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郑成功为什么只活了39岁?为何死前要杀掉自己的儿子、孙子和妻子?

郑成功为什么只活了39岁?为何死前要杀掉自己的儿子、孙子和妻子?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1712 更新时间:2024/2/7 1:17:42

南明政权灭亡,明朝最后一支军队创造历史史上首次武力收复台湾。海上马车夫窃据宝岛,南明郑成功扬我中华。本期视频带你走近民族英雄郑成功,看看他是如何武力收台的。

17世纪初,素有海上马车夫之称的荷兰四处扩张,一边搞垄断贸易 一边搞殖民扩张,亚洲就是他们瞄上的最大的肥肉。荷兰政府通过东印度公司掠夺了大量东方国家的财富,我国也不例外。1624年,荷兰东印度公司趁明朝内乱强行入侵占领我国台湾,对当地部落进行了惨无人道的屠杀,为了彻底奴役当地人民,荷兰人还以威逼利诱等方式要求当地人民改信基督 学荷兰语,不听话的就通通杀掉。由于当时的明朝正处于土崩瓦解的危急状态,根本抽不开身来对付这些西方侵略者,直到1644年江山易主,清朝统一中国,民族英雄郑成功的横空出世。当时的清廷在江南地区采取残酷野蛮的高压政策,激起了各地反清复明的斗争,郑家就是明朝最大的依仗之一,隆武帝还给郑成功赐国姓“朱”,连成功这名字都是隆武帝给取的,结果没过几年郑成功父亲郑芝龙就被清朝给劝降了,只有郑成功始终拒降抗清,不惜与父亲决裂。郑成功四处招兵买马,好不容易组织了一支规模庞大的队伍,结果1659年兵败南京 元气大伤,只能退回厦门,而厦门粮草匮乏,长此以往恐无以为继,郑成功试图寻找新的根据地,在曾经的荷兰通事何斌的建议下,郑成功开始谋划武力收复台湾。

武力收台!1661 年4月21日,郑成功做好部署,留下长子郑经镇守厦门,亲率25000 名将士300 艘战船,自金门出发向东挺进,从荷方设防空虚的鹿耳门水道登陆成功。这条水道极浅,船只根本无法通过,荷兰人还沾沾自喜,这地肯定没人进得来,但他们却忽略了一点,那就是每逢初一、十六鹿耳门就会涨潮,郑成功通过何斌介绍发现了这一盲点后,借着初一大潮巧渡鹿耳门,杀了荷兰人一个措手不及。不过四五天就顺利拿下了赤嵌城,城中人民看见郑军那是群情激奋争先恐后地来船上帮忙搬东西,为了拦截荷兰援兵,郑成功还在沿岸建立防御阵地,一切准备就绪后,就开始向热兰遮城进攻。热兰遮城是荷军大本营,城堡易守难攻还配有西洋大炮 火力极猛,所以哪怕城中只有千余名荷兰士兵,郑军也是无可奈何还白白损失了不少兵力。于是郑成功改变策略开始围城,命士兵四处挖掘深壕,还拿竹木编制栅栏把这座城堡给围成了一个铁桶,一围就是整整9个月,城里缺粮断水,城外吃喝不愁,这谁能忍啊!荷兰总督揆[kuí]一多次派人突围都无功而返,打荷兰那边过来的援军也几次被郑军击退,战舰都给没收了,城内的荷兰士兵被围困几个月后,士气越来越消沉还碰上了瘟疫,士兵们要么饿死要么病死,要么突围突死,到最后能打的就剩三四百人了。无奈之下揆一派人请求谈判,大意就是我给你几个银子你放我一马,我们两方在台湾友好相处互不干涉,郑成功对此嗤之以鼻,义正言辞回绝道:“惟有还我台湾 可放尔一条生路,不然大军攻城之日 便是尔等葬身之时。”

1662年1月,郑成功见时机已到 便发起总攻,为求活命揆一只能投降,沦陷38年的台湾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继续往下看,收复台湾后郑成功为何又要杀妻灭子?郑成功为什么只活了39岁?他是怎么死的?为何死前要杀掉自己的儿子、孙子和妻子?他死前到底经历了什么?

