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勇武刚烈的马超不受刘备重用的原因

勇武刚烈的马超不受刘备重用的原因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2564 更新时间:2023/12/13 1:43:39

三国时期,英雄辈出,魏蜀吴三家都不乏猛将,要说在战场上,作为主将,敢拼敢冲,敢于亲冒镝矢,屡次亲身犯险这样的人并不多,马超可以算一位,但是令人意外的是,马超投降刘备以后,处境一直很尴尬,不受重视(小说《三国演义》里,马超被刘备封为五虎上将,历史上或无“五虎将”之说),最终在刘备即位后第二年,满怀遗憾弃世,终年四十七岁。

魏蜀吴三家,魏靠天时、吴靠地利,蜀国最为弱小,只能靠人和了,个中情形,刘备、诸葛亮等自然心知肚明,像马超这样关陇地区世家出身,具有很强号召力的人物,应该重用才是,为何要将他晾起来呢?其中有何隐情?

其实,刘备等人对马超的影响力还是有清醒的认识。刘备称汉中王时,给朝廷写了一封奏疏,上面有一百二十余名大小官员署名,而马超名字排在第一位,从这件事就可以看出,刘备对马超的影响力一直很重视。

然而,刘备对马超的重视从来都是停留在“名”,而不是一个战将的“实”。这对马超这样的战将毫无疑问是个莫大的悲剧。

但所有这一切,都与马超的经历有莫大关系。

当年,马超之父马腾韩遂割据西凉,成为东汉末年诸多地方诸侯之一,马腾也曾参与讨伐董卓余党李傕郭汜,但随着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局面的形成,地处西北一隅的凉州势力,根本无力与之争夺天下,他们将面临两种选择,要么与曹操合作,要么与之分庭抗礼。

马氏父子为之一直摇摆,很难下定决心。其中道理不难明白,选择与曹操直接对抗,肯定实力不济,但向曹操投降,则心有不甘,建安七年,马腾配合曹操消灭了袁绍残部高干、郭援和他们联合的南匈奴单于呼厨泉,趁势提出到京城养老,但将马超留在了凉州。

马腾以为他选择了一条两全之策,既可以向曹操表明自己无意与他作对,同时让马超在老家保留实力,引以为外援,让曹操有所顾忌,如此一来父子二人皆可以保全。

然而,谁知马腾父子三人一入京师,就被曹操送到邺城,软禁起来,成为对付马超的筹码,以家人要挟马超,让他听从自己命令。

按照《三国演义》说法,是曹操先杀了马腾一家两百余口,马超被逼之下,为父复仇,联合韩遂领西凉兵十万讨伐曹操。但是这种说法,其实因果倒置。事实上,正是马超本人害死了父亲及兄弟一家二百口人。

建安十六年三月,曹操派兵攻打汉中张鲁,向马超提出借道。马超认为曹操借道是假,包藏祸心是真,想借机吞并凉州才是最真实目的,遂果断拒绝了曹操的提议,并串通关中诸将张横、梁兴、安定杨秋、河东的侯选、程银、李堪、马玩、成宜等十部,共十万人马起兵反曹。

不过,韩遂还是有所顾虑,毕竟他的儿子也在曹操手中。马超为了稳住韩遂,提出他可以放弃父亲马腾,让韩遂也放弃自己儿子,他认韩遂为父亲,二人组成新的父子组合后,一起与曹操见个高下。

从中不难看出,马超为了保住自己地盘,根本没拿父亲性命当回事。西凉军虽然在最初阶段,取得了一些胜利,但最终还是被曹操打败,走投无路的马超只好投奔张鲁。

马超本希望借助张鲁兵力,反攻凉州,但张鲁始终对他提防,不敢委以重任。马超的家世和本领被张鲁手下颇为嫉恨,张鲁的部下杨白等想要暗中对马超下黑手,马超只好再次逃离,投奔了刘备。

刘备利用马超的威名,对刘璋形成心理震慑,刘璋只好开城投降,马超被升为平西将军。此后,刘备对马超除了名义上假意推崇外,实际上将他束之高阁,其中道理很简单,像马超这样为了自己利益,连自己亲身父亲生死都不考虑,谁能保证他不背叛自己呢?

