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魏晋南北朝思想碰撞、竞争激烈,天文学为何能占有一席之地?

魏晋南北朝思想碰撞、竞争激烈,天文学为何能占有一席之地?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2400 更新时间:2024/3/11 1:48:21

长期的不同势力的割据以及不间断的战争,对于化的发展,对于天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一般认为都是在这样动乱的社会背景下,天文学这种文化是不容易发展,但是为什么天文学能够在如此动乱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发展的如此迅速呢?

一、各种文化思潮碰撞,天文学发展有适宜的土壤

魏晋南北朝是历史学上公认的一个政权更迭最频繁、社会最动乱的时期,但是就是在这样动乱的社会背景下,各种思想文化、文化思潮开始没有束缚的进行碰撞,

天文学就在这样自由自在的环境中开始快速发展了。

魏晋南北朝的文化思潮发展主要是玄学的大规模兴起、邻国佛教的输入、道教的复兴以及西方文化的传入,还有一些比较小众的文化也在没有束缚的社会环境下开始滋生。

这些文化思潮的碰撞,给天文学的发展提供非常适宜的环境以及极其优秀的发展土壤。

魏晋南北朝时期,玄学的发展非常迅速,其中一些观点和理念也在助推着天文学的快速发展。例如玄学含义在魏晋时期指的是从说话和做事两个方面,

天文学,直观的去理解,就会觉得离人世间是非常遥远的,这符合玄学在言语方面上的玄言玄语。

其次,在对天文学的研究中,也是非常符合玄学在做事方面上的观点,天文学研究的事物,通俗来讲就是天上的星宿、星系等等,都是离人世间非常遥远的,也正符合“玄远”的含义,

远离具体事物的研究,专门讨论一些“超言绝象”的本体论。

由于天文学所要研究的东西都是没办法亲身去观察的,都是只能借助一些仪器,从侧面证明一些需要的结论,所以,经常就要离开具体事物,空泛地谈论,很符合玄学的发展需要,天文学在促进玄学发展的同时,玄学的迅速发展也在促进着天文学的迅速发展。

道教的勃兴也在助力着天文学的发展。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是一句非常经典的话语,虽然这句话是在说“道”是促进万物产生的最初事物,“道”是自然存在的,但是在天文学家眼里这句话是有问题的。

他们坚信天文学的存在,因此这种反方的思想也在激励着天文学家们尽其所能的观察星宿、星系等天文学的内容,企图找到能够反驳的依据,所以道教的勃兴也在激励着天文学的快速发展。

佛教中的西方极乐世界,希腊文化中的天堂等等都是在丰富天文学家的知识储备,让其能够有多种知识,来帮助天文学家们对宇宙形成正确的认识。

天文学的快速发展就是在这些多种文化的碰撞和促进下开始了。

二、雄厚的经济基础,天文学快速发展的支撑

一项文化研究,都是需要经济实力的支撑,经济决定文化,是非常正确的,没有足够的经济支撑,再多的想象也只是空想。所以天文学的发展也不例外,也需要大量的钱财来支撑研究。

魏晋时期,动乱的朝政治却误打误撞将江南的经济进行大开发了。由于北方常年处在一种战争状态,百姓民不聊生,没有办法在北方继续生活下去,只能举家南迁,

这种现象并不只是一家一户的,而是大规模的人口迁移。

北方的人口大部分都去了南方,这样就给南方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能够促进江南经济的发展。除了最直接的劳动力非常多了,还有从北方带来的各种先进的生产技术、生产工具等等,都在帮助着江南的农业进行大发展,再加上江南适宜的季风性气候,

农业发展非常迅速,经济实力在不断加强。

中国星官图

南方的统治者比较体恤民情,对这些灾民等等都采取了减轻赋税役、奖励农耕的政策,为的就是让这些农民能够休养生息,进而促进南方经济的发展。经济一旦发展起来,除了统治者可以变得富有,农民也可以变得富有,文人也是,天文学家就更是如此了,

有了足够的经费,才能展开更加细致的研究,得出的结论结果才会更加准确。

南方经济的发展,让经济中心逐渐南移,江南逐渐成为新的经济中心,这时候的南方经济已经几乎和北方持平了。

发达的经济在促进个体天文学家发展的同时,国家受到各种文学思潮的影响,也对天文学非常感兴趣。

在国库充盈的状况下,统治者也愿意多给予一些钱财给那些官方自己培养的天文学家,让他们进行更多更复杂更细致的天文学研究和实验,由此得出更多有利于国家发展的天文学的知识,也有助于国家的发展。

