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自成政权失败的原因有哪些?大顺政权为何没能占住北京城?

李自成政权失败的原因有哪些?大顺政权为何没能占住北京城?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3975 更新时间:2024/1/21 13:05:53

杜牧在《阿房宫》里有一句名言,一直为各朝代统治者提醒自己: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一般来说,一个朝代灭亡,新建立的朝代都会吸取上朝的错误,比如实行一些减轻赋税,重新分配土地,休养生息的政策,之前的朝代发的错误,新的朝代避免,一般来说都会有比较好的结果,比如秦之后的汉朝,隋朝之后的唐朝等等。

但是总有例外,没有吸取教训,导致国破身亡,比如李自成,李自成从进入北京到北京城再次被攻破,只有短短的42天,就算是从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顺政权开始算,到离开北京城,也只有短短的两年时间。

明朝末年,全国上下四处天灾,中原大地无处不在闹饥荒。北方还有清朝的入侵压力,起义军就像打不死的I小强,刚灭了一波,又来一波,崇祯也是焦头烂额。

李自成就在这个时候揭竿而起,跟着闯高迎祥起义,高迎祥死后,李自成成为起义军的领袖,他提出了“均田免粮”的旗号,四处招揽穷苦的老百姓,当然李自成也被打散过多次,但是每次李自成都能迅速招揽出更多的队伍继续反抗明朝的统治。

1643年,李自成攻克西安,建立大顺政权,建号永昌,并向北京城进发,据史料记载,公元1644年3月,李自成的起义军从彰义门杀入北京城,崇祯帝仓皇出逃无路可走,只能在皇宫里待着,第二天崇祯召集文武百官,竟然没有一个人前来,崇祯悲愤的说到:“诸臣误朕也,国君死社稷,二百七十七年之天下,一旦弃之,皆为奸臣所误,以至于此”,最后在景山的歪脖子树上自缢身亡,年仅33岁。

明朝的灭亡有没有崇祯的原因,那肯定有,但不全是,各种问题交织在一起,即使是神仙也难解决,但是崇祯这份君王死社稷的决心还是值得敬佩的,并且崇祯是爱惜老百姓的,他临死前,在自己蓝色袍服上写下对李李自成的劝告:“朕自登基十七年,虽朕薄德匪躬,上干天怒,然皆诸臣误朕,致逆贼直逼京师。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

如此醒目的劝告,李自成肯定看到了,他还派人埋葬了崇祯,然后就开始在北京城当起了皇帝,李自成当然也懂的要善待老百姓,他下令:“敢有伤人及掠人财物妇女者杀无赦。”京城秩序尚好,店铺营业如常。

李自成虽然下令的,但是做样子的成分更大,因为从进入北京城第二天开始,农民军开始拷掠明官,四处抄家,规定助饷额为“中堂十万,部院京堂锦衣七万或五万三万,道科吏部五万三万,翰林三万二万一万,部属而下则各以千计”,京城中的气氛逐渐恐怖起来,李自成会看不到吗?他肯定能听到一点风声,但是他并没有阻止,默许了这种行为,或许是跟他屡败之后又能拉起队伍有关,他并没有从内心善待百姓。

秩序乱的结果就是大将刘宗敏抢了吴三桂的宠妾陈圆圆,导致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李自成只能率兵攻打,最后让满清钻了空子。

最后李自成只能退出北京,最后被地方武装力量杀死,当然也有人说他出家当了和尚,无论是哪种结果,李自成建立的政权都灰飞烟灭了,如果他当时听进了崇祯的劝告,并且认真执行,或许又是另外一个样子了。

标签: 李自成

更多文章

  • 同治中兴指哪一时期 同治中兴为什么失败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同治中兴

    同治皇帝在位期间启用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等人,发展洋务运动,让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都出现了一个相对中兴的时期,故而被称作“同治中兴”。然而这场变革最终还是失败收场,其中有何原因?同治中兴是发生于同治皇帝在位的清朝后期的一个阶段,当时的政治局相对和谐,于是开展

