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晋楚两国在春秋时争霸百年,从各方面都进行大力竞争

晋楚两国在春秋时争霸百年,从各方面都进行大力竞争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3033 更新时间:2023/12/9 11:20:11

晋楚争霸的宏观历史原因

所谓晋楚争霸不是因为两国有什么世仇,也并非两国的国君有什么私人恩怨。两国百年争霸的宏观历史原因就是政治利益冲突,也就是双方的国家利益冲突。

晋楚两国的国家利益都是扩张争霸。晋国在我国现在的山西一带,楚国的核心在我国湖北一带。分别是春秋时期北方和南方的主要诸侯国,也是最强的诸侯国之一。它们的国家利益核心诉求都是向中原扩张,因为当时这两国的地理位置分别是东周时期我国的北方和南方的边疆区域,晋国向北是少数民族聚集区域,也是不适应农耕文化的区域;楚国向南则是当时尚未开发蛮荒沼泽之地。因此两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向人口稠密,经济文化发达的中原地区扩张争霸,由此也使两国必然发生冲突并引发争霸战争。

[var1]

春秋形势图

晋楚争霸也蕴含两种文化的冲突。晋国与周王室是近亲,也是华夏文化圈的核心成员,而楚国虽然也是周王室分封的诸侯,但楚国应该更接近于东夷文化,而且在西周时期就开始不太认同周天子的统治,如今湖北人常说的“不服周”就是当时楚人与周人对抗的标志体现。因而晋楚两国争霸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有两种文化的交锋,特别是晋国霸业的开创者晋文公重耳是以齐桓公的霸业为榜样的,而齐桓公称霸口号(纲领)里就有“尊王攘夷”这一条。

两国统治阶层的利益需要。西周以来大力完善和推行上古的方国管理制度,也就是著名的“分封制”,在诸侯国内国君也是需要推行“分封制”的,国君需要扩张领土以扩大和保持自己的实力,而且也能有更多的土地分封给卿大夫们。同样的卿大夫们也需要这种争霸扩张来建立功勋获得更多的封地。比如晋国的霸业很大程度上是卿大夫轮流执政团体所掌控的,他们也需要不断的争霸扩张来扩充和发展自己家族的领土和实力,因而也不断地支持和发动争霸扩张。

缘起

晋楚争霸的恩怨起于晋文公和楚成王两人,周襄王十五年(前637年),因晋国内乱流亡国外多年的重耳来到了当时的春秋第一强国楚国。一路上受尽冷遇的重耳意外地受到了楚国国君楚成王的优待,楚成王以诸侯之礼接待重耳,并且当秦国派人来找重耳时,建议重耳去秦国,并由秦国送重耳回国争夺国君之位。

这段历史非常耐人寻味,楚成王为什么要优待重耳并帮助他呢?当时的形势是楚国已经称雄中原,老霸主齐国因为齐桓公死后的内乱,目前正焦头烂额无心争霸;心态膨胀的宋国被楚成王打回原形;秦、晋两国也打得不可开交,为什么楚成王要帮助重耳为自己树立一个劲敌呢?

是因为重耳的贤德感染了楚成王?显然不可能,作为一个敢和齐桓公掰手腕,又把宋襄公耍得团团转的人,他显然不是蠢货。是为了给秦国树立一个劲敌,阻止秦国东进中原,同时继续消耗晋秦两国的实力?但是那时秦国扶持的两任晋国国君都背叛秦国打得正欢呢?没必要再多此一举啊。是为了给自己争霸中原扶持一个得力的帮手?那楚成王这就玩得太险了,难道楚成王就喜欢挑战高难度?

[var1]

晋文公

不管如何,重耳在楚成王的帮助下到了秦国,再有秦国国君秦穆公护送入晋,成功夺取了国君之位,开了晋国的百年霸业。不知道五年后,楚成王在城濮之战败给晋文公,亲手断送了自己的霸业并把晋文公送上了霸主宝座时,楚成王心中作何感想?

