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为何会有人认为卫青军事能力一般,只是靠国力碾压才能打败匈奴?

为何会有人认为卫青军事能力一般,只是靠国力碾压才能打败匈奴?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3683 更新时间:2024/2/8 12:07:45

卫青出击匈奴主要有五大成就:其一,龙城大捷,让卫青绽露头角。汉武帝元光六年(前129年),卫青被封车骑将军,首次带兵出征。当时汉军一共四路出兵:车骑将军卫青出上谷,骑将军公孙敖出代郡,轻车将军公孙贺出云中,骁骑将军李广出雁门。四路将领各率军一万,迎击匈奴。卫青首征,果敢冷静,深入险境,直捣匈奴祭天圣地龙城,首俘匈奴军士700人,取得胜利。另外三路,公孙敖、李广两路失败,公孙贺无功而返。

其二收复河套。元朔二年(前127年),汉武帝派卫青、李息率兵出击匈奴,自云中出兵,西经高阙,再向西直到符离(今甘肃北部),收复了河套以南原秦朝的辖地,活捉匈奴兵数千人,牲畜数百万,并在阴山以南的河套地带筑朔方城,设朔方郡和五原郡,不但解除了匈奴骑兵对长安的威胁,还建立了进一步反击匈奴的前方基地。

其三,奇袭高阙(今内蒙古杭锦后旗)。元朔五年(前124年),卫青率三万骑兵出高阙,奇袭匈奴右贤王,俘虏右贤王的小王十余人,男女一万五千人,牲畜达千百万头。其四,两次出定襄。元朔六年(前123年)春、夏,大将军卫青两次率十万骑兵分六路出击匈奴,斩获匈奴军一万余人。这次霍去病带八百骑从征,俘匈奴单于的叔父和国相,斩单于祖父等两千余人,绽露头角,封冠军侯。

其五,漠北大战。元狩四年(前119年)春,汉武帝以十四万匹战马及五十万步卒,作为后勤补给兵团,授予卫青、霍去病各五万骑兵,步兵和运输物资的军队十万余,兵分两路,跨漠长征出击匈奴。原计划由霍去病挑选精骑攻击单于主力,卫青也将自己的骑兵多交由霍去病统领,卫青打击左贤王。卫青西出定襄,霍去病东出代郡。结果卫青大军出塞一千余里,却与匈奴单于主力遭遇。

卫青沉着应战,因李广、赵食其两军迷路未能及时赶到支援,单于逃跑,俘获和斩杀敌兵一万九千余人。而霍去病率军北进两千多里,越过离侯山,渡过弓闾河,与匈奴左贤王部接战,歼敌七万余人,俘虏匈奴屯头王、韩王等三人及将军、相国、当户、都尉等83人,乘胜追杀至狼居胥山(今蒙古国境内),举行了有名的封狼居胥祭天封礼,祭地禅礼,接着又一直打到北海(今俄罗斯贝加尔湖)。经此一战,“匈奴远遁,而漠南无王庭”,匈奴十几年内再无南下之力。

古代匈奴一直是中原王朝最大的威胁,战国时候,秦、赵、燕等国就不断与匈奴作战,并在边境筑长城以阻挡匈奴侵略;秦统一后,更是派蒙恬等名将统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驻守北境,将以前各国长城连接加固,以阻挡匈奴南下。经过秦末大乱和楚汉战争,中原地区疲惫已极,汉朝建立,国虚民疲,再无力抵御北方强大的匈奴政权。汉朝初建,匈奴来袭,汉高祖率三十二万军队出击,结果被匈奴四十万大军围困在平城白登山,七天七夜,几欲全军覆没,最后还是用陈平计,方才脱险。

至此,汉初统治者认为自己实力不及匈奴,就采用与匈奴和亲政策,结好匈奴。但就是这样,匈奴仍不断侵掠北部边境,烧杀抢掠,让汉朝统治者头疼不已。为了巩固边防,消除匈奴之患,汉朝忍辱负重七十余载,休养生息,养精蓄锐,综合国力大增,终于到汉武帝时期达到了打击匈奴的条件。常言道:“杀敌一千,自损八百”。有强大的国力是致胜基础,杰出的人才是打败敌人的关键。正是在这种形势下,卫青、霍去病成了致胜匈奴的骄骄者。同时期的韩安国、李广、程不识、公孙敖等将领,在抵御匈奴侵扰中,也都表现很优秀,但在征伐匈奴中,却立功甚微,远远不及卫青、霍去病建立的功勋。

