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资治通鉴:智瑶无故索取土地的教训

资治通鉴:智瑶无故索取土地的教训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4101 更新时间:2024/1/24 19:49:32

智伯请地于韩康子,康子欲弗与。段规曰:“智伯好利而愎,不与,将伐我;不如与之。彼狃于得地,必请于他人;他人不与,必向之以兵。然则我得免于患而待事之变矣。”康子曰:“善。”使使者致万家之邑于智伯,智伯悦。

又求地于魏桓子,桓子欲弗与。任章曰:“何故弗与?”桓子曰:“无故索地,故弗与。”任章曰:“无故索地,诸大夫必惧;吾与之地,智伯必骄。彼骄而轻敌,此惧而相亲。以相亲之兵待轻敌之人,智氏之命必不长矣。《周书》曰:‘将欲败之,必姑辅之;将欲取之,必姑与之。’主不如与之以骄智伯,然后可以择交而图智氏矣。奈何独以吾为智氏质乎!”桓子曰:“善。”复与之万家之邑一。

智伯又求蔡、皋狼之地于赵襄子,襄子弗与。智伯怒,率韩、魏之甲以攻赵氏

赵襄子使张孟谈潜出见二子,曰:“臣闻唇亡则齿寒。今智伯帅韩、魏而攻赵,赵亡则韩、魏为之次矣。”二子曰:“我心知其然也,恐事未遂而谋泄,则祸立至矣”。张孟谈曰:“谋出二主之口,入臣之耳,何伤也?”二子乃潜与张孟谈约,为之期日而遣之。

襄子夜使人杀守堤之吏,而决水灌智伯军。智伯军救水而乱,韩、魏翼而击之,襄子将卒犯其前,大败智伯之众。遂杀智伯,尽灭智氏之族......三家分智氏之田。

~《资治通鉴.周纪一》

智伯(仗着自己实力强大)找韩康子要土地,韩康子不想给他。谋臣段归对韩康子说:智伯贪图利益又刚愎自用,不给他要的土地,他肯定会攻打我们,不如给他。智伯跟人要地得逞之后,就会也去找别的诸侯要地;其他诸侯若不给,智伯必定会出兵攻打。这样我们就能避免祸患、静待时局变化吧。”于是韩康子派使者给智伯万邑之地,智伯很是高兴。

于是智伯又向魏桓子要土地,魏桓子也不想给。属下任章问为什么不给?魏桓子说无缘无故的要地,所以不想给。任章说:“无故要土地,各个诸侯心里必定恐惧;我们给了他土地,智伯肯定会志骄而轻敌,其他害怕智伯的诸侯心理上就会亲近。这样的话,智伯必定不会长久。《周书》说‘将欲败之,必姑辅之;将欲取之,必姑与之’,您不如把地给智伯,让他骄横起来,到时候再联合那些被智伯欺负过的诸侯,一起对付智伯。何必我们自己硬刚强大的智伯呢?”于是魏桓子爷也给了智伯万邑之地。

【图片来源于网络】

智伯又向赵襄子索要蔡、皋狼之地,但赵襄子不给。智伯恼羞成怒,带领韩国和魏国一起出兵讨伐赵国。赵襄子派属下张孟偷偷潜出城去游说韩康之、魏桓子,给他们讲述了唇亡齿寒的道理,他们约定一起攻打智伯。

赵襄子决水堤灌智伯军,智伯军队大乱,韩国魏国从侧翼进攻智伯,赵襄子让有罪的士卒当先锋,大败智伯。赵襄子尽灭智氏。遂三家分晋。

公元前633年,晋文公建立三军制度,每军设将佐各一名,依次为中军将、中军佐,上军将、上军佐,下军将、下军佐。掌管这六个职位的人便是“六卿”,中军将为正卿执政。这便是“将军”的由来,也是“将军”最初的本意。

晋国六卿采用世袭制,主要由狐氏、先氏、郤(xì)氏、胥氏、栾氏、范氏、中行氏、智氏、韩氏、赵氏、魏氏等11个氏族所把持,他们按照“长逝次补”的原则,轮流执政。晋国六卿出将入相,掌管晋国军政大事。

