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秦始皇焚书坑儒竟跟李斯有关_揭秘秦始皇焚书坑儒的历史真相

秦始皇焚书坑儒竟跟李斯有关_揭秘秦始皇焚书坑儒的历史真相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486 更新时间:2024/3/13 5:14:54

公元前213年,一场文化界的灾难悄然降临。

这一天,秦始皇同学在首都咸阳举办了一场宫廷盛宴,召集文武百官一起谈人生、谈理想。大家都兴致勃勃,觥筹交错间,人人畅所欲言,好不欢快。

不过,人一多的话,就容易起争论,一个关于“师古”还是“师今”的命题提了出来。一个善于溜须拍马的家伙周青臣,跳了出来,大呼几声“万岁”后,开始侃侃而谈:“想陛下威加海内,扫灭六合,建立前所未有之帝国,外却匈奴七百里,内服百姓以归心,开出如今千年不遇的太平盛世,这种无与伦比的功绩,早已超越三皇五帝,实在是万世之楷模呀。只有瞎子和别有用心的人,才不敢承认我们今天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才会瞎扯什么崇拜古代、学习古代。”

博士淳于越一听,这是什么狗屁言论,站起来骂道:“周青臣你这家伙,实在是狗嘴里吐不出象牙,想我泱泱古国,文明悠久,老祖宗留下那么多精妙的东西,不好好珍惜怎么行呢?咱就说一点吧,以前殷周时代,分封族子弟,作为国家的分支机构,共同发展,维护王室正统;而现在呢,皇上威服四海,却不封子孙后代为王,而要搞什么郡县制,我担心不久以后,皇家子弟就要沦为匹夫走卒啊。而且你这家伙当面拍马屁,实在是太无耻了,老夫跟你站在一起,同殿为官,都觉得羞愧。”

秦始皇同学对这两位干部的争吵不置可否,转而说李斯:“丞相也发发言,说说你的意见吧。”

李斯被点名后,就琢磨开了:领导的样子显然是对这两位的意见不太满意,淳于越老糊涂,领导统一天下,正是雄心万丈积极进取,准备全民大跃进之时,怎么可以提什么“师古以救今”呢,这不是当面扇领导的耳光吗?周青臣则是只会拍马屁,讲讲场面话,半点实际的都没有,也难怪领导要板着脸了。

确定好自己的基调后,李斯站起来,开始发言:“第一,崇古抑今不可取,这种长古人志气,灭今人威风的歪理,要坚决加以反对、抵制;第二,现在这股歪风邪气很严重,长此以往,国将不国,所以我们要重视起来,认真对待,严肃处理,要发动全社会来消灭这种不良论调,净化社会风气。具体的建议呢,我也先提几条:一是焚书,对老百姓精神健康没什么帮助的书,一律要烧掉;二是严打,对于不务正业、空谈什么诗呀书呀,以及乱发牢骚的,要抓起来砍头,性质恶劣的要灭他全家。”

听完李斯的进言,秦始皇同学满意极了,心说还是李斯这小子知道我的心思,回头要好好赏他。就这样,随着秦始皇同学的一声令下,轰轰烈烈的焚书运动开始了。不到一个月时间,中国秦代以前的古典文献都化为灰烬,只有皇家图书馆里留了一套绝版藏书。

焚书的第二年,另一场灾难降临在了儒生和方士们的头上。

随着年龄的增长,秦始皇同学对于仙丹灵药的渴望越来越迫切,心情也是越来越急躁,但自己任命的那些方士、术士却迟迟炼不出长生不老药,始皇很恼火,于是就要下令处死卢生等术士。

卢生等人也不傻啊,见小命就要不保,赶紧收拾收拾行囊跑了。这几个人跑了还不说,嘴还犯起了贱,每跑到一个地方,就散播秦始皇暴虐无方、刚愎好杀、昏庸无道等等言论,搅得人心惶惶。

秦始皇同学也不是什么善茬,展开全国大搜捕,将散播谣言和推波助澜的主要人等都一一记录下来,最后总共抓了四百六十多人,其中很多都是方士,有一部分则是不满秦朝统治的儒家知识分子。

秦始皇同学也发了狠,你们诽谤寡人是吧,你们说寡人残暴是吧,那寡人要是不真的残暴一回,岂不是对不起你们一番苦心造谣?遂下令:“坑之!”

