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兵仙”韩信缘何惨死,其中有什么原因呢?

“兵仙”韩信缘何惨死,其中有什么原因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2976 更新时间:2024/1/26 16:32:15

韩信为平民,性格放纵而不拘礼节。未被推选为官吏,又无经商谋生之道,常常依靠别人糊口度日,许多人都讨厌他。当时下乡南昌亭长见韩信非凡夫俗子,韩信曾经多次前往下乡南昌亭亭长处吃闲饭,接连数月,亭长的妻子嫌恶他,一早把饭煮好。开饭的时候,韩信去了,却不给他准备饭食。韩信也明白他们的用意。一怒之下,最终离去不再回来。

陈胜吴广起义后,项梁也渡过淮河北上,韩信此时带着宝剑投奔了项梁,留在部队,默默无闻。项梁败死后,又归属项羽,项羽让他做郎中。韩信多次给项羽献计,项羽不予采纳。刘邦入蜀后,韩信离楚归汉,恰好赶上刘邦项羽争霸,看着刘邦势力弱,韩信等十几名将士商量好夜里就离开刘邦,另谋出路。

刘邦的丞相萧何赏识韩信,尤其是萧何知道韩信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得到韩信跑路的消息,来不及禀报刘邦冒着被刘邦误会逃跑的风险,连夜追回韩信。隔了一两天,萧何回来见刘邦,刘邦又是生气又是喜欢,骂道:“你逃跑,是为什么?”萧何答道:“我不敢逃跑,我是追逃跑的人。“刘邦问道:”你去追回来的是谁?”萧何说:“韩信啊。”刘邦又骂道:“军官跑掉的有好几十,你都没有追;倒去追韩信,这是撒谎。”萧何说:“那些军官是容易得到的,至于像韩信这样的人才,是普天下也找不出第二个来的。大王假如只想老做汉中王,当然用不上他;假如要想争夺天下,除了韩信就没有可以商量大计的人。只看大王如何打算罢了。”刘邦说:“我也打算回东方去呀,哪里能够老闷在这个鬼地方呢?”萧何说:“大王如果决计打回东方去,能够重用韩信,他就会留下来;假如不能重用他,那么,韩信终究还是要跑掉的。”刘邦说:“我看你的面子,派他做个将军吧。”萧何说:“即使让他做将军,韩信也一定不肯留下来的。”刘邦说:“那么,让他做大将。”萧何说:“太好了。”当下刘邦就想叫韩信来拜将。萧何说:“大王一向傲慢无礼,如果任命一位大将,就像是呼唤一个小孩子一样,这就是韩信离去的原因。大王如果诚心拜他做大将,就该挑个好日子,自己事先斋戒,搭起一座高坛,按照任命大将的仪式办理,那才行啊!”刘邦答应了。那些军官们听说了,个个暗自高兴,人人都以为自己会被任命为大将,等到举行仪式的时候,才知道是韩信,全军上下都大吃一惊。

刘邦听后大喜,自以为得信晚。对韩信言听计从,部署诸将准备出击。韩信的这番议论,实际上为刘邦制定了东征以夺天下的方略。

日复一日的成就让韩信越来越自大,甚至有点骄傲自满。随着时间的推移,信任韩信的人越来越少,然而刘邦是个心思缜密之人,在完成统一的大业之后,开始对各诸侯进行按功嘉奖和封赏,韩信自然占大头,然而此时的韩信早已经让生性多疑的刘邦起了疑心。因为刘邦在之前与项羽争斗的时候,有一次不小心被项羽围困,这个时候刘邦早已经将家人、士兵弃之脑后,他只想保住自己的小命,好不容易找到了韩信,请求韩信派兵支援,帮助他逃出来,可是此时的韩信却在这种生死两难的境况下向刘邦提出1个条件,他认为齐国地域宽广,必须派人驻守,言外之意是自己想当齐王,否则不救刘邦,这种情况下,刘邦只好硬着头皮答应,可是从那个时候起,刘邦与韩信之间早就已经有了隔阂。

刘邦忌惮韩信功高盖主,韩信也不是傻子,他也知道做了皇帝的刘邦,不再是昔日的刘邦,伴君如伴虎啊!早期做楚王的时候,刘邦找了个有人告你造反的借口把韩信拘回洛阳,赦免死罪,降为淮阴侯。韩信是个耿直的人,有什么话不藏不瞒。他为刘邦立了汗马功劳,却被猜忌,久而久之,心生怨愤,把自己的不满也说出来“天下已定,我固当烹”。韩信深知刘邦的心病,就装病不参与朝政。

他也有一个心腹陈豨,此人后来在外造反,韩信受了牵连。等刘邦带兵去平定动乱的时候,皇后吕雉利用这个时机除掉韩信。指使人造谣说韩信跟心腹陈豨勾结,企图在“后院点火”挟持皇后太子,二人里应外合。吕雉皇后找来忠贞不贰的萧何,说了韩信意图造反的事,萧何就与皇后二人商量着骗杀韩信的办法。可惜昔日驰骋疆场的韩信,反而被知己萧何和皇后骗杀。恐怕这是韩信做梦也想不到的一种死法了。

