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商朝九世之乱是怎么回事

商朝九世之乱是怎么回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3483 更新时间:2023/12/11 19:47:56

商朝的国都最早设在亳,但之后的三百年里,商朝却在不停地迁都。迁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商王朝早期还是一个游牧国家,放牧“逐水草而居”是很正常的;他们的农业也还处于游耕农业阶段,在一个地方耕种数次,地力耗尽之后就要寻找新的肥沃的土地;而且自商代第十一位君王中丁开始,北方的鬼方、土方和西方的羌等方国氏族时有叛乱,历代商王都不停东征西讨,迁都也是为了躲避战争;再加上商代王位继承是“兄终弟及”和“父死子继”两种制度并存,每一次王位更迭都会引发一场权力争夺,新的商王继位后则会选择把都城迁到新的地方营建自己的势力。

话说商王朝在第十位君王太戊的时候,一度中兴。太戊的儿子叫中丁。中丁继位可不容易,因为他的叔叔们都势力强大,一个个都盯着太戊的王位。中丁无法,为了稳固自己的地位,将商朝首都自亳迁至(今河南郑州西北)。为了化解国内的矛盾,他又出兵攻打东方一个反叛的诸侯蓝夷,从此,商朝和东夷各部落之间开始了长期的战争。

中丁死后,他的几个兄弟凭借个人势力与其子争夺王位。他的儿子年幼,哪里争得过这些老奸巨猾的叔叔?最终,中丁的弟弟外壬压倒了其他兄弟,坐上帝王的宝座。这时候,东方的姺和邳两个诸侯国看到商朝政局不稳,想要浑水摸鱼,反叛了。姺和邳是两个古老的诸侯国,他们的叛变对商朝的影响很大。外壬虽然在内斗中胜出,却一直没能解决外部问题,而且由于他的即位开了“谁势力大谁即位”的先例,造成了商朝一百多年王位继承的混乱,史称“九世之乱”。商朝国势开始衰落。

外壬死后,他的弟弟河亶(dǎn)甲继位。河亶甲是商王太戊的儿子、中丁和外壬的弟弟,所以,他既要和外壬的儿子做斗争,还得和中丁的儿子做斗争。都城的势力盘根错节,河亶甲只得再次迁都。河亶甲元年,他迁都于相(今河南内黄境内)。河亶甲在位期间多次发动对外战争,出兵征伐蓝夷和班方,并先后派彭伯、韦伯征服背叛商的邳和姺两个部落。因为战事频繁,致使商朝国力再度衰落。

战争期间,河亶甲病危,他临死前,指定亲信大臣为他的儿子祖乙保驾护航,于是祖乙得以在众兄弟中杀出一条血路而继位。祖乙也和父亲一样,面临复杂的势力集团。他先将国都由相迁至耿(今河南温县东,一说在今山西河津东南),不料都城还没建好就被洪水冲毁,他只好迁都于邢(今河北邢台),结果又发大水,所以他最后迁都于庇(今山东菏泽郓城)。祖乙在位时重用贤臣巫贤(据说他是著名的大巫师巫咸的儿子)辅佐自己,使商朝国运再度中兴。祖乙死后,大臣们为了纪念他的功绩,称他为“中宗”。中宗就是祖乙的庙号。

祖乙的儿子是祖辛,大概是因为祖乙威望高,所以祖辛顺利继位。祖辛死后由他的弟弟沃甲继位。沃甲死后由他的侄子、祖辛的儿子祖丁继位。祖丁死后由他的堂弟、沃甲的儿子南庚继位。南庚继位时各种势力明争暗斗,他被迫将国都由庇迁至奄(今山东曲阜)。南庚死后,祖丁的儿子阳甲继位。阳甲在位时,商朝国力再度衰弱。阳甲去世后,他的弟弟盘庚继位,而盘庚终于彻底解决了频繁迁都的问题。

从商王中丁开始,经历了外壬、河亶甲、祖乙、祖辛、沃甲、祖丁、南庚一直到阳甲,共九王,每一任商王的继位几乎都要经过一场势力博弈,加上频繁迁都,使商朝的统治力量遭到严重削弱,无力再顾及四方诸侯,诸侯不再向商朝朝见纳贡。西北方少数民族如土方、鬼方、羌等,浑水摸鱼,趁机发展力量,日益威胁着商朝的统治。