就这样,四百六十多人被活埋了,再也嚼不了舌根了。这就是历史上的“坑儒”事件。

标签: 秦始皇焚书坑儒

更多文章

  • 嘉定三屠死了多少人 嘉定三屠纪念馆在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嘉定三屠

    嘉定三屠嘉定三屠是一场清兵对嘉定反抗百姓发动的屠杀,此次屠杀前后三次,清兵在嘉定城内大肆屠杀、奸淫掳掠,约有10万平民惨死刀下。嘉定三屠后,嘉定反清运动基本被平息了,至今当地仍可见相关纪念遗址。嘉定三屠死了多少人关于死亡人数有不同说法,一般认为总共在5至20万人之间。随着城墙在炮声中轰然倒塌,清兵攻

  • 刘邦约法三章的内容是什么_刘邦和谁约法三章_刘邦约法三章后怎么样了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刘邦

    陈胜、吴广打响起义的第一枪之后,社会上反抗暴秦的声浪一浪高过一浪,这其中就有刘邦领导的起义军。公元前206年,刘邦带领着自己组建的大军,攻进了关中一带。这会儿,秦朝当家的是秦三世子婴。子婴这个人,比起秦二世来,强得那不止一倍两倍,但无奈秦国早已经没有了始皇在世时的风光,整个国家的运势一路下滑,此时只

  • 李自成政权失败的原因有哪些?大顺政权为何没能占住北京城?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李自成

    杜牧在《阿房宫》里有一句名言,一直为各朝代统治者提醒自己: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一般来说,一个朝代灭亡,新建立的朝代

  • 同治中兴指哪一时期 同治中兴为什么失败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同治中兴

    同治皇帝在位期间启用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等人,发展洋务运动,让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都出现了一个相对中兴的时期,故而被称作“同治中兴”。然而这场变革最终还是失败收场,其中有何原因?同治中兴是发生于同治皇帝在位的清朝后期的一个阶段,当时的政治局相对和谐,于是开展

  • 清末新政的意义 对清末新政的评价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新政

    清末新政清朝末年光绪时期,清政府为了维护清朝统治、挽救民族危亡,在慈禧太后的默许下进行了一场改革运动,被称作“清末新政”。清末新政改革的内容比戊戌变法更广更深,废除了千年的科举考试制度。那么,这场清末新政有什么意义?清末新政的意义对清末新政的评价经济意义从光绪二十七年(190

  • 清末新政的原因 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新政

    清末新政清末新政发生于1901年-1911年,是清朝末年一场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运动,尽管他在官制、商业、教育、军事、法律等方面都做了一系列变革,范围也涉及全国大部分地区,但由于各方面原因,它并没有取得太大成就。清末新政的原因经济基础甲午战前,在列强的侵略下中国社会经济已经发生了明显变化:一方面由于通

  • 清末新政为什么失败 清末新政的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新政

    清末新政清末新政是清朝末年的一场政治体制、经济改革,也是中国现代化的重大事件之一,虽然它最终失败了,但却为辛亥革命的兴起提供了条件,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社会的现代化。从这方面来看,它还是有意义的。清末新政为什么失败1.借改革之名,行专权之实,激化了中央与地方,满汉矛盾。2.立宪一拖再拖,改革措施良机

  • 蒙古部族的起源和兴起 蒙古族的历史由来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蒙古

    蒙古地区,自古以来是诸游牧部落的活动场所。自夏、商以来,大大小小的部族和部落出没在这块广阔的草原地带,各部族和部落的兴衰、更替的历史,直到13世纪初才告结束,最终形成了稳定的民族共同体蒙古民族。至于蒙古民族之族源,现、当代多数学者认为出自东胡。东胡,是包括同一族源、操有不同方言、各有名号的大小部落的

  • 蒙古文字的来历和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蒙古

    蒙、元时期先后行用两种蒙古文字。一是蒙古畏兀字,一是八思巴蒙古字。它在发展民族文化,保存蒙、元时期丰富的文化遗产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蒙古畏兀字创制于成吉思□时期(1206~1227)。蒙古原无文字,据《蒙鞑备录》、《黑鞑事略》等书记载,习用刻木记事。成吉思□建国时,以畏兀字母书写蒙古语,称为蒙古畏兀

  • 如何看待唐朝时期藩镇节度使?节度使的权限多大?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节度使

    马克思所谓的“封建社会”之所以以“封建”为名,是因为在西欧历史上,以农奴为主要生产力经济形态长期伴随着封土建国的政治制度。然而在中国,严格意义上的封建政体只是先秦三代的时代潮流。随着中央集权“大一统”思想的蒸蒸日上,汉以后的分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