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朝中期短暂盛世:明孝宗“弘治中兴”介绍

明朝中期短暂盛世:明孝宗“弘治中兴”介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3953 更新时间:2024/2/6 5:12:27

明宪宗朱见深的一生传奇色彩浓厚,而他的儿子朱祐樘的经历,也可以写成一部生动曲折的小说。因为宪宗宠幸万贵妃,而万贵妃心胸狭窄,容不下其他妃子为宪宗生下一儿半女,宪宗一直无后。

宪宗对万贵妃感情特殊,既爱她又怕她,但古人讲究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宪宗作为堂堂一国之君,为子嗣之事忧心忡忡。

成化五年(1469年),宪宗朱见深路过内库,巧遇担任内藏典守的纪小娟。朱见深见小娟聪慧伶俐,而且长得美貌,就留宿了一晚。事后,纪氏竟然怀孕了。万贵妃有所耳闻,怕纪氏因生子夺宠,便派了一个宫女前去令纪氏堕胎。该宫女不忍下手,又有太监怀恩略施小计骗过万贵妃,纪小娟才得以保住腹中胎儿。

明孝宗朱佑樘像

为安全起见,怀恩将纪小娟藏在安乐堂废后吴氏处,后来纪小娟生下一子。这个小孩就是朱祐樘。万贵妃听说纪氏产子,命太监张敏去淹死这个小孩,张敏却暗中通风报信。纪小娟和吴氏把朱祐樘藏在地窖之中抚养,躲过了万贵妃的多次搜捕。

成化十一年(1475年)的一天,太监张敏给朱见深梳头时,朱见深发出感慨:“朕已经快老了,却还没有子嗣啊!”张敏听到后,连忙俯身叩拜:“奴才该死,皇帝是有皇子的,而且已经六岁了。”朱见深很奇怪,追问下去,张敏才说出事情经过。

朱见深悲喜交加,连忙派人去迎接皇子。次日,封立朱祐樘为太子,并封纪氏为淑妃。但不久纪氏便离奇死去,张敏也吞金而亡。皇太后周氏便将朱祐樘接到自己居住的仁寿宫内,以免万贵妃加害。

朱祐樘虽然生长于地窖之中,但母亲纪小娟却将他教得很好。纪小娟的父亲原是广西贺县土官,教过纪小娟诗书。因而纪小娟能识文断字,一手蝇头小楷写得极其娟秀。受母亲的教导,朱祐樘懂礼貌,有教养,还识字,是一个聪慧的孩子。

有一天,万贵妃喊朱祐樘去吃饭,周太后嘱咐他去后千万别吃东西。万贵妃本想拉拢朱祐樘,准备了各种好吃的食物。万贵妃先是端出美味的包子,朱祐樘咽了咽口水说:“吃饱了。”万贵妃接着端出美味的杏仁酪,朱祐樘还是坚持不喝。

万贵妃问:“为什么?”年幼的朱祐樘脱口而出:“怕有毒。”万贵妃大怒道:“这小孩现在就这样,长大还不吃了我。”一气之下竟然生病了。从此之后,万贵妃对朱祐樘怀恨在心,一直劝说朱见深废了太子。

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朱见深被万贵妃逼急了,真的想废了太子。恰好这时泰山连续发生地震,钦天监适时上奏:“太子乃国之根本,如今泰山地震,正是上天传下旨意,太子不可轻易更换,否则国家必有动荡。”古代人迷信,朱见深也认为这是自己想废太子,老天爷在预警,吓得不敢提此事。

原来,明太祖朱元璋曾经在洪武三年(1370年)封泰山为东岳,象征太子东宫。如若太子有事,泰山便会崩塌。朱见深自然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赶紧下旨:“凡是以后敢说太子坏话的人,立斩无赦!”

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朱见深病死,朱祐樘登基,改年号“弘治”。朱祐樘登基后,立即逮捕靠方术蛊惑朱见深的方士李孜省以及和他狼狈为奸的太监梁芳,又拘捕了外戚万喜等人,朝风为之一振。

接着朱祐樘改革吏制,罢免了以万安为首的“纸糊三国老”,将通过行贿、溜须拍马而升官的官员全部撤换,用了王恕、怀恩、马文化这些在成化期间被贬的忠义之士,又重用徐溥、刘健、谢迁李东阳这样的贤臣。

同时他注重民生,轻徭薄赋,兴修水利,发展农业,有效地治理了黄河水患,并派工部侍郎徐贯历时三年,疏通了苏松河的淤塞,使那里再度成为鱼米之乡。

朱祐樘勤于政事,不但每日早朝必到,而且还重开了午朝,并开辟了文华殿议事,增加与大臣商议国事的机会,及时地处理国家大事。

他又重开经筵侍讲,让大臣轮流讲述儒家经典或者治国之道,君臣可以相互明义,辩论政事,从中领悟治国的道理。通过朱祐樘的不懈努力,弘治年间明朝吏治清明,国泰民安,人口稳定增长,社会财富不断增加,史称“弘治中兴”

