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韩德勤兵败黄桥,旅长羞愤难当自尽,军长淹死

韩德勤兵败黄桥,旅长羞愤难当自尽,军长淹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1648 更新时间:2024/2/14 13:34:08

1940年,黄桥上空一时阴云笼罩,烽烟滚滚,江苏主席兼鲁苏战区副总司令韩德勤率26个团共3万余人杀奔而来,企图围剿陈、粟领导的苏北新四军。韩德勤兵分右、中、左三路:中路为嫡系部队,是进攻的主力;右路为李明扬、李长江部和税警总团陈泰运部;左路为保1旅等5个保安旅。

韩德勤又将中路分为三路,分配了直指黄桥的作战任务:左翼为89军33师,从加力、分界攻打黄桥东面;右翼是独立6旅,从高桥南下,攻打黄桥北面;居中的则是军长李守维亲自统领的89军117师和军部直属队、炮兵,从营溪南下,攻打黄桥东北。

陈、粟指挥的全部兵力仅有7000人,而能上阵作战的不过5000人,与韩德勤任何一路相比都处于劣势。但背靠滔滔长江的新四军没有退路,必须破釜沉舟一战而胜,否则就真会被赶下长江“喂鱼”,从此与苏北告别。

粟总的老部下迟浩田说,两军对阵,不仅是兵力、火力、士气的较量,也是双方指挥员谋略水平和指挥艺术的较量,在一定情况下,胜负往往取决于指挥员的一念之间。这个一念之间对这时的粟总而言,绝非“眉头一皱、计上心来”那么简单。他深知责任重大,慎之又慎,最终决定以黄桥为轴心,诱敌深入,既各个击破进攻之敌,又保住黄桥不失。

方案确定后,他又开始考虑首战对象,对韩德勤几支主力分析对比后,粟总将目标锁定了翁达的独立6团,多年后,对为何选择翁达,他还记忆犹新:“这个选择的主要根据,一是李明扬、李长江部和陈泰运虽然已表示中立,但在韩德勤大军向我进逼的形势下,疑虑很大。如果我首战歼灭了翁旅,对于拉开李明扬、李长江、陈泰运同韩德勤的距离,稳定李、陈的立场将起重要作用,这样就使韩德勤的右翼失去了掩护。二是翁旅是韩德勤中路右翼,把它消灭了,就把韩德勤的中路军打开了缺口,使我军可以实现对韩军主力的包围与迂回。三是翁旅是韩德勤嫡系主力,如首战被歼,可以给敌军士气以严重打击,并使其他杂牌军不敢动作。”

翁旅是韩德勤仅有的劲旅之一,全旅3000余人,军官多是饱读兵书战策的军校毕业生,清一色的“中正式”七九步枪,每个步兵连都配备崭新的捷克式机枪9挺。旅长翁达也算是“天之骄子”,毕业于黄埔军校第四期,与林总、刘志丹、张灵甫等人是同期同学,能征善战,颇有智谋,蒋氏对他恩宠有加,称之为“翁虎”将军。

韩德勤也是沙场老将,久经战阵,早年就“围剿”过红军,知道红军的作战原则是先打弱敌,后打强敌。他和翁达都万万没想到,粟总这次反其道而行之,先找强敌下手,从而出其不意,打了他一个措手不及。

确定了作战方案和首歼目标,粟总又决心大胆运用奇兵,精心部署麾下的三个纵队。叶飞的一纵和王必成的二纵队兵力比较充足,粟总将他们用于突击方向,隐蔽集结于黄桥西北的顾高庄、严徐庄、横港桥地区待机。他还让二纵派出两个营实行运动防御,诱敌深入。

[var1]

陶勇的三纵不到2000人,粟总决定安排其守备黄桥,同时令其派出一个营进至分界以西地区,用散兵战积极阻击敌人,迟缓其行动,疲惫其兵力。

苏北的日军也是新四军的死敌,对于他们会不会前来趁火打劫,粟总也做了细致分析,最终认为,日军和韩德勤联合攻击的局面不会出现,只会坐山观虎斗,盘算着坐收渔翁之利。

他最担心的还是答应保持中立的“二李一陈”,手中已没有兵力对付他们,一旦他们翻脸,背后捅上一刀,后果不堪设想。陈毅听说后,让他放心,说“泰州方向由我和朱克靖顶着”。为防万一,陈帅和粟总商量,将留在江南的两个主力营调过来,而且照会李明扬、李长江:“敝军两个团即将过江通过贵军防区。”,暗示他们不要轻举妄动。粟总由此下了战役的最后决心。

