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日开展|此间风雅 大宋风华:宁波博物院推出“梦华旧物——宋人的生活”展

明日开展|此间风雅 大宋风华:宁波博物院推出“梦华旧物——宋人的生活”展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3835 更新时间:2024/2/7 1:18:26

(来源:宁波博物馆)

时间:2023年4月4日-2023年6月11日

地点:宁波博物馆一楼西特展馆

展讯

如果可以穿越,你最想回到哪个朝代?

对中国人来说,这个关于理想世界的追问是一个乐此不疲的话题。汉武鼎盛,魏晋风骨,大唐雄宏,华夏五千年,历朝历代都有独有的气质。

最近几年,随着“式生活美学”的热潮兴起,出现最多的答案是宋代。从来没有哪个朝代像宋代这样饱受争议,有人说它“积贫积弱”,如今,更多的人说它“明煌煌”。如果把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对折一下,宋朝正好处在中间点上。

宋徽宗《文会图》(图源于网络)

严复说过,“中国所以称为今日现象者,为宋人之所造就十之八九”。宋人的生活美学也是我们今天与宋朝的一个连接点。

今天的我们为什么爱上宋代?

陈寅恪先生曾言:“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有宋一代,逾三百年,崇文之风盛行,是中国历史上极为重要的阶段,不但社会经济空前繁荣,文化艺术也达到了高峰,被誉为“东方的文艺复兴”,美学生活更是登峰造极。

南宋西园雅集(图源于网络)

今天的「宋代」已不再只是朝代的名称,而演变成了艺术史中一个独特的美学符号。无论是花、香、画,还是茶、瓷器等,虽都不是宋人创造,却是由宋人赋予了雅的品质,为后世奠定了风雅的基调。

图源于网络

前有春晚大热的《只此青绿》,后有《清平乐》里的“文人四艺”——焚香、点茶、挂画、插花,《梦华录》里的“茶百戏”。这些年来, “宋式美学”屡屡出圈,令人大呼风雅 。在影视作品的“种草”和传统文化复兴的助推下,越来越多的人一不小心就成了“宋粉”。

真实的宋人生活是怎样的?

在想象和电视剧之外,看得见的大宋风物,真实立体的生活美学,冲淡平和的艺术追求即将伴随着一场跨越千年的展览与大家见面。

展厅图

2023年4月4日至6月11日,由宁波博物院与中国文物交流中心共同举办,江西省博物馆、开封市博物馆、洛阳博物馆、常州博物馆、常熟博物馆、镇江博物馆、杭州市临安区博物馆等7家单位协办, 一起推出“梦华旧物——宋人的生活”展。展览展品总计214件套,包括7家外单位借展(115件套)和我院藏品(99件套)宋代精品文物,系列展示宋代文雅精致的生活方式与雅俗兼容、多元宽广的文化风貌,带大家开一场专属于宋朝的风雅文化之旅。

本次展览共分为士人、女子、孩童和都市生活四个篇章,从文人仕士到妇女孩童,从饮食文化到娱乐生活,从文房清供到闺房装饰,到从衣食住行的生活美学,再到诗酒茶花的雅致清欢,每一件文物都是宋人晨钟暮鼓里的寻常生活,同时配合以详实的图文介绍,真实还原宋人“风雅处处是平常”的精致生活。

展厅图

宋代的美,不是往上走的,而是往世俗走,往生活走。两宋时期,器物的艺术风格无论在造型还是纹饰上,一反唐代的雍容华贵,开始变得简约、素雅、清丽。由于文人士大夫阶层的空前崛起,他们在审美趣味上的变化,影响到了普通世人。所以风雅的宋人便有了平日里“焚香点茶,挂画插花”这四种雅事,通过嗅觉、味觉、视觉和触觉,将感官与艺术相融合,从而表达出自己的内涵修养与精神境界。

展厅图

一切精神文化都需要物态的载体,也因此,风雅之宋相较于魏晋风流,更多了一份物质层面的高度。 以茶为例。

《撵茶图》节选(图片源于网络)

两宋时期,饮茶之风颇盛。宋徽宗喜茶,在宴席上喜欢亲自点茶分给群臣。宋人烹茶的过程称之为“点茶”,有一套非常复杂的程序。第一步,先将茶饼“以净纸密裹槌碎”,之后将槌碎的茶饼放入碾槽之中将其碾成粉末。在电视剧《梦华录》第1集中,赵盼儿备茶的第一步就是碾茶。本次展品中的宋瓷茶碾,就是宋人茶事中用来碾茶的器具。