特别是在卫青、霍去病去世后,汉武帝又继续派兵攻打匈奴,却多次遭到失败。太初二年(前103年),浚稽赵破奴率汉军攻打匈奴,被匈奴包围,全军覆没;天汉二年(前99年),贰师将军李广利率领汉军攻打匈奴,惨败,李广利差点被俘,六、七成汉军被杀;天汉四年(前97年),李广利率骑兵六万,步兵七万出朔方攻击匈奴单于,因杅将军公孙敖率一万骑兵,三万步兵出雁门攻击匈奴左贤王,游击将军韩说率步兵三万人出五原,强弩都尉路博德率步兵万余人,与李广利会师,李广利与单于战余吾水上连日,公孙敖与左贤王战,俱不利,皆引还;征和三年(前90年),李广利率汉军深入漠北,被匈奴大败,李广利被俘。

此战,汉损折大将,汉军死者数万人,汉武帝由此不再出击匈奴。也许有人会说,汉武帝连年用兵匈奴,国库空虚,人民凋敝,汉帝国已频临崩溃边缘,要知道,经过卫青、霍去病的连年打击,匈奴更惨,已到无力南下的境地。因此武将的军事能力,有时也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正是“一将无能,累死三军”啊。

司马迁因受“李陵之祸”的牵连,面对汉武帝的任人唯亲,穷兵黩武,国库空虚,人民凋敝,对当时的汉朝统治者已是很有怨恨之心,他同情李广的遭遇,守边征战多年,竟未封侯,也鄙视卫青、霍去病凭外戚显贵,自然在为卫青、霍去病作传时,暗示卫青、霍去病显贵有皇后卫子夫的帮衬,卫青、霍去病立功有汉武帝的荣宠和大力支持的结果,再对比李广的遭遇,就容易给人以卫青、霍去病之所以能在征伐匈奴中建大功立不世之业,是有外戚护身,皇帝宠爱的嫌疑。

因此,以后的文人雅士,受《史记》影响,就有贬讥卫青霍去病之意,如唐人王维有“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的诗句,宋人曾巩也有“霸上今朝且儿戏,卫青异日须天幸”的诗句,等等。正是有太史公的怨笔和后世文人的讥讽,才让人们对卫青、霍去病的才能有了误判。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五代十国时期,为什么说建立在广东的南汉国是一个很荒唐的国家?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南汉地处岭南,相对于同时割据山西的北汉。听到这个国号,我们就知道南汉的当家人必姓刘,事实也是如此。十六国时期,匈奴人刘渊自称是刘邦之后,所建立的国家也为汉。公元917年,刘岩正式称帝,定都广州,建立南汉,是为南汉高祖。随后是殇帝刘玢,中宗刘晟及后主刘鋹。公元971年被北宋所灭,历四帝,享国祚54年。

  • 为蜀国鞠躬尽瘁的诸葛亮就是完美的人吗?他身上又有哪些优缺点?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身为臣子,他时刻谨记君臣之礼,清清白白,从不觊觎帝位,如若不然,刘备岂会临终托孤?此外,他占据天时地利人和,不但有刘备三顾茅庐请他出山,入世后还得到重用,三国的英雄无不钦佩赞赏他。如此一位忠君爱国、勤勉清廉的臣子,有哪位君主不喜欢他?由于诸葛亮实在是太优秀了,很多人将他当成心中的神,认为他是天下第一

  • 为什么唐朝女子常常出现“梦中怀孕”?杨贵妃父亲一句话点名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杨贵妃为什么怀不了孕的故事简介,唐朝杨贵妃可爱壁纸,唐朝杨贵妃琴棋书画