经济实力得到发展,文化事业自然也就蒸蒸日上,作为文化事业的其中一种的天文学更是如此,再加上玄学等思想的偏爱,天文学在雄厚的经济实力支撑下发展的越来越好,越来越迅速。

三、多样的天文学理论知识,天文学的发展得以促进

天体结构论在汉代就已经有所讨论了,这个讨论首先见于《宋书·天文志》援引东汉末年蔡邕的《朔方上书》,描述了一个“八尺圆体”的仪器,但是它的说明书已经不在了。《晋书·天文志》中也有关于日月运行的描述:

“天形南高而北下。日出高故见,日入下故不见。”

这仅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的各种天体结构论的冰山一角,越来越多的天体理论被以各种形式出现,

丰富了人们的天文学知识,促进魏晋南北朝时期天文学的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经济发展的迅速,科学技术也在发展,史书也在不断完备,从古代获取的天文学理论知识也越来越丰富,能够支撑现在这一时期的天文学发展需要。

魏晋时期的人们思想也比较分散,能够依据得出的各种天文学结构理论来继续外发展想象,获得更多潜在的发展方向,再转向古代探究是否已经有类似的研究,进而发展出更多不一样的天文学发展理论。

除了需要从古人已有的天体论知识中获得养分,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人们也发展了许多新的天体理论。人们对于宇宙本源与演化又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各种新思想层出不穷,例如三国舜发明的

“穹天论”,孙吴姚信创造的“昕天论”以及晋代虞喜提出的

“安天论”。

这些理论的提出,证明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人们对于天文学的渴望、好奇和向往,这些想要搞懂天文学的欲望,也从侧面证明了自然科学的进步,是离不开人们的好奇心推动的,天文学的发展,也离不开天文学家对于天文的向往,

对于宇宙的好奇,人们的好奇心在不断推动着天文学的发展。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乱不安,

思想碰撞十分激烈但也由此造就了人们不拘一格的思想,既能够从古代寻求一些天文学的理论来支持现在的理论发展,也可以从无到有的创造出一些从未有过的天文学理论,这些都在一步步的促进着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天文学的快速发展。

四、创新的测量工具,天文学的测量更加便捷

有历史记载,南北朝的天象记录远远超过魏晋时期的天象记录次数,北朝还专门设立了相关的天文机构,来密切的检测着天文的变化,魏晋虽没有南北朝的重视,但是在整个历史上,

天文学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发展速度也是数一数二的。

除了专门的观察天象的机构,还有魏晋南北朝政府会培养各种负责制造测量仪器、研究历法的天文学家等等,一系列的天文学观察都在魏晋南北朝形成一种相对完备的体系。

其中,测量工具的创新是非常多的。

例如“铁仪”和“秤漏”,这些就是科学家发明的测量仪器,统治者也比较关注,多样的创新测量工具也在促进着天文学的快速发展。

五、结语

政权更迭最频繁的魏晋南北朝,文化思想思潮碰撞却十分激烈,开放批判的文化氛围给了天文学发展极其适宜的土壤,天文学在玄学、道教等等文化影响中进行了一大步的跨越,这些思想发展的同时,也刺激着天文学的快速发展。

北方战争频繁,大规模移民向南迁移,经济中心逐渐在江南地区,经济实力的加强,也给了天文学快速发展的经济支持,

更多的有深度、比较细致的研究在大量财富的支撑下开始了发展实验。

另外, 魏晋南北朝时期人们的思想比较发散,想象力非常丰富,既能够从古挖掘,又能创新出不曾有过的天文学理论,再加上统治者的支持下,各种测量工具的创新都给天文学的发展创造了极其优越的发展环境,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如此适宜的环境下,天文学就开始了一段迅速的发展。

参考文献:

《中国天文学史》

《中国科学史》

《中国科学技术史》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更多文章

  • 五代十国国家更迭很频繁,原因有着三点,这一点你或许想不到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原创作品,侵权必究)中国人研究五代历史的历史学家们有一首打油诗来简单的介绍了五代十国时期的历史,这首打油诗是这么说的:朱李石刘柴,梁唐晋汉周,都来十五帝,纷乱五十秋。说的是五代十国时期存在的时间比较长的五个朝代,这五个朝代加起来一共经历了十五个皇帝,但是这十五个皇帝的在位时间相加,也不过五十年。五

