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刘邦从轻儒到尊儒是什么原因?

刘邦从轻儒到尊儒是什么原因?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376 更新时间:2024/1/23 13:05:34

自从当了皇帝,刘邦可谓是日理万机,整天忙得不可开交,就在他不断地考核部下对他忠不忠诚的时候,还有一个问题也摆在了他的面前。那就是宫中礼仪问题。

他手下这些功臣们,倚仗打江山时的劳苦功高,每次入朝宴会,个个都是放纵不羁,场面闹哄哄的像赶集,有时候谈功论战,有时候说朋道友,更有甚者当众脱鞋挠脚……

后经人提醒,刘邦觉得这样也不成体统,于是苦思良策起来。正在这个时候,儒生顺应形势派上用场了。

刘邦以前很不喜欢儒生,试想,他读了近十年的书,胸中还是空空如也,因此,对那些满腹经纶的儒生很有抵触感。

后来虽然在西征途中遇到郦食其,对儒生的偏执看法有所缓解,但儒生们仍然得不到他的青睐和重用。当然,他不重用儒生,并不代表儒生们就永远没有出头之日。

这不,说儒生这里就来了一位儒生,他的名字叫孙叔通。孙叔通一直就在刘邦身边做事(苦差),刘邦的烦恼他自然知道了。

于是他遂自荐地走到刘邦身前说:“如果陛下想治理好天下,当务之急就是要去找一些儒生来讲礼仪。”

刘邦正苦恼着,本来孙叔通提起这件事让他眼前一亮,但他一看到孙叔通儒生的样子,不知咋的心里就是不爽。

老子用三尺剑骑马打下的江山,哪用得着儒生呢?”刘邦的态度并不好。

“陛下在马上打下江山,难道还能在马上守天下吗?”孙叔通进行了反驳。

这一句反问让刘邦哑口无言。隔了半晌,他才说出苦衷来:“朕一向不太重视儒生,现在需要儒生,又到哪里去找呢?”

这等于是默认了。孙叔通知道机不可失,赶紧道:“鲁地乃是儒生之乡,那里的名儒多如牛毛,可以到那里去招儒生。”

“喏!”刘邦同意了他的建议。

于是乎,孙叔通就火速去办这件事了。这孙叔通果然不负众望,他很快就从鲁地带回了几百号儒生。

然后,孙叔通和儒生们商量先列出了朝廷的礼仪大纲,并且制定出了一系列教程。待一切准备工作搞定后,接下来就是对朝中大臣开始培训了。

第一批学员只招了百来位朝中重量级大臣,经过一个多月的魔鬼训练,在众儒生们言传身教下,这批学员很快就训练得有模有样了。

据说这批学员毕业时,刘邦还来亲自考核。当他看到这些手下重臣无论是言谈还是举止都颇显仁者风范时,他满意地点了点头,要的就是这种效果。随着第二批、第三批学员都陆续毕业,朝中重臣差不多都参加了“宫廷礼仪培训”。

正在这时咸阳的长乐宫已成功修复了。于是刘邦大喜,他率文武大臣回到咸阳,在长乐宫庆贺元旦。

汉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元月一日,朝贺典礼如期举行,整个过程秩序井然,大臣们按官高低有序地站着,殿下的士兵也都整齐有序。

一切布置好后,刘邦乘坐着辇车出来了,随着一声“皇帝驾到”,群臣们依次跪下,大声叫道:“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气氛庄严而雄伟。

“众卿都免礼平身。”刘邦欠了欠身。众臣站起身来,依然有序地站着。接下来刘邦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的话匣子一打开就像滔滔流水绵绵不绝。

这下可苦了群臣了,顶着太阳晒了好几个小时,但饶是如此,他们都站得像杆枪似的,谁也不敢像以前那样交头接耳讲半句悄悄话。直到晌午时分,群臣们个个腿脚发麻时,刘邦才宣布庆贺仪式结束。

接下来是用宴的时候了。整个酒宴中,群臣们不再像以前那样,没有次序地来敬酒,乱哄哄地猜酒令。他们此时是按职位高低,一一捧觞来恭喜刘邦。整个典礼过程隆重而有序,没有一个人敢造次。

最后的结果是,孙叔通的“礼仪训练营”顺利通过刘邦的考核。于是孙叔通被封为太常,赐黄金五百两,其他的儒生也都被封为郎中令。

秦始皇“焚书坑儒”事件后,堕落的儒生们终于咸鱼翻身,实现了鲤鱼跳龙门。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楚汉争霸:得民心者得天下,项羽必败无疑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鸿门盛宴结束三天后,项羽带领四十万革命军浩浩荡荡地闯进了咸阳。也许是对暴秦的痛恨,也许是为项梁复仇,也许是习惯性屠杀的使然,总之,他一进城放纵手下杀人放火,强取掠夺。他还冲进宫中杀了公子婴和秦诸公子宗族。收取货宝美女,然后点燃了皇宫,这座无数百姓用血泪铸成的阿房宫就这样毁于一旦。阿房宫的大火烧了三个