其实,马超也何尝不是时刻堤防刘备呢?尽管表面上,马超多次向刘备表忠心,但这种表忠心,内心深处对刘备的还是很不信任。

刘备即位之初,就爆发了对东吴之战,根本无暇北顾。可惜马超死的早,要是多活几年,等到刘备死后,诸葛亮北伐之时,或许诸葛亮会利用他在凉州的威望,让他独当一面,出兵祁山,也未可知,然而,历史终究不能假设。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揭秘:历史上刘备推辞称帝的真正用意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刘备称帝前,属下大臣搞了一大堆天象符瑞和图、谶明征,以说明刘备续汉是天意,但尽管如此,刘备还是推辞不许,是诸葛亮给他说了东汉初年故事,刘备这才接受了帝号。那么,刘备的这番推让是真心还是假意呢?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在完全占有了汉中之后,在群臣的推举下,自称汉中王。第二年,魏国的曹丕称帝,蜀汉

  • 三国夷陵之战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夷陵之战是蜀汉政权正式建立后发动的第一次大规模的战役,也可以说是蜀汉历史上损失最惨烈的一次战役。战后蜀汉损失了大量的兵力,国力大幅度下降。但这一战也改变了当时三国的格局,在历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这场战役的起因还是因为荆州,赤壁大战后东吴收复荆州,后被刘备“借”去。东吴方面曾经与刘备协商要求刘备归还荆

  • 刘备东征为什么不带上诸葛亮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关羽被杀,荆州丢失,令刚刚步入巅峰的蜀汉帝国两线作战、统一全国的战略梦想化为泡影。经过一年多时间的权衡及部署,刘备率部东征,揭开了夷陵之战的序幕。其结果大家都知道,陆逊火烧连营七百里,刘备仓皇逃回白帝城,不久病逝。经此一役,蜀汉帝国元气大伤,纵然诸葛亮鞠躬尽瘁,也只能死而后已。回眸这段历史,有不少人

  • 夷陵之战中刘备失败的五大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刘备是三国时期很牛的人物,当年走投无路时连曹操和袁绍对他都非常佩服。刘备徐州被吕布夺走,带着关羽张飞来到许都,曹操奉为上宾;后来徐州再度被曹操夺走,刘备一个人仓惶逃走,袁绍父子格外重视,袁绍甚至出迎二十里。这个时候刘备虽然走的是下坡路,可在诸侯心目中,仍然是个英雄。刘备是个英雄,连曹操也这样说:今天

  • 司马懿和诸葛亮谁更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三国演义》里,罗贯中将诸葛亮与司马懿的对决,做为一场重头戏来写,而他们之间也发生了很多次经典战例,如空城计、火烧上方谷等等,似乎是诸葛亮总在吊打司马懿,而司马懿惧而不战。然而历史真是这样吗?实际上,历史上诸葛亮五次北伐,直到第四次才遇到司马懿,而他们的交手记录也略显沉闷,根本没有演义里写得那么精

  • 赤壁之战曹操为何三笑一哭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作为东汉三国时期最著名的政治家与军事家,曹操值得我们学习的闪光点实在太多。在顺境中人的劣根性表现比较多,但在逆境中,更能展现人物性格中最可宝贵的东西。在赤壁一战,他被周瑜的一把大火烧得大败亏输。即便是在败退中,他都表现出一个军事家特有的军事素养,虽然他的这些军事素养给其招来更大的失败,但其冷静思考的

  • 曹操为何杀杨修而留司马懿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历来在讨论杨修之死时,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事件常常被忽略,这个事件就是曹操立嗣事件及其结果。曹操长子曹昂早年随征死于宛城,曹氏政权逐渐做大之后的继承人问题,便成为曹氏内部两大势力集团斗争的焦点。在立嗣事件中,杨修和司马懿是两个焦点人物,然而命运结局却判若云泥。司马懿不仅辅助曹丕抢来嗣子之位,更是将曹魏江

  • 晋朝为什么不写入历史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众所周知,很多有名气的朝代在建立过程中都是经历过血雨腥风的,会涌现出很多的英雄豪杰,这样好不容易得来的江山往往更加能够得民心,因为他们的统治者作为开国皇帝往往都是非常明智、果敢的,这样的帝王治理之下的国家也会越来越好。 但是西晋不是这样的,它之所以能够建功立业完全归功于司马家的祖宗司马懿,正是因为他

  • 于禁为什么要降关羽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关于于禁投降一事,大家各执一词很难步调一致,但最主要两种解释还是为于禁开脱罪名。其中一种是:于禁为了保全手下三万士兵和百姓的性命,不惜自己的名节,毅然向关羽投降。这种说法其实没有什么依据,关羽又不是人家白起,非要坑杀你几万士兵,而且古代通常的做法一般是将败军收编部分部队或者遣散,哪那么闲功夫统统那个

  • 三国于禁是个什么样的人物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于禁,字文则,泰山钜平人。本为鲍信部将,后投降曹操,在宛城张绣之乱时,因斩杀不守军纪的青州兵,并修筑壁垒抵抗叛军,被曹操称为世之良将。奈何于禁晚节不报,在襄樊之战中,被关羽击败后,选择了投降关羽。陈寿所著的《三国志》里对于于禁有以下记载:跟随曹操,平定四方。中平四年,于禁被鲍信招募到麾下讨伐黄巾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