晋楚争霸第一阶段

晋文公回到国内后,迅速整顿国政,国力迅速强大,晋文公开始了争霸之路。

周襄王十七年(前635年),晋文公帮助当时的天子周襄王平定了“王子带内乱”。顺利走出了“尊王”的第一步,接过了齐桓公“尊王攘夷”的称霸大旗。同时还巧妙地转移矛盾,支持秦国吞并了楚国的一个附庸国,使得秦楚两国关系紧张,而晋文公开始准备称霸中原。

周襄王二十年(前632年),经过对楚国的盟友曹国和卫国的讨伐后,晋文公终于正面对上了自己曾经的恩人楚成王率领的楚国大军。双方在城濮进行了主力决战,结果晋国大胜,这就是著名的“城濮之战”。楚成王经营多年的北上中原的计划受阻,晋文公在第二年会盟诸侯,正式登上霸主之位。

这一阶段,总体是晋秦结盟对抗楚国,虽然实际上晋国和楚国的争霸战争中秦国没有提供实质上的帮助,但是没有袭扰晋国后方,也算帮了晋国的大忙了。

晋楚争霸的第二阶段

在晋文公称霸之后,与秦国的关系开始恶化,虽然晋文公在世的时候极力避免与秦国开战,但是晋文公死后,秦晋两国又开始兵戎相见。共同的利益使得楚国和秦国开始走到了一起,两国开始结盟对抗晋国。楚国也在楚庄王的带领下,重新恢复国力,准备再次北上与晋国争霸。

[var1]

楚庄王

周定王元年(前606年),楚庄王也打起了“勤王”的旗号,率领大军抵达周王室的都城洛邑,名为勤王实为示威。

楚庄王在与晋国发生了几次小规模的争霸战争后,终于在周定王十年(前597年),与晋国展开关乎争霸权的主力决战,史称“邲之战”。这一战楚国大胜,一雪城濮之战的耻辱,同时使得中原各国纷纷倒戈,叛晋盟楚。楚国取代晋国成为中原霸主。

此后,楚庄王联合齐国共同压制晋国,使得晋国长期忙碌于在北方与齐国周旋,基本无暇南顾。

晋楚争霸的第三阶段

但是楚庄王死后,楚国爆发内乱,楚国的实力直线下降,晋国又开始恢复实力,逐步摆脱楚庄王时期的困境。晋楚两国开始不断展开政治外交和小规模的战争,拉拢利诱威逼中原小国与本国结盟。

[var1]

周简王七年(前579年),被晋楚两国弄得焦头烂额的中原诸国,由宋国牵头组织会盟,相约尊晋、楚两国均为霸主,平分霸权,停止战争,史称“第一次弭兵会盟”。由此可见晋楚两国的争霸导致中原各国的兵祸之惨烈。

但是晋楚两国已经打了几十年的争霸战争,双方的仇恨已经不是说放下就放下的了。几年后双方就撕毁协议,再次开战。当时晋国已经击败了秦国,制服了齐国,实力重新强大起来,而楚国却没能及时援助秦国等盟国,导致这些盟国被晋国击败,只剩下自己孤立面对强大的晋国。周简王十一年(前575年),解决了后顾之忧的晋国撕毁协议,向楚国开战,双方发生鄢陵之战。这一战楚国大败,楚共王都被射瞎了一只眼睛,此战后,楚国无力再北上中原争霸,与晋国的交锋开始全面处于下风。

晋楚争霸的第四阶段

鄢陵之战后,楚国已经无力组织像前三个阶段那样和晋国的主力决战,因此在与晋国的争霸中全面处于下风。晋国也开始不再仅仅着眼于拉拢中原诸侯国结盟的目的了,而是开始针对楚国本土实施争霸行动。

周简王十四年(前572年),晋国开始实施“三驾疲楚”战略。即实行分军轮番疲楚的战略,以达到调动楚军疲于奔命的目地。

周灵王九年(前563年),晋国、吴国开始接触,晋国开始全方位扶持吴国发展,在楚国的东面扶持起一个楚国的劲敌。

[var1]

