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陆游崇拜岳飞,有三首诗写得很真切!

陆游崇拜岳飞,有三首诗写得很真切!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1014 更新时间:2024/1/25 10:14:54

陆游才华横溢,一生戎马生涯,为国为民,同时也为后人留下了无数经典诗作,其中他为纪念少时偶像岳飞也留下诸多笔墨。

1

书愤

陆游(宋)

山河自古有乖分,京洛腥膻实未闻。

剧盗曾从宗父命,遗民犹望岳家军。

上天悔祸终平虏,公道何人肯散群?

白首自知疏报国,尚凭精意祝炉熏。

(陆游《剑南诗稿》卷二十五)

2

感事

陆游(宋)

堂堂韩岳两骁将,驾驭可使复中原。

庙谋尚出王导下,顾用金陵为北门!

(陆游《剑南诗稿》卷三十四)

3

夜读范至能揽辔录言中原父老见使者多挥涕感其事作绝句

陆游(宋)

公卿有党排宗泽,帷幄无人用岳飞。

遗老不应知此恨,亦逢汉节解沾衣。

(陆游《剑南诗稿》卷二十七)

南宋绍熙三年(1192)冬,陆游作此诗于山阴。范至能,即范成大《揽辔录》,宋孝宗乾道六年(1170)三月,范成大以特使身份出使金国,要求金把历代皇陵归还南宋,交涉无效,八月还朝。他把出使途中所写的日记,取名叫《揽辔录》。书中记载他过相州(今河南省安阳市)时,遗民常向宋使痛哭、跪拜,倾吐他们的爱国情怀。

陆游由此百感交集,写了这首诗。诗中揭露了南宋统治集团残酷迫害抗金将领的事实,肯定了中原父老的爱国热忱。此诗大意是指,在南宋初年,以奸相秦桧为首的卖国求荣派当权,抗战派宗泽和岳飞等被排挤和受到迫害,沦陷区的父老虽不知这些可怕的事,但他们看到宋朝使者,也忍不住流泪。

本文转载自《精忠爱国商会》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胡宗宪和张居正使戚继光成为明朝长城,张居正死后戚继光凄惨而亡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在归乡途中,家中传来噩耗,弟弟戚继美一家三口在罢官回家途中相继病亡,此事让戚继光在数天之内须发皆白,大伤元气。命运总是喜欢跟命苦之人开玩笑,不久之后其子戚安国又不幸夭折,戚继光在承受丧子、丧弟之痛后还要面对脾气古怪的发妻王氏。万历十四年(1586年),受不了丧子之痛的王氏终于愤而离家,并带走了戚继光

  • 胡惟庸结党营私让朱元璋名正言顺将其杀掉,并就此废除丞相制度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关于这个问题,其实朱元璋本人已经给儿子朱标做过生动的解释。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继十年前诛杀胡惟庸后,朱元璋又准备赐死胡惟庸的老上司李善长。太子朱标有些看不下去了,他劝说朱元璋:“陛下诛夷过滥,恐伤和气!”朱元璋当时默不作声。第二天,他叫来朱标,当面把一根浑身长满刺的棘杖扔在地上,让儿子捡起来

  • 种师道曾拒绝西夏无理要求,靖康之难后徽钦二帝后悔未采纳其建议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种师道祖父种世衡是仁宗朝的西北名将,威名震慑西夏。种家子弟已是三代从军,数十人战死沙场,世代忠良。年轻时期,同时拜了当时的思想家、哲学家张载为老师。也许就算是不做武官,他也可以做一个有才能的文官。最初就是任文职,后来得罪了蔡京被迫改武职。他的主要成就在抵御外敌方面:西夏和金国。我们来简单阐述一下。种

  • 皇太极提出与明朝和谈,但文官们的一致指责使明思宗拒绝和议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而就在此时,皇太极主动向明思宗表达了求和之意,但就是这样一份雪中送炭的提议,却被明思宗断然拒绝。而明思宗也失去了最后的喘息机会,最终城破自缢,明朝灭亡。议和,是皇太极主动寻求的崇祯十五年(1642年),皇太极主动向明思宗抛出了橄榄枝,寻求议和。此时的明朝上自明思宗,下至文武百官都不敢相信满清求和的诚

  • 王韶“熙河开边”完成对西夏的战略包围,使丝绸之路重新畅通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熙河开边”的背景北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正月,英宗驾崩,年仅20岁的宋神宗继位,成为北宋的第六位皇帝。当时,北宋政府积贫积弱,面临着严重的内忧外患。明代王夫之在《宋论》中说:此时“君饰太平以夸骄虏,臣立异同以争口舌,将畏猜嫌而思屏息,兵从放散而耻行枚。率不练之疲民,驭无谋之蹇帅”,“不能得志

  • 王彦因南宋主和派得势多次拒绝官职,最终郁郁而亡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白驹过隙,时间一晃已过十余年。当年那位义无反顾踏上疆场的将军,已经成为了一介洪州观察使。在任上,他兢兢业业地治理一方百姓。可是他忘不了当年的部众,忘不了故乡的明月,忘不了汴京城下的耻辱。即便如此,在偏安一隅的南宋朝廷之下,他可谓壮志难酬。在这一年,沉积于心中许久的愤懑与忧愁带走了这位矢志报国的热血男

  • 王安石跟司马光、欧阳修、苏轼均希望通过改革扭转颓势但路线不同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北宋开国以后,就处于一种“先天不良”的状态:对外,通过军事渠道拿辽国、西夏毫无办法,只能一方面花钱买平安、一方面豢养规模庞大的军队寻求心理安慰;对内,由于刻意的重文轻武政策,导致出现了大量需要国家出面供养的文人、官员,而且还呈现出滚雪球一般的姿态。因此,经过短短几十年,北宋就出现了严重的冗员、冗兵、

  • 王安石变法触动众多人的利益加之进行过程中的急功近利遭到诟病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变法的背景:国家积弊需要改革无论古今中外,国家的“变法革新”总是在面临严重困难或危机的时候才会进行。治平四年(1067年)宋神宗赵顼登基为大宋第六位皇帝,他面对的大宋可以说是危机重重。大宋已经立国一百多年,虽然经济高度发达,财政收入日增,但长期财政治理不善,导致了三大危机:财政赤字严重入不敷出;军事

  • 杨广墓中不起眼的东西,经过专家八百多天的复原,冒出一身冷汗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直到专家把杨广的墓发掘出来之后,这些留言才是平息下来。在杨广的墓当中,专家也是发现了不少值得研究的东西,而其中最让考古学家疑惑的就是一块类似疙瘩的东西。刚发现这个的时候,研究员以为是土包,差点就一铲子给敲了,但是其领队却是觉得这个东西有点不同寻常所以就带了回去,准备好好研究一番。而在专家们努力之下,

  • 左良玉手握80万大军,为何无视崇祯数次求救,就是不出兵勤王?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首先,左良玉是满族人,对于汉族皇帝的统治并没有太多的认同感。在明朝灭亡后,清朝建立了满族政权,这也进一步证明了左良玉对于满族统治的支持和认可。因此,他可能觉得自己与崇祯皇帝之间存在着文化和民族差异,不能真正地支持崇祯政府。其次,左良玉的地位和实力使得他能够独立行动,并且不必听从崇祯的命令。他手握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