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三公九卿制简介_三公九卿制是什么制度_三公九卿制是什么意思

三公九卿制简介_三公九卿制是什么制度_三公九卿制是什么意思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4679 更新时间:2024/1/30 21:46:07

秦统一中国后,其中枢职官为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汉承秦制,又继续发展为“三公九卿”制。

丞相为最高行政长官,禀承皇帝意旨处理国政。丞相一般设两人,以右丞相为上。以宦官充任丞相者为“中丞相”。对某些有威望的丞相朝廷还尊称为“相国”,如秦始皇时的吕不韦,汉高祖时的萧何都先后被称为“相国”。汉武帝之前,多以功臣为丞相(如萧何、曹参王陵等)。武帝时开始起用一批儒生为丞相。

但武帝之后,丞相地位虽尊,权力却日渐缩小。武帝死后,霍光以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主持朝政,其权势就远在丞相之上。西汉末,丞相改称为大司徒,与太尉改称的大司马、御史大夫改称的大司空并称“三公”,同为宰相,其权力又一次下降。到了东汉初年,光武帝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合称“三司”。

但其时“三公”仅为挂名宰相,只是例行公事,并无实权。正如《后汉书·仲长统传》所说:“虽置三公,事归台阁。自此以来,三公之职,备员而已。”所谓“台阁”,乃指“尚书台”而言。尚书台本是皇私府中负责收发文书的一个小机关,其长官曰尚书令。由宦者担任的则曰“中书令”,如司马迁受腐刑后便曾担任过中书令。

由于皇帝将实际的政务中心日渐转移到内廷,所以尚书台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并分曹办事,终至成为处理中央政府日·常政务的机关。有时皇帝还以某些地位较高的官员加上“领尚书事”、“录尚书事”等头衔以掌管尚书台的事务,这样,领尚书事、录尚书事、尚书令、中书令等便成了实际的宰相。

“三公”中的太尉掌管全国军事。如汉初以“诛诸吕”著称的周勃便担任过太尉。汉武帝时曾撤太尉而改置大司马,如霍光便曾以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的头衔主持朝政。但因大司马权力太大,而且已不限于武事,所以东汉初又取消大司马,仍改为太尉。

御史大夫为丞相之副,而其实际的职掌则是皇帝的秘书长兼内外监察的最高长官。秦汉时都设有御史府,以御史大夫为长官,以御史中丞为其副。御史府中有御史若干人,在内廷掌管档案并督察百官者为“侍御史”,出外监察郡县的称“监御史”。武帝晚年还设有“司隶校尉”,专门负责监察京都及其周围地区的治安和官员。东汉时改称御史府为御史台,别称“宪台”,以御史中丞为长官(御史大夫已改为大司空),转属少府,从此御史台遂成为专门的监察机关,而后世也便径称监察官员为“台官”了。

以上说的是“三公”。三公之外,秦汉还有九个重要的官员和官署,位在三公之下,统称“九卿”。九卿中的大部分官署原是宫廷事务机构,服务对象是皇家,但随着君主权力的增大,遂上升为中央政府的行政部门。这九卿是

1.奉常:汉景帝更名太常。其职责主要是掌宗庙礼仪、占卜祭祀等。掌管文史星历的太史令,掌医疗的太医令,以及掌经学传授的博士等为其下属。

2.郎中令:汉武帝更名光禄勋。为皇帝的侍从武官长,平时守卫王宫,皇帝出行负责保卫工作。“飞将军”李广便曾担任过郎中令。其属下主要有掌议论的大夫及具有候补官性质的郎(多由官员子弟担任)和掌传达引见的谒者等。郎又有议郎、中郎、侍郎、郎中之分。武帝时还设过期门郎、羽林郎,为皇帝微行时的武装侍从。

3.卫尉:汉景帝曾改称中大夫令。主要掌管各宫门的守卫,及吏民奏章的上达和四方的贡献等。其属官有仆射、公车司马令等。汉代卫尉也能统率军队,其军称为“南军”。

4.太仆:掌管皇帝的车马及全国的马政。

5.廷尉:汉景帝、汉哀帝曾更名大理。掌管刑罚及狱讼审理,为全国最高的司法官。

6.典客:汉景帝更名大行令,汉武帝更名大鸿胪。掌接待少数民族及藩国来朝事宜。

7.宗正:掌皇族宗室事务。由春秋时的宗族大夫发展而来,至清代则称宗人府。其属官有都司空,掌对犯罪宗人的处置。

8.治粟内史:汉景帝更名大农令。武帝更名大司农。掌农业、租税及钱谷、盐铁,并掌国家的财政收支。其属官有都内等。

9.少府:是宫廷事务的总管。掌管皇家的钱财,并负责皇家所需物品的供应以及各种宫廷服务事宜。其属官庞杂,但有些很重要。如掌收发文书、起草诏令的尚书台,掌符节玉玺的符节台,掌监察的御史台,以及存放档案的兰台等,都先后归属过少府。后来尚书台脱离少府,成为独立的行政机构,少府职权也便缩小了。