晋楚争霸示意图

周灵王十五年(前557年),晋楚之间发生湛阪之战,晋军第三次攻掠到楚国国内。

周灵王二十六年(前546年),晋楚争霸已经持续了百年之久,不仅夹在两大超级强国之间的小诸侯国被连年的兵戈弄得受不了,连晋楚两国本身也开始有点吃不消了,特别是楚国已经无力继续挑战晋国霸权,因此“第二次弭兵会盟”适时到来。

缘灭

“第二次弭兵会盟”之后,晋楚两国和中原其他诸侯国终于度过了一段长达四十年的相对和平的生活,但是国际间的战争虽然平息了,各国卿大夫家族之间的战争却热闹了起来,这些卿大夫开始兼并扩张,逐步出现取代诸侯国国君的迹象。

周敬王十四年(前506年),晋国当时的执政范献子代表晋国国君召开春秋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诸侯会盟,宣布废弃“第二次弭兵会盟”的协议,晋国独自称霸中原。但是此时被卿大夫轮流执政而架空的晋国也没有继续讨伐楚国,因为执政的范式家族也怕战争会影响自己在晋国的执政地位。

而楚国也没有对晋国撕毁协议有什么表示,因为他们已经让吴国弄得焦头烂额了,同样在周敬王十四年(前506年),吴国对楚国发动攻击,仅仅十天就攻占了楚国的首都。幸好秦国出手相助,楚国才得以复国,但是楚国的虚弱由此可知。

晋国也好不到哪去,此时的晋国已经彻底被自己的卿大夫架空了,周元王三年(前473年),越国灭亡吴国,北上与齐、晋两国会盟,因为内部分化导致实力下降的晋国面对越国的称霸只得默认接受。

[var1]

三家分晋

周贞定王十六年(前453年),晋国卿大夫赵、魏、韩三家击败执政的卿大夫智氏,晋国已经名存实亡。

周考王八年(前433年),晋国基本被赵、魏、韩三家瓜分完毕,只留下绛、曲沃两邑作为奉祀的地方。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周天子承认赵、魏、韩三家为正式诸侯,周显王二十年(前349年),最后一位晋国国君被杀死,晋国灭亡。

晋楚百年争霸是春秋时期影响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诸侯争霸。两国从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展开了全方面的竞争。但是长期的争霸也使两国国力消耗巨大,楚国进入战国后一直到战国中期才恢复强盛。而晋国更是在春秋晚期到战国初期就灭亡了,两国的恩怨也随着晋国的灭亡而消散了。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如果你一下子穿越到“周朝”,会是什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我开始感到有些害怕,因为我不知道该如何生存。我没有任何钱,没有任何朋友,也不知道该去哪里。但是,我知道我必须尽快适应这个新环境,否则我将无法生存下去。我开始四处走动,寻找食物和水源。我发现这个城市非常繁华,人们都很友好。他们给了我一些食物和水,还告诉我一些关于这个城市的事情。我发现这个城市是周朝的都

  • 姜子牙为何封前妻为“扫帚星”?难道是为了报复她吗?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姜子牙与前妻的关系,扫帚星原来是姜子牙的媳妇,扫帚星马氏有多厉害

    对,没错,这个人就是姜子牙,他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全智全能的人物,他一生在军事、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都有卓越贡献。姜子牙年轻时曾在商朝为官,因不满纣王的残暴,弃官而去,回家种田卖肉来谋生。你要说姜子牙在政治思想经济方面那可是一把好手,但是对于农活却是一窍不通,所以肉卖不出,种地也一直赔钱,导致家境日渐

  • 春秋时各国已默认土地私有,战国时土地兼并更加严重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可是到了战国时期,情况变得不同,首先权力进一步下放,春秋时期诸侯代替周天子掌握实权,而战国则是权臣控制各大诸侯。其次春秋时期土地兼并严重,基本上已经放弃了井田制,税收按照土地的实际面积,可是到了战国,土地、军队基本把持在权臣的手里,最后,齐国的内乱、晋国的分裂,导致原先周朝的秩序彻底崩溃。所谓的礼仪

