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亚历山大如果打到秦国,秦国真能完虐对方吗,结局可能会相反

亚历山大如果打到秦国,秦国真能完虐对方吗,结局可能会相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2119 更新时间:2024/1/21 19:06:33

[var1]

亚历山大东征时,我国处于战国时期。当时最西面的国家是秦国,正处于秦惠统治时期。秦国已经经过商鞅变法了,国力正在上升。而且更重要的是,秦国已经建立了一套中央集权君主专制制度。这个制度能在短时间内调动所有的资源来做一件事。尤其是在战争年代,优势很明显。而且秦国军队被称为虎狼之师,作战之勇敢,让东方六国都害怕。秦国当时能调动的部队动辄十万以上,长平之战时都能迅速调集六十万部队。这些是秦国的全部状况。

[var1]

我们再看一下亚历山大大帝的状况。抛开马其顿这个国家亚历山大大帝征服的地方,主要看亚历山大大帝军队的构成。这支部队出征时有3万步兵、5000骑兵、160艘战船。步兵骑兵、海军都有。可以说是海陆作战兼备。不过和秦国作战的话用不到海军,只能用到步兵和骑兵。在数量上看,亚历山大帝的军队确实不占优势。而且长途跋涉,补给都是问题。不过我们忽略了一件很重要的事,就是亚历山大大帝是如靠着这支部队从欧洲横扫到印度的。绝不是靠人数取胜的。这里面不仅有亚历山大大帝出色的军事指挥才能,士兵的勇敢,还有就是亚历山大大帝使用的战术,也就是著名的马其顿方阵。

[var1]

亚历山大大帝横扫欧亚的时候,靠的就是这种马其顿方阵。我们看一下这个方阵的具体特点。马其顿方阵的步兵携带马其顿长矛,统一长度为六米左右。长矛末端有配重利于平衡,兼做长矛折断时之备用武器。还有直径为70厘米左右的盾牌。方阵中士兵们手中的盾牌在保护自身左侧的同时也掩护了相邻战友身体的右侧,一旦最前排的士兵倒下后,原先位于第二排的士兵将迅速填上他留下的缺口。第一排的士兵一般都是半蹲着,将长矛对准前方,而第二排士兵则是将矛搭在第一排士兵的肩上,这样可以增强正面对骑兵的杀伤力。这种方阵有效地保护的同伴。

[var1]

除了这些士兵外,还有一些轻装步兵,这些士兵的矛短一些,机动性比较好。方阵两侧还有年轻贵族组成的重骑兵。手持一根马其顿长矛。最后还有以标枪,弓箭和投石器为主要兵器的辅助兵。

这个方阵的主要特点是骑兵、步兵、辅助兵等联合作战。这种作战方式防护非好,而且机动性非常好。当然,想要突破这种方阵也很简单,就是只攻打两侧。因为马其顿方阵需要骑兵保护两侧。一旦突破两侧的骑兵,就能打到方阵内部了。

[var1]

我们再看一下秦朝的军队。秦朝军队的数量虽然多,不过都是义务兵,使用的兵器也不是统一的。如果用步兵进攻马其顿方阵的话,成功的可能性几乎没有。秦国使用的朔再长也没有马其顿方阵的矛长。除了秦国的朔整体都比人家长。而且要有统一的队列才能打败对方。整个战国时期,也只有魏国的魏武卒能做到这一点,毕竟魏武卒是职业军人,武器装备也是统一的。

[var1]

很多人觉得靠数量应该能取胜。魏武卒刚建立的时候,每次打仗也不过几万人。河西之战的时候,能够打败秦国几十万军队。这就说明,靠人数未必能够取胜。秦国面对亚历山大的军队,想要取胜只能靠骑兵。如果骑兵打不过对方骑兵的话,只能失败。

这里的比较都没有将领的军事才能、后勤补给、地形优势等在里面。毕竟亚历山大是横扫欧亚大陆的人,秦国将军的军事才能未必有比他高的。而且秦国面对的马其顿方阵是完全陌生的,但亚历山大大帝可是打过很多国家,熟悉很多的打法。即使对秦国的打法不熟悉,熟悉的速度也是很快的。这一点,秦军未必能做得到。

[var1]

现在看来,如果亚历山大大帝打到我国。秦国是否能完虐对方真的是个未知数。当然,想要越过中亚或者青藏高原进攻我国可能性也不大。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韩德勤兵败黄桥,旅长羞愤难当自尽,军长淹死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韩德勤之子,抗日名将韩德勤,韩德勤故居照片

    1940年,黄桥上空一时阴云笼罩,烽烟滚滚,江苏主席兼鲁苏战区副总司令韩德勤率26个团共3万余人杀奔而来,企图围剿陈、粟领导的苏北新四军。韩德勤兵分右、中、左三路:中路为嫡系部队,是进攻的主力;右路为李明扬、李长江部和税警总团陈泰运部;左路为保1旅等5个保安旅。韩德勤又将中路分为三路,分配了直指黄桥

