂是汉人,与满清还不是一回事。因此,在三藩之乱初期,吴三桂的造反得到了很多人的响应,但他又自己称帝了,所建国号是大周,更让人不屑。

所以围绕着三藩之乱而掀起的全天下响应,慢慢的就土崩瓦解了。

更何况,在吴三桂死前,双方军事形势发生重要转折,这时的吴三桂已到了穷途末路。他之所以称帝,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为了改变所处的困境。

标签: 三藩之乱

更多文章

  • 明朝除了建文帝外还有哪些皇帝实行了削藩政策?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削藩

    在封建社会时期,君主为了收回诸侯以及割据势力手中的权力,会实行削藩政策。明朝建文帝的削藩在历史上十分出名,导致了靖难之役的发生。下面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朱元璋刚刚建国后没多久,就采取了分封制。他的想法很好,希望依靠宗室子孙对地方军政官吏加以监督和限制,进一步加强和巩固明王朝

  • 唐隆政变发生的原因及过程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唐隆政变

    唐隆元年,临淄王李隆基和太平公主在长安城共同发起一场宫廷政变,彻底剿灭了韦氏集团,唐睿宗李旦复辟,史称“唐隆政变”。下面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唐隆元年(710年)6月,唐中宗李显暴死,关于他的死因,在当时很多人认为是韦后一党所为,一时间朝野上下人心惶惶

  • 战国后期秦国嫪毐“蕲年宫之变”历史事件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嫪毐

    与吕不韦的三千门客相比,嫪毐在秦专权十年,实力还是逊色一点。然而就是这么个大阴人,竟然当众自称是嬴政的假父。假父这个词传到嬴政耳朵里的时候,嬴政就已经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了,但嬴政却装作什么都不知道,隐忍着,一直蓄势待发,暗暗布局,早就已经动了杀假父的念头。世界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更何况嫪毐根本不知道什

  • 秦朝骑兵用什么武器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秦朝

    在秦朝时期的骑兵,那个时候的骑兵是没有高桥马鞍和马镫的,所以骑兵训练的时候需要耗费很多时间。根据秦兵马俑中秦军骑兵的数量和位置上,我们可以大致推断在秦朝时期,骑兵相对于战车来说仍然属于从属地位,多为大阵周围和后方的机动作战,作为辅助兵种进行使用的,并不是大军中一种主要的输出力量。根据骑兵俑的形象特征

  • 战国后期“五国伐齐”中谁才是赢家?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五国伐齐

    在战国时期,五国伐齐和长平之战一样,都是重要的历史转折点。一方面,就长平之战来说,是秦国率军在赵国的长平(今山西省晋城高平市西北)一带同赵国军队发生的战争。从秦国出兵使韩国割让上党到秦国获胜,耗时三年。赵军最终战败,秦国获胜进占长平,此战共斩首坑杀赵军约45万。由此,非常明显的是,长平之战的最大赢家

  • 战国时期秦国一步步强大为何没被其他国家打压?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秦国

    战国时期,七雄争霸,各国实力都没有到压倒其他六国,因此往往是国与国之间进行联盟作战,比如著名的三晋联盟、秦楚联盟、齐楚联盟等等。当然也有单打独斗的战例,比如一国以单独的实力碾压另一国,比如魏攻韩之战、齐攻燕之战,然而往往受到其他国家的阻扰。而最极端的案例莫过于,数国共伐一国,比如五国攻秦,五国伐齐,

  • 东汉三国时期“征西将军”官职职权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征西将军

    在汉末三国时期,夏侯渊是大家比较熟悉的一位武将。夏侯渊(?-219年),字妙才,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名将,擅长千里奔袭作战,常常出敌不意,官至征西将军,封博昌亭侯。建安二十年(215年)三月,曹操西征张鲁。十一月,张鲁投降,汉中平定。曹操以夏侯渊行都护将军职,都督张郃、徐晃等平巴郡。十二

  • 如何评价“元嘉之治”?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元嘉之治

    司马光评论宋文帝时说:“上聪明仁厚,勤于听断,江左之治称元嘉焉。”,又称:“文帝勤于为治,子惠庶民,足为承平之良主。而不量其力,横挑强胡,使师徒歼于河南戎马饮于江津。”(《稽古录》卷十四)。这些评论,可以说,都符合基本情况,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小编

  • 刘娥垂帘听政多年为什么没有称帝?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刘娥

    说到这个刘娥,大家应该都知道,她是宋真宗赵恒第三任皇后,即章献明肃皇后。在历史上后宫专政的情况确实是非常多,大家也都屡见不鲜了。比如说比较出名的吕后,武则天等等。但是刘娥可是垂帘听政了11年,最后却没有称帝,这是为什么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刘娥这个人还是比较低调的,在她最早的时候被立为皇后,

  • 蜀汉灭亡后东吴又是如何对付曹魏的?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蜀汉

    说道三国时期,我们都知道最出名的就是蜀国和曹魏了,如今现代被人拿出来说的比较多的就是刘备和曹操两位君主了,而这两人的争议比较大的认同是往往都忽略了另外一位大国,那就是东吴,不得不说东吴也是非常值得被拿出来说的。而我们知道之所以三国能够出现三国鼎立的局面完完全全都是因为三个国家都在互相牵制着才能带来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