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宋神宗想改革强国,任用王安石变法为啥半途而废?

宋神宗想改革强国,任用王安石变法为啥半途而废?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4843 更新时间:2024/1/17 7:30:12

宋神宗赵顼,生于公元1048年卒于公元1085年,英宗长子,宋朝第六帝。

公元1049年正月,宋英宗病亡,二十岁的太子赵顼即位,即宋神宗。这时北宋王朝立国已有百年,很多政策的弊端和社会问题逐渐显现出来,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四方农民起义风起云涌。

内政不稳,外患频仍,辽国和西夏在边境地区虎视眈眈.宋朝因武备不足,每年都要给辽、夏两国缴纳数额巨大的“岁贡”,国家已是难堪重负。

面对内忧外患,宋神宗感到,只有坚决实行改革,才能中兴大宋王朝。所以,他登上帝位后,广开言路,听取意见,并选拔才能卓著,胆识过人的王安石来实行他的改革。

早在神宗当太子时,他就很欣赏王安石,周四无缘得见。当了皇帝后,他立即提拔王安石任江宁知府;没过多久,又召他进京,任为翰林学士,兼侍讲,这样就为用王安石变法铺平了道路。

公元1069年2月,神宗将王安石升为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转年,又升为宰相。一切妥当之后,君臣二人联手开始了变法运动。史称“王安石变法”。

有了皇帝的支持,王安石开始推行“富国”“强兵”和改革科举制度为主的新法。富国之法是指均输法、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免役法、方田均税法和市易法等。

强兵之法是指置将法、保甲法和保马法等。改革科举制度主要是以经义取义,应试者不再考诗赋、贴经、墨义之类,而以《诗》《书》《礼》《易》和《礼记》为本经,以《论语》《孟子》为兼经,只为革除那种“闭门学作诗赋,及其人官,世事皆所不可”的现状,同时也为培养变法人才。

王安石还对太学实行“三舍法”,刚入学为外舍生,没有名额限制:经考试合格录取200名内舍生,再经考试合格录用10人上舍生。上舍生中品学兼优者可直接为官,此项措施意在发掘各方面的人才。

王安石实施的新法,极大的限制了豪强地主对农民的盘剥,促进丁农业水利的发展,改善了国家的财政状况,强化了宋朝军队的建设,提升了军队的战斗力,具有不同凡响的意义。王安石也因锐意改革,被后世敬仰。就连列宁都说他是“中国十一世纪伟大的改革家”。

改革不易,想要革新除弊,必然会触及有些人的利益。王安石变法也有不足之处,所以其阻力可想而知。

而改革派内部分裂,好友司马光和门生苏辙等人的反对变法,这些都让王安石倍感压力。反对变法的人众多,甚嚣尘上,把神宗皇帝也弄得不知所以,他也和王安石产生了诸多分歧,这对王安石无疑是雪上加霜。

两宫太后,皇亲国戚和保守派的施压,使神宗只好两次罢免王安石。不过,神宗不想半途而废,虽然王安石被罢相,神宗仍自己努力维持“新政”十年,直到他去世。

他将新法改头换面,以改革官制与强化军兵保甲制度为侧重点,继续实行改革。后世称为“神宗改制”

神宗改制,和王安石变法的初衷没什么不同,均是要富国强兵。

但神宗在改革的过程中,不敢触动贵族集团的利益,改革没有王安石彻底,而是将财政负担都转嫁到广大穷苦百姓身上。国库虽然充实了,百姓却更加贫苦了,阶级矛盾变得越来越难以调和。

神宗主张改革,就是想富国强兵,不受外辱。他内心始终反对自真宗以来对辽和西夏的妥协退让,希望国家硬气起来,一统中国。

他一生对外有两次较大的征伐行动,一是对交趾的反击战,二是对西夏的讨伐。

仁宗末期以来,交趾就常常侵犯宋朝边境。公元1075年,交趾六万大军进犯广西,交趾出动6万大军,分水陆两路公元1076年2月,神宗命大将郭逵率兵抗击交趾军。宋军连战连捷,收复了不少失地,12月攻入了交趾国境,迫使交趾国王李乾德纳降称臣。经此一战,交趾再也不敢侵犯宋朝。

神宗对西夏之战,却很失败。公元1082年,神宗在银、夏交界修筑永乐城来屯军,欲困住兴州的西夏军。怎料西夏出动了三十多万大军围城,永乐陷落,宋军将校损失二百多人,民夫工匠二十多万。消息传至汴京,神宗临朝恸哭,斗志顿失,以后只好继续维持着原来对西夏的纳贡和议。

神宗对西夏受挫,精神备受打击,身体健康每况愈下。公元1085年3月,怀着满腔遗憾,心愿不能得偿的神宗离开了人世。享年三十八岁。他死后不久,新法就被他的母亲高太后废除,他十多年的心血就此付之东流。宋朝由此渐渐衰落。

