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五代十国国家更迭很频繁,原因有着三点,这一点你或许想不到

五代十国国家更迭很频繁,原因有着三点,这一点你或许想不到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3981 更新时间:2024/2/17 3:27:05

(原创作品,侵权必究)

中国人研究五代历史的历史学家们有一首打油诗来简单的介绍了五代十国时期的历史,这首打油诗是这么说的:朱李石刘柴,梁唐晋汉周,都来十五帝,纷乱五十秋。说的是五代十国时期存在的时间比较长的五个朝代,这五个朝代加起来一共经历了十五个皇帝,但是这十五个皇帝的在位时间相加,也不过五十年。

五代十国地图

实际上,五代时期的历史一共持续了五十三年,但是,在太平时期,一个太平天子在位的时间都不止五十年,比如说在大清王朝时期,乾隆以及他的祖父康熙皇帝,他们两个人分别在为六十年,就是这么一个太平天子,在位时间都远远超过了五代的整个历史。由此就可以看出了,在五代时期的王朝更迭有多么的频繁,也可以看出五代的历史是有多么的混乱了。实际上,导致五代时期,历史如此之混乱的原因有很多种,这其中无非是以下三个原因比较重要。

五代十国

其中之一便是五代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十分混乱的一个朝代。中国历史上大的乱世有很多,比如说春秋战国时期,三国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以及后来的五代十国时期,这都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比较大的乱世。在乱世当中,经济,社会,政治等等多方面发展都十分的不稳定,一个国家想要安定下来,就必须有他稳定的政治制度,以及不断发展的经济实力,但是五代十国并不具备这样的经济发展环境,也不具备政治的稳定基础。

958年五代局势

五代十国这样的乱世形成的原因是因为在唐朝末期,唐朝天子所封的节度使实力渐渐做大,他们互相拉帮结派,或者自成一家,形成类似于西周末年的诸侯国之类的藩镇势力,各个藩镇又互相敌视的局面造成了五代十国时期的大混乱。每一个有能力,有势力的藩镇都想做上君临天下的位置,因此,互相之间争斗不断,在一个没有真正的盟国只注重利益的时代,社会的发展是极其不稳定的,所以也就导致了五代十国时期,每一个藩镇势力所存在的时间也就相比于和平时期大大缩短了。

975年地图

但是也不仅仅是因为这样一个原因导致了五代十国时期国家存在的时间短。就像春秋战国时期一样,那也是中国历史上非常有名的一个乱世,但是即便是那样的乱世魏惠王也能在位51年之久,秦昭襄王也能够在位56年之久,所以说,国家所存在时间短,并不仅仅是因为所处的时代是乱世。

宋太祖赵匡胤剧照

这第二个原因就是因为五代十国在王位传承上区别于其他历史时代的地方。像是春秋战国时期或者是三国时期再比如魏晋南北朝时期,他们的国家的传承都是一脉相承的,也就是说,他们虽然没有非常遵守西周所定立下来的嫡长子的继承制度,但是所继承王位的也一定是上一任帝王的嫡系子孙,他们的血统是能够保证的,但是在五代十国时期并不是这个样子的。

梁太祖朱温剧照

唐朝末年,各个藩镇势力独占一方,他们为了广收天下的贤才为自己效力,大部分人喜欢招收义子,比如说当时晋国的霸主李克用,他就有座下十三太保,闻名遐迩与项羽齐名的十三太保李存孝便是其中之一,并且他的这十三太保也只有排行第二的李存勖是他的亲生儿子,除去李存勖之外的其他12个人全部是李克用招收的义子。再比如说后来的唐明宗李嗣源,他身边所谓的儿子也绝大部分都是他的义子,并非他自己的亲生儿子,后来篡夺了李嗣源的皇位,将李嗣源送进黄泉的便是他其中的一名义子李从珂

后晋石敬瑭剧照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所谓的皇族实际上是四分五裂的,他们比正常时期的皇室斗争更加激烈,诸位所谓的皇子之间的隔阂比正常的皇室要更加严重,如此一来,皇子之间的勾心斗角阴谋诡计也就更加的猖獗,这样便使得传承变得越发的不稳定,就比如李嗣源推翻了李存勖坐上了皇位,又比如后来的李从珂又推翻了李嗣源,登上了皇位一样,他们之间都有着利益的冲突,并不是太平时期一脉相承的皇室的皇位争夺一样,五代十国时期的王位争夺战,实际上就是在改名换姓一个王朝,这也在极大程度上增加了一个王朝延续的不稳定性,也是导致五代时期的国家存在时间短的一个重要原因。

李从珂剧照

除去以上叙述的两个原因之外,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便是在五代十国这个历史阶段是外来的文化和宗教在中国传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时期,本身就身处于乱世,无论是平民百姓还是文学子弟,都没有强制性的对他们信仰的一种控制和压迫,并不像汉朝那种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那种强硬手段。

隐士剧照

在这段历史时期,就像是印度所传来的佛教一类的外来宗教和文化对中原的侵略实际上是十分严重的,这给了一只信奉儒学文化的中原文化子弟们的影响及其深远,他们的思想开始偏近于半儒家半佛教。如此一来,在积极入世这一方面,人们的追求相比前就弱了很多,佛教四大皆空的思想,也给了那些在仕途当中受挫的官员,或者是在追逐名利民百姓非常大的安慰,所以说,在那个时间段他并没有像春秋战国一样涌现那么多的名将名相能人异士,大部分人在受挫之后并不是越挫越勇,而是选择了归隐,所以说,在那个历史时间段,一个正统的王朝实际上并没有多少能人异士可用,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后来的宋朝,宋朝受契丹影响几百年,但是在这之中所涌现出来的能人异士也是屈指可数的。

