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刘邦约法三章的内容是什么_刘邦和谁约法三章_刘邦约法三章后怎么样了

刘邦约法三章的内容是什么_刘邦和谁约法三章_刘邦约法三章后怎么样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4445 更新时间:2023/12/24 14:29:01

陈胜吴广打响起义的第一枪之后,社会上反抗暴秦的声浪一浪高过一浪,这其中就有刘邦领导的起义军。公元前206年,刘邦带领着自己组建的大军,攻进了关中一带。

这会儿,秦朝当家的是秦三世子婴。子婴这个人,比起秦二世来,强得那不止一倍两倍,但无奈秦国早已经没有了始皇在世时的风光,整个国家的运势一路下滑,此时只能固守在关中一带;子婴上台后,连皇帝都不敢称,只称秦王。听说起义军已经打到自己的地盘上,子婴也慌了手脚,对身边的大臣们说:“秦国早就失了天下了,看刘邦那家伙简直如入无人之境,我们该怎么办好?”

有人便建议说:“反正现在自己的地盘都做不了主了,王啊,照这形势发展下去,只是苟延残喘罢了。何况您也只当了一个多月的秦王,就是亡了国,后人也不会把过错算在您头上的啊。”

沉默许久之后,子婴才悲痛地叹道:“算了算了,与其白白浪费人力去支撑要垮台的国家,倒不如拱手相让,好歹能给百姓们留个好印象不是?”

于是,当刘邦大军到达灞上时,子婴便前去投降。他穿上白衣,带着玉玺、兵符等东西,让人把自己和老婆用绳子绑住,出门投降刘邦。就这样,秦朝成了历史上有名的短命王朝,始皇帝的千秋大梦也彻底断送。

刘邦听说子婴前来投降,心中很是开心,但问题又出来了,好歹人家是一国的君王,现在天下群雄争霸,离太平日子还远得很,怎么处理这个烫手的山芋,他还真没个好主意。大将樊哙见刘邦为难,便建议说:“这好办,本来就没有百姓拥戴秦国,现在子婴既然投降了,那我们就借机斩草除根吧。”

刘邦认真考虑后,拒绝了:“不行,我们要想在起义这条路上走得远,就不应该放过任何一个可以赢取民心的机会。子婴又不像秦二世那样遭万人唾骂,如果我们动手杀了他的话,天下人都会说我们行事毒辣不留余地。”

就这样,秦王子婴暂时保住了性命。与此同时,刘邦率领大军进驻咸阳城,他本来是一个平头老百姓,前半辈子差不多就只在老家沛县待着,直到后来起兵造反,才有了出来见世面的机会。等他进入咸阳城看见大秦的皇宫后,当下就惊呆了,心里偷着乐,“京城就是京城,房价贵不说,这皇帝佬儿一个人就能住这么大的地方,而且还是豪华装修的,真好啊!”

进了皇宫,刘邦就舍不得走了,跟自己的智囊团商量说:“这地方不住太可惜了,不如我们留下来好好享受享受?”

大家一听,连忙劝阻:“这万万不行。如果你现在住进来的话,天下人都会说你起兵不是为了老百姓服务,而是自己想当皇上才造反的,这样的话,怎么还会有人跟随你呢?”

刘邦听后,感激万分地说:“多亏有你们提醒我,要不我就坏大事了。”于是,他便派了一些士兵留守皇宫,自己仍然回到灞上去住。

刘邦这下是彻底清醒了,他让人找来关中的知名人士、名门望族,还有人民代表等,对他们说:“我刘邦从起兵开始,就一直秉持着为人民服务的原则,也因此才能走到今天这一步。现在我既然来到这儿,就一定要为大家做点什么,让你们和所有百姓都能过上好日子。”

众人听他这么说,已经有些兴奋了,都很期待他的新政出台。刘邦见状,便笑道:“秦国的暴政把大家都坑苦了,我准备把它通通废除。至于新政嘛,我也不制定那些繁文缛节,免得大家背起来麻烦。只有三条:一是杀人者偿命,二是伤人者论罪处置,三是偷盗者论罪处置。现在我跟你们立下誓约,有我刘邦在一天,就一定严格执行!”