宋神宗作为一个有想法,有雄心的君王,力图变革强国,抵御外辱。怎奈意志不够坚定,手段不够强硬,以致变法失败,只能说是志大才疏,实在是可惜可叹啊!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三川口之战:北宋西夏百年纠缠的起点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三川口之战的介绍三川口之战又称延州之战,北宋与西夏之间的一次重大战役。参战方兵力宋军不详西夏军十万,伤亡情况刘平、石元孙部全军覆没,以宋败夏胜收场。三川口之战的过程西夏建立以前,元昊就采用联辽抗宋的策略,多次进攻宋朝边境,扩大自己的疆域和掠夺财物。由于北宋统治阶级的腐败和奉行屈辱退让的政策,更加助长

  • 定川寨之战:输了又输的北宋西夏第三场战事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定川寨之战的介绍定川寨之战是宋仁宗时爆发的宋夏战争的第三场战事,最后以宋败夏胜收场。西夏天授礼法延祚五年(北宋庆历二年,1042年),在宋与西夏的战争中,西夏军进攻宋泾原路,于定川寨(今宁夏固原西北)击败宋军的作战。定川寨之战的过程西夏于三川口之战、好水川之战获胜后,气势愈盛,频频攻掠宋西北边地。宋

  • 伪楚:两宋之间仅存在一个月的政权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伪楚的介绍伪楚,国号“大楚”,“楚”,又称“张楚”,“靖康之耻”后,金兵扶立原北宋太宰张邦昌所建立的傀儡政权,国号“大楚”,“楚”,后世又称“张楚”。从1127年3月7日至4月10日,由于北宋军民的反对,仅存在了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北宋末年,金军南下侵扰,迅速攻破汴京,俘虏徽钦二宗,占领北宋北方大片国

  • 身为皇帝明明可以享福,但宋孝宗一点都不懈怠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宋朝的战乱不是很多,那时候的皇帝明明是可以享福的,但是宋孝宗不愿意,他情愿自己辛苦一点自己亲力亲为,愿意廉政为百姓做点什么。拔掉身边的势力。宰相这个职位从秦朝开始就有了,主要是帮助皇帝干活的,但是宋孝宗一上台就把那些宰相的权利都给削弱了好多,还减少了宰相任职的时间,放在外人来看,这样的做法是在给宋孝

  • 朱棣很喜欢朱高煦,却传位给了朱高炽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如果有熟读历史的朋友都应该知道,明成祖朱棣的继任者是明仁宗朱高炽,他的长子。但是事实上,朱棣最爱的却并不是长子,而是他的第二个儿子朱高煦。朱棣对这个嫡出的次子喜欢的程度到了曾经在立储君一事上犹豫不决,哪怕后来太子确定是朱高炽了,但贵为太子的大哥朱高炽还得处处让着这个弟弟三分。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下面我

  • 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都做了哪些事情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公元前221年,当齐国不战而降,这标志着秦王嬴政仅仅使用十个春秋就完成了统一中国的大业,同时也为中国的战国时代画上了句号。那么秦王嬴政在统一了中国之后都做了哪些事情呢?让我们翻开史书,拨开重重的历史迷雾,来探究这段跌宕起伏、耐人寻味的历史真相。一、在制度上统一1、称谓的改变:在秦朝以前,周天子都称之

  • 桑弘羊:民不益赋而天下用饶的财政大臣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桑弘羊的介绍桑弘羊(前155年?—前80年),河南洛阳人,西汉时期政治家、理财专家、汉武帝的顾命大臣之一,官至御史大夫。桑弘羊出身商人家庭,十三岁时以精于心算入侍宫中。历任侍中、大农丞、治粟都尉、大司农等职。自元狩三年(前120年)起,在汉武帝大力支持下,先后推行算缗、告缗、盐铁官营、均输、平准、币

  • 秦国名将蒙恬:第一个彻底打垮游牧民族的将军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蒙恬,战国末秦朝初秦国著名将领,祖籍齐国(今山东省蒙阴县),出身于一个世代名将之家,祖父蒙骜、父亲蒙武均为秦国名将,蒙恬北防匈奴多年,威震北方。世代将门,威震中原。祖父蒙骜从齐国来到秦国侍奉秦昭王,蒙骜作为秦国将领,先伐韩,后攻魏,共为秦国攻取70余城,在中国历史上亦为罕见,官至上卿。蒙恬父亲蒙武,

  • 犬戎:倾覆西周王朝的游牧民族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犬戎的介绍古代部落名,猃狁,古代活跃于今陕、甘一带。到西周末期,由于周幽王废嫡立庶,申侯联合缯国、西夷犬戎攻打周幽王,结果周幽王被野蛮强悍的犬戎族攻杀,幽王的宠妃褒姒被掳,都城丰、镐被犬戎占领。曾经强盛一时的西周王朝覆灭。后世中原王朝把一切西北游牧民族类比为“犬戎”和“戎狄”。在唐代宗年间,太常博士

  • 中国十大“名门望族”,里面有你的家族吗?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我们中国姓氏,数量特别多,历史源远流长。百家姓上有“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褚卫、蒋沈韩杨”,据统计,记录在文献中的姓氏有5662个,其中单姓3484个,复姓2032个,三个字的146个。如此多的姓氏之中,就有很多姓氏在历史的长河中发挥巨大作用,形成出将入相的名门望族,对历史的走向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