  • 匈奴简介:马背上的民族 匈奴有哪些特点?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虏阵横北荒,胡星曜精芒。羽书速惊电,烽火昼连光。虎竹救边急,戎车森已行。明主不安席,按剑心飞扬。推毂出猛将,连旗登战场。兵威冲绝漠,杀气凌穹苍。列卒赤山下,开营紫塞傍。途冬沙风紧,旌旗飒凋伤。画角悲海月,征衣卷天霜。挥刃斩楼兰,弯弓射贤王。单于一平荡,种落自奔亡。收功报天子,行歌归咸阳。——调寄李白

  • 项羽为什么要杀义帝?义帝威胁了项羽称霸吗?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分封后,对大多数人来说是欣喜和鼓舞的,但也有人不满。第一个不满的就是刘邦。早在分封之前,就刘邦的问题,项羽和范增进行了数次的研究和讨论。范增认为,巴、蜀二郡道路艰峻,原本是流浪者居住的地方,让刘邦去那里,既不会背上违背约定的罪名,又困住了刘邦这条蛟龙。项羽这次听取了范增的意见,把刘邦封为汉王,往那鬼

  • 谋士张良为保刘邦,火烧栈道,领兵流浪!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刘邦虽然被赶到巴、蜀一带,但项羽心里还是不踏实。他把目光停留在刘邦的第一谋臣张良身上。刘邦之所以能先他一个月到达关中,就是因为张良为他提出了“攻城为下,攻心为上”的高级战略。从而以不战屈人之兵迅速攻城拔寨,势如破竹般拿下秦朝老巢咸阳。再加上项羽已听闻张良是当年用兵用计如神的姜太公的《太公兵法》传人,

  • 刘邦后宫简介:刘邦最看重的三位夫人是哪三位?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这里主要讲三个女人,刘邦后宫的三个女人。后宫第一夫人:吕雉。吕后是刘邦的元配夫人,当年身为富婆的她委身下嫁刘邦,后又在楚汉之争中被项羽擒至楚营中达三年之久,但好在最终在“求和阴谋”中成功逃出了魔爪。都说人是会变的,刘邦当了皇帝后,吕雉也完成了蜕变,由一个村妇变成了一个皇后,言谈举止竟很有风度,不愧是

  • 韩信忍胯下之辱:欲戴王冠,必受其重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应该说韩信的童年是快乐的,他父亲是一个熟懂兵法、军法、剑法的“三法大师”。三岁那年,韩信显出了与众不同的一面来,开始喜读兵法和剑术。到了六七岁时兵法和剑法都有模有样了。九岁那年,对于韩信来说,他的天倒塌了一半。他的父亲突患疾病丢下他孤儿寡母撒手而去。韩父见义勇为慷慨大方,把家里原本殷厚的家底几乎都救

  • 彭越真的谋反了吗 彭越最终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前面已经说过,当初刘邦在彭城兵败逃到下邑后,召开了一次总结大会。会议上张良根据形势的需要提出了三步走的计划。他建议刘邦把三个很重要的人才都搞定,才能与强大的项羽抗衡。这三个人分别是:韩信、彭越、英布。果然,刘邦搞定这三个人后,最终打败了项羽,夺得天下。然而,随着形势的转变,当初他最得力的三虎将,现在

  • 韩信:兵法造诣高超,求职之路却万分坎坷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如果按照现代人的学历来看,韩信的学历是相当高的。他应该可以达到大家里的“兵法专业系”的博士后了。因此,在就业问题上,像韩信这样的准博士后,找个工作肯定没问题。找个工作是没问题,但问题是要想找个好一点儿的工作就有点难度。因为乱世,韩信的就业之路只有两条可选:要么去参加反秦的革命运动;要么守在自己的一亩

  • 韩信的“汉中对”军事著作堪比诸葛亮的“隆中对”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三国时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的“隆中对”流传千古。殊不知在诸葛亮的“隆中对”之前的楚汉时期,韩信的“汉中对”同样精彩,只是鲜有人知道罢了。刘邦重用韩信,首先举行了隆重的拜将仪式。一授将印,二授将符,三授斧钺!韩信跪着一一从刘邦手中接过。随后刘邦宣布:从今以后军中大小事物,皆由大将军韩信裁决,如有不服从

  • 项羽“群英会”埋下祸根:楚汉争霸悄然而至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前面提到,项羽的“英雄大会”虽然圆满结束了,但不满的人有很多。刘邦不满、义帝不满、陈余不满、臧荼不满,还有齐国三王也不满。公元前206年5月,大秦王朝被推翻后,好不容易才安静下来的天下,又被齐国人田荣打破了。田荣也是最早参加革命的人物,当初,章邯大军围魏时,田荣的兄长齐王田儋派兵救魏时“出师未捷身先