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大泽乡起义简介_大泽乡起义的导火索_大泽乡起义的历史影响

大泽乡起义简介_大泽乡起义的导火索_大泽乡起义的历史影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2864 更新时间:2024/1/23 11:06:14

秦二世坐上皇位的第二年,也就是公元前209年,七月,政府派兵去驻守渔阳。这其中有一支九百人的队伍,他们在赶往目的地时,被大雨困在了大泽乡(今安徽宿州西寺坡乡),眼看就没法在规定的日期前赶到了。

秦朝崇尚“乱世用重典”,素来以法律严苛著称,尤其是胡亥上台后,更是不拿百姓当人看。一般来说,像这种误了日期的情况,人多半都以死罪论处。大家在大泽乡叫苦连天,直嚷嚷着命不久矣,赶紧写遗书吧,家里床底下的破被子里还偷藏了几串私房钱呢,得告诉家里的婆娘别弄丢了。在这些人中间,有个叫陈胜的,他可是个有野心的主儿,才不会心甘情愿地等死。这会儿他找上好哥们儿吴广,跑到旮旯里悄悄商量起来。

说起陈胜、吴广,恐怕今天的读者都耳熟能详,正是他们拉开了中国历史上农民起义的大幕,点燃了反抗暴秦的第一把烽火。这两人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

陈胜年轻的时候,曾跟一块儿种地的朋友们说:“将来我们当中如果有谁富贵了,千万不要忘了哥儿几个啊。”

朋友们听了都嗤笑他:“咱们不过是一帮种地的,这辈子也就这样了,能富贵到哪儿去?”这话其实说得挺实在的,毕竟那年头儿可没卖彩票的,一夜暴富的事情在梦里都没发生过。

陈胜看大家都一副得过且过、认命的模样,便叹口气说:“你们这一群燕雀,哪里能了解鸿鹄的远大志向啊!”也正是亏了陈胜这种志存高远、不安分的精神,这会儿,他找上好哥们儿吴广,准备来个铤而走险,绝地大反扑。

陈胜说:“咱们现在被困在这儿,就算大雨停了,等到了渔阳,也会被处死。与其辛辛苦苦地赶过去,还是一死,倒不如反了算了,或许还能拼出一条活路来。”

吴广可没他这么大胆,陈胜就劝道:“秦二世上台后,不好好治理国家不说,苛捐杂税、劳役刑法也越来越重,老百姓都快承受不了了。况且我还听说,这皇位本来跟他没啥关系,始皇帝本来是想让公子扶苏继承皇位的,结果被这家伙给非法篡夺了。既然他这么不得民心,那我们登高一呼,肯定能得到很多人的支持。”

吴广经不住他的劝说,索性把心一横,“你说得对,反正都是死,还不如轰轰烈烈地大干一场。”有了初步的想法,俩人便去找了个算命先生,了解了解下这样做到底有没有远大前程。

算命先生一看,这俩农民眼里一股杀气,心怀鬼胎啊,那咱就再给他一点鼓励吧,于是就说:“你们只要有心就能成功,但为防万一,最好还是向鬼神占卜一下。”陈胜是个聪明人,知道对方是提醒他们要装神弄鬼一番,这样才能尽可能地拉拢群众势力。

这两个人是怎么策划的就不多说了,反正没过几天,队伍中的伙夫从菜场买了几条鱼,剖开鱼肚子,便发现里面藏有一块白布,打开来一看,上面用红色的朱砂赫然写着:“陈胜王(陈胜当王的意思)。”众人惊呆了,莫非这是天意?

事情一传十十传百,陈胜在短时间内为自己赢得了百分百的回头率。回头率有了,支持率也要提上去不是?接着,到了晚上的时候,又有人发现远处草木丛生的古庙中,有点点鬼火忽隐忽现。大家还来不及惊叫,便听到了狐狸的叫声。众人细细一听,竟隐约是:“大楚兴,陈胜王。”

陈胜要当王了!这个爆炸性的消息当晚就上了大泽乡民间舆论的头版头条,引来围观者无数。大家本来都觉得自己死定了,但现在自个儿身边居然出现了一个有天命的人。有人就想了:跟着他混,说不定还能出人头地不是?

想是这样想,可是依然没人敢行动,只是在背后议论纷纷。陈胜见状,表面上依然装出若无其事的样了,但心里早就狂笑不止了:看来,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

东风来得很快。这一天,吴广邀请负责押送队伍的两个军官喝酒。几杯浊酒下肚,两个军官也是不曾经过“酒精”考验过的,三两下醉意就浓了。吴广突然大喊:“这贼老天一直下雨,我们不能及时到渔阳了。既然如此,我还不如现在就跑了得了。”

两个军官正醉醺醺的,一听这话,来了火气,便摇摇晃晃地站起来,大骂:“浑小子嚷什么呢,如果你敢跑的话,我们现在就将你一刀结果了!”说着,便抽出鞭子,朝吴广身上打去。

吴广哀号连连,引来很多群众围观,大家都愤愤不平。吴广见群愤已经激起,便趁其中一个军官不备,迅速夺下他的佩剑,大喝一声,把他砍死了。早已埋伏在一边的陈胜,也一跃而上,喊了一声:“兄弟,我来帮你!”就把另一个军官杀死了。

出人命了!队伍顿时哗然,人们乱了方寸。陈胜临阵发表演讲说:“我们现在已经耽误了行程,就是到了渔阳也免不了死路一条。与其这样,还不如一块造反,在历史上留下个名声。再说,那些王侯将相,从出生就享尽荣华富贵,我们却是朝夕不保,同样都是人,难道他们就天生比我们高贵吗?”