宋瓷茶碾

镇江博物馆藏

这套茶碾为长方形,槽口合弧端尖,上宽下窄,而碾轮宛如车轮状,中心镂空,用以装柄操作。到了点茶的环节,要将磨好的茶粉放入盏中,再注入沸水,调和茶粉成膏油状,再一点一点注水打出泡沫,也叫“沫浡”“乳花”。由于宋代贡茶「龙凤团」研磨成粉是白色的,深色的茶盏能够突显茶色的白,宋徽宗在《大观茶论》里也提到,“盏色贵青黑”,于是在北宋斗茶的盛行之下,宋代建窑盛产的黑釉建盏也随之备受推崇。一黑一白之间,体现了宋人审美的高级感。

本次展品中的南宋建窑黑釉瓷茶盏,胎质厚重,盏内施满釉,盏外施釉不到底,露胎处呈深褐色,凝重古朴。

南宋建窑黑釉瓷茶盏

镇江博物馆藏

宋人的茶器,最妙之处在于纹样多姿。苏轼点茶最喜欢用的是兔毫斑盏,“忽惊午盏兔斑,打作春瓮鹅儿酒”。细细密密的兔毛,从沿口集中到了盏心,就像春瓮里飘进来了鹅羽,洁白如雪。黄庭坚则更喜欢鹧鸪斑碗,“建安瓷碗鹧鸪斑,谷帘水与月共色”。 本次展出的一件南宋吉州窑褐釉鹧鸪斑瓷纹瓷碗,器身纹理如同中华鹧鸪身上的白点,宜用来喝初春的茶,白斑里衬托出嫩绿的色泽,如同谷帘的新泉水,饮之,哪怕未入松林,也有听鸟鸣,得甘露。

南宋吉州窑褐釉鹧鸪斑纹瓷碗

镇江博物馆藏

还有一件南宋吉州窑褐釉贴花瓷茶盏,盏内为剪纸贴花,外壁为玳瑁纹饰,表现出吉州古窑工的独特的艺术追求和审美意趣。

南宋吉州窑褐釉贴花瓷茶盏

镇江博物馆藏

今天,斗茶之风不再盛行,而茶盏却以一种别样的美学气质流传下来,诉说着宋人们孜孜以求的如雪地鸿爪般变化莫名的曜变色彩。

如果你也想穿越回宋朝,

“梦华旧物——宋人的生活展”

绝对是一个很好的入口。

你将看到一个物华的宋朝,

一个细节的宋朝,

一个生活进行时的宋朝,

一个在历史书中不太出现的宋朝。

它不再聚焦于某一种单一物质文化,

而是从宋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串成一条线,

勾连起整个宋朝审美,

勾勒出一个文化的、物质的朝代。

在这里,

徐徐展开的不只是千里江山图,

其中更有触手可及的烟火人间和梦华旧物。

END

宋人的生活

更多展览活动资讯

敬请关注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宰相因写“青鹅”2字被武则天处死,众人不解,武则天:拆开看!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武则天宰相一览表,武则天截获青鹅2字信件,武则天斩开国大臣的原因

    武则天统治时期,有一个名叫“裴炎”的人,他自幼勤奋好学,不喜玩乐,在朋友们外出游玩的时候,他仍在埋头苦学,因此被称作“怪人”。裴炎的身上有一股执拗的精神,在他学业有成的时候,官府曾征兆他入朝为官,但是他却以“学业未精”为由拒绝了。裴炎的这个行为在当时造成了很大轰动,就连父母都对他颇有微词。裴炎在弘文

  • 明朝皇帝为何热衷于“打屁股”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鲁迅先生曾说:“身中间脖颈最细,古人则于此砍之;臀肉最肥,古人则于此打之。”看来,古人尤其是古代皇帝对人体的生理结构,拿捏得还是非常精准的。砍头,不过是一刀下去,血溅三丈,一命呜呼。而打屁股,尤其是在朝堂之上,在众目睽睽之下,被当场摁倒。脱下裤子,抡起板子,皮开肉绽,血肉横飞,受刑者除了感受肉体痛苦

