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汉朝无追尊皇帝之制,加之法统和霍光因素,刘询只得谥刘据为“戾”

汉朝无追尊皇帝之制,加之法统和霍光因素,刘询只得谥刘据为“戾”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1413 更新时间:2024/1/31 10:49:57

“皇帝”和“皇”是两码事。

前者指的是追封某某为皇帝,这是一种实实在在的追封。被追封者不仅可以享受皇帝规制的陵寝,还可以有谥号,能进太庙;后者指的是追封某某为皇帝的生父,相当于是一种身份认证。被追封者也可以建陵,但是没有谥号,也不能进太庙。并且,“皇”只能追封父辈,隔了辈的不能追封。

戾太子刘据是汉宣帝的爷爷,因此宣帝无法追封他为“皇”。并且由于西汉也没有追封祖宗为“皇帝”的制度,所以汉宣帝也无法追封他为皇帝。

这里顺带说说中国历史上的追封皇帝。

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追封皇帝,是秦始皇的父亲子楚。他被追尊之前,他的谥号是秦庄襄王 ,追尊之后,改为“太上皇帝”。

秦朝之后的西汉没有追封过皇帝,只是追封了七个人为“皇”,其中就包括了汉宣帝的生父刘进(刘邦的父亲刘太公是活着的时候册封的太上皇,所以他不是追封皇帝)。

王莽

两汉之间的新莽政权追封了九个人,但都不是皇帝。王莽这个人的思想比较“奇特”,他把黄帝舜帝都追封为自己的祖宗,也算是开了中国历史“怪异”追封的先河。

东汉灭亡后,曹丕追封了三个皇帝,分别是魏武帝曹操、魏太帝曹嵩、魏高帝曹腾。所以曹操、曹嵩、曹腾分别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第三、第四位追封皇帝(同时曹腾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以宦官身份被追封为皇帝的人)。

太和三年(229年),孙权称帝,他追封父亲孙坚为吴武烈帝,于是孙坚便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五位追封皇帝。

咸熙二年(265年),司马炎称帝,他继位后也仿效曹丕,一口气追封了三位皇帝。分别是晋宣帝司马懿、晋景帝司马师、文帝司马昭,这三位便分别是中国历史上的第六、第七、第八位追封皇帝。

西晋之后,追封皇帝逐渐开始多了起来。到了南北朝时,那都不能用多来形容了,完全可以用泛滥来形容。

比如北魏就追封了34人为皇帝,几乎占了中国历史上追封皇帝总数的五分之一左右。仅次于北魏的,是后来的金朝,一共有14人被追封皇帝。

李渊

唐朝建立的时候,李渊追封老子李耳为玄元皇帝。于是李耳便成为了历史上第一个跟皇帝没有实际关系,但被追封为皇帝的人。

武则天建立武周政权后,综合了王莽和李渊的套路,追封夏朝第二任君主姒启、西周文王姬昌、武王姬发、平王姬武为自己的老祖宗。

西夏的时候,夏仁宗李仁孝出于对儒家的崇敬心理,便追封了孔子为“文宣皇帝”。不过后来的元、明、清三代都不承认,清朝时,改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先师”。

有了“文皇帝”,自然就要有“武皇帝”。宋朝的时候,宋徽宗追封关羽为王,到了清朝顺治皇帝在位时,他追封关羽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这也是关羽自南宋以后,在中国民间影响力为什么那么大的原因。