  • 春秋时代争霸虽为主流但只是壮大自身的方式,灭国也不在少数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在整个春秋时代,争霸是周王国的主流趋势:周平王四十九年(前722年)到周桓王十年(前710年),“小霸”郑庄公主导了东周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成功与齐、鲁二国结成盟友后,取得了对宋、卫、蔡、陈联盟的决定性胜利;周庄王十二年(前685年),齐桓公抢先回国夺得君位,开启了与楚成王长达四十三年的争霸历程;

  • 春秋战国后法家便成为治国法宝,西汉独尊儒术也是“外儒内法”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而所谓的独尊儒术,实际上不过是“阳儒阴法”——一种调剂、纠偏和安抚手段,类似于给一个坚硬的物件裹上柔软的包装,本质上不会有丝毫改变。至于许多人推崇的无为而治,则带有明显的“无奈”性质,除了休养生息时期不得已而为之,更多时候只是存在于人们的理想、憧憬之中。想要弄明白汉朝到底是依法治国还是以儒治国,可以

  • 他用甲骨文写高考作文,仅得8分却被985破格录取,后来发展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钱文忠高考状元作文,高考作文写甲骨文被清华录取,中国唯一750分满分的高考作文状元

    但是甲骨文的发明者和使用者们,距离我们如今的时代已经有着数千年的光阴,很多甲骨文的真正含义和后世所使用的简体汉字有着较大的差异。国内从事甲骨文相关研究的专业人员也比较紧缺,我国的考古人员在殷墟遗址和其他的文献资料中所统计出的甲骨文共有4500字左右,而如今能够正常使用的甲骨文仅仅只有两千多字。而一向

  • 春秋争霸的兼并使各大国直接对立,并导致战争规模的扩大化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战国时期属于东周的后半段时期,在战国时期之前是春秋时期,也就是东周的前半段时期,两部分合起来就是完整的东周时期。那么就有人问:既然春秋和战国时期合起来就是东周时期,为何又要将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阶段?原因是春秋、战国时期包含了完整的东周时期,但东周时期却不能完全包含春秋、战国时期。东周在周赧王五十

  • 战国时的五国相王是对周王室王权的否定,形式上更甚于加九锡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战国时期的五国相王,说的是战国中期五个主要诸侯国互相承认对方君主王位的事件,这个事件过后,周王室的权威彻底消失了。一般来说,获得王权的合法性,有君权神授、民主推选等。周王室自称天子,意思是代天牧民,所以周王室的王权的合法性,实际上是君权神授。至于周王朝实行的德政,只是为这个合法性之外,又增加的有效性

  • 《他是谁》卫国平公主抱救出聂小雨,江边高调告白,终于在一起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var1]聂小雨已经在地下室被蒋广善绑架,但卫国平和三火四处寻找,正好和聂小雨失之交臂。最后还是多亏了小雨的录音机,蒋广善仓促失误。蒋广善发现聂小雨的录音机后,把它当垃圾一样扔了出去。他知道卫国平是在调查他,没想到卫国平不会放过这个垃圾。终于,在垃圾袋里,卫国平找到了聂小雨送给他的录音机。[var

  • “竹联帮”大佬陈启礼:我宁愿被共产党管,也不让台湾被外人拿走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为首的少年名叫陈启礼,他代表这群年轻的弟兄们在地下插了三把刀,嘴里还喊着口号:“第一刀,插中央,叛帮出卖弟兄的,千刀万剐无人葬!第二刀、第三刀,刀口刀刃向外方,齐心协力对外帮!”在外人看来,这也许只是一群不良少年的玩笑,但事实上,这正是后来台湾第一大黑帮竹联帮的创立之始。陈启礼(左)校园霸凌作为竹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