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袁世凯为什么想纳隆裕太后为妾?

袁世凯为什么想纳隆裕太后为妾?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4776 更新时间:2024/1/18 5:49:34

北洋军阀头目袁共有1妻9妾, 10个老婆,妻妾够多的了,可是他还曾经厚脸无耻地对外人说:隆裕太后如果年轻,我还可以考虑纳她为妾。

你听听这话,真是恬不知耻。那么他为什么说这样的话呢,是贪婪,是亵渎,还是讥讽,抑或是尊重,或者是好感,还是另有隐情?

一、是不是隆裕太后很美呢?

我们先看看隆裕皇后:隆裕,1868年2月3日出生,姓叶赫那拉,名“静芬”,小名“喜子”,满洲镶黄旗人,父亲叶赫那拉·桂祥,慈禧的弟弟。慈禧是静芬的姑妈。光绪十四年(1888年),她被慈禧太后钦点成婚。光绪比她小3岁,是她的表弟。

我们可以从历史上遗留下来资料照片发现,隆裕太后其实并没有多美,甚至可以说隆裕太后的长相从外表上来看,不但不美,样子还有点丑陋。影视剧中的隆裕太后的美貌不是真的美,而是经过导演粉饰的。

据史料记载,美国传教士赫德兰在《一个美国人眼中的晚清宫廷》里写道:“隆裕皇后长得一点都不好看。她稍微有点驼背,瘦骨嶙峋。脸很长,肤色灰黄,牙齿大多是蛀牙。”

由此看来,隆裕太后真的不美,而且可以说是一个活脱脱的一副黄脸婆的丑妇形象。这样的女人,单从外表上瞧,很难让男人动心的。因此,我们可以推断袁世凯并不是因为喜欢她的外表才说出要纳她为妾这样的话,那么隆裕太后究竟有哪一点吸引了袁世凯的呢?

二、一代枭雄袁世凯对她有好感的真正原因

慈禧太后在她74岁去世前,她便将隆裕太后选成了自己的接班人。从这里可以看出,慈禧太后对隆裕太后还是很信任和赏识的,不然她也不会把这么大的国家交给隆裕太后去管理的。

因此,在慈禧太后驾崩后,隆裕太后真正成了清朝实际的掌舵者,她就是当时中国最有权势的女人。她处在这个位置上,至少可以在皇宫中作威作福,让国人景仰。她的身份是正儿八经的太后,她是光绪皇帝的正妃,也是最尊贵的皇后。

光绪死之后,她成为宣统帝名誉上的母亲,也就成为天下垂帘听政的第二个女人。但是,她在清朝的最后3年里,她却没有掌握大清帝国的大权,而是有载沣掌握朝廷大权。

由于载沣思想顽固僵化,又没有慈禧的政治统治手腕,而且还因组建皇族内阁激化国内矛盾,最后导致发生各省脱离清廷的事情,引起清王朝走向最后灭亡的革命。

就在这种关口,历史将隆裕太后推到了风口浪尖。

在国内南北和谈的整个过程之中,隆裕虽然也产生过一些幻想,但她却坚持了这样几点点:

一是没有以血腥的手段对付革命党人;

二是没有耍过任何政治手段和搞过任何阴谋阻挡清廷退位,更多的是担心宣统小儿性命安危;

三是对周围的人从来没有怪罪和责罚或者杀灭,甚至是通过各种手段让她退位的袁世凯,她不但没责怪,反而强调“你看该怎么办就怎么办吧,无论大局如何变化,我也不会怪你。将来皇帝大了,有我在,也不会怪你。”

说实话,作为皇后,在宫中20多年,慈禧太后所使用的手段,她不可能不知道。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儿跑?

可是,隆裕从来没有耍过两面派,没有给袁世凯与南方的和谈施加什么压力和乱子,或者玩弄过什么见不得人的花招。

她也没有支持过皇亲国戚中的抵抗派,没有支持他们迁移热河继续分治天下、作最后垂死挣扎。如果她是个胆大妄为的妇人,权力欲强的妇人,手握有清廷大权,怎么也会弄些事情出来。

清廷最后和平退出政治舞台,没有酿成镇压和垂死挣扎的血案,无不与隆裕有关,因为她手中握有最后的权柄,可是,她的性格和心性的善良,在最后的政治风暴中表现出来的只是和平且平静,宁愿自己流泪到天明,也不给天下添乱。这不是多数人能够做到的。

善良,识大体,性格温和,自责,尊重生命。这或许就是隆裕太后的本质。也许正因为这个本质,一代枭雄袁世凯才对她产生好感,情有独钟,才有纳她为妾的想法,这也是人之常情。

而且在当时,人们对这位悲剧的中国第一女人的评价也很高,因为她做出了正确的选择:和平的放弃!