  • 《秦制两千年》| 韩非子的“理想民”:五蠹与六反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var1]在《忠孝》篇里,韩非子曾发过这样一番感慨:古者黔首悗密蠢愚,故可以虚名取也。今民儇诇智慧,欲自用,不听上。大意是:上古之民好糊弄,随便鼓动几句就去流血、流汗;今天的百姓有了智慧,懂得为自己的利益盘算,不肯听从君主的命令。那怎么办呢?[var1]韩非子说,常规的办法是“劝之以赏”,即用利益

  • 秦国在位最短的皇帝,有能力却缺少机会,子婴很束手无措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var1]在位只有短短几十天,但历史对他却赞不绝口,如果不是因为秦国一直在走下坡路的话,他能成为第二个嬴政也说不好。但是子婴的身世却一直是个谜,要知道嬴政后期对赵高是非常器重的,甚至大大小小的事情都交给赵高来过问,即便这样子婴还敢直面皇帝,提出了保全蒙恬的想法,并且给秦国的发展指出了好几条路,当然

  • 李世民玄武门之变后,李渊为何只顾逍遥自在的生孩子?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在皇位被篡夺后,李渊到底是什么反应呢?李世民在继位后,为了笼络人心,放走了不少李渊的宫人。但即便如此,李渊身边依然是有不少女子侍奉,这是因为李渊到了晚年依旧比较好美色,他特别享受这种奢靡的生活,当然也有很多人都猜测,李渊可能是希望通过陶醉在温柔乡的方式来缓解自己的悲痛。而只要李渊不威胁到他的统治,李

  • 墨子:提出“兼相爱,交相利”的口号,积极宣传“非攻”的思想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墨子非攻全文在线阅读,墨子的义利观,墨子非攻

    首先“节用”、“节葬”、“尚贤”、“尚同”等都是墨子学说的新的组成部分,但作为墨子学说的中心是“兼爱”,就是提倡无差别的爱。墨子所处的时代,是强欺弱、大压小的列国纷争的时代,王公贵族为了扩大疆土、居民,掠本更多的财物,进行连绵不断的侵略战争。这一来,受苦遭殃的是老百姓,青壮年征兵打仗,田园荒芜,老弱

  • 《资治通鉴》| 完璧归赵:蔺相如的成功外交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赵王①得楚和氏璧②,秦昭王③欲之,请易以十五城。赵王欲勿与,畏秦强;欲与之,恐见欺。以问蔺(lìn)相如④。[var1]对曰:“秦以城求璧而王不许,曲在我矣。我与之璧而秦不与我城,则曲在秦。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臣愿奉璧而往;使秦城不入,臣请完璧而归之!”赵王遣之。相如至秦,秦王无意偿赵城。相如乃以

  • 武则天是什么时候和李治私混在一起的?李世民活着时难道不知情?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新唐书》的后妃传和《资治通鉴》都曾经记载了李治第一次见武则天的时间,是在李治当太子之后,那个时候李治15岁,武则天19岁。李治正是春风得意的时候,而武才人刚好入宫五六年时间,正是绽放的时候。照现在的说法,武才人具有一股熟女的气质,才吸引了情窦初开的李治。为何说李治第一次见武则天就被吸引了呢?史书用

  • 三国时期,吴国那些短命的大都督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第一个周瑜[var1]周瑜我们都知道的,《三国演义》里面说被诸葛亮气死的。其实不是这样的,这个人生性大度,而且器宇不凡,尤其对乐器是非常的精通。赤壁之战就是周瑜指导的,诸葛亮只是辅助的,真正决策的人是周瑜。公元200年孙策去世的时候周瑜开始执掌整个吴国的军事,到210年去世,也就是说一共执掌了十年。

  • 魏征一生别无所好,却一口气吃3大杯醋芹,李世民:真乃国之栋梁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作为两袖清风的清官,魏征一生并没有什么特别喜欢的事情,但是却对一种小吃念念不忘——醋芹。所谓醋芹,是一种用于下酒的小菜,是将芹菜发酵之后浇上醋等一些调味汁做成的汤菜,看起来似乎并没有什么特别的,甚至相对于皇宫之中的山珍海味来说有些寒酸,但是魏征却嗜酸如命,每次能够得到醋芹的时候就表现出欣喜若狂的样子

  • 《山海经》神怪形象改变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山海经最漂亮的神怪,山海经绝美名字,山海经中鲲鹏的形象描写

    [var1]春秋到汉初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大变革、大解放的时代。春秋以前是基于宗法社会的封建政治形态,实行世卿世禄制,庶人不能参与政权。到了春秋,周室衰微,各诸侯国互相争相侵吞,战争频仍,赋役重压下以井田制度为中心的西周土田制度被破坏,伴随着“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的礼崩乐坏局面,以宗法为骨干的封建统治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