晋定公19年,公元前493年,诸卿之间互相兼并,只剩四卿:智氏、韩氏、赵氏、魏氏。其中智氏势力最强。单打独斗,其他三家都不是智氏的对手,但是如果联起手来,还是可以和智氏相抗衡的。到了智伯、也就是智瑶执政时,依靠智氏的一家独大,智瑶目中无人,蛮横无理。

晋国政权被六卿所把持,直至被韩赵魏三家分晋,为何会出现这样的局面呢?对现在的企业来说,该怎么防范呢?

我们来看看姜太公给周文王上的这一课:

《六韬.文韬.守土》:

文王问太公曰:“守土奈何?”

太公曰:“无疏其亲,无怠其众,抚其左右,御其四旁。无借人国柄,借人国柄,则失其权。无掘壑而附丘,无舍本而治末。日中必彗,操刀必割,执斧必伐。日中不彗,是谓失时;操刀不割,失利之期;执斧不伐,贼人将来。涓涓不塞,将为江河。荧荧不救,炎炎奈何;两叶不去,将用斧柯。”

姜太公讲,对于亲信和左右之人,不能疏远和怠慢,可以授予他们权力为自己办事,但同时不能把关键性的重要权力交于他人,以免被大臣把持、形成权臣专政的局面。

所以,日常中发现有权力集中于大臣的苗头时,就要制止这种现象,不然等大臣真的掌握了重要权力、尾大不掉时,再收拾他就要费劲了。况且那时的君主还不一定是权臣的对手。

六卿把持晋国朝政,就是因为六军的权力固定于六卿之家、世袭,没有轮换和淘汰机制,最终由六卿专政演变成了韩赵魏三家分晋。

三家分晋对我们又有何示呢?搞政治就是把朋友搞得多多的,把敌人搞得少少的。智伯犯的错误就是树敌太多,俗话说好汉难敌四手嘛。

明朝朱允文也犯了这个错误。削藩不可以从最弱的开始削。那样会早早地暴露自己的意图,让强藩察觉到并提早应对。应该拉拢比较弱的,联手打击比较强的,汉朝的削藩就是如此。还有朱元璋先打陈友谅,而不是张士诚,也是这个道理。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张居正的学生傅应祯和刘台,首先攻击他,开了不好的先例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张居正当首辅后,大权独揽,遭到朝野上下的忌讳。让张居正始料不及的是,学生傅应祯猛烈攻击他,让他羞辱和恼怒不已。傅应祯,字公善,江西安福人,是隆庆五年进士,也是张居正的门生。他考上进士后没有进翰林院,直接去当官,口碑不错。后来当上御史后,傅应祯对老师张居正的做法很有意见。张居正用考成法要求各级地方官收

  • 慈禧为何被称为“老佛爷”?原因非常荒诞,大臣还为此捏一把冷汗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慈禧太后垂帘听政后,朝廷的文武大臣都惧怕她三分。这倒不是因为她大权在握,独断专行,而是因为她喜怒无常,心狠手辣。慈禧手下有一个宦官叫李连英,聪明过人。自从慈禧太后垂帘听政把握大权朝廷后,他就确定慈禧是我国第二个武则天,要想高人一等光宗耀祖,就必须有慈禧这样的人做靠山,不然就没有出头之日。为了取悦慈禧

  • 苏轼为什么叫东坡先生?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为什么苏轼叫东坡居士,苏轼和常州的东坡公园,苏轼东坡的意思

    苏轼的家族是南北朝时期的北齐宗室,其先祖苏绰曾在南朝梁朝的末代皇帝萧衍手下任官,并被封为“东坡公”。苏轼的父亲苏洵也曾在东坡山(今绍兴市柯桥区)定居,居住期间曾写下了《东坡七集》。苏轼在其父亲的薰陶下,对家族史和东坡之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此外,苏轼自己也曾在东坡之地居住过一段时间。公元1094年,苏

