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r1]
亚历山大东征时,我国处于战国时期。当时最西面的国家是秦国,正处于秦惠文王统治时期。秦国已经经过商鞅变法了,国力正在上升。而且更重要的是,秦国已经建立了一套中央集权君主专制制度。这个制度能在短时间内调动所有的资源来做一件事。尤其是在战争年代,优势很明显。而且秦国军队被称为虎狼之师,作战之勇敢,让东方六国都害怕。秦国当时能调动的部队动辄十万以上,长平之战时都能迅速调集六十万部队。这些是秦国的全部状况。
[var1]
我们再看一下亚历山大大帝的状况。抛开马其顿这个国家和亚历山大大帝征服的地方,主要看亚历山大大帝军队的构成。这支部队出征时有3万步兵、5000骑兵、160艘战船。步兵骑兵、海军都有。可以说是海陆作战兼备。不过和秦国作战的话用不到海军,只能用到步兵和骑兵。在数量上看,亚历山大帝的军队确实不占优势。而且长途跋涉,补给都是问题。不过我们忽略了一件很重要的事,就是亚历山大大帝是如何靠着这支部队从欧洲横扫到印度的。绝不是靠人数取胜的。这里面不仅有亚历山大大帝出色的军事指挥才能,士兵的勇敢,还有就是亚历山大大帝使用的战术,也就是著名的马其顿方阵。
[var1]
亚历山大大帝横扫欧亚的时候,靠的就是这种马其顿方阵。我们看一下这个方阵的具体特点。马其顿方阵的步兵携带马其顿长矛,统一长度为六米左右。长矛末端有配重利于平衡,兼做长矛折断时之备用武器。还有直径为70厘米左右的盾牌。方阵中士兵们手中的盾牌在保护自身左侧的同时也掩护了相邻战友身体的右侧,一旦最前排的士兵倒下后,原先位于第二排的士兵将迅速填上他留下的缺口。第一排的士兵一般都是半蹲着,将长矛对准前方,而第二排士兵则是将矛搭在第一排士兵的肩上,这样可以增强正面对骑兵的杀伤力。这种方阵有效地保护的同伴。
[var1]
除了这些士兵外,还有一些轻装步兵,这些士兵的矛短一些,机动性比较好。方阵两侧还有年轻贵族组成的重骑兵。手持一根马其顿长矛。最后还有以标枪,弓箭和投石器为主要兵器的辅助兵。
这个方阵的主要特点是骑兵、步兵、辅助兵等联合作战。这种作战方式防护非常好,而且机动性非常好。当然,想要突破这种方阵也很简单,就是只攻打两侧。因为马其顿方阵需要骑兵保护两侧。一旦突破两侧的骑兵,就能打到方阵内部了。
[var1]
我们再看一下秦朝的军队。秦朝军队的数量虽然多,不过都是义务兵,使用的兵器也不是统一的。如果用步兵进攻马其顿方阵的话,成功的可能性几乎没有。秦国使用的朔再长也没有马其顿方阵的矛长。除了秦国的朔整体都比人家长。而且要有统一的队列才能打败对方。整个战国时期,也只有魏国的魏武卒能做到这一点,毕竟魏武卒是职业军人,武器装备也是统一的。
[var1]
很多人觉得靠数量应该能取胜。魏武卒刚建立的时候,每次打仗也不过几万人。河西之战的时候,能够打败秦国几十万军队。这就说明,靠人数未必能够取胜。秦国面对亚历山大的军队,想要取胜只能靠骑兵。如果骑兵打不过对方骑兵的话,只能失败。
这里的比较都没有将领的军事才能、后勤补给、地形优势等在里面。毕竟亚历山大是横扫欧亚大陆的人,秦国将军的军事才能未必有比他高的。而且秦国面对的马其顿方阵是完全陌生的,但亚历山大大帝可是打过很多国家,熟悉很多的打法。即使对秦国的打法不熟悉,熟悉的速度也是很快的。这一点,秦军未必能做得到。
[var1]
现在看来,如果亚历山大大帝打到我国。秦国是否能完虐对方真的是个未知数。当然,想要越过中亚或者青藏高原进攻我国可能性也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