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三国时期曹操南征东吴战略正确但犯下低级战术错误?

三国时期曹操南征东吴战略正确但犯下低级战术错误?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2584 更新时间:2024/1/24 1:31:05

汉末三国的军事家首推曹操。曹操钻研兵法,有高深的军事理论,曾熟读孙武吴起等前代军事家的著作,在习诸家兵法的基础上,写成《兵书接要》一书,结合自己的战争经验加以论述。所撰《孙子略解》,开创整理注释《孙子》十三篇的先河,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代军事理论。主张“兵以义动”的战争观,强调师出有名,符合道义。在战略战术上灵活多变,因事设奇、任势制胜,兵不厌诈。

在带兵方面,他治军严整,法令严明,一次在行军途中,曹操传令不得使战马践踏麦地,如有违犯,一律斩首。士兵皆下马步行,惟恐踏坏麦苗。可曹操的战马因受惊吓踏了麦田。他即拔剑割下自己一撮头发,以示处罚,足见执法认真。《通典·兵典》中收录的《魏武军令》、《魏武船战令》、《魏武步战令》等,也反映了他严明的军令。

在用兵方面,史称他“行军用师,大较依孙吴之法,而因事设奇,谲敌制胜,变化如神。自作兵书十万余言,诸将征伐,皆以新书从事,临事又手为节度,从令者克捷,违教者负败。”在对吕布、张绣、袁绍、马超、韩遂等一系列战斗中,常用声东击西、避实就虚、埋伏、包抄、突袭、离间、劫粮、攻彼救此、弃物诱敌等战术,谲敌致胜,转弱为强。他确实是一个极为杰出的军事家。

但再看曹操南征东吴你还会说他高明吗?

曹操在平定北方之后,南征刘表,正逢刘表病死,继任其官爵的刘琮在蔡瑁等人的劝说下投降曹操,至此,曹操征服天下大业的伟大理想可以说是胜利在望了,因为当时天下敢与其争锋的英雄只有盘踞东南的孙权,盘踞西部的马超、韩遂,另外还有张鲁,西南一角的刘璋,曹操现在占据荆州,将这几大势力从南到北分开,曹操可以各个击破,分而取之。

然而,曹操首先选择南征东吴,先是发下战书,要求孙权投降,否则,要踏平东吴。然而,没有想到的是,曹操南征东吴,竟然被周瑜在赤壁一役打得找不到北,最终是溃败而逃,从此无力南下,揭开了最终三分天下的序幕。

历史发展到这里,有三国迷们认为曹操在征服刘表之后选择进军东吴犯了一个战略错误,曹操不应该首选东吴,因为孙权势力最大,应该首选刘璋,还说如果郭嘉在,一定会劝服曹操不攻打东吴,转而西进首先攻打刘璋。

曹操南征东吴真犯了战略错误吗?曹操在征服刘表之后,首选东吴,那是曹操及他手下一大批谋臣武将通过全面分析之后的最佳选择,作为当时最具征服天下实力的曹操来说,他在选择是东进还是西进的方面不可能犯下战略错误,他选择攻打东吴,那是当时天下形势最佳选择。

首先,曹操选择首先南征刘表就是为攻打东吴作准备。曹操平定北方之后,剩下的几股势力唯独孙权最强,这一点不需要怀疑,所以,孙权成为曹操平定北方之后最大的心腹大患。但是,曹操南征为何不首先选择孙权,而是选择刘表呢?当然不是刘表势力最弱,而是刘表占据的地理位置实在太重要,他成为当时几股势力的联系点,占据着中国最中间的位置,当时的荆州北到陕西,中间占据湖南、湖北,南到南海,既是当时中国经济最繁荣的地方,也是当时中国人口最集中的地方,拿下刘表,等于是拿到征服天下的最好保障,既拥有了强大的经济,也拥有了人口,最主要的是将当时几股势力分割开来,让他们不能实现联盟,首尾不相接,并且各个实力最终都与曹操直接相连,彻底暴露在曹操的刀剑之下,曹操然后采取各个击破的办法,最终达到征服天下的目的。曹操南征刘表的目的也迅速的得到了实现,而且不但没有任何损失,还拥有了刘表大军上十万,光水军就有十万左右。