所以说,时代的原因以及文化发展的原因,再就是五代十国时期独特的王位传承的原因,造成了五代十国时期国家存在时间相对较短。

参考资料:《新五代史》、《旧五代史》等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秦制两千年》| 韩非子的“理想民”:五蠹与六反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var1]在《忠孝》篇里,韩非子曾发过这样一番感慨:古者黔首悗密蠢愚,故可以虚名取也。今民儇诇智慧,欲自用,不听上。大意是:上古之民好糊弄,随便鼓动几句就去流血、流汗;今天的百姓有了智慧,懂得为自己的利益盘算,不肯听从君主的命令。那怎么办呢?[var1]韩非子说,常规的办法是“劝之以赏”,即用利益

  • 秦国在位最短的皇帝,有能力却缺少机会,子婴很束手无措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var1]在位只有短短几十天,但历史对他却赞不绝口,如果不是因为秦国一直在走下坡路的话,他能成为第二个嬴政也说不好。但是子婴的身世却一直是个谜,要知道嬴政后期对赵高是非常器重的,甚至大大小小的事情都交给赵高来过问,即便这样子婴还敢直面皇帝,提出了保全蒙恬的想法,并且给秦国的发展指出了好几条路,当然

  • 李世民玄武门之变后,李渊为何只顾逍遥自在的生孩子?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在皇位被篡夺后,李渊到底是什么反应呢?李世民在继位后,为了笼络人心,放走了不少李渊的宫人。但即便如此,李渊身边依然是有不少女子侍奉,这是因为李渊到了晚年依旧比较好美色,他特别享受这种奢靡的生活,当然也有很多人都猜测,李渊可能是希望通过陶醉在温柔乡的方式来缓解自己的悲痛。而只要李渊不威胁到他的统治,李

  • 墨子:提出“兼相爱,交相利”的口号,积极宣传“非攻”的思想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墨子非攻全文在线阅读,墨子的义利观,墨子非攻

    首先“节用”、“节葬”、“尚贤”、“尚同”等都是墨子学说的新的组成部分,但作为墨子学说的中心是“兼爱”,就是提倡无差别的爱。墨子所处的时代,是强欺弱、大压小的列国纷争的时代,王公贵族为了扩大疆土、居民,掠本更多的财物,进行连绵不断的侵略战争。这一来,受苦遭殃的是老百姓,青壮年征兵打仗,田园荒芜,老弱

  • 《资治通鉴》| 完璧归赵:蔺相如的成功外交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赵王①得楚和氏璧②,秦昭王③欲之,请易以十五城。赵王欲勿与,畏秦强;欲与之,恐见欺。以问蔺(lìn)相如④。[var1]对曰:“秦以城求璧而王不许,曲在我矣。我与之璧而秦不与我城,则曲在秦。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臣愿奉璧而往;使秦城不入,臣请完璧而归之!”赵王遣之。相如至秦,秦王无意偿赵城。相如乃以

  • 武则天是什么时候和李治私混在一起的?李世民活着时难道不知情?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新唐书》的后妃传和《资治通鉴》都曾经记载了李治第一次见武则天的时间,是在李治当太子之后,那个时候李治15岁,武则天19岁。李治正是春风得意的时候,而武才人刚好入宫五六年时间,正是绽放的时候。照现在的说法,武才人具有一股熟女的气质,才吸引了情窦初开的李治。为何说李治第一次见武则天就被吸引了呢?史书用

  • 三国时期,吴国那些短命的大都督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第一个周瑜[var1]周瑜我们都知道的,《三国演义》里面说被诸葛亮气死的。其实不是这样的,这个人生性大度,而且器宇不凡,尤其对乐器是非常的精通。赤壁之战就是周瑜指导的,诸葛亮只是辅助的,真正决策的人是周瑜。公元200年孙策去世的时候周瑜开始执掌整个吴国的军事,到210年去世,也就是说一共执掌了十年。

  • 魏征一生别无所好,却一口气吃3大杯醋芹,李世民:真乃国之栋梁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作为两袖清风的清官,魏征一生并没有什么特别喜欢的事情,但是却对一种小吃念念不忘——醋芹。所谓醋芹,是一种用于下酒的小菜,是将芹菜发酵之后浇上醋等一些调味汁做成的汤菜,看起来似乎并没有什么特别的,甚至相对于皇宫之中的山珍海味来说有些寒酸,但是魏征却嗜酸如命,每次能够得到醋芹的时候就表现出欣喜若狂的样子

  • 《山海经》神怪形象改变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山海经最漂亮的神怪,山海经绝美名字,山海经中鲲鹏的形象描写

    [var1]春秋到汉初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大变革、大解放的时代。春秋以前是基于宗法社会的封建政治形态,实行世卿世禄制,庶人不能参与政权。到了春秋,周室衰微,各诸侯国互相争相侵吞,战争频仍,赋役重压下以井田制度为中心的西周土田制度被破坏,伴随着“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的礼崩乐坏局面,以宗法为骨干的封建统治全

  • 他是隋朝最后的忠将,在瓦岗寨被杀后手下日夜哭泣,隋朝因此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这好像是一个很奇怪的现象,难道说被推翻的那一方就真的无人可用?他们的失败难道就是注定的吗?依我看未必,一个政权在推翻之前再怎么说也是天下大统之所在,虽然说他们对老百姓的政策或许不是很好,但如果有能耐非常大的将才,我觉得他们也不会拒之门外。也就是说,这些被推翻的政权,在和那些叛军的对垒之初,是有筹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