然而,因为不断地操劳国事,加上幼年的悲惨遭遇,朱祐樘的身体一直不好。弘治后期,朱祐樘和大部分皇帝一样,相信修道能治愈自己的身体,长命百岁,于是他召集了各地方士进京炼丹。

明孝宗与张皇后像

弘治十八年(1505年),朱祐樘偶感风寒,不慎误服药物,导致鼻血长流不止,在给大臣们交代了托孤之事后,病逝于乾清宫。

标签: 明孝宗弘治中兴

更多文章

  • 商朝九世之乱是怎么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商朝,九世之乱

    商朝的国都最早设在亳,但之后的三百年里,商朝却在不停地迁都。迁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商王朝早期还是一个游牧国家,放牧“逐水草而居”是很正常的;他们的农业也还处于游耕农业阶段,在一个地方耕种数次,地力耗尽之后就要寻找新的肥沃的土地;而且自商代第十一位君王中丁开始,北方的鬼方、土方

  • 清朝文字狱的影响 文字狱杀害了多少读书人?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文字狱

    在封建社会,每一个朝代都有因文字而获罪的人,这是历代统治者迫害知识分子的一种手段。统治者从文人的作品中断章取义地摘取字句,罗织成罪,所造成的冤狱被称为“文字狱”。由文字狱而引发的冤狱,轻的下狱、流放,严重的会因此引来杀身之祸,甚至所有家人和亲戚都受到牵连,遭满门抄斩,株连九族

  • 义和团运动的起因 义和团运动的结局及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义和团运动

    自从鸦片战争之后,大多数传教士也就留在了大城市,但仍有少数具有献身精神的勇敢传教士历尽千难万险深入中国内地,传播基督教义。只可惜他们的付出与回报是不成正比的,他们的努力几乎没有结果。百姓与传教士关系越来越紧张,还有一个根本的原因思想冲突。基督教义中的“无父无君”和&ldquo

  • 洋务运动的目的和主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又称自救运动、自强运动。是19世纪60到90年代晚清洋务派所进行的一场引进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以维护清朝统治的自救运动。洋务运动前期口号为“自强”,后期口号为“求富”。洋务运动主要指导思想就是“师夷制夷”、

  • 夏商的官职制度是怎么样的 夏朝商朝官职制度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夏朝,商朝

    夏、商的君主称“后”和“王”,而在王的周围,权力最大的要算是“史”,即甲骨文中所出现的“卿史”和“大史”,古书中有时也称作“巫”。他们是神权的体现者,负责把

  • 周朝的官职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周朝

    周代,巫史的地位大大下降,担任中央政府最高职务的是太师、太傅、太保,合称“三公”。他们辅佐周王,统领百官,执掌朝政,是周王朝的中枢职官。而担任这些职务的一般都是有威望的贵族。如姜尚在武王时便曾为太师,协助武王灭商。周公也曾担任太师,并在成王年幼的时候摄政7年。周公的儿子伯禽也

  • 将相制是什么官职制度?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将相制

    战国时期,随着各国君主地位的极大提高和权力的高度集中,在国家机构中,巫史和宗室贵族已退居次要地位,只有君主的臣仆越来越受到重用。某些君主的臣仆侍从已由主管君主的私人事务而发展到管理国政,并被委以重任,于是在中央政府中便出现了以相、将为主的官制。战国时各国在国君之下都分设相、将。正如《尉缭子&midd

  • 三公九卿制简介_三公九卿制是什么制度_三公九卿制是什么意思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三公九卿制

    秦统一中国后,其中枢职官为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汉承秦制,又继续发展为“三公九卿”制。丞相为最高行政长官,禀承皇帝意旨处理国政。丞相一般设两人,以右丞相为上。以宦官充任丞相者为“中丞相”。对某些有威望的丞相朝廷还尊称为“相国”,

  • 三省六部制简介_三省六部制是什么意思_三省六部制实行时间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三省六部制

    三省六部制是什么意思?三省六部制什么时候实行的?本文来详细说说。魏晋南北朝的三省制魏晋以后,尚书台从内廷独立出来,成为中央政府执行政务的总机关。晋称尚书台为尚书都省,刘宋称尚书寺,一名尚书省。至南北朝梁代遂改称尚书省。尚书省的首长是尚书令,副职是尚书仆射(yè)。这样,尚书省便相当于西

  • 二府制是什么制度_二府制制度简介_二府制是哪个朝代的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二府制

    宋代中央是由中书门下(简称“中书”)和枢密院分掌政、军大权,号称“二府”。北宋神宗以前的一百多年,中书、尚书、门下三省虽仍然设置,但都不预朝政,形同虚设,全非宰相之职。在三省之外,另设宰相的办公机构于禁中,称为“政事堂”或&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