这番策反的话一出口,就引起了强烈反响,士兵们纷纷响应,都说要跟着他一块儿造反。陈胜非常满意,便召集众人,揭竿为旗,以公子扶苏、楚将项燕的名义发动起义,占领了大泽乡。

一石激起千层浪,消息传开之后,全国各地的百姓都纷纷起来反抗,加入了陈胜领导的队伍。陈胜看大势已成,索性自立为王,建立张楚政权,翻开了秦末乱世的第一页。

标签: 大泽乡起义

更多文章

  • 沙丘政变是怎么回事_秦始皇的死跟沙丘政变有关吗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沙丘政变

    公元前210年,正值夏季,秦始皇第五次东巡到了沙丘这个地方。这天,空中乌云密布,天气异常闷热。一直负责始皇饮食起居的大宦官赵高,神色匆匆,直奔公子胡亥的住处。胡亥是秦始皇众多儿子当中的一个,这次出巡,皇帝老爸也让他随行了。这家伙从小不学无术,但却和赵高的关系很好,还拜了对方为老师,向其学习书法和法律

  • 秦始皇焚书坑儒竟跟李斯有关_揭秘秦始皇焚书坑儒的历史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秦始皇,焚书坑儒

    公元前213年,一场文化界的灾难悄然降临。这一天,秦始皇同学在首都咸阳举办了一场宫廷盛宴,召集文武百官一起谈人生、谈理想。大家都兴致勃勃,觥筹交错间,人人畅所欲言,好不欢快。不过,人一多的话,就容易起争论,一个关于“师古”还是“师今”的命题提了出来。一

  • 嘉定三屠死了多少人 嘉定三屠纪念馆在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嘉定三屠

    嘉定三屠嘉定三屠是一场清兵对嘉定反抗百姓发动的屠杀,此次屠杀前后三次,清兵在嘉定城内大肆屠杀、奸淫掳掠,约有10万平民惨死刀下。嘉定三屠后,嘉定反清运动基本被平息了,至今当地仍可见相关纪念遗址。嘉定三屠死了多少人关于死亡人数有不同说法,一般认为总共在5至20万人之间。随着城墙在炮声中轰然倒塌,清兵攻

  • 刘邦约法三章的内容是什么_刘邦和谁约法三章_刘邦约法三章后怎么样了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刘邦

    陈胜、吴广打响起义的第一枪之后,社会上反抗暴秦的声浪一浪高过一浪,这其中就有刘邦领导的起义军。公元前206年,刘邦带领着自己组建的大军,攻进了关中一带。这会儿,秦朝当家的是秦三世子婴。子婴这个人,比起秦二世来,强得那不止一倍两倍,但无奈秦国早已经没有了始皇在世时的风光,整个国家的运势一路下滑,此时只

  • 李自成政权失败的原因有哪些?大顺政权为何没能占住北京城?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李自成

    杜牧在《阿房宫》里有一句名言,一直为各朝代统治者提醒自己: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一般来说,一个朝代灭亡,新建立的朝代

  • 同治中兴指哪一时期 同治中兴为什么失败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同治中兴

    同治皇帝在位期间启用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等人,发展洋务运动,让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都出现了一个相对中兴的时期,故而被称作“同治中兴”。然而这场变革最终还是失败收场,其中有何原因?同治中兴是发生于同治皇帝在位的清朝后期的一个阶段,当时的政治局相对和谐,于是开展

  • 清末新政的意义 对清末新政的评价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新政

    清末新政清朝末年光绪时期,清政府为了维护清朝统治、挽救民族危亡,在慈禧太后的默许下进行了一场改革运动,被称作“清末新政”。清末新政改革的内容比戊戌变法更广更深,废除了千年的科举考试制度。那么,这场清末新政有什么意义?清末新政的意义对清末新政的评价经济意义从光绪二十七年(190

  • 清末新政的原因 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新政

    清末新政清末新政发生于1901年-1911年,是清朝末年一场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运动,尽管他在官制、商业、教育、军事、法律等方面都做了一系列变革,范围也涉及全国大部分地区,但由于各方面原因,它并没有取得太大成就。清末新政的原因经济基础甲午战前,在列强的侵略下中国社会经济已经发生了明显变化:一方面由于通

  • 清末新政为什么失败 清末新政的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新政

    清末新政清末新政是清朝末年的一场政治体制、经济改革,也是中国现代化的重大事件之一,虽然它最终失败了,但却为辛亥革命的兴起提供了条件,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社会的现代化。从这方面来看,它还是有意义的。清末新政为什么失败1.借改革之名,行专权之实,激化了中央与地方,满汉矛盾。2.立宪一拖再拖,改革措施良机

  • 蒙古部族的起源和兴起 蒙古族的历史由来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蒙古

    蒙古地区,自古以来是诸游牧部落的活动场所。自夏、商以来,大大小小的部族和部落出没在这块广阔的草原地带,各部族和部落的兴衰、更替的历史,直到13世纪初才告结束,最终形成了稳定的民族共同体蒙古民族。至于蒙古民族之族源,现、当代多数学者认为出自东胡。东胡,是包括同一族源、操有不同方言、各有名号的大小部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