9月30日,韩德勤下令进攻开始,所部倾巢出动,却突然遭遇倾盆大雨,连日不开,蒋军不得不放缓行军速度,最后只能停止开进了。新四军各部得到了周密布兵、巩固阵地的充分时间。

[var1]

10月3日,大雨终于停了,阴沉的云缝里漏出几缕阳光,愁眉苦脸的韩德勤长舒了一口气。他麾下的干将89军军长李守维马上抖擞精神,下令部下攻击前进。叶飞和王必成前出的部队节节阻击,佯装不敌,“仓皇溃退”,迫使其提早展开攻击队形。89军官兵见新四军不堪一击,一触即溃,极其兴奋,摇旗呐喊,争先鼓勇,分为几路扑向黄桥,当天中午便开始炮击黄桥外围阵地。第二天凌晨,89军的33师又枪炮齐鸣,猛攻黄桥东门。

战场上硝烟弥漫,大打出手,苏北各种政治势力都紧张地盯住黄桥。李明扬和陈泰运观望着战局,随时准备站在赢者一方,获取最大利益,日军和伪军的各路侦探也忙忙碌碌,穿梭来去,窥伺下手的机会。

10月4日上午,李守维发起首次总攻,为彻底冲垮黄桥防线,一次便投入了3个多团。一时枪炮声震天,战场上尘沙蔽空,天昏地暗。陶勇三纵的防御工事大部被炮火摧毁,官兵伤亡巨大,炊事班警卫班都拿出来顶了上去。不久,33师一部突进了东门,防线被猛然撕破。黄桥一旦失守,后果不堪设想。

[var1]

改变战局的关键时刻来到。粟总命令陶勇坚决守住黄桥,全力阻止李守维的突击,尤其要打破他黄昏时的第二次总攻。为求先发制人,他叮嘱陶勇以一个团左右的兵力先敌出击,打破其总攻计划。随后,粟总离开指挥所,直奔北门,直接指挥叶飞的一纵收拾翁达。

不久,侦察员跑步前来报告,说翁旅前锋已抵黄桥以北两三公里处。为慎重起见,粟总亲自登上土城高处观察,发现不少老百姓惊慌地向西南奔跑,确定了侦察员所说的情况。

他决定立即出击,实施多路突击,特别要首先打掉独立6旅的指挥机关。等待已久的叶飞率一纵火速出击,分4路插入翁达的行军纵队,将其切成几段,首先打掉了旅部和后卫团,迫使他的先头团回援。接着,叶飞以一部迂回到翁达的后方,乘势将其包围。整个战斗干净利落,仅3个小时便结束,独立6旅大部被歼灭,中将旅长翁达羞愤难当,自尽而亡。89军部和所属的两个师也很快被围歼,李守维慌慌张张渡河逃窜时淹死。原本气壮如牛的韩德勤输了个干干净净,带着千余人残部狼狈逃回兴化。

粟总为打好黄桥战役,七天没有很好睡过觉,疲劳极了,在跟随追击部队前进的途中,禁不住白天打瞌睡,从马背上摔了下来。

[var1]

黄桥生死对决见出了分晓,新四军以少胜多,大获全胜,共歼灭韩德勤1.1万余人,缴获枪支弹药和军需物资不计其数。陈帅和粟总险中取胜,绝处逢生,获得了片广阔而自由的天地。

更多文章

  • 杨忠在北周屡立战功,为杨坚建立隋朝奠定了基础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隋太祖这个尊号,是杨坚称帝后追封给杨忠的,人们可能不太熟悉,因为有隋一朝,有名有实的皇帝,实际上只有杨坚和杨广两位,其余的那些都是名不符实,徒挂虚名的。不过,论本事嘛,这个隋太祖杨忠,要说还真是有本事。隋太祖杨忠官至柱国、大司空,爵隋国公;为杨坚代周建隋奠定了基业。杨忠(507年——568年)为北朝

  • 李泌建议唐朝和回纥、南诏、大食共同对抗吐蕃,维州战后均无心恋战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但贞元二年(786年)之后,狂攻了一百多年的吐蕃已渐渐露出了疲态。对于这一点,有切肤之痛的唐朝感受非常明显,在《旧唐书》里有明确的记述:“宝应、大历中频遣使来。”“牟栖卒,弟诃论立。贞元中,与吐蕃为勍敌。蕃军太半西御大食,故鲜为边患,其力不足也。”而这时,唐朝宰相李泌又给德宗出了一条釜底抽薪之计。《

