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盟津观兵两年后,周武王认为伐纣的“天命”已经到来,于是整顿战备,出征伐纣。武王率领战车三百乘,虎贲三千人,步兵四万五千人,浩浩荡荡从丰邑向盟津进发。
武王伐纣的进军路线图
到达盟津后,周武王来不及与诸侯寒暄,便急奔商朝国都守卫军的驻地——牧野,纣王接到军情急报后正好也整备军队在牧野等待武王的军队。于是,双方摆开阵势,一场大战即将爆发。之后的结果大家都知道了,周朝军队在一天之内即取得决定性胜利,纣王兵败如山倒,最后逃到鹿台自焚而死。牧野之战成为后人津津乐道的一次以少胜多的战役。简写君认为,牧野之战的胜利的重要原因有一条,便是“快”,没有快这一条,牧野之战结果为何,尚存在变数。那么,“快”体现在哪里呢?
记载武王伐纣的利簋
一方面,周武王行军速度快。据《汉书》记载,周武王于文王受命十一年一月二十六日从周国的都城丰出发,于二月二十一日渡过盟津,于二月二十六日夜到达牧野前线。30余天行军1000多里,甚至最后5日之内急行军300多里,在当时的交通条件下,这样的行军速度可以说是神速了。快速行军带来的好处便是,商纣王无法调回东部作战的部队,也无法召集尚依附于商朝的诸侯的军队,不得不由奴隶、囚犯组成军队慌忙应战。
牧野之战
一方面,是发动进攻快。根据《逸周书》记载,牧野之战,周武王这边只有兵车三百五十乘,并以虎贲军冲杀商纣王大军,商军大败。另外,《吕氏春秋•古乐》的记载,“武王即位,以六师伐殷,六师未至,以锐兵克之于牧野。”可知,周武王为了快速发动进攻,在渡过盟津后,立即率领特种部队——战车及虎贲军急行军到达牧野,未等待大部队到达,便以锐兵突袭、冲阵,在一日之内取得了对商朝作战的决定性胜利,逼得商朝的一把手商纣王自焚而死。据说,武王到达牧野时天已经黑了,还在下雨,武王连夜布置作战任务,第二天一早,便发动进攻。可见,周武王没有给纣王一丝喘息的机会,以最快的速度结束了这场灭国战争。
牧野之战
天下武功,无坚不破,唯快不破。3000年前的周武王深知这个道理,他以前所未有的勇气力排众议,克服众多困难,发动伐纣之战;又通过急行军,以锐兵力克商纣王军队,结束了商朝五百余年的统治,建立的周朝,完成文王未竟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