说回汉宣帝和他爷爷刘据。宣帝不追封爷爷为皇帝的制度原因前面说了,下面说说现实原因和刘据的谥号为什么是“戾”。

刘据

征和二年(前91年),太子刘据起兵反抗江充,经过一番战斗后,刘据兵败身亡。

刘据薨逝后,汉武帝不立太子,并且在私下里表示了对儿子身亡的哀思。但是,武帝仅仅只是哀思,并没有给儿子平反。

后元二年(前87年),武帝病重,临驾崩前,他将年仅八岁的刘弗陵立为皇太子,是为汉昭帝。十三年后,昭帝病崩,驾崩前没有子嗣。

权臣霍光和张安世在昭帝病崩后,经过私下商议,决定立太子刘据之孙,史皇孙刘进之子刘病已为帝,是为汉宣帝。

关于宣帝继位的法统,当时是有争议的。霍光认为,武帝没有给刘据平反,这就意味着刘据仍然是罪人,而罪人之孙怎么能当皇帝呢?并且出于继续担任辅佐大臣的需要,霍光也不能让宣帝以刘据之孙的身份继位,否则他凭什么还担任辅臣?于是最后,汉宣帝便以汉昭帝儿子的身份即位为帝(这就意味宣帝的即位合法性和权力来源于汉昭帝和霍光,霍光可以继续辅政)。

汉宣帝是个政治天才,他很清楚霍光心里的小九九,知道自己想坐稳皇位,就必须要跟霍光搞好关系,必须要积极拥护武帝晚年的所有政策。如若不然,昌邑王刘贺就是他的榜样。所以宣帝继位后,也就不敢给爷爷刘据翻案,只追封了父亲刘进为“皇”,爷爷刘据为太子,谥号“戾”。

那么,这个“戾”是什么意思呢?表面上看,这是个贬义字,实际上,却是个有歧义的中性字。

先说贬义的意思。戾——不悔前过曰戾;不思顺受曰戾;知过不改曰戾。

刘据起兵反抗的行为,属于第二条解释:即不思顺受,在蒙冤后,没有“顺受”,而是发兵反抗,杀老爹的臣子,有造反事实。虽然情有可原,但造反就是造反。

宣帝以“戾”为谥号,用“不思顺受”来评价爷爷刘据,霍光是挑不出毛病的。

再说中性的含义。根据东汉著作《说文》的字面解释:“戾。曲也,从犬出户下。戾者身曲戾也。”

按这一层解释的意思,谥“戾”者,有蒙冤受屈之意。宣帝借“戾”字,可能也暗自表达了对爷爷蒙冤受屈的哀悼。

不过总体来说,“戾”是恶谥。过分拔高爷爷刘据,对宣帝也没有好处(毕竟他的法统来自汉昭帝),所以不管汉宣帝心里是怎么想的,他也不能承认他爷爷做的是对的。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汉文帝和汉武帝的母亲均为二婚,既母以子贵也极为传奇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薄太后(薄姬)是一个二婚女人,其母是早已没落的魏国宗室之女魏媪,为了重新过上荣华富贵的生活,魏媪将薄姬送到了秦末魏王魏豹的宫中,而且魏媪还专门找许负给魏媪看相,结果就是薄姬“当生天子”。魏豹一听心里的野心就怎么也藏不住了,能生天子的自然也是天子啊,但他哪里知道,能和薄姬生天子的压根就不是他魏豹,而是

  • 汉景帝并无嫡子,且栗姬嫉妒心太重促使汉景帝将刘彻立为太子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皇后薄氏无子无宠,给庶子继位提供了可能汉景帝刘启的皇后,乃是其祖母薄姬娘家的远房孙女,是薄姬当上皇太后之后,为了让自己的家族富贵所采取的措施。汉景帝刘启虽然不喜欢祖母为自己选的太子妃,却也根本无法拒绝这桩婚姻。汉文帝刘恒驾崩之后,太子刘启名正言顺地继位,而太子妃薄氏也顺理成章地成为了皇后,而薄太后则

  • 汉中之战时曹操全程占据主动,但暴露补给线导致战败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建安二十年(215年),曹操灭掉汉中张鲁后,由于年逾花甲,年纪大了的关系,他对统一天下的信心产生了动摇,认为自己已经不可能灭掉刘备和孙权了。因而自此之后,他本人就不再亲自挂帅出征,而是把工作重点主要放在了内政,即为篡汉称帝做准备。至于军事方面,曹操将自己地盘的南部划为三个防区,对刘备和孙权以防守为主