更多文章

  • 历史的拷问:六国之人都渴望被秦国统一吗?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秦始皇用九年统一天下,十一年镇压各国,秦二世则仅用七个月便丢了天下,三年就亡了国家。这至少说明,在当时,六国之人并不渴望被秦国统一,只要一有机会反抗,他们便揭竿而起,重新兴灭国、复绝祀。因此, 谢灵运有诗云:“韩亡子房奋,秦帝鲁连耻”。其中,对秦国怀恨最深的就是楚国人,所以楚南公在楚国灭亡时曾预言说

  • 万世师表的孔子,也曾经犯过“以貌取人”的错误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var1]在孔子的学生中,有一个叫子羽的,长得很丑,根据《史记》的记载,子羽长得那叫一个状貌甚恶。还有一个叫宰予的,不但长相英俊,而且“利口辩辞”,能说会道。而孔子对这两个学生的态度也是截然相反的。子羽是孔子的另一个学生子游推荐给他的,孔子曾经问子游,有没有可以推荐的贤达人才,于是子游便趁机推荐了

  • ?关羽、张飞、赵云三人的武器,唯有赵云的武器流传下来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赵云手里有两把武器,一个是青虹剑,他是武器中的极品,但是后来这把武器和关羽张飞的武器一样已经找不到了,有些人也许青虹剑成了赵云的陪葬品,还有的人说青虹剑在蜀国灭亡后被晋国得到,然后赏赐给有功之臣,最后在八王之乱的时候失踪了,但是不管怎么说,青虹剑我们如今是看不到了,但是对于赵云的另一把武器龙胆枪还是

  • 太子死后,汉武帝年纪最长的儿子主动上书自荐为太子,结果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此时,汉武帝还有四个儿子,全部都是庶出,按照立嫡立长的顺序,怎么也该轮到最年长的燕王了吧?为什么汉武帝最后竟然越过了前面三位成年皇子,将一个年仅六七岁的刘弗陵立为太子呢? 太子之位空悬 汉武帝的六个儿子中,除了长子刘据是皇后卫子夫所生之外,其他五个都是庶出。因此,从他们出生开始,面对又是老大,又是嫡

  • 让文物火起来,让艺术走进生活,文化复兴,战国公子玉人俑的传奇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汉代玉人俑图片,银手人俑,秦俑文物修复

    战国玉人俑的造型较为雄浑大气,但其雕刻细节却异常精细。制作者们通过对衣纹、面容等细节的精细雕刻,使得玉人俑更加逼真生动。战国玉人发丝清晰可数,雕刻细腻,形态优美,衣纹繁简有序,线条流畅。雕刻手法多采用单阴线、短阴线或云纹来表现。战国玉人作站立状,男性形象,发丝清晰可数,头戴小冠,双手相手相交于胸前,

  • 项羽死后千年,竟托梦救了南宋一家人,子孙后代永远奉祀霸王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项羽死后三大怪异现象,项羽死前的故事,项羽死后的军事能力

    相传在南宋时期,福建汀州有个叫王四郎的小伙。他看准了耕牛贸易,从中原选购了一批耕牛返乡售卖。走到中途时,一天夜里,他突然梦到了已故的西楚霸王项羽。项羽告诉王四郎,汀州如今正遭受牛瘟,先暂时不要返乡,或者将牛赶到别处售卖。否则不仅赔得血本无归,甚至可能会因此丧命。出于对项羽的尊敬,王四郎选择了相信。他

  • 潍水之战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何项羽打齐国很费劲,韩信却能速胜?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这场战争,叫做潍水之战。[var1]在这场战争当中,韩信的对手,是项羽麾下的大将龙且。对于龙且这个名字,很多人可能不太熟悉。但实际上,在楚汉战争期间,龙且其实也是一个关键人物。龙且在项羽阵营的地位,其实就等同于韩信在刘邦这边。只不过后来项羽败给了刘邦,龙且也输给了韩信,所以龙且就显得没那么出名了。[

  • 刘邦兵强马壮,为何依旧不敌匈奴?考古学家在西伯利亚发现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刘邦为什么败给匈奴,匈奴大战刘邦完整版,刘邦被匈奴围困事件

    我们对于匈奴的印象可能更多的是高大威猛的游牧民族,但是我们不知道的是,匈奴无论是在武器还是战略上面,都是十分卓越的。前苏联考古学家吉列谢夫,在《南西伯利亚古代史》一书中,介绍了在公元前3世纪,就已亚洲经出现了十分强大的骑兵,吉列谢夫通过南西伯利亚的作坊遗址发现,认为此时的东方草原已经有铠马,即重装备

  • 历史上真实的赵高,一手覆灭大秦王朝,却被后世误会2000年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赵高简介,历史上赵高到底有多坏,历史上的赵高是怎么样的人

    在中国2000多年前曾经有一个非常强大的王朝,那就是秦朝,秦朝开国国君就是千古一帝秦始皇,大秦建立之后,秦始皇北击匈奴,南征百越,将中国扩地千里,还命令蒙恬修建万里长城,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为中国立下了很多功劳,在秦始皇死后三年秦朝就灭亡了,而制造这些罪魁祸首的就是秦朝的中车府令赵高。[var1]

  • 长平之战:胡服骑射与商鞅变法的较量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var1] (图片来自网络) 历史背景:战国中期,各诸候国相继变法改革,最早的变法改革始于魏国的魏文候起,魏文候在战国七雄中首先实行变法,改革政治,奖励耕战,兴修水利,发展封建经济,他用李悝、翟璜为相,改革弊政;用乐羊、吴起为将,使魏国最先强盛起来称雄于诸候的国家。 之后列国相继推行变法,楚、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