标签: 商朝九世之乱

更多文章

  • 清朝文字狱的影响 文字狱杀害了多少读书人?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文字狱

    在封建社会,每一个朝代都有因文字而获罪的人,这是历代统治者迫害知识分子的一种手段。统治者从文人的作品中断章取义地摘取字句,罗织成罪,所造成的冤狱被称为“文字狱”。由文字狱而引发的冤狱,轻的下狱、流放,严重的会因此引来杀身之祸,甚至所有家人和亲戚都受到牵连,遭满门抄斩,株连九族

  • 义和团运动的起因 义和团运动的结局及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义和团运动

    自从鸦片战争之后,大多数传教士也就留在了大城市,但仍有少数具有献身精神的勇敢传教士历尽千难万险深入中国内地,传播基督教义。只可惜他们的付出与回报是不成正比的,他们的努力几乎没有结果。百姓与传教士关系越来越紧张,还有一个根本的原因思想冲突。基督教义中的“无父无君”和&ldquo

  • 洋务运动的目的和主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又称自救运动、自强运动。是19世纪60到90年代晚清洋务派所进行的一场引进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以维护清朝统治的自救运动。洋务运动前期口号为“自强”,后期口号为“求富”。洋务运动主要指导思想就是“师夷制夷”、

  • 夏商的官职制度是怎么样的 夏朝商朝官职制度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夏朝,商朝

    夏、商的君主称“后”和“王”,而在王的周围,权力最大的要算是“史”,即甲骨文中所出现的“卿史”和“大史”,古书中有时也称作“巫”。他们是神权的体现者,负责把

  • 周朝的官职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周朝

    周代,巫史的地位大大下降,担任中央政府最高职务的是太师、太傅、太保,合称“三公”。他们辅佐周王,统领百官,执掌朝政,是周王朝的中枢职官。而担任这些职务的一般都是有威望的贵族。如姜尚在武王时便曾为太师,协助武王灭商。周公也曾担任太师,并在成王年幼的时候摄政7年。周公的儿子伯禽也

  • 将相制是什么官职制度?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将相制

    战国时期,随着各国君主地位的极大提高和权力的高度集中,在国家机构中,巫史和宗室贵族已退居次要地位,只有君主的臣仆越来越受到重用。某些君主的臣仆侍从已由主管君主的私人事务而发展到管理国政,并被委以重任,于是在中央政府中便出现了以相、将为主的官制。战国时各国在国君之下都分设相、将。正如《尉缭子&midd

  • 三公九卿制简介_三公九卿制是什么制度_三公九卿制是什么意思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三公九卿制

    秦统一中国后,其中枢职官为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汉承秦制,又继续发展为“三公九卿”制。丞相为最高行政长官,禀承皇帝意旨处理国政。丞相一般设两人,以右丞相为上。以宦官充任丞相者为“中丞相”。对某些有威望的丞相朝廷还尊称为“相国”,

  • 三省六部制简介_三省六部制是什么意思_三省六部制实行时间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三省六部制

    三省六部制是什么意思?三省六部制什么时候实行的?本文来详细说说。魏晋南北朝的三省制魏晋以后,尚书台从内廷独立出来,成为中央政府执行政务的总机关。晋称尚书台为尚书都省,刘宋称尚书寺,一名尚书省。至南北朝梁代遂改称尚书省。尚书省的首长是尚书令,副职是尚书仆射(yè)。这样,尚书省便相当于西

  • 二府制是什么制度_二府制制度简介_二府制是哪个朝代的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二府制

    宋代中央是由中书门下(简称“中书”)和枢密院分掌政、军大权,号称“二府”。北宋神宗以前的一百多年,中书、尚书、门下三省虽仍然设置,但都不预朝政,形同虚设,全非宰相之职。在三省之外,另设宰相的办公机构于禁中,称为“政事堂”或&ld

  • 辽金元的官职制度简介_辽金元的官职制度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辽金元

    辽的中央机构特点是分北面官和南面官两个系统。北面官掌朝廷大政及契丹本部,南面官理汉人。两套机构都由皇帝统辖。北面官设北、南宰相府,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把“宰相”作为正式机构和职官的名称。两宰相府各设左、右宰相及总知军国事、知国事等长官。北宰相府长官由皇族耶律氏成员担任,南宰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