    不过在唐朝,女子的行动范围还稍微大些,因为大唐开放的思想和粗犷的性格,使封建礼数的界限显得比较低。唐朝女子落落大方的性格响彻海内外,几百年的时间里也产生了很多奇葩行为。比如,唐朝女子自愿进入道观做女道士的记录创造了历史之最,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据不完全统计,从皇宫中走出来的就有8位公主放弃了绝佳待遇

  • 主动VS被动:汉朝地主兼并、农民无地可耕,只能沦落为“农民工”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从最初的集体劳作到封建生产关系的建立,农业耕作工具的改进等都使得农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到了西汉时期,农业发展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那就是雇佣型的农业得以发展。在历史的发展潮流之中,汉朝的农业雇佣关系又发展出了怎样的特征,这又是什么原因所造就的呢?一、汉朝的农业雇佣关系带有自身显著的时代特征(1)为

  • 16岁的白居易被老诗人瞧不起,他掏出一首诗,成为流传千古的绝唱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白居易的背景简介,评价白居易的一生,白居易的真正面目

    白居易是唐朝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共享有“诗王”和“诗魔”两大美誉,一个人拥有两个称号,这在诗人呈井喷式爆发的唐代来说,无疑是极其特殊的。纵然如李杜般的流量红人,也只有一个标签在身,而白居易却既是王者又是魔鬼,因为笔耕不辍而称王,亦因为沉溺创作而入魔。相比于大多数诗人,白居易的成名之路显得尤为平

  • 为什么周王室要把封国封那么大,却不自己直接控制土地呢?郡县制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周王室衰落的政治原因,郡县制是谁提出的,秦实行郡县制的原因

    但放在周天子的视角来看,分封天下,建立诸侯,本身就是他控制“土地”的一种手段,分封制的本质,其实也是一种中央集权,但却是共和背景之下,一种“弱”的中央集权。在大型国家机器出现以前,或者说是夏商周等朝代出现以前,社会的主要政体其实就是由部落组成的联盟。这种政权有着一种特征,那便是互相的“统属性”并不强

  • “一个王朝毁掉一座都城”,为何唐朝之后长安彻底沦为“废都”?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但是,到了隋唐时代形势大变。由于气候的变化,以及人为因素对环境的破坏,导致关中地区的人口承载能力大不如前。因此,隋唐两朝便不得不依靠来自于关东地区的粮食等物资补给。而且,每逢荒年粮食欠收的时候,朝廷都不得不组织饥民赴洛阳等地“就食”。此外,随着经济重心的日益向东向南移动,长安做为一国之都已有过于偏西

  • 洛阳博物馆“曌——武则天和她的时代”新展开幕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图说:蓝釉双龙瓶 唐代(618-907)洛阳唐恭陵哀皇后墓出土 洛阳博物馆藏该展览采用第一人称,以武则天自述的形式回首她成为一代女皇的点滴,回顾一路走来的挑战、机遇与成就。通过刻画丰富立体的武则天形象,在突出其个人才华和成就的同时,结合唐朝的时代背景、社会风貌等内容,带领观众从历史发展观的角度,认知

  • 47岁的唐朝大将叫了37岁的契丹皇帝一声父皇,得了皇帝却丢了国家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此将就是石敬瑭,他早年曾在前朝皇帝李存勖和李嗣源手下为将,屡立战功,多次拯救二人于水火之中。甚至李嗣源的皇位也有石敬瑭多半的功劳,于是李嗣源将女儿嫁给了他,石敬瑭便成了皇帝的半个儿子。如今李嗣源病逝,理应儿子李从珂继位,但是石敬瑭拥兵自重,已然成为后唐最有实力的节度使,二人实力不相上下。李从珂非常明

  • 两千年前,张骞苦苦寻找的月氏国,究竟是个怎么样的国家?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月氏,又叫“月支”,西域古族名。这个民族的来源有多种说法,有说来自突厥部落,有说来自雅利安人,也有说来自伊朗族。时间相隔2000年,当然会给现代留下神秘感,但是中国古代发达的史书记录,给我们提供很多信息。提起月氏,就不能不提匈奴,两边是相杀的世仇。司马迁在《史记》里记下匈奴降兵,给汉武帝提供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