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楚汉争霸:得民心者得天下,项羽必败无疑

楚汉争霸:得民心者得天下,项羽必败无疑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3064 更新时间:2024/2/10 5:31:21

鸿门盛宴结束三天后,项羽带领四十万革命军浩浩荡荡地闯进了咸阳。也许是对暴秦的痛恨,也许是为项梁复仇,也许是习惯性屠杀的使然,总之,他一进城放纵手下杀人放火,强取掠夺。

他还冲进宫中杀了公子婴和秦诸公子宗族。收取货宝美女,然后点燃了皇宫,这座无数百姓用血泪铸成的阿房宫就这样毁于一旦。

阿房宫的大火烧了三个月才停息。这把大火极大地满足了项羽的复仇心和虚荣心,然而正是这一烧,却烧出了不和谐的音符来。

坑杀二十万秦军和火烧阿房宫这简直就和暴秦的所作所为如出一辙,因此,他在关中人们的心里的声望已降到了最低。也正是因为这样,为他日后的楚汉争霸埋下了失败的种子。

阿房宫画像

项羽烧了阿房宫,这表明他根本就不想在关中建都称王。这时一名姓韩的书生猜想项羽肯定想到彭城建都,就来劝阻:“关中才是建都的绝好地点。”他还充分说出了理由:关中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战国的秦国之所以强大,就是因为秦有关中做腹地,不管其他诸侯如何联合抗秦,也进不了关中这块要害之地,秦始皇之所以得天下正是因为有关中做腹地。大王如能建都关中,定可雄霸天下,四海降服。

应当说这样的分析的确很透彻。如果项羽真的选择了在关中建都,那么刘邦日后想反项羽简直难于上青天。然而,固执的项羽偏偏没有听他的话。他当时只是想荣归故里光宗耀祖。项羽是这样回答的:“我得到了天下,不衣锦还乡,这跟穿着锦衣的夜行人没有被人看见不是一个道理吗?”

项羽的观点现在看来真是幼稚得可怜,似乎只有三岁儿童的智商。坐拥天下后,天下谁不唯他是尊,他又怎么会像穿锦衣的夜行人那样不被人看见呢?从这一点来看,项羽比起刘邦来说,确实有很大的差距。

项羽画像

古人云:伴君如伴虎。那韩书生见项羽不听劝告,一激动说了一句话,一句让他后悔都来不及的话:“世人都说楚国人就像猕猴一样,喜欢花帽子,今日一见,果真如此。”

项羽一听,怒发冲冠,命人架起一口大锅,把那韩书生扔进锅里去炼油了。

项羽也许只有在日后与刘邦的楚汉相争中才能体会到,建都关中确实比建都彭城要好上几百倍。只是那时,他还会想起那个被扔进油锅里炼油的文弱书生吗?这些细节看似微不足道,但有时候却真真切切地左右了一个人的命运,改变了历史发展的格局。

项羽把都选在彭城,还有一个令他头疼的问题:他来了,楚怀王如何安置?革命最初阶段,为了推翻秦朝,聚集旧楚的臣民,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项梁听从众人的意见拥立一个从偏远山区找来的一个小牧童来当楚怀王,通过其号令天下诸侯进行革命,这是当时革命形势需要的产物。

如今革命已取得成功,暴秦已被推翻,他项羽拥有四十多万无敌之师,天下已唯他是尊。楚怀王这个原本用来做招牌用的,一夜之间似乎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现在变成了累赘。没有价值的东西是终究会被淘汰被抛弃的。

义帝雕像

但如何处置楚怀王成了一个大问题。直接杀了他,肯定不妥。这明显是过河拆桥落井下石,傻子也不会这么干。可留着他又是一块心病,有他在这彭城,我还能名正言顺地称帝称王吗?项羽陷入沉思中。

既然不能杀,那就把他架空,尽管他本来就没多少实权。既然我决定建都彭城,那你就不用再待在彭城了,到别的地方去,越远越偏僻的地方越好。

长沙郡的郴县是个不错的地方,那里人烟稀少,荒凉之极,把楚怀王送到那里,是架空的绝好地方啊,楚怀王可以整天在那荒无人烟的原始森林里用绳子架在空中跳来跳去。

于是项羽派使者修书一封给楚怀王。信的大致内容摘录如下:在怀王英明果断的领导下,历经一年多的艰苦卓绝的战争,革命军最终推翻了暴秦王朝。如今各革命军(诸侯王)非常尊崇楚王,认为您才是天下至尊,以后就尊称您为义帝。

然而,古代贤明帝王都有一条不成文规矩,那就是居住的地方很有讲究,一定要居住在江河的上游。鉴于这点考虑,众人一致认为把义帝您恭送到长江一带最为合适,在那里占据风水宝地,以长沙郡的郴县为都,造福天下百姓。