除“九卿”外,比较重要的中央政府官员还有一些,如掌管京师治安的中尉(汉武帝更名执金吾),主管宫室、宗庙、陵寝等土木工程的将作少府(汉景帝更名将作大匠),掌宣达皇后意旨及宫中事务的将行(汉景帝更名大长秋),以及掌管归属少数民族事务的典属国(汉武帝时并人大鸿胪)等。而“九卿”加上“执金吾”、“将作大匠”及“大长秋”,便是所谓的“十二卿”。

标签: 三公九卿制

更多文章

  • 三省六部制简介_三省六部制是什么意思_三省六部制实行时间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三省六部制

    三省六部制是什么意思?三省六部制什么时候实行的?本文来详细说说。魏晋南北朝的三省制魏晋以后,尚书台从内廷独立出来,成为中央政府执行政务的总机关。晋称尚书台为尚书都省,刘宋称尚书寺,一名尚书省。至南北朝梁代遂改称尚书省。尚书省的首长是尚书令,副职是尚书仆射(yè)。这样,尚书省便相当于西

  • 二府制是什么制度_二府制制度简介_二府制是哪个朝代的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二府制

    宋代中央是由中书门下(简称“中书”)和枢密院分掌政、军大权,号称“二府”。北宋神宗以前的一百多年,中书、尚书、门下三省虽仍然设置,但都不预朝政,形同虚设,全非宰相之职。在三省之外,另设宰相的办公机构于禁中,称为“政事堂”或&ld

  • 辽金元的官职制度简介_辽金元的官职制度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辽金元

    辽的中央机构特点是分北面官和南面官两个系统。北面官掌朝廷大政及契丹本部,南面官理汉人。两套机构都由皇帝统辖。北面官设北、南宰相府,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把“宰相”作为正式机构和职官的名称。两宰相府各设左、右宰相及总知军国事、知国事等长官。北宰相府长官由皇族耶律氏成员担任,南宰相

  • 大学士和内阁制是什么制度_大学士和内阁制制度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大学士

    明初中枢职官沿袭元制。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废中书省,并规定不再设丞相,由皇帝亲理国政。但由于政务繁忙,便由翰林院官员加殿阁大学士衔草拟诏谕。成祖时,命翰林院编修、检讨等人值文阁,参预机务,处理六部政务,称为内阁。仁宗以后,内阁权位渐高,人阁大学士们也多是元老旧臣,号称“辅臣&rd

  • 周朝的官职有哪些_周朝的官职制度_周朝官职分类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周朝

    周代,巫史的地位大大下降,担任中央政府最高职务的是太师、太傅、太保,合称“三公”。他们辅佐周王,统领百官,执掌朝政,是周王朝的中枢职官。而担任这些职务的一般都是有威望的贵族。如姜尚在武王时便曾为太师,协助武王灭商。周公也曾担任太师,并在成王年幼的时候摄政7年。周公的儿子伯禽也

  • 东周时期春秋70个诸侯国介绍盘点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东周

    1、齐国齐国是周朝诸侯国之一,姜姓。田氏代齐后,史称“田齐”,妫姓。是为春秋五霸、战国七雄之一。春秋初期,齐与主要竞争对手鲁国之间经常发生战争。公元前689年,齐襄公灭鲁的与国纪,扫除东面障碍。公元前686年,公孙无知杀襄公自立,公子纠奔鲁,公子小白奔莒。次年,无知被杀。鲁伐

  • 东周时期春秋70个诸侯国介绍盘点 之二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东周

    公元前312年,秦、魏、韩出兵救燕,败齐于濮水之上。次年,赵武灵王召燕公子职于韩,派兵护送回燕,立为燕昭王。昭王即位于燕破之后,立志报仇雪耻,卑身厚币招聚天下贤士,得乐毅等人,励精图治,燕从此强大。这一时期,燕国设有两个都城,上都为蓟,下都为武阳(今河北易县东南),但也有一说认为汉良乡县为燕的中都。

  • 白区党组织是如何支援红军长征的?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长征

    央广网10月24日消息红军长征期间,在国民党统治区逐步恢复和建立起来的中国共产党组织,坚持地下斗争,以不同方式支援红军,为红军长征的胜利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到达陕北后的红二方面军一部(资料图)中共中央迁往中央革命根据地后,在白区的派出机构是中共上海中央局和中共中央北方局。上海中央局代表中共中央领导党在

  • 张格尔叛乱是如何被平定的_张格尔是谁_张格尔叛乱起因经过结果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张格尔叛乱

    乾隆年间,清政府平定南疆大小和卓之乱,统一天山南北后,为了缓和民族矛盾,清政府实行轻徭薄赋的政策,使当地维吾尔族民众得以休养生息。随着时间的流逝,清政府派遣驻扎新疆地区的各级官吏开始贪污腐败。嘉庆时,他们与当地维吾尔族官员狼狈为奸,坏事干尽:随意增加赋税,残酷压榨百姓,敲诈勒索老百姓。当地老百姓对此

  • 诸葛亮为评价益州为什么会前后不一样?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诸葛亮

    说到诸葛亮其实大家都很喜爱和佩服这个人的,是真的是一位很有才能的人,但是其实有的时候也不见得,话说其实诸葛亮对于益州这个地方的评价还是前后不一样的,那么这是为什么,是因为当时的时局发生了变化,还是说当时诸葛亮看走眼了呢?下面我们就着这个问题一起分析揭秘看看吧!“横看成岭侧成峰&rdq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