  • 杨忠在北周屡立战功,为杨坚建立隋朝奠定了基础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隋太祖这个尊号,是杨坚称帝后追封给杨忠的,人们可能不太熟悉,因为有隋一朝,有名有实的皇帝,实际上只有杨坚和杨广两位,其余的那些都是名不符实,徒挂虚名的。不过,论本事嘛,这个隋太祖杨忠,要说还真是有本事。隋太祖杨忠官至柱国、大司空,爵隋国公;为杨坚代周建隋奠定了基业。杨忠(507年——568年)为北朝

  • 李泌建议唐朝和回纥、南诏、大食共同对抗吐蕃,维州战后均无心恋战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但贞元二年(786年)之后,狂攻了一百多年的吐蕃已渐渐露出了疲态。对于这一点,有切肤之痛的唐朝感受非常明显,在《旧唐书》里有明确的记述:“宝应、大历中频遣使来。”“牟栖卒,弟诃论立。贞元中,与吐蕃为勍敌。蕃军太半西御大食,故鲜为边患,其力不足也。”而这时,唐朝宰相李泌又给德宗出了一条釜底抽薪之计。《

  • 朱厚照:明代著名的“问题青年”,是如何成为“折腾皇帝”典型的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朱厚照:荒诞任事主,不羁束缚人 “不好好读书,难道你要学朱厚照吗!” 据说这是清代上书房的师傅们,在教育皇子时经常说的一句话,他们言中的那个人,自然是妥妥的反面人物,是坏皇帝的典型,其中的含义不言自明,要想以后成为一代明君,千万要认真学习,不要像那个朱厚照一样成为昏君。 朱厚照,明代第十位皇帝,明

  • 李师道本想向唐朝献出两个州表忠心,却被两婢女阻止,最终被杀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这腰包发鼓的李师道,自然也很不安分、特别是当唐宪宗发起“元和削藩”战役时,兔死狐悲的李师道竟凶性大发,先派杀手搞突袭,当街杀害了大唐宰相武元衡,然后又派死士潜入嵩山,打算奇袭洛阳城,幸好被当地军民及时擒拿。他的爱将圆净被押上刑场时,依然不甘心地大呼“未使洛阳遍地流人血”。可见这个“团队”,行事何等凶

  • 李从珂对石敬瑭的猜忌使其送给辽国幽云十六州以灭后唐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比如在天复三年(903年),也就是唐朝灭亡前四年,契丹王耶律阿保机派他的大舅子南侵,惨被卢龙节度使刘仁恭之子刘守光设计抓获,契丹人吓得痛哭流涕,只得认怂。最终,他们一点钱财都没抢到,反而搭进去了大量老本将大舅子赎回。接下来趁唐朝灭亡、中原大乱之际,耶律阿保机强势统一了北方草原,实力空前强盛。开平元年

  • 朱棣无李世民的实力和声望,朱元璋与朱标又强于李渊,故其无法篡位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李世民:有野心,有实力,能逼宫唐太宗李世民,唐高祖李渊嫡次子,大唐开国功臣。根据《新唐书》、《旧唐书》、《资治通鉴》等史书的记载,当年李渊晋阳(今山西太原)起兵的主导人是李世民。而在此后打天下的过程中,功劳最大的也是李世民。大唐建国后李世民的大哥、太子李建成视其为眼中钉肉中刺,唐太宗是被迫反击。历史

  • 岳飞怒斩40名逃兵,心软放过其中一人,后来此人竟成世界名将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岳飞历史上最冤的名将,千古忠将岳飞怎么被杀的,名将岳飞惨遭杀害的六大原因

    ▲南宋抗金名将李宝。(图/翻摄百科词条)岳飞建立的“岳家军”,曾是宋朝最为强大的军队,这支军队除岳飞外,还有许多名将流芳百世,当时岳飞曾下令处斩40名逃兵,但心软放过其中1人,此人却成为世界名将,这个被岳飞放过的逃兵,就是李宝。李宝,乡人称他为“泼李三”,投靠岳飞为马军,后授统领忠义军马,奉命潜回山

  • 最初的“马镫”应是为便于上马而发明,到晋朝双马蹬开始普及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没有“马镫”,坐骑上的士兵确实不好掌控马匹,保持平衡,也不便于“发力”,对作战肯定有影响。不过,敌人一方,比如善于骑马作战的匈奴,也没有“马镫”——半斤八两,双方扯平了。“马镫”,从到目前的考古成果看,是中国发明的。1958年,湖南长沙南郊金盆岭西晋永宁二年(302年)古墓发掘中,出土了一组青釉俑。

  • ?明朝将领冯胜:当老板遇到有才能的“刺儿头”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对于很多老板而言,管理团队中的“刺儿头”是一件让人头疼的事。刺儿头,很难对付,他们或者无视规章,我行我素;或者任性恣肆,特立独行;或者表现欠佳,屡教不改……其中,最难对付的应该是这种:他们是骨干,能挑大梁、打胜仗;他们也让领导头疼,会挑事、越轨、甚至惹祸。举两个例子?唐僧手下的孙悟空,陈赓手下的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