其次,曹操南征孙权,那是当时几股势力的最佳选择。曹操拥有荆州之后,放眼天下,当时与曹操为敌的几股势力,只有孙权孤立在东南一角,现在,曹操选择孙权来打,那其他几股势力即使有心帮助,但也没有办法帮上忙,而且距离遥远,各大势力也会心存侥幸,以为孙权能够抵挡曹操,这样,曹操完全可以放心打击孙权,而且能够做到打败孙权,威震其他势力,毕竟,孙权是最大势力的一方。

如果曹操选择攻打刘璋,一方面进攻刘璋的路线只有一条,需要通过湖南到四川,不但路途遥远,而且山高路险,经过多重水路,曹操大军刚到,刘璋就会居高临下发动进攻,歼灭曹军,如果从湖北方向进攻,那几乎没有路可走,更加不可能,最主要的是刘璋、张鲁、马超与韩遂几大政权在一起,现在,曹操如果打下刘璋,那其他几股势力就会意识到下一个就是他们了,所以,那必然是相互联合,他们占据地形优势,曹操必然会面临多方战争,曹操会受得了吗?所以,曹操选择南征孙权,这样的战略选择是完全正确的,即使郭嘉在,那不但会支持,或许还是积极的鼓动者。

第三,东吴虽然强大,但内部并不稳定,有希望不通过战争获得和平解决。别看东吴虽然当时在曹操的几大敌对势力中实力最强大,但东吴内部并不很稳定,因为孙权当时才26岁,或许比刘琮的年龄还小,而且是接孙策的位,在东吴的阵营中影响也并不大,还处于张昭、周瑜等几位辅佐大臣的辅助之中,尤其是孙权阵营中历来就有主降派和主战派,其中以张昭为首的主降派占据政治核心,以周瑜为首的主战派其实在政权之外,是少数派。所以,当曹操的战书到达时,张昭请降,而且张昭与曹操手下王朗等关系很好,并且王朗就是从孙权阵营中走出去的,特别是张昭当时是孙权方面内部事务最有影响的人,所以,张昭请降是孙权内部最大的声音,当时鲁肃不敢在朝廷上发声,根本原因是他知道,他的声音会被主降派张昭方面湮灭,必须要有周瑜的支持。而孙权也是举棋不定,最终在鲁肃的劝说下请回周瑜才下定决心。而刘璋在益州经营几十年,影响极大,意见会相对统一,而北方无论是张鲁,还是马超、韩遂,一直是曹操的死敌,投降的可能性绝不会很大。所以,曹操首先选择孙权,其实是想和平解决。

第四,刘备败逃的方面是孙权方向,那曹操当然要拿孙权试问。曹操平定荆州,其实还是有漏洞的,那就是刘表的另一儿子刘琦还没有投降,占据江夏,而且依附刘表的刘备也是自己必须要消灭的对手,现在逃到了孙权的那里,因为刘备当年依附曹操时,不但背叛了他,而且还杀了他的部下,旧仇新恨,当然要清算,虽然这个时候的刘备,曹操根本就没有把他当作对手,但在曹操眼中那是恨之入骨。现在,你竟然又投向孙权,那自然先要拿孙权试问。所以,曹操下战书给孙权,当然是要求孙权交出刘备,以解当年刘备背叛之恨。

第五,曹操开始并没有武力解决孙权的打算,只是试探而已。即使如此,曹操当时发战书给孙权,并没有马上发动进攻孙权的打算,他一方面是想逼降孙权,另一方面还是在一心先平定荆州,因为荆州虽然已在手,但真正平定要需要时间,更何况,曹操军队来自北方,真要与孙权开战,那也要有充分的准备,至少在水军方面不输孙权,否则,要想真正以武力征服孙权那还有困难。所以,此时的曹操一方面在等待孙权的答复,另一方面在治理荆州内部事务,三方面在全面整顿荆州水军,达到至少可以对抗孙权水军的水平。