  • 明朝为什么要将都城搬到北方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虽然,此时华夏的经济重心早已南移,金陵地区完全可以供养都城的庞大人口,只是,这个新生的封建王朝的北方防线却面临巨大的压力。要知道,元朝虽然结束了对华夏的统治,但,依然拥有强大的实力,对中原王朝虎视眈眈。为此,明太祖朱元璋需要在北方驻扎一个乃至数个重兵集团,以应对来自北方的袭扰。当然,也会时常北出长城

  • 略谈两宋开封临安皇城宫苑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两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这段时期发生了许多历史事件,例如北宋的亡国和南宋的建立。而在这个时期,两个重要的王朝,北宋和南宋,分别在开封和临安建造了宏伟的皇城和宫苑。一、开封历代皇宫沿革与北宋东京皇城范围新考周府萧墙是北魏时期的皇宫,它的范围非常广大,是一个由许多宫殿和花园组成的大型皇城。而

  • 敕封明代户部尚书佀钟父母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奉天承运皇帝敕曰:朝廷简任才能,以励夫臣之忠,因推恩典,以遂夫子之孝,故亲虽不存而命必及焉。尔浙江道监察御史佀钟之父良善,惇义秉礼,著称于乡,训子有成,尔乃早没,揆其所自,䘏典宜颁,兹特赠为文林郎浙江道监察御史,九原有知,服斯宠命。敕曰:母以训子为慈,子以显亲为孝,肆朝廷推恩臣下,必彰夫训子之劳,而

  • 盘点宋朝最伟大的三个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宋朝最杰出的皇帝排名,包公是宋朝哪个皇帝,宋朝最能打的皇帝

    宋太祖赵匡胤是北宋的开国皇帝,中国历史上最会打仗的皇帝之一。赵匡胤在“陈桥兵变”中被拥立为皇帝,他为宋朝创造了一个很好的局面,经济文化发展繁荣,百姓生活安宁。赵匡胤统治期间,是宋军战斗力最强大的时期,对外几无败绩,不仅消灭多个割据政权,还曾击退过契丹的进犯。最大的贡献就是恢复了华夏的统一,结束了长达

  • 郑成功为什么只活了39岁?为何死前要杀掉自己的儿子、孙子和妻子?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南明政权灭亡,明朝最后一支军队创造历史史上首次武力收复台湾。海上马车夫窃据宝岛,南明郑成功扬我中华。本期视频带你走近民族英雄郑成功,看看他是如何武力收台的。17世纪初,素有海上马车夫之称的荷兰四处扩张,一边搞垄断贸易 一边搞殖民扩张,亚洲就是他们瞄上的最大的肥肉。荷兰政府通过东印度公司掠夺了大量东方

  • 探究明朝洪洞县大槐树移民始末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在很多北方人的记忆里,多多少少都会有着关于洪洞县的回忆,只要向老人问起,就很少有不知道洪洞县大槐树的。更有一些关于这段历史的传说在民间口口相传,比如用镰刀将小脚趾的指甲劈成两瓣,以证是大槐树后裔,以便后人寻祖。根据《明史》、《明实录》等史料中的零星记载,这次人口大迁徙自洪武六年至永乐十五年(1373

  • 一个皇后,一个太子,改变了西晋,他们也没发现自己是乱世开启者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本来应该蒸蒸日上的西晋王朝又是如何走上一条混乱之路的?今天搜史君就带大家来看看西晋混乱的前兆。贾后的母亲广城君郭槐常常规劝自己的女儿要善待司马遹。她常常看见贾谧和太子司马遹争执,广城君都去责备贾谧,为了调解贾氏一族和太子的关系,广城君曾想将自己的外孙女嫁给司马遹,但是贾后死活不肯。贾后之所以能上位,

  • 明朝皇室起名有什么规则?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朱元璋剧照朱元璋在应天府登基称帝之后,听从刘伯温的建议,给自己的后代规定了一套取名规则,第二个字是辈分,第三个字以火土金水木为顺序,依次以偏旁命名。例如,明仁宗朱高炽(高字辈、火旁),明宣宗朱瞻基(瞻字辈、土旁),明英宗朱祁镇、明代宗朱祁钰(都是祁字辈、金旁),明宪宗朱见深(见字辈、水旁),明孝宗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