  • “三英战吕布”未出胜负,如果换成赵云马超战吕布,结果会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当时吕布就是天下第一武将,没人敢触及他的兵锋,但张飞无惧吕布,拍马和他交战了五十多个回合后关羽加入战局,三人又交战了二十多个回合后大哥刘备加入战局。此时吕布不敌三人只能败逃,晚上趁着夜色带兵回到洛阳,关东诸侯由此掌握了虎牢关。这就是历史著名的三英战吕布。其实从后世的眼光来看,三英战吕布效果还不够好,

  • 《中国茶史》(上下)简介+目录+节选-02 秦朝时期的“出蜀茶”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中国茶史 任见 著本书简介茶叶这种神奇的植物很早就被中国人所用,作为食品、饮品、礼品和祭品等,茶叶经历了漫长而动人的发展史,本书全面、系统和深入地撰述、描写了茶叶、茶事的历史,茶风、茶俗的历史,茶情、茶韵的历史,颇值阅览、收藏。目 录上卷第一章 先茶时代的苦荼01 东方农耕民族的发现02 秦朝时期的

  • “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其实后面还有一句,经典至极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诸葛亮腹有良策,而刘备也有心兴复汉室,解救万民于水火!诸葛亮与刘备二人可以说是志同道合,用刘备的原话来说便是:“我得孔明,如鱼得水也!”在神机军师诸葛亮的加入之后,刘备团队很快拥有了荆州,并且一再挫败了强大的对手曹操!“火烧博望坡,赤壁之战,白河用水”这些都是诸葛亮早年策划的经典战略!公元214年,

  • 三国之乱世,刘备从草根逆袭成帝王,究竟是仁君还是真小人?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在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中,刘备就是一个忠肝义胆、有情有义的仁慈君王。但在正统史册《三国志》里,刘备则是一个偏负面的人物形象。所以不同的书可能会影响大众对于刘备的认知和观感有所不同。同时,一个人在不同的年龄段不同的成长经历下,对于刘备的看法也会有天壤之别。回顾刘备的一生,似乎不能简单地用好或者坏

  • 三国乱世里,魏延文武兼备,诸葛亮为何始终不重用他?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吾观此人,项生反骨,迟早必反,不如诛之,以绝后患。” 然而,历史上的魏延有没有反骨倒不清楚,但人家可真没有想过谋反,而且在诸葛亮掌握蜀国军政之时,魏延其实已经属于,蜀军大佬圈子里面的人了。那么历史上,为何诸葛亮不愿重用魏延呢?真是他的才华不行吗?咱们首先看看先主是如何待魏延的。 刘备眼前的红

  • 战国时魏国越过太行山迁都大梁,是祸还是福?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魏国迁都图解,大梁是楚国还是魏国的,太行山大梁口

    从地图上分析,假设魏人将东西两片国土中的任何一部分与韩国进行置换,魏国的国土都可以连成一片,但魏国人不愿意这样做。魏国的西半部分是晋国的龙兴之地,这里包含运城盆地、临汾盆地和河西之地,自晋人分封至此便开始经营,历春秋近三百年的耕耘,是魏国当之无愧的大本营。至于其东半部分则在河南河北的结合部,土地肥沃

  • 孙权都熬死了刘备和曹操,为什么东吴还是没能统一?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刘备曹操孙权为什么没能一统天下,曾仕强曹操刘备孙权,刘备攻打东吴孙权视频完整版

    掌权五十多年,也是三国时期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君主。孙权病逝时,刘备、曹操,甚至曹丕、曹叡都已作古。身为三国初代政权领导者,还有着“生子当如孙仲谋”美誉的孙权,为何敌不过曹魏、蜀汉的“后生晚辈”,成了保守江东的偏安之君?事实上,孙权有“威德加乎四海,总括九州,克成帝业” 统一天下的大志。近年来,许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