  • 朱厚照:明代著名的“问题青年”,是如何成为“折腾皇帝”典型的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朱厚照:荒诞任事主,不羁束缚人 “不好好读书,难道你要学朱厚照吗!” 据说这是清代上书房的师傅们,在教育皇子时经常说的一句话,他们言中的那个人,自然是妥妥的反面人物,是坏皇帝的典型,其中的含义不言自明,要想以后成为一代明君,千万要认真学习,不要像那个朱厚照一样成为昏君。 朱厚照,明代第十位皇帝,明

  • 李师道本想向唐朝献出两个州表忠心,却被两婢女阻止,最终被杀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这腰包发鼓的李师道,自然也很不安分、特别是当唐宪宗发起“元和削藩”战役时,兔死狐悲的李师道竟凶性大发,先派杀手搞突袭,当街杀害了大唐宰相武元衡,然后又派死士潜入嵩山,打算奇袭洛阳城,幸好被当地军民及时擒拿。他的爱将圆净被押上刑场时,依然不甘心地大呼“未使洛阳遍地流人血”。可见这个“团队”,行事何等凶

  • 李从珂对石敬瑭的猜忌使其送给辽国幽云十六州以灭后唐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比如在天复三年(903年),也就是唐朝灭亡前四年,契丹王耶律阿保机派他的大舅子南侵,惨被卢龙节度使刘仁恭之子刘守光设计抓获,契丹人吓得痛哭流涕,只得认怂。最终,他们一点钱财都没抢到,反而搭进去了大量老本将大舅子赎回。接下来趁唐朝灭亡、中原大乱之际,耶律阿保机强势统一了北方草原,实力空前强盛。开平元年

  • 朱棣无李世民的实力和声望,朱元璋与朱标又强于李渊,故其无法篡位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李世民:有野心,有实力,能逼宫唐太宗李世民,唐高祖李渊嫡次子,大唐开国功臣。根据《新唐书》、《旧唐书》、《资治通鉴》等史书的记载,当年李渊晋阳(今山西太原)起兵的主导人是李世民。而在此后打天下的过程中,功劳最大的也是李世民。大唐建国后李世民的大哥、太子李建成视其为眼中钉肉中刺,唐太宗是被迫反击。历史

  • 岳飞怒斩40名逃兵,心软放过其中一人,后来此人竟成世界名将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岳飞历史上最冤的名将,千古忠将岳飞怎么被杀的,名将岳飞惨遭杀害的六大原因

    ▲南宋抗金名将李宝。(图/翻摄百科词条)岳飞建立的“岳家军”,曾是宋朝最为强大的军队,这支军队除岳飞外,还有许多名将流芳百世,当时岳飞曾下令处斩40名逃兵,但心软放过其中1人,此人却成为世界名将,这个被岳飞放过的逃兵,就是李宝。李宝,乡人称他为“泼李三”,投靠岳飞为马军,后授统领忠义军马,奉命潜回山

  • 最初的“马镫”应是为便于上马而发明,到晋朝双马蹬开始普及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没有“马镫”,坐骑上的士兵确实不好掌控马匹,保持平衡,也不便于“发力”,对作战肯定有影响。不过,敌人一方,比如善于骑马作战的匈奴,也没有“马镫”——半斤八两,双方扯平了。“马镫”,从到目前的考古成果看,是中国发明的。1958年,湖南长沙南郊金盆岭西晋永宁二年(302年)古墓发掘中,出土了一组青釉俑。

  • ?明朝将领冯胜:当老板遇到有才能的“刺儿头”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对于很多老板而言,管理团队中的“刺儿头”是一件让人头疼的事。刺儿头,很难对付,他们或者无视规章,我行我素;或者任性恣肆,特立独行;或者表现欠佳,屡教不改……其中,最难对付的应该是这种:他们是骨干,能挑大梁、打胜仗;他们也让领导头疼,会挑事、越轨、甚至惹祸。举两个例子?唐僧手下的孙悟空,陈赓手下的李云

  • 《大明风华》史笔如铁困住了朱瞻基,壮年骤然驾崩,汉王诛心成功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朱家5个男人是《大明风华》的搞笑担当,他们在用自己的盒饭提高收视率,老爹朱棣客死异乡,胖太子紧随其后,汉王,赵王接连送人头,本该是大赢家的朱瞻基也在38岁壮年骤然驾崩与世长辞,留下孤儿寡母。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幸福生活没有维持几分热度,就遭遇绿油油的背叛,胡善祥和汉王的奸情被曝光,汉王亲手了结汉王府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