  • 清末新政的意义 对清末新政的评价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新政

    清末新政清朝末年光绪时期,清政府为了维护清朝统治、挽救民族危亡,在慈禧太后的默许下进行了一场改革运动,被称作“清末新政”。清末新政改革的内容比戊戌变法更广更深,废除了千年的科举考试制度。那么,这场清末新政有什么意义?清末新政的意义对清末新政的评价经济意义从光绪二十七年(190

  • 清末新政的原因 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新政

    清末新政清末新政发生于1901年-1911年,是清朝末年一场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运动,尽管他在官制、商业、教育、军事、法律等方面都做了一系列变革,范围也涉及全国大部分地区,但由于各方面原因,它并没有取得太大成就。清末新政的原因经济基础甲午战前,在列强的侵略下中国社会经济已经发生了明显变化:一方面由于通

  • 清末新政为什么失败 清末新政的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新政

    清末新政清末新政是清朝末年的一场政治体制、经济改革,也是中国现代化的重大事件之一,虽然它最终失败了,但却为辛亥革命的兴起提供了条件,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社会的现代化。从这方面来看,它还是有意义的。清末新政为什么失败1.借改革之名,行专权之实,激化了中央与地方,满汉矛盾。2.立宪一拖再拖,改革措施良机

  • 蒙古部族的起源和兴起 蒙古族的历史由来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蒙古

    蒙古地区,自古以来是诸游牧部落的活动场所。自夏、商以来,大大小小的部族和部落出没在这块广阔的草原地带,各部族和部落的兴衰、更替的历史,直到13世纪初才告结束,最终形成了稳定的民族共同体蒙古民族。至于蒙古民族之族源,现、当代多数学者认为出自东胡。东胡,是包括同一族源、操有不同方言、各有名号的大小部落的

  • 蒙古文字的来历和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蒙古

    蒙、元时期先后行用两种蒙古文字。一是蒙古畏兀字,一是八思巴蒙古字。它在发展民族文化,保存蒙、元时期丰富的文化遗产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蒙古畏兀字创制于成吉思□时期(1206~1227)。蒙古原无文字,据《蒙鞑备录》、《黑鞑事略》等书记载,习用刻木记事。成吉思□建国时,以畏兀字母书写蒙古语,称为蒙古畏兀

  • 如何看待唐朝时期藩镇节度使?节度使的权限多大?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节度使

    马克思所谓的“封建社会”之所以以“封建”为名,是因为在西欧历史上,以农奴为主要生产力经济形态长期伴随着封土建国的政治制度。然而在中国,严格意义上的封建政体只是先秦三代的时代潮流。随着中央集权“大一统”思想的蒸蒸日上,汉以后的分封

  • 大理国为何有十位国王出家?大理皇帝出家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大理国

    大理国是中国古代和中原王朝并存的一个地方性政权,它主要位于今云南、贵州、四川西南部,以及缅甸、老挝、越南北部的部分地区,国都在羊苴咩城(今大理古城及以西地区)。大理国大概存在于五代十国到南宋后期这段时间,历时300多年。大理古城我们了解大理国可能更多源于金庸先生的《天龙八部》和《射雕英雄传》,因为在

  • 预备立宪的意义 如何评价预备立宪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预备立宪

    预备立宪晚清政府之所以实行预备立宪是有着重要背景原因的,其实也是不得不进行的一次改革。清政府希望借此保持危在旦夕的统治地位,企图拉拢立宪派、欺骗人民、瓦解革命,但最终这场预备立宪破产了。那么,预备立宪有着什么样的意义呢?清末的“预备立宪”虽然最终没有成功,但是他的意义仍然重大

  • 预备立宪主要人物 预备立宪的主要内容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预备立宪

    预备立宪辛亥革命前夕,清政府迫于革命党人压力不得不为预备实行君主立宪推出一系列措施,主要在行政改革、设立议会、地方自治三个方面进行改革。不过,清政府颁布的《钦定宪法大纲》只是在维护皇权,并没有真正做到君主立宪,导致预备立宪最终失败。预备立宪主要人物立宪派是指20世纪初期随着“新政&r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