就这样,项羽把义帝赶出了彭城。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匈奴简介:马背上的民族 匈奴有哪些特点?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虏阵横北荒,胡星曜精芒。羽书速惊电,烽火昼连光。虎竹救边急,戎车森已行。明主不安席,按剑心飞扬。推毂出猛将,连旗登战场。兵威冲绝漠,杀气凌穹苍。列卒赤山下,开营紫塞傍。途冬沙风紧,旌旗飒凋伤。画角悲海月,征衣卷天霜。挥刃斩楼兰,弯弓射贤王。单于一平荡,种落自奔亡。收功报天子,行歌归咸阳。——调寄李白

  • 项羽为什么要杀义帝?义帝威胁了项羽称霸吗?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分封后,对大多数人来说是欣喜和鼓舞的,但也有人不满。第一个不满的就是刘邦。早在分封之前,就刘邦的问题,项羽和范增进行了数次的研究和讨论。范增认为,巴、蜀二郡道路艰峻,原本是流浪者居住的地方,让刘邦去那里,既不会背上违背约定的罪名,又困住了刘邦这条蛟龙。项羽这次听取了范增的意见,把刘邦封为汉王,往那鬼

  • 谋士张良为保刘邦,火烧栈道,领兵流浪!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刘邦虽然被赶到巴、蜀一带,但项羽心里还是不踏实。他把目光停留在刘邦的第一谋臣张良身上。刘邦之所以能先他一个月到达关中,就是因为张良为他提出了“攻城为下,攻心为上”的高级战略。从而以不战屈人之兵迅速攻城拔寨,势如破竹般拿下秦朝老巢咸阳。再加上项羽已听闻张良是当年用兵用计如神的姜太公的《太公兵法》传人,

  • 刘邦后宫简介:刘邦最看重的三位夫人是哪三位?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这里主要讲三个女人,刘邦后宫的三个女人。后宫第一夫人:吕雉。吕后是刘邦的元配夫人,当年身为富婆的她委身下嫁刘邦,后又在楚汉之争中被项羽擒至楚营中达三年之久,但好在最终在“求和阴谋”中成功逃出了魔爪。都说人是会变的,刘邦当了皇帝后,吕雉也完成了蜕变,由一个村妇变成了一个皇后,言谈举止竟很有风度,不愧是

  • 韩信忍胯下之辱:欲戴王冠,必受其重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应该说韩信的童年是快乐的,他父亲是一个熟懂兵法、军法、剑法的“三法大师”。三岁那年,韩信显出了与众不同的一面来,开始喜读兵法和剑术。到了六七岁时兵法和剑法都有模有样了。九岁那年,对于韩信来说,他的天倒塌了一半。他的父亲突患疾病丢下他孤儿寡母撒手而去。韩父见义勇为慷慨大方,把家里原本殷厚的家底几乎都救

  • 彭越真的谋反了吗 彭越最终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前面已经说过,当初刘邦在彭城兵败逃到下邑后,召开了一次总结大会。会议上张良根据形势的需要提出了三步走的计划。他建议刘邦把三个很重要的人才都搞定,才能与强大的项羽抗衡。这三个人分别是:韩信、彭越、英布。果然,刘邦搞定这三个人后,最终打败了项羽,夺得天下。然而,随着形势的转变,当初他最得力的三虎将,现在

  • 韩信:兵法造诣高超,求职之路却万分坎坷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如果按照现代人的学历来看,韩信的学历是相当高的。他应该可以达到大家里的“兵法专业系”的博士后了。因此,在就业问题上,像韩信这样的准博士后,找个工作肯定没问题。找个工作是没问题,但问题是要想找个好一点儿的工作就有点难度。因为乱世,韩信的就业之路只有两条可选:要么去参加反秦的革命运动;要么守在自己的一亩

  • 韩信的“汉中对”军事著作堪比诸葛亮的“隆中对”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三国时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的“隆中对”流传千古。殊不知在诸葛亮的“隆中对”之前的楚汉时期,韩信的“汉中对”同样精彩,只是鲜有人知道罢了。刘邦重用韩信,首先举行了隆重的拜将仪式。一授将印,二授将符,三授斧钺!韩信跪着一一从刘邦手中接过。随后刘邦宣布:从今以后军中大小事物,皆由大将军韩信裁决,如有不服从

  • 项羽“群英会”埋下祸根:楚汉争霸悄然而至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前面提到,项羽的“英雄大会”虽然圆满结束了,但不满的人有很多。刘邦不满、义帝不满、陈余不满、臧荼不满,还有齐国三王也不满。公元前206年5月,大秦王朝被推翻后,好不容易才安静下来的天下,又被齐国人田荣打破了。田荣也是最早参加革命的人物,当初,章邯大军围魏时,田荣的兄长齐王田儋派兵救魏时“出师未捷身先

  • 刘邦之死:刘邦临死前做了哪些事?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刘邦知道自己来日不多了,然而,此时他已对吕后以及吕氏家族的强大感到了很大的压力。他此时担心的不仅仅是他最心爱的女人的问题了,还担心一个问题就是:他死后,他辛辛苦苦打下来的江山能不能保得住?吕后自从诛杀韩信、诱杀彭越后,刘邦对这个多年来的结发妻子终于有了清醒的认识。心狠手辣,这是刘邦对吕后的最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