1661年郑成功率领25000名兵将直取台湾,围困荷兰侵略军9个月后成功夺回了这个沦陷38年的宝岛,郑成功还与荷兰人签订了投降协议,缴械交钱 饶你不死,就这样 1662年2月17日,揆一带着残兵败将狼狈逃离台湾。被压迫多年的台湾当地百姓都乐坏了,锣鼓喧天 鞭炮齐鸣,庆祝台湾终于回到祖国怀抱,此时 在郑成功的眼里,他宏伟的事业才刚刚起步。他在台湾设立六部 制定法律,新建学堂 宣扬儒家文化,还把流民迁徙到台湾,给他们耕牛谷种,教他们如何生存。就在台湾形势一片大好,百姓安居乐业的时候,郑成功遭受了人生中最大的打击,还是个旋风三连击,先是他那位降清的父亲郑芝龙被康熙下令处死了,连郑氏祖坟都被刨了,紧接着明朝最后一位皇帝朱由榔又被吴三桂给生生勒死,反清复明的希望彻底破灭,郑成功呕血不止 涕泗横流,身体状况越来越差,但他依旧兢兢业业管理台湾事务。却不曾想又迎来了第三次打击,他那个镇守厦门的长子郑经,与四子的乳母私通还生下了一个儿子,郑经母亲董氏谎称是妾室所生,原本郑成功还因为多了个孙子正乐呵着呢,结果一封书信打破了和平的假象。郑经大老婆的爷爷写信到台湾告状,还痛斥郑成功治家不严何以治国,郑成功看了是又羞愧又愤怒,当即下令将董氏、郑经、乳母和刚出生的孙子一并处死,结果手下人联合抗命说夫人和少主咋能说杀就杀呢?,郑成功怒急攻心,身体瞬间垮了。

1662年五月初八,郑成功自知时日无多,于是把压在箱底十多年的官戴儒服翻出来穿上,一边饮酒一边品读朱元璋写的太祖训,期间又哭又笑,最后长叹一声道:自家国飘零以来,枕戈泣血 十有七年,进退无惧 罪案日增,今又屏迹避荒 遽[jù]捐人世,忠孝两亏 死不瞑目,我有何脸面见先帝于地下!说到此处 郑成功羞愧难当,狠狠抓破自己的脸颊,最后含恨而终,年仅39岁,一代民族英雄就此落幕。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探究明朝洪洞县大槐树移民始末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在很多北方人的记忆里,多多少少都会有着关于洪洞县的回忆,只要向老人问起,就很少有不知道洪洞县大槐树的。更有一些关于这段历史的传说在民间口口相传,比如用镰刀将小脚趾的指甲劈成两瓣,以证是大槐树后裔,以便后人寻祖。根据《明史》、《明实录》等史料中的零星记载,这次人口大迁徙自洪武六年至永乐十五年(1373

  • 一个皇后,一个太子,改变了西晋,他们也没发现自己是乱世开启者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本来应该蒸蒸日上的西晋王朝又是如何走上一条混乱之路的?今天搜史君就带大家来看看西晋混乱的前兆。贾后的母亲广城君郭槐常常规劝自己的女儿要善待司马遹。她常常看见贾谧和太子司马遹争执,广城君都去责备贾谧,为了调解贾氏一族和太子的关系,广城君曾想将自己的外孙女嫁给司马遹,但是贾后死活不肯。贾后之所以能上位,

  • 明朝皇室起名有什么规则?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朱元璋剧照朱元璋在应天府登基称帝之后,听从刘伯温的建议,给自己的后代规定了一套取名规则,第二个字是辈分,第三个字以火土金水木为顺序,依次以偏旁命名。例如,明仁宗朱高炽(高字辈、火旁),明宣宗朱瞻基(瞻字辈、土旁),明英宗朱祁镇、明代宗朱祁钰(都是祁字辈、金旁),明宪宗朱见深(见字辈、水旁),明孝宗朱