正是这样一位悲剧女性,亲手结束了清朝统治,也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雍正暴毙之谜:吕四娘刺杀还是自然死亡?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雍正皇帝充满各种流言非议的一生里,他的死因也成了一个常惹猜测的话题。野史里为此更加工出一票精彩剧情,甚至还有甘凤池吕四娘等大侠们组团入宫杀雍正的劲爆场面。上世纪港台以此为素材拍摄的一些经典武侠片,也成了无数“80”后们的童年回忆。不过,就算抛开这类离奇的加工,单看权威的正史,雍正皇帝的死亡,也是一

  • 历史上卫青妻子是谁 卫青娶平阳公主改变了卫青命运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卫青生平卫青(?~前106年),字仲卿,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市)人。西汉时期抗击匈奴的将领,任汉武帝时的大司马大将军,封长平侯。卫青的首次出征是奇袭龙城,揭开汉匈战争汉朝反败为胜的序幕,曾七战七胜,收复河朔、河套地区,击破单于,为北部疆域的开拓做出重大贡献。卫青善于以战养战,用兵敢于深入 ,为将号令

  • 历史上卫青怎么死的 卫青打仗为什么这么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卫青怎么死的元封五年(前106年),卫青病逝,汉武帝为纪念他的彪炳战功,在茂陵东北修建了一座阴山形状的墓冢,“起冢象庐山”。谥号为“烈”,取《谥法》“以武立功,秉德尊业曰烈”之意。卫青身为大将军和大司马,为了西汉疆域的安全,卫青要常年率兵攻打匈奴来犯。卫青先后去过漠北、漠西等地,路程偏远并且气候恶劣

  • 历史上真实的五胡乱华:五胡乱华究竟是什么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五胡乱华又称永嘉之乱,是华夏中古时代的分水岭,胡人内侵的残酷构成了后世华夷大防论据的原材料,今人多以制度视角哀怨晋武帝大树封国以致旷世奇祸,导致周初普遍实施、载之经典的封建屏藩原理,在今人的郡县制史观中,其价值跌落谷底,但事实果真如此吗?名臣魏征以此警诫唐太宗,史家司马光为汉和帝叹息,但都止于人事布

  • 高平陵之变司马懿为什么会成功?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曹魏正始十年(249年),曹爽辅政已经是10个年头了。折腾了这么长时间,家业该败的也败了,人心该散的也散了,到了算总帐的时候。这年冬天,人们发现西北风刮得特别猛烈,吹倒了大树,掀翻了房屋,昏尘蔽天,著名术士管辂悄悄对朋友说“此为时刑大臣”,意思是有大人物要倒霉。过了新年,按惯

  • 杜甫草堂为何保留至今 杜甫草堂有几处?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杜甫草堂现如今有两个,一个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另一个也在四川省,不过是在绵阳市。而今作为四川省重点旅游开发项目,更为广泛接受的是位于四川绵阳三台县的三台杜甫草堂。被称之为是四川省第二大杜甫纪念堂,当然排在第一的是成都杜甫草堂,但是知名度却远及成都杜甫草堂。三台杜甫草堂,位于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县城西边的

  • 宋徽宗为什么下令禁止杀狗?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爱狗人士和吃狗肉人士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特别是广西玉林狗肉节引发的讨论,在近几年都是热门话题。不过,吃不吃狗肉都是个人选择,也无关对错。但是,要是放在北宋宋徽宗时期,吃狗肉可是犯法的。为什么会这样呢?事情还要从当时资政殿学士范致虚的一个建议说起。崇宁初年的某一天,范致虚给皇帝宋徽宗提了个建议:“十二

  • 王羲之简介:一代书圣竟是武将?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古人形容一个人很牛,常说他文武双全,那么真有这样的牛人吗?试说两个?答:这类人物,常应了一句老话:人不可貌相。下面这两位就是典型:看上去弱不禁风,其实一身武艺强到逆天的文化大牛。首先一位叫人意想不到的强人,就是中国古代书法的泰山北斗人物:王羲之。现代人说起王羲之,常赞叹他优美

  • 侯景之乱有什么影响:差点毁灭华夏文明?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哪里有大规模的战争,哪里便白骨如垒。在中国历史上数目庞大的人口灭杀事件,几乎均为武力使然。中国人自远古时期以来,便开始了杀人比赛,加之灾害频发,乃至出现“人相食”之惨剧。比如:焚书坑儒,南京大屠杀等,还有哪些类似的大屠杀?答:比起历代那些耳熟能详的血腥历史,这里就讲一桩相对知

  • 详解:王安石变法为什么会失败?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是宋神宗年间,王安石在熙宁变法时提出的著名的“三不足”观点。特别是近代以来,这一观点一直被当作是无所畏惧,勇往直前、不断革新的精神代表而被褒扬。但仔细想来,结合王安石变法当时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这一看似冠冕堂皇的观点却存在很多漏洞,以至为他以后的改革留下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