他话音刚落,人群中就爆出阵阵掌声。从这以后,刘邦及其属下的一切行动都以其为纲领。他为了最大限度地赢取民心,还派出专员到关中各地去宣传“约法三章”,百姓们听说后都交口称赞。

刘邦统治关中这段时间,起义军秋毫无犯,而百姓们安居乐业,都非常拥戴这位新领导,还从自己的家中拿出吃穿用品,送给大军,并且再三表示,希望刘邦一直留在关中。

刘邦因为严格遵守所约章法,时刻不忘拉拢民心,渐渐地,他在民间的威望便越来越高,这为他以后打败项羽、建立汉朝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和物质基础。

标签: 刘邦

更多文章

  • 李自成政权失败的原因有哪些?大顺政权为何没能占住北京城?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李自成

    杜牧在《阿房宫》里有一句名言,一直为各朝代统治者提醒自己: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一般来说,一个朝代灭亡,新建立的朝代

  • 同治中兴指哪一时期 同治中兴为什么失败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同治中兴

    同治皇帝在位期间启用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等人,发展洋务运动,让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都出现了一个相对中兴的时期,故而被称作“同治中兴”。然而这场变革最终还是失败收场,其中有何原因?同治中兴是发生于同治皇帝在位的清朝后期的一个阶段,当时的政治局相对和谐,于是开展

  • 清末新政的意义 对清末新政的评价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新政

    清末新政清朝末年光绪时期,清政府为了维护清朝统治、挽救民族危亡,在慈禧太后的默许下进行了一场改革运动,被称作“清末新政”。清末新政改革的内容比戊戌变法更广更深,废除了千年的科举考试制度。那么,这场清末新政有什么意义?清末新政的意义对清末新政的评价经济意义从光绪二十七年(190

  • 清末新政的原因 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新政

    清末新政清末新政发生于1901年-1911年,是清朝末年一场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运动,尽管他在官制、商业、教育、军事、法律等方面都做了一系列变革,范围也涉及全国大部分地区,但由于各方面原因,它并没有取得太大成就。清末新政的原因经济基础甲午战前,在列强的侵略下中国社会经济已经发生了明显变化:一方面由于通

  • 清末新政为什么失败 清末新政的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新政

    清末新政清末新政是清朝末年的一场政治体制、经济改革,也是中国现代化的重大事件之一,虽然它最终失败了,但却为辛亥革命的兴起提供了条件,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社会的现代化。从这方面来看,它还是有意义的。清末新政为什么失败1.借改革之名,行专权之实,激化了中央与地方,满汉矛盾。2.立宪一拖再拖,改革措施良机

  • 蒙古部族的起源和兴起 蒙古族的历史由来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蒙古

    蒙古地区,自古以来是诸游牧部落的活动场所。自夏、商以来,大大小小的部族和部落出没在这块广阔的草原地带,各部族和部落的兴衰、更替的历史,直到13世纪初才告结束,最终形成了稳定的民族共同体蒙古民族。至于蒙古民族之族源,现、当代多数学者认为出自东胡。东胡,是包括同一族源、操有不同方言、各有名号的大小部落的

  • 蒙古文字的来历和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蒙古

    蒙、元时期先后行用两种蒙古文字。一是蒙古畏兀字,一是八思巴蒙古字。它在发展民族文化,保存蒙、元时期丰富的文化遗产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蒙古畏兀字创制于成吉思□时期(1206~1227)。蒙古原无文字,据《蒙鞑备录》、《黑鞑事略》等书记载,习用刻木记事。成吉思□建国时,以畏兀字母书写蒙古语,称为蒙古畏兀

  • 如何看待唐朝时期藩镇节度使?节度使的权限多大?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节度使

    马克思所谓的“封建社会”之所以以“封建”为名,是因为在西欧历史上,以农奴为主要生产力经济形态长期伴随着封土建国的政治制度。然而在中国,严格意义上的封建政体只是先秦三代的时代潮流。随着中央集权“大一统”思想的蒸蒸日上,汉以后的分封

  • 大理国为何有十位国王出家?大理皇帝出家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大理国

    大理国是中国古代和中原王朝并存的一个地方性政权,它主要位于今云南、贵州、四川西南部,以及缅甸、老挝、越南北部的部分地区,国都在羊苴咩城(今大理古城及以西地区)。大理国大概存在于五代十国到南宋后期这段时间,历时300多年。大理古城我们了解大理国可能更多源于金庸先生的《天龙八部》和《射雕英雄传》,因为在

  • 预备立宪的意义 如何评价预备立宪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预备立宪

    预备立宪晚清政府之所以实行预备立宪是有着重要背景原因的,其实也是不得不进行的一次改革。清政府希望借此保持危在旦夕的统治地位,企图拉拢立宪派、欺骗人民、瓦解革命,但最终这场预备立宪破产了。那么,预备立宪有着什么样的意义呢?清末的“预备立宪”虽然最终没有成功,但是他的意义仍然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