  • 清朝唯一不用避皇帝讳的大臣:去世后,皇帝还亲自为他戴孝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胤祥功绩卓著,更令人惊讶的是,他在雍正帝时期被视为亲密兄弟,甚至成为整个清朝历史中唯一不用避皇帝讳的一人。这其中究竟有着怎样的故事?胤祥,生于康熙二十五年十月初一,卒于雍正八年五月初四。胤祥也是清朝有史以来第九位铁帽子王。怡贤亲王胤祥自幼丧母,因此,据说胤祥少时由雍正生母德妃乌雅氏所抚养。胤祥跟随胤

  • 容妃死后,康熙让所有见过她刷马桶的人全部殉葬,这是为何?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容妃公然反对废黜 她先前受过爱戴宠爱,是康熙难得的知己,是他的感情知音,同时还是康熙特别珍视特别喜欢,甚至说是后宫佳丽之中最爱的女人。她经历过什么?康熙在身体抱恙之际,众御医用中医的办法企图去治愈康熙,但可惜中医的药效对于这个病没有好的疗效。太子胤礽在这时却觉得康熙的时日不多了,自己即将登基,当上

  • 推迟邱处机讲道时间,成吉思汗到底出于什么目的!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邱处机(图/网络)成吉思汗与邱处机约定,到5月26日正式请邱处机讲道。快到问道的时候,成吉思汗收到札兰丁大败蒙古军队的消息后,决定亲自出征,因此将讲道的时间推迟到半年以后,改在了11月。也许是成吉思汗认为,再给他半年的时间,他就可以完全消灭札兰丁的残余势力,到时候就可以安安稳稳地听邱处机讲道了。史

  • 乾隆走后,清朝有多乱?大臣:兵部行印不见了,皇帝当场吓出冷汗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其实,“嘉庆中衰”也不是说说而已,从一件事情就可以看出清朝开始走下坡路。我们都知道,“传国玉玺”等印鉴作为古代帝王信物,是非常重要的东西,但在嘉庆时期就曾发生过“当官的把印丢了”的事,甚至还隐瞒半年之久。▲嘉庆时期曾发生过“当官的把印丢了”的事件。(图/翻摄自百科词条)首先,我们必须回顾一下当时的历

  • 后周军事强大,为什么没有迫使北汉投降,而宋太宗做到了呢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后周和北汉,北宋取代后周的重要事件是什么,后周为什么被宋取代

    北汉是在宋太宗时期,由宋军将其击败,使得北汉皇帝出城投降了。难道是后周军事实力不如北宋吗?显而易见并不是这样,北汉投降宋军的原因有两点。1、北汉没有投降后周北汉没有投降后周,使得北汉势力还继续在北方存在。那么北汉为什么没有投降后周呢?其主要原因是北汉与辽国联盟了。后周军虽然强大,但是他们却忽略了辽国

  • 红夷大炮射程约五六里,皇太极见识其威力后也加紧对其制造和购买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红夷大炮炮管长、体量重、射程远、命中率高,是明清之际铸造最优的军事利器。红夷大炮在铸造时,十分注重炮管与炮长的比例。二者比例达到最优时,弹药在炮筒里能够得到有效燃烧,驱使炮弹的动力最大,威力自然远大于中国传统的火铳。明清两朝,中国重型红夷大炮的有效射程大致为3华里,从明末一些具体战役来看,重型红夷大

  • “九子夺嫡”中,众阿哥唯独此人深受康熙喜爱,其他都枉费了心机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只是康熙皇帝在晚年的时候,却因为皇位继承人的缘故,而让朝廷内部产生了风波。在最初的时候,所有人都知道二阿哥胤礽会在将来接过皇位,因为康熙极爱他的母亲,所以胤礽才两岁就已经被册立为皇太子,而他成年以后更是文武双全,在康熙对外出征的时候,多次代皇帝监国处理朝政,并且干得还不错。人们都知道只要不出什么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