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黄桥上空一时阴云笼罩,烽烟滚滚,江苏主席兼鲁苏战区副总司令韩德勤率26个团共3万余人杀奔而来,企图围剿陈、粟领导的苏北新四军。韩德勤兵分右、中、左三路:中路为嫡系部队,是进攻的主力;右路为李明扬、李长江部和税警总团陈泰运部;左路为保1旅等5个保安旅。
韩德勤又将中路分为三路,分配了直指黄桥的作战任务:左翼为89军33师,从加力、分界攻打黄桥东面;右翼是独立6旅,从高桥南下,攻打黄桥北面;居中的则是军长李守维亲自统领的89军117师和军部直属队、炮兵,从营溪南下,攻打黄桥东北。
陈、粟指挥的全部兵力仅有7000人,而能上阵作战的不过5000人,与韩德勤任何一路相比都处于劣势。但背靠滔滔长江的新四军没有退路,必须破釜沉舟一战而胜,否则就真会被赶下长江“喂鱼”,从此与苏北告别。
粟总的老部下迟浩田说,两军对阵,不仅是兵力、火力、士气的较量,也是双方指挥员谋略水平和指挥艺术的较量,在一定情况下,胜负往往取决于指挥员的一念之间。这个一念之间对这时的粟总而言,绝非“眉头一皱、计上心来”那么简单。他深知责任重大,慎之又慎,最终决定以黄桥为轴心,诱敌深入,既各个击破进攻之敌,又保住黄桥不失。
方案确定后,他又开始考虑首战对象,对韩德勤几支主力分析对比后,粟总将目标锁定了翁达的独立6团,多年后,对为何选择翁达,他还记忆犹新:“这个选择的主要根据,一是李明扬、李长江部和陈泰运虽然已表示中立,但在韩德勤大军向我进逼的形势下,疑虑很大。如果我首战歼灭了翁旅,对于拉开李明扬、李长江、陈泰运同韩德勤的距离,稳定李、陈的立场将起重要作用,这样就使韩德勤的右翼失去了掩护。二是翁旅是韩德勤中路右翼,把它消灭了,就把韩德勤的中路军打开了缺口,使我军可以实现对韩军主力的包围与迂回。三是翁旅是韩德勤嫡系主力,如首战被歼,可以给敌军士气以严重打击,并使其他杂牌军不敢动作。”
翁旅是韩德勤仅有的劲旅之一,全旅3000余人,军官多是饱读兵书战策的军校毕业生,清一色的“中正式”七九步枪,每个步兵连都配备崭新的捷克式机枪9挺。旅长翁达也算是“天之骄子”,毕业于黄埔军校第四期,与林总、刘志丹、张灵甫等人是同期同学,能征善战,颇有智谋,蒋氏对他恩宠有加,称之为“翁虎”将军。
韩德勤也是沙场老将,久经战阵,早年就“围剿”过红军,知道红军的作战原则是先打弱敌,后打强敌。他和翁达都万万没想到,粟总这次反其道而行之,先找强敌下手,从而出其不意,打了他一个措手不及。
确定了作战方案和首歼目标,粟总又决心大胆运用奇兵,精心部署麾下的三个纵队。叶飞的一纵和王必成的二纵队兵力比较充足,粟总将他们用于突击方向,隐蔽集结于黄桥西北的顾高庄、严徐庄、横港桥地区待机。他还让二纵派出两个营实行运动防御,诱敌深入。
[var1]
陶勇的三纵不到2000人,粟总决定安排其守备黄桥,同时令其派出一个营进至分界以西地区,用散兵战积极阻击敌人,迟缓其行动,疲惫其兵力。
苏北的日军也是新四军的死敌,对于他们会不会前来趁火打劫,粟总也做了细致分析,最终认为,日军和韩德勤联合攻击的局面不会出现,只会坐山观虎斗,盘算着坐收渔翁之利。
他最担心的还是答应保持中立的“二李一陈”,手中已没有兵力对付他们,一旦他们翻脸,背后捅上一刀,后果不堪设想。陈毅听说后,让他放心,说“泰州方向由我和朱克靖顶着”。为防万一,陈帅和粟总商量,将留在江南的两个主力营调过来,而且照会李明扬、李长江:“敝军两个团即将过江通过贵军防区。”,暗示他们不要轻举妄动。粟总由此下了战役的最后决心。
9月30日,韩德勤下令进攻开始,所部倾巢出动,却突然遭遇倾盆大雨,连日不开,蒋军不得不放缓行军速度,最后只能停止开进了。新四军各部得到了周密布兵、巩固阵地的充分时间。
[var1]
10月3日,大雨终于停了,阴沉的云缝里漏出几缕阳光,愁眉苦脸的韩德勤长舒了一口气。他麾下的干将89军军长李守维马上抖擞精神,下令部下攻击前进。叶飞和王必成前出的部队节节阻击,佯装不敌,“仓皇溃退”,迫使其提早展开攻击队形。89军官兵见新四军不堪一击,一触即溃,极其兴奋,摇旗呐喊,争先鼓勇,分为几路扑向黄桥,当天中午便开始炮击黄桥外围阵地。第二天凌晨,89军的33师又枪炮齐鸣,猛攻黄桥东门。
战场上硝烟弥漫,大打出手,苏北各种政治势力都紧张地盯住黄桥。李明扬和陈泰运观望着战局,随时准备站在赢者一方,获取最大利益,日军和伪军的各路侦探也忙忙碌碌,穿梭来去,窥伺下手的机会。
10月4日上午,李守维发起首次总攻,为彻底冲垮黄桥防线,一次便投入了3个多团。一时枪炮声震天,战场上尘沙蔽空,天昏地暗。陶勇三纵的防御工事大部被炮火摧毁,官兵伤亡巨大,炊事班警卫班都拿出来顶了上去。不久,33师一部突进了东门,防线被猛然撕破。黄桥一旦失守,后果不堪设想。
[var1]
改变战局的关键时刻来到。粟总命令陶勇坚决守住黄桥,全力阻止李守维的突击,尤其要打破他黄昏时的第二次总攻。为求先发制人,他叮嘱陶勇以一个团左右的兵力先敌出击,打破其总攻计划。随后,粟总离开指挥所,直奔北门,直接指挥叶飞的一纵收拾翁达。
不久,侦察员跑步前来报告,说翁旅前锋已抵黄桥以北两三公里处。为慎重起见,粟总亲自登上土城高处观察,发现不少老百姓惊慌地向西南奔跑,确定了侦察员所说的情况。
他决定立即出击,实施多路突击,特别要首先打掉独立6旅的指挥机关。等待已久的叶飞率一纵火速出击,分4路插入翁达的行军纵队,将其切成几段,首先打掉了旅部和后卫团,迫使他的先头团回援。接着,叶飞以一部迂回到翁达的后方,乘势将其包围。整个战斗干净利落,仅3个小时便结束,独立6旅大部被歼灭,中将旅长翁达羞愤难当,自尽而亡。89军部和所属的两个师也很快被围歼,李守维慌慌张张渡河逃窜时淹死。原本气壮如牛的韩德勤输了个干干净净,带着千余人残部狼狈逃回兴化。
粟总为打好黄桥战役,七天没有很好睡过觉,疲劳极了,在跟随追击部队前进的途中,禁不住白天打瞌睡,从马背上摔了下来。
[var1]
黄桥生死对决见出了分晓,新四军以少胜多,大获全胜,共歼灭韩德勤1.1万余人,缴获枪支弹药和军需物资不计其数。陈帅和粟总险中取胜,绝处逢生,获得了片广阔而自由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