然而,曹操虽然在战略布局上是正确的,但他依然还是犯下了一个不可饶恕的错误,那就是低估了孙权手下主战派的决心。虽然主战派周瑜在东吴政权里是少数,但是,他长年主持军事,在军事方面的寻找战机的能力不是曹操手下那般谋臣武将所能相比的,尤其是在他熟悉的地盘上,无论地形、气候、长江流域的特点等都相当熟悉。所以,曹操骄傲的认为周瑜无论如何不会主动出击,没有做到必要的防范。其实,赤壁之战完全是周瑜方面主动打起来的,曹操根本就没有想在这个时候与周瑜发生战争,根据《三国志》中《周瑜传》的记载,赤壁之战其实发生了两场战争,第一场就是周瑜主动出击,这场战争,已在江南的曹操竟然被周瑜打败,逼到了长江以北,这实际上说明了曹操方面最擅长的陆上战争就被周瑜打败了,等于是让周瑜拿到了战争主动权,然后就让周瑜能够运用到自己最擅长的方法用水军打败他,当然,曹操可以认为这是他的战略撤退,因为曹操军队中当时发生了比较大的疾疫。但即使如此,此时的曹操也应该清醒过来,周瑜不是浪得虚名,该认真应对了,如果曹操在刚被周瑜打败之后能够清醒过来,那就不会发生赤壁之战的第二场战争也是终极大战,至少不会发生赤壁之战大败的结局,当周瑜派出黄盖假意投降时,聪明一世的曹操竟然再次犯糊涂了,竟然相信周瑜真的会投降他,这样的低级错误简直是不可思议,因为能够在陆地上就能够打败曹军的周瑜,怎么会没有征兆的突然要投降他呢?用脚都能够想明白的事情,曹操竟然天真的认为这是他实力太大的原因,最终导致赤壁之战大败,这才是曹操南征孙权输得最彻底的根本原因。

所以说,曹操在南征刘表成功之后,马上发战书给孙权,战略上绝对是最正确的选择,但曹操最终在赤壁之战上惨败,那是犯了一次又一次严重的战术错误,把一手绝好的牌打糊了,根本原因实在是骄傲得没有边了,我们简直就象在看神话电影,23万大军竟然被周瑜的3万人马不止一次的打败,而且是败得一塌糊涂,损失过半,简直是羞辱得体无完肤。

标签: 曹操

更多文章

  • 东吴大都督吕蒙是如何瓦解荆州军队军心的?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吕蒙

    吕蒙早年不识字,曾被人讥笑为吴下阿蒙,后来通过自己的勤奋学习,成为东吴著名的将军。东吴大都督吕蒙是如何瓦解荆州军队军心的?一起来了解一下历史吧!(吕)蒙旦暮使亲近存恤耆老,问所不足,疾病者给医药,饥寒者赐衣粮。羽府藏财宝,皆封闭以待权至。羽还,在道路,数使人与蒙相闻,蒙辄厚遇其使,周游城中,家家致问

  • 隋文帝杨坚为何只留杨素?隋文帝为何不杀权臣杨素?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隋文帝,杨坚,杨素

    杨素,协助隋文帝杨坚建立大隋王朝,此人极具军事才华,是个杰出的军事统帅。也是隋朝第一功臣,深得隋文帝杨坚的信任。隋文帝杨坚为什么这么信任他?隋文帝诛杀功臣却留下了功高盖主的杨素。隋朝隋文帝杨坚为何只留杨素?隋文帝为何不杀权臣杨素?杨素(544年606年8月31日),字处道。汉族,弘农华阴(今属陕西)

  • 王凌是怎么死的?王凌向司马懿要棺材钉是什么意思?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王凌,司马懿