  • 大宋巨贪被皇城司带走了(四)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高福来招了,供出了大宰相范贤松是他背后的人,并说这么多年他给朝廷官员行贿的账本和太后的夜明珠藏在外室沈心怡泉州的宅院里。郭槐对雷震和顾千帆说:“当务之急是赶赴泉州拿到账本,要派出最可靠的人执行这个任务。高福来继续关押在皇城司,确保不被杀人灭口。”顾千帆当即向雷震表示要亲自带人去泉州,郭槐和雷震都觉得

  • 隋炀帝和李世民为什么都一直要打高丽,看完发现他们做的真对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612年,杨广下诏征天下兵进攻高句丽。613年,隋军出动一百一十三万士兵,二百多位民夫,结果失败。不过这次之后隋炀帝并没有停止攻打高丽。之后再次攻打高丽又失败了。614年隋炀帝第三次攻打高丽。不过这次隋朝到处都是农民起义,后防不稳。最后高丽服输,隋炀帝就撤兵了。我们再看一下李世民攻打高丽的状况。64

  • 都说宦官不会打仗?看下这位唐朝宦官的战功你就怕了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唐朝宦官排行榜,雪中年轻宦官叫什么,什么叫宦官

    一说到宦官,人们总是会想到那些祸乱宫闱的阉人形象,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宦官一直不是一个正面的形象,相反,由于他们身体残缺,无论是在身体还是心理方面,都有着与常人不同之处。但其实翻开史书我们不难发现,虽然坏事儿的宦官不少,但是建立伟业的宦官也有很多,诸如汉代权宦蔡伦,改进发明了造纸术,推出了实用性更高的

  • 36岁才中举,都敢上书责骂皇帝,嘉靖帝抓起来,隆庆帝:升官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明嘉靖举人表,隆庆帝为啥不重用海瑞,隆庆皇帝和大臣的谈判手段

    明朝中后期,嘉靖帝二十多年不上朝,政治一片昏暗,再加上内外战事不休,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因此历史学家常把嘉靖时期看作明朝颓败的开始。可就是在这种腐败的环境中,出现了一位名扬千古的大清官,名气不亚于北宋时期的包拯,他就是海瑞,一个地地道道的海南人,却有着北方汉子的直爽和率真。1514年,伴随着一声

  • 张居正给万历留下了一个富裕的国家也养成了万历一个坏毛病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张居正能废掉万历么,万历首辅张居正字幕版,张居正和万历反目的原因

    明朝的皇帝中,最聪明的应该是嘉靖皇帝,最昏庸的应该是天启皇帝,最懒的皇帝则应该是万历皇帝。万历皇帝在位期间,曾经创下过一个记录,那就是二十八年不上朝。有着强大的内阁制度的支持,皇帝不上朝国家依然能照常运转,但皇帝这种行为类似于今天白领们领了工资却天天在家远程办公,不到公司打卡。如果你是老板,想必早就

  • 他被李白杜甫称为战神,却被历史教科书打脸,称其导致唐朝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文章一开始就夸他不仅当世武功第一,而且超越古人——“今代麒麟阁,何人第一功?君王自神武,驾驭必英雄。开府当朝杰,论兵迈古风。先锋百胜在,略地两隅空。”(《投赠哥舒开府二十韵》)。不仅杜甫这么夸他,老杜的朋友们也是如此。比如李白也写了首诗寄给他,虽然没杜甫写得长,写得更有气势——“天为国家孕英才,森森

  • 这个景区是明朝最光荣的地方,但也是大明最耻辱的地方!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明朝历史上唯一的天堂,明朝最牛的山在哪里,明朝开发的景点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刘邦、项羽的名言,可谓是坦率直白、掷地有声,“暴发”之后回老家,何等荣耀。明太祖朱元璋一生以刘邦为偶像,在这一点上,当然也不例外。早在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明朝还没建立,刚刚成为龙凤政权的“吴王”,朱元璋就迫不及待地回濠州老家修建祖坟。据朱元璋自己说,当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