    人物简介:王凌(172年251年),字彦云,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三国时期曹魏将领,东汉司徒王允之侄。李傕、郭汜杀害王允后,他逃归乡里。后来举孝廉,为发干长,迁中山太守。后被曹操辟为丞相掾属。曹丕即位,拜散骑常侍,出为兖州刺史,与张辽等至广陵讨孙权,以功封宜城亭侯,加建武将军。正始初年,为征东将军

  • 历史上方腊起义简介 方腊起义的时间以及导火索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方腊

    历史上方腊起义,是北宋末年的一次农民起义,是以方腊为首的一次大型造反行动。方腊起义的时间是宣和二年(1120)十月初九,那方腊的导火索是什么呢?为什么会发动这次战争呢?就让我们回归历史,在历史的层层迷雾中去寻找答案吧。宣和二年十一月二十二日方腊贼军在青溪县息坑(今浙江淳安西)全歼两浙路常驻官军五千人

  • 东汉末年最有资格统一天下的家族:四世三公的袁绍家族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袁绍

    东汉末年,群雄并起,大家都想在乱世中分一杯羹。袁绍出身东汉名门”汝南袁氏“,自袁绍曾祖父起,袁氏四代有五人位居三公,他自己也居三公之上,其家族也因此有“四世三公”之称。袁绍早年任中军校尉、司隶校尉,曾指挥诛杀宦官。初平元年(190年),与董卓对立,被推

  • 曹操刘备两人都很崇拜的孙权为何晚年昏庸?一生与豪族为敌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曹操,刘备,孙权

    吴太祖大皇帝孙权(182年-252年5月21日),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生于下邳(今江苏徐州市邳州)。三国时代东吴的建立者。父亲孙坚和兄长孙策,在东汉末年群雄割据中打下了江东基业。建安五年(200年),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之掌事,成为一方诸侯。建安十三年(208年),孙权与刘备建立了孙刘

  • 高阳公主谋反:高阳公主和丈夫房遗爱造反结果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高阳公主,房遗爱

    唐朝可以说是女人称霸的时代,为什么这样说呢?不仅有一代女皇武则天的问世,还有武则天女儿太平公主把持朝政,号称“武则天第二”,还有唐太宗李世民女儿高阳公主谋反,你说是不是女人横行霸道的时代啊!下面小编就来详细介绍一下高阳公主和丈夫房遗爱造反的事件。“房遗爱谋反&rd

  • 周成王桐叶封唐一戏言——成就春秋霸主晋国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周成王

    周成王姬诵和弟弟感情特别好,当然也是儿时的好玩伴。周成王桐叶封唐一戏言,成就春秋霸主晋国。小编为什么这么说呢?这是有历史依据的,接着往下看,各位看客就明白了。晋国,春秋第一强国。让我们先从晋国开始,那晋国又是如何建立的呢?桐叶封唐故事要从春秋之前的五百年前开始说起了,那时周朝刚刚建立不久。姜太公除了

  • 中国历史上东周是怎样灭亡的?是谁把东周灭亡的?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东周

    东周传至第26位君主姬延时,周王室衰弱得风雨飘摇。东周末代君主不再是万众拥戴,四方叩拜,威风凛凛的天子,周朝最后一任君王姬延落魄得一塌糊涂,被人逼得四处躲债。那么中国历史上东周是怎样灭亡的?是谁把东周灭亡的?周朝最后一任君王姬延在位期间,周王室已经十分衰弱,他所统治的地盘只有三四十座城池,3万多人口

  • 中国古人起名有什么讲究?周朝人取名有五原则六禁忌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周朝

    周代的姓名文化在历史上别出心裁。取名的方式多元化,既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又有自己的规则可寻。历史记载春秋时鲁国大夫申繻提出的取名五个原则和六条禁忌,至今仍有参考价值。周人取名崇尚质朴中国的姓名文化虽然源远流长,但周代以前的历史记载不像后来那么多,人名有限,我们只能从帝王谱系中找出一些上古时期的取名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